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义”——之间,左右为难地沿着不稳定的航向前进。掌握运动的中坚力量
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来自延安党中央的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
表 17          战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扩大 ①












① 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294 页。党员人数和军队人数不得加在一起,因为许多军人同时是党
员。军人的 1/3 大概是党的某一类成员(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或发展对象)。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4 月)




八路军
80000
156700
270000
400000
305000
340000
339000
320800
614000




新四军
12000
25000
50000
100000
135000
110960
125892
153676
296000




总人数
92000
181000
320000
500000
440000
450960
464892
474476
910000

1941 年 1 月 4 日新四军事件前的数字。参见表 16。

党。概略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一直是一个等级制的金字塔,有政治
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居于顶点(见表 18)。由这一层次作出的决策,
尤其是政治局或者是它的主席毛泽东作出的决策,都经过书记处,书记处大
致确定目标,还决定哪一个机构或部门应负责执行所要求的任务。
下一级组织有两种类型,负责处理党的工作。第一种是有定向任务的职
能部门,在最高层次上直接对书记处和政治局负责。它们的最重要的单位及
其领导人参见表 18。
下一级组织的第二种类型是区域性的,与党开展活动的地区相对应。这
些地方局,像中央委员会的各部门那样,对延安的党中央负责。它们通过指
挥系统向下监督各分局(主要位于华北根据地)以及下级委员会和支部的工
作。在地方局以下,也像中央一样设有职能部门,但形式上有所简化。
表 18          中日战争时期党的组织①



























① 此处中共组织及负责人名单未必准确,请读者用时加以鉴别——译者注。




中央委员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部门
军事委员会
组织部
宣传部
统战部
敌占区工作委员会
干部教育委员会
社会部
群众运动委员会
职工运动委员会
妇女运动委员会
青年运动委员会
出版发行委员会

地方局


分局

各级委员会





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周恩来、陈云等上述人员,加上任弼
时、朱德和康生(其后还有刘少奇等)


毛泽东
陈云(其后是彭真,约在 1943 — 1944 年)
凯丰
周恩来(约在 1944 年后为李维汉)
周恩来(兼,还有康生、刘少奇等人)
刘少奇(其后,李维汉)
康生(其后,周兴和李克农)
陈云
陈云(兼)
蔡畅
冯文彬
张闻天
华北局、西北局、长江局(到 1938 年)、南方局,中原局(这
两个局建于 1939 年)、东南局(与中原局在 1941 年合并为华中
局)、 1945 年后还有东北局。
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晋绥分局、晋东南分局(晋冀鲁豫中央
局的一部分)、华南分局
适合于建立委员会的省、县、镇、区及分区

来源: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293 页,及引用资料。
最后,党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以及在群众团体中,均设有支部。因此
党的作用犹如神经系统,连接这一运动的各个部分,传送和处理信息,并发
布指令。
军队。分别在华北和华中活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正式结构见表 19。作
为正规的专职的野战部队,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三级军
表 19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织




八路军总部(延安)
总司令
副总司令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115 师(前第 1 方面军;晋察冀根据地)
师长
副师长
政治委员
120 师(前第 2 方面军;晋绥根据地)
师长
副师长
政治委员
129 师(前第 4 方面军;晋冀鲁豫根据地)
师长
副师长
政治委员
新四军
军长
副军长
政治部主任
政治委员
副政治委员





朱德
彭德怀
叶剑英
王稼祥( 1937 — 1938 年,任弼时)


