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轻,富有活力,敢于冒险,具有一定的智慧。这些条件换做今天的话,企业老总也会让他们放手去干的,因为未来是年轻人的嘛!而且秦国连战连胜未尝败绩,用六十万太夸张了,用二十万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秦王嘲讽王翦老了,没有什么活力,胆子也变小了,就让李信为将,率军攻打楚国。王翦见到自己的话没被重用,而且秦王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王翦就称病高老,回老家频阳养老去了。

  而王翦的儿子王贲此时正在率领大军攻打魏国,而且处于完全的上风。

  大梁城池高,秦军攻城不下,王贲就引河水淹大梁城,泡的大梁城,墙面损坏,砖瓦脱离,而且城里的粮食也受到损失,遍地是水,很多东西都泡坏,这当然也包括粮食了。

  魏王魏假不得以出城投降,魏王被杀,魏国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魏国灭亡后,魏国还有一个安陵君,安陵君是魏襄王的弟弟,被封在安陵,秦王就想兵不血刃拿下安陵,就提议用五百里之地换安陵的建议。也就出现了《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一个典故。

  魏国在此前有着名震天下的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听说看城门的侯赢是个贤人,就去拜访侯赢,为侯赢驾驭马车,在侯赢身后服侍他,丝毫没有公子的架子。与人重信誉,冒雨去赴约,不失信于人。

  秦赵交兵长平,屠杀赵兵四十万,威逼邯郸城,信陵君在接到赵国的救援后,在没有得到君王的同意下就率领家徒门客去救援赵国,在侯赢的引导下,窃符夺军,带领同来救援的楚军一起向秦军发动攻势,秦军打败。赵国得以保全。

  魏无忌礼贤下士,重视有才学的人,当时与之其名的平原君赵胜在得知他结交酒徒赌鬼的时候,就说魏无忌没有什么能力,而对魏无忌产生怀疑,但是魏无忌就说这两个人毛公和薛公是当世的名士,仰慕已久,而身在赵国又广结天下名士的赵胜竟然不知道,魏无忌就表示不愿意与平原君交往。平原君免冠称谢,向魏无忌表示歉意,自此魏无忌的名声天下响振。

  信陵君因为夺军权的事情而被魏王责备,就没有回魏国,住在赵国。

  当魏国遭到秦国的攻击后,信陵君又回到了魏国,当天下的人知道信陵君回魏国,要攻打秦国的时候,韩,燕,楚,赵都出兵相助,信陵君指挥五国军队一直把秦国军队打回到函谷关,秦国不敢出函谷关。

  后来又信陵君又遭到魏安厘王的猜忌,而没有得到重用,信陵君日夜纵酒,这样渡过四年后病死。

  信陵君死后,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一泻千里,最后被秦国兼并

第三节 王翦六十万大军平定荆楚
魏国灭亡之后,南下的秦军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李信的军队开始向楚国腹地进发。

  与灭赵的策略一样,还是分兵两路。李信领一军从北面平舆出发,蒙恬领一军从西边的寝地进发。

  楚国这一方派出了大将项燕来抵御秦国的进攻,此时的楚国是残存的几个国家中,唯一有些势力的能与秦军对抗的,虽然不能保证胜秦军,但是防御还是足够的。

  李信,蒙恬的大军在楚国西边横扫,打了一个来回,楚军都节节败退,骄兵必败这个道理永远都会让人记得。李信也就失败在这上面了。

  楚军在项燕的指挥下,尾随得胜的秦军后面三天三夜,秦军竟然没有发现,可见其防备是多么的大意。

  楚军追赶到了秦军,发起了攻击,秦军对这突入起来的状况不知如何是好,李信毕竟年轻没有太多的经验,部队很快被打散,楚军乘胜追击,将秦军赶回了边境,项燕还收复了部分失地,这对昂首挺进中原的秦军来说,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七名高级指挥官都尉被杀。李信丢下军队独自逃回了秦国。

  当秦王听到前线兵败的消息后,异常的气愤,这种失败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是奇耻大辱!后悔自己当初采用李信的决意,但是后悔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必须要面对这一结果,如何在失败中取得教训,挽回败局。而且楚国的军队也都向秦国的边境开拔,对于内部非常空虚的秦国来说,是相当的威胁。

  秦王先是撤掉了李信的职务,然后亲自去频阳,请老将王翦出马。

  秦王驱车来到王翦家,先向表示道歉:“寡人不用老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秦王屈膝下拜,很是的具有诚意。不过此前秦王政身边的重臣尉缭却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秦王这样的举动的:“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得秦王得志天下,天下皆为俘矣!”秦王政一统天下的决心,就是这个尉缭提议的。而尉缭对秦王的看法,也是很透彻的,现在的秦王就是原来的越王勾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用到你的时候,你就是上帝,唯你是从,但是一旦自己成为上帝时候,教徒只能按时祈祷了!

