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之2风起云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之2风起云涌-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弘觉得张纯绝对是一个好官。他在河边的那番话,表明他在感情上很同情黄巾军。黄巾军里的士卒都是普通百姓,如果不是为了活下去,谁会求死去造反?造反是株连九族的罪。张纯对这个黑暗世道的愤愤不平,并不妨碍他继续做朝廷的官,继续拿朝廷的秩俸,继续努力歼灭黄巾军。公私分明、情法分开,这种人肯定是个好官。   
  四个人随即商量细节。   
  张纯马上启程到蓟城拜会刺史杨淳。没有援军,但送到前线的军需千万不能出问题。此去蓟城,张纯准备自告奋勇,主动提出承担筹措、押运粮草辎重的任务。进入涿郡之后,已经没有草场,战马的草料全靠后方运输。一旦战马没有草料,李弘的风云铁骑就可以改成步兵了。所以李弘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鲜于辅和阎柔回涿城,向涿郡太守王濡通报张纯和李弘的意见,准备守城大战。   
  李弘率部游弋在圣水和巨马水之间的大片山林平原之间,对敌人的军需和小军队实施打击,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   
  鲜于银部如果赶到圣水河,暂时留在圣水河东岸,伺机而动。   
  张牛角的军队三天后稳步推进到涿郡城下。   
  张牛角率领五万人在涿郡西城门扎营。张白骑率军三万驻扎在南门。   
  黄巾军左校的三万军队渡河之后,迅速向方城方向推进,对主力攻城军队的右翼进行保护。   
  黄巾军黄龙的三万军队渡河之后快速北上,一天之内拿下了国小城。随即大军立即东进,迅速向圣水河进军,准备攻占良乡渡口,对主力军队的左翼实施有效保护。   
  方飚率领五千大军作为前部,行进在小房山。小房山距离圣水河还有一百里。   
  他是黄龙的部下,按照要求,明天早上他必须要赶到圣水河。但此地已经是官军的活动范围,所以方飚命令军队小心行动,密切防备敌人的突袭。   
  方飚接到的消息说,汉军行厉锋校尉李弘的一万骑兵已经渡过圣水河,正在深入涿县一带地域,要时刻防备被他的军队袭击。此人善打袭击战,最善夜袭。   
  方飚没有放在心上。他正在生气。他是第一个攻进国城内的,原先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到还没有走到县衙,黄帅的命令就来了:立即开拔。凭什么自己努力打下的地方,却连一根针都捞不着。   
  斥候飞一般赶到。   
  “司马大人,距离我们十里的地方,发现敌人骑兵。”斥候满头大汗地说道。   
  方飚吃了一惊,紧张地问道:“多少人?有多少人?”   
  “怕是有几千人。”   
  “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密集结阵,准备阻击敌人。”方飚大声吼道,“派人通知黄帅,迅速向我部靠拢,敌人的骑兵军队出现了。”   
  鼓声随即敲响。   
  黄巾军士卒迅速集结在一起,摆下防守阵势。   
  “司马大人,我们不撤退吗?”这时黄巾军的几个军司马驱马赶来,纷纷询问。   
  “司马大人,敌人有几千骑兵,我们恐怕对付不了。”   
  方飚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黄帅已经料到敌人可能袭击我们,所以跟在我们后面的中军就是全部主力,两万多人都在,现在距离我们十里路。在我们右翼还有三万人,距离我们八里路。我们只要在这里稍稍阻击一下,然后佯装败退,将敌人诱进包围圈,由主力军队去打就行了。”   
  “我们的右翼怎么会有军队?”一个军司马吃惊地问道。   
  方飚眼睛一瞪,大声骂道:“服从我的命令就行了,问许多干什么?想死吗?”   
  李弘看到郑信像发了疯一般冲了过来,赶忙打马迎了上去。   
  “大人,珀山发现敌军踪迹。”   
  “珀山?”李弘吃惊地重复道,“珀山不是在黄龙军队的右侧嘛?那里有敌军?”   
