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贞观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王朝:贞观之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公,”尹氏张氏双双缠住了李渊,“等一等,请封赏封赏我们姊妹的名分呗。”
  “事情才开头,”李渊拧着眉毛,“八字没一撇,九字没一钩,我拿什么封赏你们?”
  “事成以后呢?”
  “到时候再说好啦。”
  “先许个愿,”尹氏张氏左右摇晃着李渊的臂膀,“好让我们放下心来嘛。”
  李渊不想扫她们的兴,又不敢开大口,咳了咳,闪烁其辞地搪塞道:“果真我李某有那么一天,大功告成,绝对忘不了你们,定然接你们进宫。”
  “我们自愿伺候你一辈子。”
  “不会亏待你们的。”
   。。

第四章  暗算(1)
李世民得知父亲首肯起兵的事,满怀喜悦,兴高采烈地带着刘文静一起去见李渊,共商大计。李渊见有刘文静在场,便拿腔捏调而又吞吞吐吐地绕着弯子说:
  “老夫身为皇亲,世受国恩,思来想去,嗐,实在不忍心国难之时做一叛臣。”
  “杨广自取灭亡,三十六路反王均怀虎狼之心,”刘文静振振有词,“明公义举,一则平贼乱力挽时局,二则救民于水火,仁义不亚于商汤王和周武王。”
  “你说的倒也在理。不过,我总有些忐忑不安,深感力不从心,留守府兵力显然不足。”
  “扩军的事,”李世民回答说,“我和刘公商量过了,必须立刻招兵买马,新组建一支生力军。”
  李渊扬起下巴,抚着胡子揣摩起来。刘文静胸中早有成算,喊了一声“唐公”,带着自信的语气说:
  “事情不难,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使太原一带的壮士,数日之内归于公爷的门下。”
  “说下去,”李渊把目光落到了刘文静的身上,“我在注意听嘞。”
  “皇上好大喜功,三次兴师远征——美其名曰###高丽,战争、灾荒、瘟疫,使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多少人家流离失所。谁不痛恨?谁不害怕?利用军民的畏葸心理,由我出面假造诏令,征发太原、西河、雁门和马邑等郡二十岁至五十岁的男子从军,岁暮到涿郡集中,开赴辽东,制造混乱,激起民间怨愤。明公则借刘武周起兵反叛为由,以守护太原的名义,下令征兵。百姓肯定不想远征高丽,愿意就近投留守府保卫家门。这样,很快可以招募到一批人马。”
  李渊依计传令升帐。三通鼓罢,李渊身着朝服步入白虎节堂,居中坐下。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跟着在两侧的偏位上坐了下来,文武官员两厢站立。堂上气氛严肃,鸦雀无声。参见毕,李渊两眼环视了一下左右,神色庄重地训示说:
  “诸位,反贼刘武周攻下楼烦后,占据了汾阳宫,现在又把矛头指向了晋阳。汾阳与晋阳两座行宫,我等负有守护的职责,干系重大。倘若两宫失守,皇上怪罪下来,谁也担待不起,谁也逃脱不了灭族的罪过。留守府既要防患突厥侵扰,又要抵御刘贼攻击,兵力不足,而情势万分急迫。如何应敌,以保一方平安?请发表高见。”
  堂内顿时呈现出一派恐慌不安的气氛。有的人愣愣怔怔,有的人畏畏缩缩低下了头,有的交头接耳,更多的则是面面相觑。众人最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王威和高君雅的身上。讳莫如深的高君雅正襟危坐,咬着胡子尖做出沉思的样子,决计不抢先开口。王威性子急躁,忍不住直起身来粗声大气地说: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刘武周敢来,我们就敢打,打下他的嚣张气焰。”
  “贼众我寡,打得过吗?”鹰扬府司马许世绪和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把王威的话顶了回去。
  “兵力不足,可以动员民众参战。保卫家园,人人有责。”
  李渊等的正是这句话。他把脸偏向高君雅,问道:“扩军备战,你以为如何?”
  “扩充军马,”高君雅的眼珠子转了转,“按例不得自专,须奏明皇上批发敕令。”
  “今上远在三千里外的江都,乱贼近在百里之内,山川阻隔,道路险恶。如今势已燃眉,还容得往返周折吗?”
  王威一掀胸前的胡须:“留守府征兵讨贼,为朝廷平乱,顾三顾四,没有必要。只要能固守晋汾,保住太原,尽可放心,主上不会怪罪我们的。”
  李渊心中窃喜,脸上却无表情:“诸位如无异议,本留守即照决议办理。退堂!”