  王翦不得以,推辞不过,只好为秦王出力,不过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领兵六十万。秦王被李信的失败而恼火,现在只有王翦能挽回败局,就同意了王翦的要求。

  上次派的是两个年轻将领李信和蒙恬。这次启用了两位老将,除王翦之外,还有就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军事上也采取保守的态度。

  王翦在出兵的时候,秦王问王翦还缺少什么?王翦立即答道:“为大王将!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部队需要的东西,王翦只字未提,只是想着自己的事情,原本是该责罚的事情,秦王大笑着答应了。

  部队向边关开拔,王翦还不断派人向秦王索取豪宅美田。还不是说一遍,而是不断的派人去问,去要。这样的行为让别人看了很不舒服的,国家委以重任,却以此为要挟与秦王讨价还价。

  王翦却答道:“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并不是只是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实际上是为了打消在秦王那边的顾虑,主将领兵在外,更何况是领着全国的军队,只要一反水,天下就要改姓。秦王不能没有这种顾虑,为了打消这种顾虑猜忌,王翦表现出自己没什么大志,而且也只是希望子孙能过好,就安稳的。确实如此,秦王打消了对王翦的顾虑,在王翦领兵在外近两年,而没有产生任何怀疑,换做任何一个封建君王,都是做不到的。秦王的气度,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帝王。

  王翦一路开拔到边关,直接攻取了原来陈国到平舆的地方,有效的遏制了楚国向秦国进兵的计划,而且迫使楚王调动了全国的兵力补充到项燕的军队当中去,与秦军展开对峙。

  率军志要攻取楚国的王翦,此时却没有任何的动静,部队在平舆地段驻扎下来,而且完全采取保守的态度,无论楚军如何挑衅,秦军只是不出,固守待命。

第四节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时间过去了大半年,王翦依然没有什么动作,与将士同甘共苦,勉励将士,而营中的军士都憋的发慌,开始消耗自己的体力来玩耍。王翦问部下军营的情况,部下就汇报说,现在营里的军士在玩仍石头,还有比赛跑步。

  王翦一听,知道将士都热血沸腾了,可以对楚国发动攻击了。

  而此时的楚国,边境积压着大军,国力本身就比较衰弱,粮草供给上就出现了不足,而且这样耗费下去,楚国完全吃不消,就开始撤出大部分军队,固守其他的地方,与王翦对峙的楚军就削减。

  楚国开始撤退的时候,王翦抓住有利战机,派出精锐向楚国发功袭击,攻击项燕的主力。项燕兵败被杀,而秦军开始略去楚国要地,长江以北全部失守,仅存江东一隅。

  公元前223年,秦军渡江,楚国一战而亡,楚王负刍被俘虏,楚国灭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是,击败项燕后先俘虏负刍,楚国灭亡。之后项燕立昌平荆王,在淮南地区继续反抗秦国,秦军破楚以后。昌平君被杀,项燕自杀。

  楚国自其祖先熊通自立为王,到负刍之间。是先秦以来称王最久,是一个传统强国,而此时强大的秦国也只是新兴国家。

  楚文王自新,成王自强,到庄王称霸,在春秋期间与晋国对峙,形成南北两个超级大国。诸侯们在两国之间奔走,唯命是从。楚晋两国的战争,影响着整个中原地区,

  在迫于两国争斗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为了改变战争状态缓和局势,公元前579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撮合下晋楚两国签订条约,条约规定彼此互不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不听命的第三国。公元前546年,又在宋国大夫向戌的邀集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原来晋国或者楚国的属国今后对两国尽同样的义务,实际上平分了中原的霸权。

  到了战国时代,局势混乱,瓜分晋国的赵魏韩三国兴起,秦国势力大增,展开了对外国的兼并战争。楚国原本就占据着整个长江汉水流域,而之后击败了越国后,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向北兼并了陈,蔡,鲁,宋等国,渗透到了淮河流域。

  而秦国,在励精图治以后,向南攻下了有天府之称的蜀国,四川地区,占据整个关中地区,而秦国与楚国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人才的任用上,楚国重用本国人才,对于其他诸侯国来投靠的一般采取排挤怀疑的态度,而秦国自穆公开始就大量的聘请外国高端人才,任用为军事统帅或者朝堂宰辅。

  人才的任选至关重要,有的人把国家的衰败归国与统治者,但是换个思维,齐国的齐桓公,没有什么才学,他在位的时候,任用了管仲,全权交付管仲,而管仲治理好了这个国家,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秦国的原有势力担心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