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情泪-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季节。

    秋高气爽,触景生情,郑敬文被感染了,被触动了,情绪高昂,自我感觉清爽,感到自己的存在,他看看四周环境,看看自己,这是那里?我怎么在这里?他恍惚知道自己有过病,怎么到这里来的不十分清楚。他想起当兵的时候种地,到了秋收的时候就是这样子,那时指导员动员大家仔细秋收。每粒粮食都有同志们的汗水,要做到颗粒还家。连长带领大家在地理劳动,收完了粮食收秋菜,收到的萝卜用汽车拉,同志们在劳动中吃点青萝卜、胡萝卜既解渴又解饿。

    这时他觉得饿了也渴了,想吃又青又脆的大萝卜。郑敬文这种有意义的回忆,这种自觉的心理活动,证明他的记忆是存在的,他的思维有些问题是合理的,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他生命之中的金秋之季。

    他愉快地喜气洋洋地向前走,到一片花生地跟前,他站住了,原来是看到地里长了几个大萝卜。看花生的老人走到他跟前,见他没有拔花生也没有拔萝卜,只是看着萝卜出神,老人已经看出他是想吃萝卜,于是便说:“小伙子想吃萝卜吗?”郑敬文说:“我没钱。”老人将萝卜拔出来送给郑敬文说:“不要钱”郑敬文接过萝卜说声“谢谢”继续向东北方向走。

    走过村庄又是一片庄稼地,天黑了就在柴草堆的旁边睡觉,天亮了继续向东北走,饿了找点萝卜、茄子、瓜果、之类充饥,有时到村里的人家要点饭和水,郑敬文觉得在乡下比在城里好,尤其是睡在草堆里比睡在水泥地上暖和。

    有一天,他走进一个村子里,又饥又渴,他见到了一位老大娘,向前敬礼说:“大娘,有水吗?给我一点喝可以吗?”老人家看到这个年轻人很有礼貌,就说:“有,有,喝一点水咋还不行呢,来吧,到我家吧。”

    郑敬文恭恭敬敬地跟着老人家进到一个农家小院,院子里有鸡还有鹅,大鹅见到生人来了,仰着头,抻着脖子,鹅娥的叫。显得农家小院很有生活气息。郑敬文走进东屋,站在地上,老人家给端来一碗水,郑敬文喝了。

    老人家说:“你饿了吧?你坐在炕上,我给你拿饭去,你在我家好好的吃顿饭吧。”郑军真实的饿了,老人家叫他吃饭,是对他最好的安慰,最高的奖赏。他顺从的坐在炕沿边上,等待吃饭。

    老人家没有首先端饭,而是在炕上放了一张饭桌子,然后在桌子上放有大酱、葱叶子、萝卜叶子,一盘黄瓜拌干豆腐,还有一碗高粱米饭。老人说:“你慢慢吃吧。”郑敬文按照老人说的慢慢吃,他吃一口饭,就慢慢的津津乐道的吃一口大葱叶子粘大酱。他没有吃黄瓜拌干豆腐,他认为叫他慢慢吃,可能是等人吃饭,既然是等人吃饭,就把好菜留下来给人家吃。一会的功夫,老人家端来一盘新炒的鸡蛋和一个大鹅蛋,放在桌上,叫郑敬文吃。郑敬文说:“等一等吧,还有人吃饭吗。”老人说:“没人吃饭,这些都是给你吃的。”

    太阳已经落山了,张大爷回来了,郑敬文还在吃饭,张大爷很幽默,一进屋他闻到了炒鸡蛋的香味,他嘻嘻哈哈的说:“老婆子,今天是刮的什么风,你大发慈悲啦,为你亲爱老头我炒鸡蛋哪?”

    老妈妈笑哈哈的说:“老头子,美的你,你摸摸脑瓜门,有没有那股福气,我哪有功夫给你炒鸡蛋,我是给咱们的孩子炒鸡蛋了,不过你沾光了,给你留一盘,就酒吃吧。”

    老头儿进到东屋看到郑敬文,因为屋子比较暗,张大爷看不清这个大高个有多大年龄,张口就说:“老太婆,你也没有照照自己,我们哪来这么大的孩子呀。”

    郑敬文知道这个老头就是这家的男主人了,于是他恭恭敬敬立正敬礼,而后说:“大爷好!”老头见郑敬文举手敬礼的标准姿势又听他叫大爷,心中有数了,他可能是当过兵,他的年龄一定不大,我老汉是个老兵,可以当他的大爷了,他马上就说:“同志小子,你是打哪来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老太太说:“你这个老头子,见了面不就认识了吗。”老爷子说:“对对,见了面就认识了,老太婆,你就点灯啊。”老婆子说:“忙啥呀,一会电灯就来了。”郑敬文说:“大爷你坐炕上歇一歇吧。”老爷子说:“好好,电灯来了咱们吃饭。”

    郑敬文说:“我吃过了,大爷你慢慢吃吧,我要走了。”老头说:“别,你还得陪我喝几盅。咱爷俩第一次见面,不喝酒怎么行!”

