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平以前曾担任台湾民政长官,他对满铁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他把计划看作
包括矿山、农业和工业的开发和运作以及铁路附近土地的管理在内的经济计
划的中心。后藤认为用这种方法,日本将能协调其对满洲实行殖民化的努力,
并抵销由徐世昌和唐绍仪组织的中国开发事业的成果。满铁是按照日本商业
法建立的一个合股公司,50%的股份掌握在政府手里。余额出售给日本和中国
的投资者,但是在 1906 年 10 月 5 日最后期限结束前,没有任何中国人购买
股份。由于中国人缺席,公司就这样全部归日本人所有。中国政府事后提出
抗议,但已为时过晚。②
在日俄战争之后转让给日本的关东租借地的管理机关,设在位于辽东半
岛南端的小城旅顺。旅顺的阿瑟港在俄国占领下已发展成一个给人深刻印象


① GovernorofLiaotung,应为奉天巡抚——译者。
② 赫伯特?克罗利的《司戴德》和芮恩施的《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的叙述已为韩德的《边防与门户开
放》的叙述所取代。又见雷蒙德?埃斯瑟斯:《西奥多?罗斯福与日本》;查尔斯?E。诺伊:《不可靠的
友谊》;入江昭:《太平洋上的疏远》。条约文本收入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 1 卷,
第 312— 313 页;和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08 年》,第 511—512 页。
① 角田顺:《满洲问题与国防方针》,第 705 页以下。
②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 39 集第 1 册,第 650 页以下;和鹤见祐辅:后藤新平》第 2 卷,第
732—809 页,载有后藤新平关于满铁的专题报告和 10 年计划。这个地域的管理引起军部领袖和文官领袖
之间争夺最高权力的尖 锐冲突。



的海军基地;乃木将军的部队围攻该港,是日俄战争中代价最为高昂的事件。
然而它的港湾浅,日本海军在那里只保持有限的设施。关东租借地总督的权
力仅仅涉及这一有限的地区。直到 1919 年,总督个人指挥那里的军队;当这
个职位变成文职时,军队控制权传给统率关东军的将军。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基地在大连。大连是深水港;在满铁管理下,该城
迅速发展成东亚主要商港之一和满洲的门户。从那个基地出发,公司几乎像
一个独立政府那样运作。最初管理铁路的授权不久就扩大了。俄国时代的宽
轨距钢轨被标准轨距替换,一个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开始运转;而最新铁路
技术,甚至连铁路枕木在内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由于与俄关系改善,沿南满
铁路经哈尔滨,以及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经伊尔库茨克的旅程,成为连接东亚
和欧洲的最短路线。满铁从其土地征收的税款被增添到它的运营利润上,而
大笔款项被用于从城市规划及道路、水和煤气管道建设到教育和研究活动的
一切事业。满铁的中、小学的设备经常优于那些日本国内的学校,而满铁的
满洲医学院成为全中国最先进的医学院之一。满铁的中国研究是另一项杰出
成就;它集中于现状的研究,当时很少有学者这样做,从而为后来大量的日
本研究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著作奠定了真实的基础。①
如上所述,日本政府为保护它在关东租借地和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权
益,建立了关东军。它的司令部设在旅顺,它的各分遣队驻在租借地以外。
根据朴次茅斯条约,每公里铁路线最多允许驻兵 15 名。这允许日本在和平时
期有一个整陆军师团驻在满洲。这些部队很快成为日本渗入中国的先头部
队。
这一系列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磨擦的根源,对此朴次茅斯条约
的条款没有解决办法。中日关系在日俄战争前还算是友好的,但在日本取胜
并殖民后,这种关系随围绕下列四个主要问题引起的冲突而迅速恶化。
第一,间岛地区:这个边境地区曾形成传统的、没有标记的中朝边界。
到 1905 年 11 月,当日本把朝鲜变为保护国时,它派军队进入间岛地区,宣
称拥有领土主权。然而后来日本把该地区让给中国,而这一地区朝鲜居民的
权利则得到 1909 年 9 月关于间岛的中日条约承认。但随着日本在朝鲜推行殖
民化,许多反对日本统治的朝鲜人迁到间岛,因而这一地区变成朝鲜反日运
动的基地。
第二,安奉铁路问题: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曾从鸭绿江边的安东到沈阳
修建一条窄轨铁路,作为通往北部前线的辅助线。1905 年中日北京条约把这
条铁路的管理权委托给日本。这条铁路与釜山-新义州铁路连接将使它成为日
本与欧洲间的最快路线,也是一条从朝鲜到满洲的军事供应线。为此,满铁
试图把这条铁路换成标准轨距。中国强烈反对,因为条约中没有规定这种变
换。日本最后在 1909 年夏发出最后通牒,强迫北京屈服后自行其是。
第三,煤矿:俄国已经开始开发南满铁路线附近的矿藏。日本接着开发
沈阳以东 40 公里处的抚顺露天富矿。日本也经营鞍山以北的烟台①高质量无
烟煤矿。因为所有这些煤矿离条约中提到的铁路地区很远,所以它们的经营
没有条约基础或中国的允许;最后中国政府承认这种状态为既成事实。
第四,营口-大石桥铁路:俄国原来曾经同意允许修建这条铁路作为临时


