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汨罗江:长沙会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洒汨罗江:长沙会战-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就是一种牵制,武汉的侧背就不安全,就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因此,最好能消灭该战区主力,或至少将其驱逐至距武汉更远的地区,减少其对武汉的威胁。
  

日本人的如意算盘(2)
再者,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年底撤销了第2军的战斗序列,该军所属的第3、第13、第16师团转隶第11军。自从这几个师团转隶过来后,在江北还没打过什么仗,如果只是固守已占领的地域而无所事事,冈村宁次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维持军队本身的战斗力,而且很有可能招来难以应付的被动局面。
  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冈村宁次指挥第11军于1939年春夏之间相继发动了南昌会战和襄东会战(即随枣会战)。
  冈村宁次认为,经过这两次作战,日军攻占南昌并击退第9战区军队的反攻,获得了武汉安全圈的东南屏障,并打开了通往长沙的通道;同时,给了第5战区已重创,暂时缓解了江北的后顾之忧。
  当时,日军第11军共有7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团,实际投入作战的部队有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及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101师团佐枝支队,另有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及海军一部支援作战,总兵力10万多人。冈村宁次将第106师团、佐枝支队部署于赣北方向;将第33师团部署在鄂南方面;将第6师团、上村支队和奈良支队部署于湘北方面,并将其作为攻击的主要方向。其兵力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赣北方面:第106师团主力和佐枝支队,由靖安、奉新地区先向高安地区进攻,消灭该地附近之中国守军后,转向北进,主力进攻修水,余部进攻三都、武宁,以摧毁九岭地区抗日根据地,策应军主力向长沙以北进攻。
  鄂南方面:第33师团在通城附近集结,在麦市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然后向东南方突进,插入渣津后,沿汨罗江上游直插长寿街,向平江地区侧后迂回,然后在献钟地区与左侧之日军合拢包围圈,在平江地区围歼第9战区第15集团军。
  湘北方面:日军第6师团、上村支队、奈良支队这三支部队准备分三路进攻:右路奈良支队在桃林以南地区集结,从杨林街突破国民党军新墙河防线,急袭梓江镇,抢渡汨罗江、瓮江、向平江左侧进攻;中路第6师团在新开塘集结,从新墙镇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以后,沿粤汉路两侧直插汨罗江南岸,在奈良支队外面构成对平江地区的第二层包围圈;左路上村支队自汉口乘船溯江而上,在临湘、城陵矶集结,再由洞庭湖南下,在营田登陆,然后向东实施纵深迂回,首先占领高桥,截断平江至长沙的公路,切断第9战区主力退路。这样,上述三路日军便会在平江左侧背瓮江、金井、高桥一带构成三道重叠式堵击线。
  8月下旬,日军第11军各部开始向各自指定的地点集结。
  9月1日,日军第11军下达了“吕集作命甲第434号”:
  为了打击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9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围地区。
  9月13日,日军第11军的战斗指挥所进驻咸宁,冈村宁次正式下达作战命令。主要内容是:为隐蔽主攻方向,迷惑、牵制中国军队,第106师团于9月15日先开始进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军第1、第19集团军阵地,进出至其侧后,歼灭守军于高安西北地区;上村支队于9月23日拂晓在营田登陆;军主力于9月23日拂晓发起进攻,向汨罗江上游平江地区攻击前进,以歼灭该地区守军第15集团军。主力各部队的行动为:第6师团由新墙镇以西向汨水南高地突进;奈良支队由杨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进;第33师团由通城向麦市、渣津突进。
  一场大战已摆在了第9战区面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9战区未雨绸缪(1)


