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故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51年,朝鲜半岛硝烟滚滚,唇齿相依的中国,也到处弥漫着战争气氛。
  刚刚闹完花灯,孙福海就随队钻进了闷罐火车,咣咣当当地到了朝鲜。
  孙福海入朝的第一仗,就是铁原阻击战。
  1951年5月31日,向北进攻的联合国军中线部队,已逼近涟川、华川一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9兵团、第3兵团继续北撤,战线距三八线越来越远。死亡、饥饿和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他们。
  铁原、金化一线,山岭连绵,地势险要。而且,此地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彭德怀向第19兵团下达了“死守铁原15至20天!”的军令。杨得志司令员和李志民政委立即打电报给彭德怀说没有把握完成任务。彭德怀的回电是不容分说。于是,兵团就给第63军下达了行动的命令。同时,以严厉的措辞致电第65军,命令他们配合第63军的阻击。彭德怀干脆把电话直接打给杨得志:“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再坚守铁原!”当时,傅崇碧的第63军,已经作战月余,伤亡甚大,粮弹奇缺,官兵疲惫。而防线正面的宽度却长达25公里,对手是范弗里特指挥的美军4个整师5万多人,他们拥有各种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余辆,还有空军的强大的支持。
  6月1日,美军集中兵力和火力,开始了猛烈的攻击,涟川至铁原一线终日火光冲天,浓烟蔽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阻挡美军的前进的步伐。彭德怀不停断地电令63军:死守,死守!
  仅仅3天,最前沿的189师坚持不住了。美军不惜伤亡地轮番攻击,阵地一日易手数次。双方士兵的尸体重叠在一起,又被无情的炮火再次炸烂。几个营被合并成一个营,几个连被合并成一个连,直到机关人员也补充进去了……阵地往往在打到最后一个人之后,丢失了……
  188师上!军指挥部发出了命令。
  孙福海的炮战异常惨烈,很多战士倒在了炮位上。不时有炸断的胳膊、大腿飞到怀中……当时,他是榴弹炮团的一炮长。“咱是中国的男子汉,大不了战死,绝不能怕美国佬,决不能给祖宗丢脸!”他靠这种信念支撑激励着自己。一个又一个战友牺牲了,但他们的大炮始终在怒吼,炮弹不停地在敌群中开花。
  残酷的铁原阻击战整整打了10天,63军的官兵们终于撤了下来。彭德怀亲自前去看望官兵。许多士兵伤满脸满身血垢,不少士兵身上仅剩残破的裤衩儿。“祖国感谢你们!”彭德怀刚一句话还没落地,官兵们全都哭了……
  

差点被火化的志愿军(2)
6月10日以后,联合国军北进的势头逐渐减弱,最后终于停止了。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在停战前的一次战役中,孙福海被敌炮击中,眼睛、胳膊、以及大腿等多处中弹,当场昏死过去。被运回后方之后,医生以为他死了,便把他停放在一间空屋里。排队火化,他一直被搁置了7天7夜。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苏醒过来。
  1965年,38岁的孙福海带着失明的眼睛和残疾的手臂,回到了老家。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月,他受到了英雄的待遇,后便与爱慕英雄的姑娘成了家。两年后,他妻子病逝。后来,他来到了黑龙江大庆市。1973年,在组织的帮助下,朝鲜族妇女郑淑子嫁给了他。他们生有一女一男。孙家全家的固定收入是他每年6000元的一等伤残金。为了供孩子上学,她的老伴除了照顾他,还要给某单位打扫卫生每月赚取500元的收入。平时他家很少吃肉,过年过节,就买肥肉。他说,吃肥肉肚子里有油水。
  

