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农会负责军队的征兵运动,同样,青年组织动员其成员参军和从事后方
勤务工作。
最后,所有战区的平民都要服从部队和地方政治当局的命令,修补防御
工事,挖战壕,救助伤员和主动报告敌特活动,以支援战争。②
不过这是理想的模式,其实现首先取决于贯彻土地改革的进程。它也并
不像当时新华社发表的报道所惯于暗示的那样容易。这些报道描绘了土地改
革同农民由于物质刺激和害怕地主报复而加入中共一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①
但同一时期的党内文件却表明因果关系并非如此直截了当,成果也并非如此
容易取得。相反,农民往往害怕参加这一斗争,他们唯恐国民党可能回来,
让斗争对象对他们报复,而这种情况确实多次发生。这种担心由于 1946—
1947 年政府进入根据地时遭到惨重损失这一现实而增强了。此外,农民也往
往不情愿离家到新攻下的地区参加战争。而且农民的这种不情愿,还从地方
干部态度不坚决上反映出来。例如,某些军队干部并不怀有真正的阶级仇恨。
他们参军主要是为了反抗日本人,保卫他们的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是地
主或富农出身,从未想过要消灭封建主义,更没有想过要把他们的家产转交
给农民。由于一些地主也参加了抗日斗争,有些干部甚至还同情他们并设法


② 毛泽东:《三个月总结》,《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08 页。《五四指示》直 到 80 年代初才发表,
并证实是刘少奇起草的。
① 徐运北:《参军运动简报》,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 重要文件》,第 69—74
页。
① 例如新华社延安 1946 年 11 月 9 日电(译文载《参考消息》,1946 年 11 月 10 日)和新华社发法新社记
者西德尼?里顿伯格 1946 年 12 月 5 日电(译文载 《参考消息》,1946 年 12 月 6 日)。



保护他们。很多地方非军职干部也不喜欢军队的征兵工作。他们不得不努力
克服农民开始时由于担心国民党回来而不情愿对地主进行斗争的想法,然后
紧接着要求农民保卫他们的新土地,免受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的威胁。②
作为克服这些不足的手段,党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征兵方法,并概括地提
出了工作步骤。在村民大会上,积极分子要解释征兵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农
民提出他们的条件。村里的所有群众组织都要参与消除农民的疑虑以及好男
不当兵的传统观念。农会要讨论并决定谁该不该志愿参军;妇女团体接到要
求,要动员其成员鼓励家里的男人去参军。在村民们的认识因此而提高后,
各种竞赛运动便可以发动起来,用先进村的事例去影响较落后的村子。各个
村庄要命名志愿参军的模范家庭和模范农民,以激励其他家庭和个人。在这
一阶段,必要时一些中共党员本人应站出来,带头参军。
在土地改革还没有彻底实行的村庄里,征兵运动可在分田分财的同时开
展。不仅要把地主的财产分给农民,除此之外,那些被认为是恶霸的地主还
可能被关押甚至被处死。一份报告宣称:“必须摧毁他们的封建统治。……
经验证明,只要完全分掉地主的土地和粮食并把他降到中农的水平,……他
在村里就不可能继续持原来的态度。”①很明显,给农民以物质利益并不是土
地改革的唯一目标。同样重要的,是这场运动所产生的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
治上的破坏力。因此,对 1946 年某些边区一度发起的献田运动提出的一种批
评是,它没有经过斗争就完成了经济上的再分配任务,其结果是,这一运动
既不能达到推翻地主,也不能达到农民政治上和心理上解放的目的。②1948
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在前两年,党“已经动员了大约 160 万左右分得了土
地的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③无论如何,提供的利益与获得的支持之间的环
节就是斗争运动。因为它能使共产党人把通过财产的再分配而激发起来的最
初的阶级觉悟,转变成从事战争所必不可少的特种支持。至关重要的是,这
场有众多目标的斗争运动摧毁了农村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配地
位。
随后的新的乡村政权机构的建设,是进行土地改革“这一切工作之本”
的最后一步。那些最积极参加这场具有多种特点的控诉运动的农民,为中共
提供了新党员,也提供了新的地方领导干部。那些得到了土地财产的农民,
成了农会和其他村组织的骨干。这是一种由农民自己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共产党因此对它担负征收粮食税、发展地方民兵、组织军事运输队以及对不
想志愿参军者施加压力的责任可以信赖。这些都是党在农村立脚的基础,的
确可以保证坚持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军事斗争所必需的粮食和人力供应。①这
样,中共就能利用日本入侵和中国农村财富、权力分配不均所激起的破坏能
量来为自己服务。这一成就使国民党政府没能对日本人和国家主要农业基础


