《齐鲁文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齐鲁文化-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晏子还极力劝谏景公减轻刑法。当时,齐国的刑罚非常苛酷,许多人都遭受削足之刑,以至于街道上“履贱踊贵”。有一天,齐景公发现晏子的住宅离集市非常近,便问晏子:“你住的地方又低矮又狭小,而且离集市非常近,整日人声嘈杂、尘土飞扬,还是换个安静宽敞一些的地方吧。”晏子回答道:“我不敢有这种奢望,况且离集市近对我也有好处啊。”景公又问:“你离集市近,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吗?”晏子回答:“集市上卖的假腿很贵,而鞋子却很便宜。”景公深有感触,回宫后不久就下令放宽刑罚。
  为了达到薄敛省刑的目的,晏子利用一切机会谏诤国君。有一次,景公的爱马死了,景公勃然大怒,要肢解马夫。晏子感觉景公过于残暴,但没有当面道破,而是巧妙地问齐景公:“尧舜肢解人是从身上的哪一部分开始的?”由于尧舜从没有肢解过任何人,景公顿时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下令关起马夫,然后处死。晏子接着说:“马夫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死罪,还是让我给他说清楚吧。”于是,晏子对马夫说:“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条死罪;你使得国君为了一匹马而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会认为国君残暴,邻近的诸候听到国君随便杀人,也一定会轻视我们。你看,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得百姓恨国君,还使得邻国轻视国君,甚至会出兵攻打我们,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你赶快到牢房里等死去吧。”景公听了晏子的这段话,反复思量,最终决定放了马夫。
  晏子在大力改变国内形势的情况下,还积极出使周边各国,促进齐国与周边各国的友好关系。由于他能言善辩,每次出使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当时,楚国正处于强盛称霸之际,为了搞好两国之间的关系,晏子曾多次出使楚国。楚王依仗自己的国力强盛,对晏子蛮横无礼,多次想侮辱他,却始终没能得逞。一次,晏子又出使楚国,楚王想奚落他身材矮小,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迎接。晏子拒绝进门,并说:“如果出使狗国,自然会走狗门,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决不能走狗门。”楚王见状,无法再让晏子走小门,否则就是承认楚国是狗国,只好命人打开大门让晏子通过。晏子来到大殿见到楚王后,楚王还想奚落晏子,并趁机贬低齐国,问道:“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做使节呢?”面对楚王的嘲讽,晏子平静地回答:“齐国派使节是要看出使对象的,并因地因人而异。凡是聪明能干的使臣,都派往聪明能干的国君那里当使节,晏婴愚蠢无能,只能被派往楚国。”楚王听后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楚王宴饮晏子,正在两人把酒言欢之际,官兵押解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的人犯了什么法?”官兵回答:“他是齐国人,偷东西时被我们抓起来了,现在请主公制裁。”楚王看着晏子说:“我们楚国人从来不偷东西,难道齐国人历来都爱偷东西吗?”晏子回答:“据我所知,桔子生长在淮水以南为桔,生长在淮水以北为积。虽然树叶相似,但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水土不一样。齐人生活在齐国从不偷东西,到楚国就变成盗贼,这可能就是楚国的水土所致吧!”楚王弄巧成拙,不但没有打击成晏子,反奚落了自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齐鲁英杰(5)
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齐景公非常悲痛,说:“你日夜规劝我,我仍不能改过,以至于百姓怨恨很大。今天你离去,齐国也快亡了。”果然,晏子去世后不久,齐国政权就被田成子所夺。
  晏子一生为了让齐国再度强盛起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忠君爱国,显名于诸候,博得了“管晏”合称的美誉。宋人曾说:“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礼义。晏子之为人勇于义,笃于礼,管子盖有愧焉。然晏子事灵、庄、景皆庸君,功业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之于桓公,其所成就,当与郑子产比耳。”
  三、兵学鼻祖:孙武
  春秋战国期间,诸侯间的攻伐混战既激烈又频繁。据统计:在春秋时期的240年间,战争达到480多次;战国时期的182年间,战争也不下数百次。“兵学”在此背景下产生,并在社会政治舞台上空前活跃。孙武就是这期间产生的杰出军事家。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字长卿,约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后人尊称为孙子。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由于祖父辈都崇尚武学,幼年的孙武受其熏陶也很喜爱兵法。长大后,他更是不断探求战争的制胜之道,以备将来能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但是,当时的齐国内乱不止,几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利而纷争不断。孙武不想卷入无谓的家族斗争中,于是举家迁往南方的吴国,从此躬耕隐居,潜心研究,著述心得,时刻准备着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又叫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夺得王位,成为一代君主。为了扩充军备、建立霸业,他急需统兵打仗的军事人才。当时,孙武的好友伍子胥在吴王手下任职,在他的推荐下,孙武入宫面见吴王,并将自己撰写的十三篇兵法呈献给吴王。