    郑敬文想我离开家以后就没有喝酒了,真想痛痛快快喝一次酒,又一想自己现在是流浪汉,哪有资格与老人家碰杯对酒啊,于是他说:“大爷,您老和大妈一起喝吧,我就不打搅了。”

    老大爷说:“同志小子,你当过兵吧,”郑敬文说:“当过兵。”老大爷兴致**的说:“好,我是老兵,你是小兵,多年来,我就盼和战友一起喝酒,今天你来了,你虽然没有到过朝鲜战场,我们当兵的都是战友啊。同志小子你说是不是啊”郑敬文说:“您是革命的老前辈。”老大爷说:“不,不是的,我不是革命的老前辈,我的团长是长征过来的,他们才是革命的老前辈呢。我,我们不行啊,我们现在有吃有喝,是老前辈的流血牺牲打出来的。”停了一会老汉接着说:“现在我们吃的是大米白面,革命的老前辈他们吃的什么呀,井冈山革*据地建立时期,那时候能吃到南瓜汤都不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吃树皮、吃草根,连皮鞋、皮带都吃啊。在陕甘宁革*据地能吃到是小米、黑豆就是改善生活。抗美援朝志愿军是一把炒米一把雪坚持战斗。唉!年轻人,革命老前辈打下来的江山真不易呀,是用他们的生命、血和肉换来的。”

    老妈妈斟满了酒,送的老汉面前,对老汉说:“老爷子,菜都凉了,你和孩子喝酒吧,一提到老革命你就振振有词,没完没了的说。”

    老汉顺手接过酒杯,像是大梦初醒,连说:“啊,啊,喝酒,喝酒。”老人家每当想到或者提到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时,他就非常激动,有时他独自流眼泪,有时候他放声痛哭,特别是想起他牺牲的战友时,他一夜一夜不能睡觉。今天幸亏老妈妈及时提醒和有郑敬文在场,老爷子才没有继续向下说……

    郑敬文端起酒杯说:“大爷、大妈,我借花献佛,敬二老一杯,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大妈连忙说:“我不行,我不能喝。你大爷能喝酒,你跟你大爷喝。”老爷子高兴的说:“喝,我一定要喝。我说老太婆啦,孩子敬你的酒你得喝呀,人家孩子称你是佛呀,还祝你长寿,平时你一天忙忙叨叨的哪有这样的好事呀,这一杯酒你不喝可就亏了。”

    郑敬文说:“大妈,您先喝,”老太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老汉说:“好,”随后也一饮而尽。老爷子酒兴大发,连连干杯,他与郑敬文都喝醉了。

    酒是朋友。酒友,酒友,喝酒的人也能交很多很多的朋友。

    酒是两面派。它欺软助硬,特别能整治老实人。

    张大爷是老实人,郑敬文来了,战友来了,同志小子来了,他高兴了。他要喝酒,他认为酒是朋友,他对朋友无保留,他是老老实实的喝,结果呢,酒朋友把他撂倒了,酒对他是一点也不客气。

    酒对郑敬文更是残忍,郑敬文本来有病,在外边流浪没吃没喝,身体瘦的可怜,几杯酒下肚以后,他便迷迷糊糊,昏昏沉沉趴在炕上像死人一样。

    酒助英雄胆,但是酒也废掉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千里追魂,确确实实丞救一些饮酒而*的人们。

    张大爷、郑敬文横躺竖卧的睡在东屋的炕上,老妈妈把饭桌子撤下去,胡乱给每个人身上盖上一些东西,关了电灯,自己就到西屋睡觉去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老妈*早饭已经做好了,老大爷起来了,郑敬文睁开眼睛,自觉浑身没劲,动弹不得,他只好闭上眼睛继续躺着。老妈妈埋怨老爷子说:“你这个东西,见酒就没命,你自己喝趴下了,还把人家孩子也灌醉了,那孩子本来身体不怎么样,哪经得起这烈酒的刺激。”

    老爷子走出房门抻抻腰,转回东屋看看郑敬文,对老太婆说:“奇怪,我夜里做梦开始是与这个同志小子喝酒,喝呀,喝呀就变了一人,名字叫郑树林,大号叫郑小强,那时候我们都叫他树林,觉得树林比郑小强好听好叫,郑小强,郑小强叫白了就是政委,他自己也不愿意别人叫他政委,因此,郑树林的传出去,就只有很少的人知道郑小强这个名字了。”

    老太婆说:“郑树林和这孩子有什么关系?”

    老汉说:“是呢,我觉得,这个同志小子的作为有哪点像郑树林。郑树林当兵的时候个子不算高,他是五零年,抗美援朝的新兵,过江以后他就补充到我们班里,当时我是副班长,排队的时候班长在前,副班长在后,他个子小靠近我站队,同时我们是一个战斗小组的,小伙子老实厚道,平时说话不多,能吃苦,不怕累。朝鲜冬天气温寒冷,零下30度,滴水成冰,流下来鼻涕一下子就冻成冰蛋蛋,手脚冻得像猫咬的,他不叫苦也不说冷,我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在我的心目中他真是个好兵。”

    老妈妈说:“我看这个年轻人很老实,人家不多说话,你叫他喝酒,他没有酒量,所以喝的不多就醉了,喝醉了也没有耍酒疯,多好的孩子啊。”老汉说:“老太婆,这个同志小子姓啥,叫什么名字?”老妈妈说:“我没有问,他自己也没有说呀。他倒说过家在黑南县。”

    老汉说:“你去问问他。”老妈妈走到郑敬文跟前,看看他双眼紧闭表情悲苦,老妈妈细细的端详了一阵子,回来对老汉说:“他还没有醒,看来昨天喝酒对他不利。让他再睡一会吧。”

    老汉说:“从这点看就不像郑树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