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上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一起上清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外来信
  Mount Holyoke College的确深深吸引了我,加之中国学姐很热情细致地给我介绍了那里的学习生活,让我心生向往,我便在Early Decision一轮中申请了Mount Holyoke College,把它视作我的第一选择。毕竟Mount Holyoke是Seven Sisters——和Ivy League 常春藤联盟并称的“七姊妹”——中历史最长且久负盛名的一流学校,能被它录取将是我极大的幸运。不过心里仍多少有些打鼓:它实在太好了,能看上我吗?
  一月中旬公布ED的结果,没有太大意外,Mount Holyoke College把我给defer了。也就是说我既没被录取也没被拒绝,只是“推迟待议”。按学长的说法,这是很多学校为了安慰学生而耍的小伎俩,绝大部分在ED一轮中被defer的申请者最终都会被拒。Mount Holyoke College在我眼里便成了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去处,只能不断遥望。几个月里,它的网页我也再没上过,到后来连最终的录取结果也不愿费时看了。
  三月下旬,我陆续开始收到录取结果。一封拒信,又一封拒信,还是拒信……几经打击后,我几乎不对申请结果抱太大希望了。毕竟2007年的申请者众多,而我又未必是里面的顶尖高手,还要了那么多的奖学金,胜算实在不大。
  到了3月24日,周末回家,我例行公事一般打开邮箱查邮件。视线扫过发信人一栏,不由心生欢喜:有来自DHL公司的信函通知!想来学校再有钱也不至于拿国际快递来寄拒信吧?估计有戏。打开一看,我着实愣了几秒——邮件里写着“On March 23; 2007 a shipment label was printed by D。 Blyda of MOUNT HOLYOKE COLLEGE for delivery to Ms。 Jingyi Huang。”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直到确信眼前是Mount Holyoke的大名才回过神来。这又是搞的什么名堂?不是已经把我defer了吗?好马不吃回头草,他们这是唱的哪出戏啊?喝口水,冷静一下,我决定打开学校的网页查询录取结果。几秒钟后,我看到了招生委员会的信,开头一长串话都没细看,眼睛直落到了“Congratulations!一词上。瞬间,我大脑出现了难得的空白,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Mount Holyoke College录取我了……”
   。 想看书来

两手抓的日子(6)
可能是这个消息来得太迟,我并没喜极而泣,或是成为另一个范进,甚至没有激动,只是半为忐忑半为高兴地吃了晚饭,继续坐下去查奖学金情况。直至那个不低的奖学金数字出现在了屏幕上,我才真正踏实下来,放心地对着屏幕笑了起来。后面便是打电话告诉家里人,继而是短信通知寝室里的姐们儿,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几乎是确定我被录取的同时,我便决定留下来高考。一则因为是春季入学,还要在国内待半年,能进高校里感受一下气氛也好,二则签证形势未必乐观,国内有学校保底至少免除了我签证不过成为“待业青年”的可能。此后几个月里,我仍留在学校继续高考的复习,忙碌之中几乎把申请结果抛在了脑后,和大家一样,还是时常被测验、背书搅得烦躁,并未有太多的轻闲。
  这封意外的录取信算是对我两年申请历程的一个极佳总结。能被心仪已久的学校选中,也实是幸福。虽然至今我没能得知最终决定拿出高额奖学金录取我的根本理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Mount Holyoke College与我确是相互欣赏,“情投意合”。看来我费尽心思琢磨出的“情书”终于没白费,虽晚了几个月也还是“赢得美人归”了。
  关于申请的一切
  申请国外的学校,前前后后耗时两三年,对任何一个高中生而言,不论自己水平如何结果如何,它都称得上是个“工程”。
  时间表
  从我的教训来看,下定决心要申请的同学在高一时最好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是提高英语水平(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和单词量,更是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其次是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进入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组织社团等等。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因为要申请而去各个学生组织中“挂个名”,或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求写essay时有材料。当初我自己热衷于组织参加各种活动,竟是无心插柳,让后来申请顺利许多。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只是我们锻炼自己团队性和领导能力的一个方式而已,没有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没有为群体服务的信念,一切都只是个花架子,根本无法成为申请中的必要条件。但高一开始准备申请并不能成为放松学校学习的理由。哪怕以后学理科,也不能“牺牲”中国近现代史;同样,准备选文科的也不能因此放弃物理、化学。否则高中三年后,文科生是“科盲”,理科生是“文盲”,无异于自断一臂。