  新墙河血战中日军施放毒气,中国军医在火线上救治中毒气伤员。

  中国第9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赣省一部。司令长官由薛岳代理。其兵力包括第1、第15、第19、第27、第30等5个集团军及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共52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游击部队。其兵力之多,居当时各战区之首。由此也可看出蒋介石对该战区的重视程度。
  薛岳是在1938年11月13日,即长沙“文夕大火”后,以代理司令长官的身份指挥第9战区的军事行动的。张治中去职后,他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4月,当薛岳从南浔赶到长沙来上任时,摆在他眼前的这座省会名城已是形同废墟,一片凄凉。市区房屋幸免于火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最繁华的八角亭、红牌楼、中山路、南正街、北正街一带全部变成了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各种建筑及无数民房宅院全都被毁。要守住这样一座城市,其困难可想而知。
  不过,日军要进攻长沙却也并非易事。第9战区跨湘、鄂、赣三省边区,东西以赣江、湘江为天然之境界,两翼又各有一湖,东为鄱阳湖,西为洞庭湖,恰成为整齐对称形之战场。日军大迂回之战法无从施展,只能进行正面作战。而且在湘、鄂、赣三省相交的地区,群山纵横,地形复杂。其中,鄂南、湘北有海拔1600多米的幕阜山;武宁以南至萍乡分别有海拔近1700米和1800米的九岭山脉和罗霄山脉;萍乡以南有海拔2100米左右的万洋山脉。长沙以北的湘北地区,大多数也是山岳地带:新墙河一线有大云山(幕阜山余脉,海拔900米),是新墙河的瞰制地形,为湘北第一道屏障;汨罗江一线,东有腾云山,西有神鼎山,中有鸭婆山,三山连缀,形成南北屏障,为湘北第二道关口;粤汉铁路及长(沙)岳(阳)公路两侧,有王思岩、达摩山、影珠山、古华山相夹峙,很容易控制这两条交通要道,此为第三道关口;湘北不仅多山,而且多水。以粤汉铁路为分界由北向南划一直线,其左侧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侧有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从而形成天然的第四道防线。
  这样一种多山、多水的地形对部队行动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动。因此,薛岳认为,只要利用这些良好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完全有可能打退日军的进攻,化被动为主动。
  薛岳到达长沙时,第9战区的部队正在新墙、通城、武宁、靖安、奉新一带及锦江沿岸与日军对峙。为防止日军南下进攻长沙,第9战区借助新墙河和汨罗江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以宽70米的新墙河为天然障碍,西起新墙河口,经九岭、南江桥,东至修水。在新墙河南岸诸高地及附近村庄构筑纵深6公里的防御地带,工事碉堡为砖石结构,战壕与交通壕相连接;前沿架设了铁丝网,可徒涉的河段敷设了地雷。第二道防线沿汨罗江西起营田东迄平江以北10公里。基本阵地构筑了星式碉堡,交通要道的两侧高地构筑了据点式阵地。
  自南昌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给第9战区确定了这样一个作战方针:
  赣北方面:……改以游击战,消耗牵制敌人,对该方面敌人反击行动,务希随时切实注意,妥为部署。高安方面我军须纵深配备,并准备敌如进攻高安时,应自主地放弃高安,诱敌突进而侧击之为要。
  鄂南、湘北方面:湘北方面作战应先立于不败之地,以利用湘北有利地形及既设数线阵地,逐次消耗敌人,换取时间。敌如进入第二线阵地(平江、汨罗线),我应以幕阜山为根据地,猛袭敌侧背。万一敌进逼长沙,我乘其消耗既大,兵力已疲之际,以预先伏置于长沙附近及其以东地区之部队(一军),乘敌立足未定,内外反攻,必能于敌以致命打击……
  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后,薛岳率第9战区参谋人员对本战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再次进行了潜心研究,最后形成了战区的作战指导方案。
  敌情判断
  本战区基于最近所得关于敌行动及企图诸情报,有左之敌情判断。
  判决
  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
  理由大要
  1、就敌情论:敌目前主力似集结湘北,攻击重点业已形成,乘势直下长沙甚便,且同时可得海空军之协助。
  2、就地形论:赣北、鄂南系山岳地带,崇山峻岭,极碍行动,加之道路破坏,补给联络非常困难。而湘北方面,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地区均为起伏地,颇适于大兵团之运动战,且距离较近,可于短期中攻下长沙,完成战果。
  3、就政略论:敌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列强此时均忙于德、波战争之解决),应迅速攻下长沙。以炫耀于世界,并为汉奸汪逆张目。
  4、综检上述理由判断,敌在9月中进犯,以主力使用于湘北方面之公算确大。
  作战指导方案
  方针
  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
  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
  指导要领
  1、战区先于现在位置,以攻击手段消耗敌人战斗力。
  2、敌如挟优势兵力前进猛烈,则赣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围攻及夹击手段,摧破敌合围之企图,不灭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9战区未雨绸缪(2)
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