  吴王看后赞口不绝,却不知孙武能否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战中,于是问道:“你的兵法我都已经看过了,不知你能否指挥一下队伍?”孙武爽快地答应了。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试一下吗?”孙武再次说:“可以。”于是,吴王让孙武操演宫中的180名宫女。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两队的队长分别是吴王的两个爱妃。之后,孙武命令所有人都拿着戟,问道:“你们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回答:“知道。”孙武接着说:“当我说向前时,你们就要看前心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左时,你们要看左手的方向;向右就是看右手的方向;向后就是转向后背的方向,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齐声回答:“听明白了!”孙武又命人将执法用的斧钺竖起来,反复重申军法,然后击鼓发令,命众人向左转。但宫女们认为鼓声很好玩,听到鼓声后都捧腹大笑。孙武见状说道:“你们对军令军法不熟悉,我的规定可能是不够明确,错在将帅。”于是重新三令五申,并讲明违犯军令将受到的惩罚。宫女们再次说听明白了,孙武又开始击鼓发令。可是,宫女们仍然大笑不止。孙武高声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这是将帅的错;反复重申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错。”说完下令将两位队长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慌忙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她们是我的爱妃,请将军不要杀她们。”吴王的要求被孙武回绝了,他认为“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将吴王的两位爱妃斩首之后,孙武重新任命了两位队长,再次击鼓发令,此后宫女们都非常准确地执行了规定和要求,不敢出半点差池。

第六章 齐鲁英杰(6)
孙武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训练整齐,请吴王观看!有这样的队伍,无论君王怎样使用它,她们都会赴汤蹈火的。”失去爱妃的吴王非常伤心,也很生气,不想去看操练情况。孙武说:“如此看来,吴王只是喜欢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的运用它。”吴王听后虽然满心不高兴,却由此认识了孙武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便封他为将军,命他日夜操练军队,做好伐楚的准备。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的战争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吴王任命孙武为大将军,率领三万精兵攻打楚国。孙武率领大队人马从水路西进,到达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时令军队舍舟登陆,并命3500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让他们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等关隘(今河南信阳南),直插楚国纵深。楚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仓猝应战。在孙武的英明指挥下,吴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乘胜追击溃败的楚军。在随后的11天里,吴军行军700余里,五战五捷,一举攻占了楚都郢都。楚昭王仓皇南逃。此次战役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三万人)胜多(二十万人)的光辉战例。
  公元前484年,在与齐国的交战中,孙武再次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彻底打败齐国,使得吴国国威大振,并在两年之后的黄池会盟时取代晋国,成为一代霸主。司马迁曾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写道: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对于孙武后来的情况,由于没有史书记载,后人无从得知。后世流传有两种说法:其一,孙武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之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主动退隐林泉,著述立说以终余年;其二,孙武抛弃功名利禄重返齐国,在家乡隐居授徒。
  孙武一生致力于武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学鼻祖”。能有如此高的声誉,除了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重要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该著作共有13篇、5000多字,主要讲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大事,任何人在做出战争决定时务必慎重,千万不要拿战争当儿戏。
  第二,战争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才使用的手段,“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由此可见,孙武将战争看作对付敌人的下下策。
  第三,决定战争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