  高二开始正式进入申请过程。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而言,这一年时间基本会全部贡献给标准化考试。要考SAT的同学挑战会更大,务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关于要不要去“新东方”一类的培训中心上课的问题,最好依照自己的水平决定。考试报名、考场、复习资料等等细节可以参考网站上的帖子,大多数关于申请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不是决定申请的唯一因素,发挥自己的所有潜力尽量往高分考就好。对于英语底子较好、能较快解决考试问题的同学,高二时可以开始尝试申请一次,走完整个过程,能自己积累很多经验,甚至提前一年进入大学。高二下半期会进行多个科目的毕业会考。按我校的惯例,会考成绩和此前的大型考试成绩一样会影响保送和自主招生排名,不管是否申请都要小心对待。
  高二到高三的暑假里,各种考试应该都已完成,便可以开始做申请材料。首先是选定学校,写mon Application 中的通用essay,并且反复修改。这时也可以利用在家休息的条件尽可能多查一些学校的资料,下载需要填写的表格,以便日后使用。工效高的同学,暑假里可以完成很大一部分essay的写作,能为高三减去不小负担,此后只要精雕细琢便可。联系面试,和校友沟通,准备音乐、美术等附加材料等等工作也可以在这一阶段完成。我便是浪费了这段宝贵的时间,造成高三里极端忙碌的局面。
  高三开学后陆续会有很多学校的面试和咨询活动,多半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个大城市,“要不要去面试?”“去哪些学校?”“面试需要准备什么?”这些问题在前述网站上都能找到详细资料。在高三最初的两三个月里,学校的压力没有达到最大,尽量在这段时间内解决申请的所有问题,包括不计其数的essay、网上表格、学校成绩证明、附加材料整理等等。大多数学校申请截止时间是一月中旬至二月初,Early Decision的学校大约是在十二月中旬至年底截止,换言之,在一月中旬左右最好能完成所有的正式申请工作。此后,便是回头补上学校里高考的复习。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两手抓的日子(7)
另一种版本是常规的完成高中学习和高考,然后再从高三毕业的暑假开始进行申请工作。这样安排能使高中相对轻松,且申请和高考兼顾的压力将得到缓解,但会浪费一年时间——你将会在同学的大二时成为大一新生。
  在申请过程中,学校里的学习尽量不要完全放手不管,哪怕为了考试或申请需要短时间地停滞在校学习,事后也务必补上。
  到底申请哪所学校?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前面提到的cuus网站中有详细的讨论。在我看来,不要太贪恋学校的名气、排位,更多地应该去关注自己和学校的风格是否符合、对它的优势学科是否感兴趣、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奖学金状况如何、校友怎样。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会有无数种,也会有无数的人向你推荐这个或是那个学校,但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自己来判断。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和小型文理学院(Liberal Art College)各有千秋,申请时最好两方都有所考虑。
  在选校时,已经出国的学长的意见非常有价值,尤其是一些与奖学金、就业等相关的“内部消息”,自己很难直接查到。有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直接发邮件问对方的招办主任,由此得到的官方消息相对而言较为可靠。中介公司的意见仅做参考,毕竟是商业化的运作,其建议的出发点有必要纳入对其消息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评估中。
  通过网上的信息把学校的各种情况了解清楚,对于自己写essay和选校都非常重要。学校排名、学术评价等等情况都有相应的网站介绍,国外学生参观学校后写的文章也很有参考价值。这类网址在cuus中也可查到,在此就不赘述了。
  申请者所需要的奖学金数额在很多时候会影响申请结果。尤其是申请者多的学校,奖学金要求高的学生无疑处于劣势(财大气粗、理论上要多少给多少的Need…based学校另当别论)。
  尽管如此,和其他证明表格一样,奖学金表格仍是不做假为好,收入多少填多少,需要多少填多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部分学校有针对特定学生的奖学金(比如专门给女生的、给艺术生的),需要自己提前了解所有可能的奖学金项目,与自己的条件相对照,不浪费任何一个资助来源。
  申请和高考
  在我看来,申请和高考需要两头兼顾。一则因为申请结果是由多个变量决定的,哪怕极其“牛”的同学也很难说一定会被录取或是一定能拿到奖学金,更别说是中介机构了(据说有和学校签过协议的中介,能保证入学,但真实性我不曾考察过,撇开不提)。二则是申请之后还有签证一关,难保能顺利通过。每年都有被“牛校”录取的“牛人”被更“牛”的签证官拒签的消息,加之未必就不会有个华裔的“赵承熙”之类的来影响签证形势,在拿到签证之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