  帐前会议刚散,太原等郡刹那间谣言四起,纷纷传说皇帝降旨,第四次亲征高丽,激起民怨沸腾,官军哗噪,惶惶然不可终日。李渊把握住时机,传檄诸郡征兵守护太原。刘文静和李世民相互配合,宣传鼓动,散布舆论:“远征辽东,千辛万苦,性命不保。不如投奔留守府,就近从军,守卫乡土。”刘文静为官清正,颇得人心,李世民早已拉扯上了一帮英杰义士。他俩一呼一应,投军的人愈来愈多,日盛一日。刘文静和李世民忙不过来,李渊又把裴寂召来商讨,加派长孙顺德、刘弘基和窦琮等人参与招募新兵。十来天时间,李世民等便征集到了近万人。李渊喜出望外,亲赴军营慰勉将士,积极训练人马。有了一支由他父子直接掌管的亲军,壮了胆,树立了信心,李渊立遣窦琮去河东接取建成、元吉等子女眷属。又派李思行去长安通告女儿李娘子和女婿柴绍,前来太原会合,并且打探京城的动静。
  纸包不住火。不管李渊和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极其隐秘、巧妙,却难逃众人的眼睛。高君雅觉察出势头不对,招收的新兵都未编入留守府军中,却是单独建营,自行操练,估计十有###受骗上了当。然而证据不足,身边又没有得力的亲信,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恰巧这时候,晋阳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暗算(2)
从大西北吹过来的干风,时断时续,夹带着黄沙,像拖网一样拖过太原盆地。天气古怪的干燥,云雾弥朦,沙尘扑面。天边偶尔响起几声闷雷,阴晴变幻,风雷滚涌,就是不下一滴雨。百日大旱,泥土都干枯了,土地龟裂,庄稼蔫黄蔫黄,小麦好像难产一样抽不出穗子,有的萎缩了,有的倒伏了,还有的被风连根卷起来,刮跑了。农夫急得直跺脚,指天骂日,心里如滚油般煎熬。高君雅和王威站在西门城楼上,眼光越过汾河,凝望着远处的平川,一片萧索落寞的凄凉景象映入眼帘。手扶城垛的晋阳乡长刘世龙深深吸了一口气,喟然长叹道:
  “老天爷只怕也长了眼睛,每逢乱世,接踵而来的就是大灾大难。”
  “我家世代务农,”刚刚走上城楼的武士彟接嘴说,“农夫好苦啊,口朝黄土背朝天,还要挨冻受饿。碰上灾年,死的死,散的散,家乡文水县剩下的人还不到一半了。我不得不弃农经商,跳出来做点木材生意,日子虽然好过些,可又开销不了苛捐杂税。留守大人上任不久,下乡察访,到我家里躲雨,结识以后,投奔到他门下,挂了个司铠的头衔,经管军需甲仗。看来又混不下去了。”
  “为什么?”
  “眼下正在扩军,而武库里却没有多少存货。”
  高君雅踱了过来,煞有介事地问道:“武司铠,新兵领走了多少铠甲,多少兵器?”
  “兵器不上两千件,铠甲嘛多一些,”武士彟一手扪着额头,一手扳着指头结算着,“发放了二千七八百套。”
  “所招的兵马上万,而武器甲仗领得少而又少,其中是不是有诈?”
  “我也觉得留守大人借故募兵,似乎另有所图。”王威沉不住气,把话捅穿了。“新兵不充实旧营,单独建制,把我们排斥在外,岂不成了他的李家军?”
  “副留守多心了。”武士彟分辩说,“新兵入营,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领取的军械才五分之一,说明还没有成军。等到调教好了,那自然会并入老营的。”
  高君雅嗤鼻一笑:“李渊把兵权交给两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又当作何解释?”
  “卑职哪里清楚那么多事。”武士彟露出惶惑的神色,“副留守既然心中有数,在下就不必多说了。”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躲避征战辽东的逃犯,留守却收留下来,委以重任。还有那个窦琮,近几天忽然不见了。你们了解他的来历吗?他曾任职禁军左亲卫,斗殴致伤人命,犯了死罪,逃匿在留守家里。他是留守夫人窦氏的堂弟,担任新军右路统军,巡防北门。”
  “岂有此理?”王威一声怒吼,“把他们统统抓起来!”
  高君雅见武士彟在场,怕走漏风声,拉了拉王威的袍袖,制止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是留守的客人。留守用他们自有他的道理,用不着我们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他背着手踱了两步,回转头来,“武司铠,还有事吗?”
  “卑职告退。”
  武士彟离开后,高君雅屏退左右,对王威和刘世龙说:“李渊反心已久,皇上早就对他不放心。他重用逃犯,其实是一种失策,自我暴露。眼下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有了理由逮捕他们,一网打尽。”
  “擒贼先擒王,”刘世龙献上一计,“主要目标对准李渊。干掉了他,树倒猢狲散,叛乱也就自行平息了。”
  “说干就干,”王威凶相毕露,“先下手为强,先除掉奸滑的老贼!”
  “你们想得太简单了。”高君雅眨动了一下绿豆眼,“李渊防范严密,我们直接去抓他,跟他硬拼,好比以卵击石。因此,不宜力敌,只可智取。”
  “智取?”
  “哎,你们的心真不开窍,不善于思考。做事嘛,就得学会审时度势,出奇制胜。今年的干旱已酿成了灾荒,李渊最近会前往晋祠祈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预选勇士伏于祠内,出其不意将他击杀,然后以反叛罪上奏朝廷。”
  “怕只怕叛逆的证据不足呦。”
  “只要他姓李,无所谓证据不证据,今上最忌讳的就是‘李’字,即使杀错了,也不会降罪。”
  “那好,我们就按副留守的计策,分头去做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