② 《宋任穷同志 6 月 15 日在中央局党校关于政治工作的报告》,第 1 — 2 页;以 及编入《一九四七年上半
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件》,第 69—70、 55、63—64 页上的几个报告。农民要留在新分到的
土地上的愿望也在周立波 关于东北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中得到着重描写。
① 李振阳:《嘉济边游击区土改的几点体会》,《工作通讯》第 32 期(游击战争 专号),第 15 页。
② 《关于贯彻耕者有其田几个具体问题的指示》,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 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
件》,第 14 页。
③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347 页。
① 内战时期土改运动目击者的一流著作是韩丁:《翻身:一个中国村庄革命的记 录》。



的惰性提出的挑战作出同样反应这一事实愈加显得突出了。



1946—1949 年的内战

1946 年 11 月初,蒋介石向马歇尔吐露说,国民党政府最近已在从前使
它造成分裂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武力是解决同中共冲突的唯一手段。②
这一决定不仅是以对共产党的弱点,而且是以对他自己的长处作出持久的错
误估计为基础的。马歇尔在其使华的第一年中,曾多次尽力警告蒋介石他所
面临的某些危险。马歇尔甚至忠告说,政府的作为“可能会导致共产党对中
国的控制”,因为“目前正在发展的混乱局面不仅会削弱国民党,还会向共
产党提供一个削弱政府基础的绝好机会”。③
1946 年 10 月,马歇尔评价共产党的军事战略,向蒋指出,尽管他们在
退却,但是并没有投降。当共产党人放弃城市时,他们并未损失军队,既然
他们拒绝固守和战斗,那么显然他们不想损失军队。由于他们保存了主要力
量,就能够在军事上给他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①最后,当马歇尔准备离开中
国时,他再次劝告蒋介石说,共产党人现在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已经很强大了,
国民党政府依靠军事手段很可能摧毁不了他们。蒋对此的答复是,一旦中共
的军事力量被摧毁——这一点他确信在 8 到 10 个月之内就可完成——解决共
产党问题就不会有困难。②
他的战略是首先收复所有前线上的城镇,控制长江以北的主要交通干
线。然后政府军可以从这些据点和铁路走廊进入共产党的解放区,重新建立
对较次要据点的控制,并最终控制农村。根据这一战略,政府军在 1946 年 7
月发动了全面进攻,共产党的历史编纂学把这次全面进攻当作第三次国内革
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第一年,1946—1947 年:退却

在 1946 年 7 月至 1947 年 6 月的第一年里,政府军实际上夺取了除哈尔
滨以外的所有东北城镇,收复了苏北的县城,占领了张家口和延安,控制了
河北和热河省的大部,扫清了大部分陇海和胶济铁路线。此后,拉锯战在长
江以北所有中国主要铁路线上展开。这些铁路,除了自苏北海岸直通陕甘边
界附近的宝鸡的陇海线和横贯山东的胶济线外,还包括津浦线和平汉线。在
满洲,战斗主要焦点所在的铁路,是唯一从华北通往东北几省的北宁线,以
及连接四大城市沈阳、四平街、长春和吉林的铁路。随着战斗的发展,战争
的两个主战场变成了满洲和华东,后者包括江苏和山东。
共产党军队在 1946 年 7 月改名为人民解放军。①他们遵循从城镇撤回农
村的战略方针,在政府的进攻面前主要保持防御态势。9 月,毛泽东提出了
解放军将要遵行的战略战术要点。毛解释说,在抗日时期,共产党军队分散


② 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 1 卷,第 353—354 页。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1 卷,第 202 页。
② 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 1 卷,第 407 页。
① 1945 年 8 月,延安《解放日报》的报道中曾使用“各路解放军”的说法,但一般仍沿用八路军、新四军
名称。1946 年 9 月,《解放日报》社论和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使用“人民解
放军”一词。1947 年 2 月 1 日,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用了“人民解放军”这一名
称;同年 2 月 10 日,朱德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签署命令——译者。



兵力打游击战为主,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辅。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
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
都优于共产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