林彪( 1937 年后期受伤)
聂荣臻( 1938 年起代师长)
罗荣桓


贺龙
萧克
关向应


刘伯承
徐向前
邓小平


叶挺( 1941 年后,陈毅)
项英( 1941 年后,张云逸)
袁国平( 1941 年后,邓子恢)
项英( 1941 年后,刘少奇)
饶漱石

来源: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296 页。
事结构的最高一级。这两个军是共产党人可以投入战斗的在训练、领导和装
备上最好的部队——虽然他们的装备至少离要求还很远。①这两个军的部队可
派往任何需要的地区,但每个根据地有它自己的分遣部队。为了避免国民党
的反宣传,共产党人从不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但下层团、
营和连却在扩展。实际作战由这些较小的分队执行;师从不以完整的部队参
战,而团也只是偶尔全体出动。
在中共的根据地,存在着另外两种类型的武装力量:地方军和民兵。大
多数地方军也负有专职的军事责任,但与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同,他们长期留
在自己的管辖地区以内。民兵理论上包括 16 至 45 岁之间全部身体健全的人,
但不同于野战军或地方军,他们不“脱离生产”,而是在需要时执行零星任
务。与此同时他们继续从事自己的正常业务。当然,在人们说到这种军事组
织时,都感到训练和装备的不足日益明显。大多数民兵是用大刀与农具武装
起来的,他们的老式鸟铳和土枪已被野战军或地方军征用了。
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创立这种军事组织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
务,但共产党人仍逐步建立起一套互相联系的军事权力等级制,向下延伸到


① 晚至 1944 年,八路军的较佳单位步枪和卡宾枪数量只到战斗人员总数之半, 而机枪和迫击炮缺口更大,
火炮几乎完全没有。见莱曼?P。范斯莱克编:中国共产党运动:美国陆军部报告,1945 年 7 月》,第 185
页。



地方社会。当八路军或新四军的一支分队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地区时,他们可
以期望与了解地形和敌人部署的辅助部队一道工作,也可以期望与提供后勤
支援、情报、向导和住处的当地老百姓一道工作。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征兵
基础,是人员培训和兵力补充的源泉。实际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规模在战
争最后一年的扩大(见上表 17)大多来自地方武装的集体改编。
中共每到一处都设法缓解农民对服兵役怀有的传统怨恨与不信任,因为
根据民间传说和痛苦的经验,服兵役通常意味着永远失去心爱的儿子、丈夫
以及十分需要的劳动力。但每个人都熟悉年轻人在田间劳动而于必要时保卫
家园的观念。因而,即使一些年轻人被调到地方部队或正规军,震动也不会
很大——特别是,如果他们的家庭得到某些减税优待,庄稼有人帮助照料,
并被给予对子弟兵做出贡献的光荣。确实,送子参军是富裕农户寻求照顾和
减税的一种方法。
中共公开声称他们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卖国贼的觉醒的中国公
民。但是,在这一角色之外,中共领导的各级部队还执行着许多其他任务,
如与当地各种对手争夺地区控制权,推行社会和经济政策,维护治安。共产
党人也不得不计算每个地方可以负担多少“脱产”的部队,因为许多党政干
部也需要靠他人的劳动提供食宿。平常微薄的剩余产品因受战争的冲击而进
一步减少,经济上的非生产人员容易成为沉重的负担。
协调。人们当然不能只通过形式上的结构去估计一个组织的效率。清朝
官僚制度的决策、执行以及上下信息交流已大体得到描绘,与此不同,中共
体制的运作只在某些方面可以描述。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把关键人物从一
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地区调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前者的经验
可以带往后者。刘少奇提供了这种解决难题的突出例子,战争的头 6 年他在
延安和敌后根据地之间来回奔波,先在华北,后到华中,将他和毛建设根据
地的理论成功地付诸实践。还有许多其他较低级的干部也到处调动,如在
1939 年,有几千名八路军政治干部到达华中,以加强新四军根据地的群众动
员工作。但这样的人事调动经常是有选择的,决不是整体的,这样就保证了
领导班子的连续性,熟悉当地情况,并维持由对有声望的领导人的忠诚而产
生的士气和纪律。
根据在江西时期的经验,各个层次的党校和军校成为干部训练和教育的
另一条途径。①这类学校,如设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把它的毕业生分配到
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此外,每个主要根据地有它自己的抗大分校和干部学校、
短期培训班等教育网络。各种类型的会议——公开的和秘密的,大的和小的
——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标记。出席和参加这些会议,对于党员、士兵
和积极分子来说,实际上是强制性的,向许多不识字的干部解释党的政策则
更是如此。
印刷材料是联络与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