① 约翰?扬:《南满洲铁道会社的调查活动,1907—1945 年:历史和书目》。
① 此处的烟台,不是山东省的烟台——译者。



措施,从营口港为中东铁路建设运送物资,并承诺在后者完工后拆除。因此
中国要求日本拆除这条铁路。中国的真正目的是接收这条铁路,但日本拒绝
了中国的要求,并保留此路作为南满铁路的支线。
所有这些冲突刺激了中日关系,而日本国力的上升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
的成长。在东京的中国学生学习日本国家生活现代化进程中的榜样,同时清
政府有志改革的官员被唤起反对日本的扩张。②这反过来又使日本坚定其走向
帝国的道路。同时,与美国达成妥协的努力正在导致 1908 年 11 月的《罗脱-
高平协定》。1908 年 9 月 25 日,桂太郎内阁正式通过的外交政策计划,透
露了日本坚持其在满洲权利的决心,并正式决定使关东租借地成为日本的永
久财产。①














































② 马里乌斯?詹森:《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剑桥中国史》第 11 卷第 6 章。
①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 1 卷,第 305—309 页。同一报告强调指导将来日本移民到
大陆以加强日本在大陆的地位之重要性。



日本的二十一条

1911 年 10 月中国革命爆发时,日本政府主要关心的是保持 1905 年战胜
俄国后在满洲得到的权益。由于与清政府订有协议,而革命党是未知因素,
外相内田康哉和驻北京的公使伊集院彦吉两人倾向于向清政府提供援助。甚
至在革命遍及长江以南后,他们仍坚持这种主张;许多保守的日本人争辩说,
甚至一个由清朝统治北方的分裂的中国,也比一个由民国统治的统一的中国
好。一种遍及全中国的共和制度,将成为日本君主制度的反面榜样,也将危
及日本的利益。②所以日本政府建议英国政府组成联合军事远征队。它也同意
满足清政府购买军火的请求。英国拒绝了日本的建议。英国的大部分利益在
革命军控制的地域内,而援助清政府将危及这些利益。因此伦敦答复说,虽
然它赞成中国的君主立宪,但它并不认为外部干涉是可行的。当 11 月 13 日
袁世凯终于回到北京时,英国人已在扮演他与革命者之间的秘密调停人。因
此甚至在袁正对日本外相伊集院宣布他支持君主立宪时,他已开始与革命党
人和谈。甚至北京与革命党人的谈判代表唐绍仪也赞成共和。形势向着袁世
凯为总统的共和制方向稳步发展。于是袁世凯的熟练的政治手腕赢得了英国
的支持。日本觉得在所有列强中它在中国利害关系最大,但没有英国盟友的
支持,它不能派遣军队,也不能要求保持清朝的君主立宪。干涉失败后,日
本政府开始与英国协力并转向不干涉。
不少日本民间人士坚定地支持孙逸仙的革命运动。据说有 600 多人曾到
中国参加革命。有些人曾活跃于日本的民权运动,并认为中国革命符合中国
的民主化利益。多数人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从西方统治下解放亚洲是
必要的。然而其他许多人,是以他们自己的利益至上作为“革命者”去中国
的。最初这些日本人受到中国革命党人热烈欢迎,但不久他们被当作麻烦的
肇事者而受到冷落。有影响的右翼分子头山满等知名日人跑到上海,试图控
制冒险家们的活动和行为。①
中国的革命力量部分由于财政原因,终止了与袁世凯议和。例如,孙逸
仙抵达上海后,立即与三井公司上海办事处接触请求武器。它的负责人同意
几笔大的贷款;日本的目标是把汉冶萍公司置于中日共管之下。②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作为临时总统在北京上任后不久,日、美、英、德、法、俄
组成了银行团,签字同意贷款给中国。
日本已经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外务省试图通过在北京的谈判稳定中日关
系。这种努力,被未来几十年将会损及日本对华政策的那种独立军事行动所
削弱。战场上的军人比外务省的代表更具侵略性,而日本对侵略分子的专擅


②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中国事件》特卷,第 382 页以下。又见马里乌斯?詹森:《日本人与
孙逸仙》,和池井优:《日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