  “对,消息非常准确,是当地的一个里长亲自跑来报告的。我已经派人复核过,大概有三万多人。”   
  李弘展开地图,脸上显出惊骇之色。   
  “方飚的位置是个伏击圈。”   
  “是的。军队必须立即撤退,迟恐不及。”   
第111节:第二十章风云铁骑战黄巾(1)     
  “撤退。”李弘对着传令兵大叫,“通知各部曲,立即向涿城方向撤退。”   
  传令兵立即一哄而散,狂奔而去。   
  李弘和郑信两人互相望着,眼里的恐惧越来越浓。   
  第二十章   
   风云铁骑战黄巾   
  李弘和郑信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的军队内出了内奸,   
  他们的伏击地点是经过反复磋商和查看地形后确定下来的,知道具体位置的人也就是几个军候,没有其他人。郑信怀疑内奸就在亲卫队里。最近军队除了他们没有新面孔。李弘想想觉得不可能,大帐议事的时候连颜良都不能进,其他的侍从就更没有机会了。   
  接着他们两人都想到了鲜于辅。   
  军队出发之前,鲜于辅曾经来过一次。针对黄巾军的进攻态势,他和李弘再一次商量具体的应对办法。在如今这种绝对劣势下,要想反败为胜,将张牛角赶出涿郡,根本没有可能。但想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必须寻找解决的途经。   
  李弘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把思路局限在涿郡显然不是办法。黄巾军的战略目标就是占据幽州。他们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在他们看来,如果倾尽主力攻打幽州,冀州军队肯定会攻打常山、中山两国,断其退路。所以他们先打冀州的中心钜鹿,逼迫冀州军队集中在钜鹿附近和他们决战。一旦形成僵持之局,冀州的局面也就暂时稳住了,再转而集中主力猛攻幽州。这个时候不但后路无忧,而且冀州的军队也无力北上支援幽州。   
  黄巾军这么做,显然没有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能力和信心。现在冀州战场上双方的僵持态势正是黄巾军故意制造出来的,也是他们需要的。   
  要想击败张牛角,突破口应该是在冀州。假如冀州得到兖州、司隶和青州军队的支援,军队达到一定的数量,他们就可以对赵国、常山的黄巾军发动反攻。张牛角如果进攻幽州受阻,而老巢又遭到冀州军队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他最担心的就是军需。如果军需不能及时跟上,北方的大雪一旦飘下,军队面临的可能就是全军覆没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军,撤回常山、中山。撤回去了,不但主力军队没有损失,也巩固和稳定了老巢,明年可以继续再战。   
  李弘向鲜于辅详细解说了自己的想法。   
  涿郡方向以守城为主,自己的骑兵军队在野外游击对方,以拖住敌人,把黄巾军留在圣水河以西为主要目的。同时,必须请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中山国太守三位大人出面,向冀州牧郭典大人求援,务必请求冀州军队在下个月发动对黄巾军的反攻,威胁敌人的老巢和军需。   
  幽州和冀州的军队如果都能坚持到冬天的第一场雪,战局就会出现转机。大雪来了,黄巾军军需发生困难,攻城就会难以继续,张牛角一定会撤退。这样三方在漫长的冬天里,就会形成僵持局面。明年的事,明年再说了。   
  假如冀州方面做不到,不能够凑够反击的人马,幽州方面可以考虑放弃涿郡,退守蓟城。   
  鲜于辅接受了李弘的提议。   
  也就是在这个晚上,他们和鲜于辅一起,定下了伏击黄巾军黄龙部的计策。同时,李弘建议将已经赶到圣水河附近的鲜于银部三千人马,紧急调到方城。如果伏击成功,他的军队立即南下方城,会合鲜于银部,参与对黄巾军左校部的阻击。   
  鲜于辅当然不会是内奸。如果他是内奸,估计黄巾军已经打到渔阳了。但是鲜于辅回到涿城之后,会和几位大人商议求援冀州的事,其中必然要提到这次行动。而几位大人身边的郡吏,谁能保证其中没有黄巾军的人。   
  李弘当机立断,迅速撤离。   
  撤军的路上,他突发奇想:既然张牛角知道这次计策,注意力都集中在涿郡北边的小房山,为什么不能突袭在涿郡南面的左校呢?左校部正在攻击方城的路上,必然没有防备。   
  他立即找来几位军候,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仔细商量之后,觉得胜算很大,可以打一仗。只是有几个难点,一是左校军队的准确位置。如果他已经赶到方城,自然也就无从突袭了。二是此去方城三百多里,为了赶时间,必须日夜不停地急行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突袭敌人,士卒和战马都非常疲劳,战斗力肯定要大减,伤亡也会增加。如果伤亡太大,这仗是否有必要打。   
第112节:第二十章风云铁骑战黄巾(2)     
  李弘认为有必要打,而且必须要打。   
  打掉左校部,攻打涿城的黄巾军主力侧翼就完全暴露在官军面前,对他们有一定的威胁。方城掌握在官军手里,和涿郡、圣水河西岸的良乡三城互为犄角,互相支援,可以有效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如果和左校部纠缠在方城,对坚守涿城的官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打掉黄巾军的左校部对黄巾军攻打涿城影响很大,远远大于歼灭黄龙部。   
  李弘很幸运。   
  黄巾军左校军队的行军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他们一直缓缓而行。左校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士卒们有旺盛的战斗力和充沛的体力,到了方城之后,可以迅速拿下城池,完成对涿郡的全面包围。   
  今天,他们赶到了督亢亭,距离方城六十里。   
  蓝色的天空,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白色的浮云三三两两,悠闲地飘在空中。花白的太阳娇弱无力,懒洋洋地望着下面一望无际的平原。   
  督亢亭在幽州很有名气,它是一块巨大的平原,一块膏腴之地。   
  听说黄巾军要来,地里的庄稼已经被附近的居民收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