中山舰的幸存者(1)
2003年11月5日上午10时许,福建福州某民宅楼前。
  结束采访后,我匆忙钻进出租车,关上门就急催司机开车。一位老人拉开车门,硬塞进了100元钱,我们推让数次,最后只好接到手里。等车开动后,把手伸出窗外,让钱飘摇而去……我歉意地向老人挥手告别。
  那老人,就是中山舰大陆最后的幸存者邱奕殿。
  1910年,清朝海军大臣戴洵和北洋海军统治萨镇冰从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分别订购了同样款式的两艘军舰。1913年元月,两艘军舰抵吴淞,正式编入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并被分别命名为“永丰”和“永翔”。“永丰”舰便是后来的“中山舰”。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大旗,海军总长程光璧率永丰号所在的第一舰队九艘战舰在上海起义,为“护法运动”立下了赫赫战功。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孙中山把“永丰”舰作为总统座舰,指挥平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正式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24日下午,萨镇冰的孙子、中山舰舰长萨师俊指挥中山舰与日军激战,不幸人亡舰沉。邱弈殿是幸存者之一。
  1938年10月,历时4个月的中国军队进行的抗日“武汉保卫战”到了最后阶段。23日,中山舰依然在长江上穿梭,既掩护伤员,又护送船舶撤退。当时,邱弈殿任舰长萨师俊的勤务兵。中午,一架日机突然出现,它围绕中山舰盘旋侦察。中山舰立即开火。敌机拔高远遁。萨师俊告诉大家,决战的时候要到了。他把全体将士召集起来,挥舞着拳头激励大家:“弟兄们,甲午海战我们中国败了,但大清海军死得壮烈;现在轮到我们了,但是不要怕,大丈夫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我们要誓死抵抗,与战舰共存亡!”他要求大家立即做好决战准备。邱弈殿也奔跑着运送炮弹。
  24日下午2时许,6架日机疯狂攻击中山舰。萨师俊舰长立即指挥还击。敌人的第一轮轰炸,被击退。敌机又发动了第二轮轰炸,敌机的弹片在甲板上横飞。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呼喊着英勇抗敌,炮口不停地喷射着愤怒的炮火。敌人的第二轮轰炸被粉碎了。片刻之后,更加疯狂的第三次开始了。接着是第四次。中山舰的大炮被炸毁,萨师俊舰长的大腿被炸断,他依然挥舞着左轮手枪,怒吼着指挥作战。后来,中山舰的锅炉舱中弹,失去了动力,舰体开始倾斜,船舱大量进水,船体开始下沉。舰上官兵放下两艘救生舢板,准备运走伤员。萨师俊舰长坚决要和中山舰共存亡。副舰长吕叔奋命令士兵,强行把萨师俊舰长抬上了救生舢板。吕叔奋和部分战士坚守战舰。救生舢板载着20多人,划向岸边。日机对救生舢板发动攻击,20多人全部遇难。在中山舰要沉没时,吕叔奋无奈地下令弃舰撤退。大家纷纷跃入江中。中山舰舰首翘起,尾部下沉……
  敌机离开后,当地的民船立即赶到救援。陈鸣铮等20多人获救。
  第二天早晨,当地红十字会打捞起遇难的20多名中山舰烈士,进行了装殓。20多具棺木一字排在江边,就如同操练的队列般整齐。只是没有军号,只有江涛拍岸。
  在幸免于难的20多名将士中,只有邱弈殿兵不血刃,人未血衣。邱弈殿说,那是萨师俊的刻意安排。
  当年,在敌机来攻击之前,萨师俊考虑到邱弈殿是独苗,就让他提前离开。邱弈殿坚决地说:“我怎能贪生怕死?”萨师俊命令到:“舰上食品短缺,立即上岸购买!”
  邱弈殿揣上4块银圆,乘船上岸。没走几步,6架敌机呼啸而至,双方展开恶战。最后,战舰,渐渐沉没。邱弈殿号啕大哭……
  没能与战友们战斗到最后,一直让邱弈殿耿耿于怀。但历史毕竟谁都无法改变。为死难将士树碑立传,成了他人生最后的心愿。他到处游说,筹资建碑。1997年1月28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民主屡立奇功的中山舰,终于被打捞出水,重见阳光。那天,邱弈殿放声痛哭。当时,他知道,自己的愿望的实现指日可待了。
   。 想看书来

中山舰的幸存者(2)
1998年10月23日,在中山舰蒙难6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还有4位中山舰最后时刻的幸存者和见证者,即邱弈殿、陈鸣铮、陈宝通和程西祥。他们都加入到呼吁立碑的行列中。
  2003年10月24日,即中山舰蒙难65周年的纪念日,在邱弈殿等人的呼号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中山舰福州籍抗日将士之墓”揭幕。邱弈殿跪对墓碑,长哭不起。后来,他悲愤地说,中山舰是一代名舰,它亲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不幸在1938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悲壮沉没。舰上共有25人为国捐躯。
  邱弈殿,1916年生于福建的农民家庭,19岁时,开始上舰当勤务兵。曾在中山舰战斗过,让他自豪到老。
  在我采访邱弈殿老人两个月后,电话里传来他仙逝的消息。
  

亲历广岛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8时16分2秒,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掷的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这历史性的一爆,使广岛7万多人死亡。命大免难的屈指可数,当年留学日本的初庆芝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2001年冬,在长春某民宅里,我见到了她。她健步行走,朗朗大笑。
  1919年,初庆芝出生于长春郊区的大岭,她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她聪颖好学,自上小学起,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193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满洲国”第35中学。她的一位很有家庭背景的同学要去日本深造。她也动了念头。但留学日本,学费是高昂的,自己的那双手上满是老茧的父母哪里去弄钱呢?说也凑巧,“满洲国”招公费留学生。初庆芝喜出望外,终于只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