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权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的权杖-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涉世(4)
太学生主要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秦敏学生前正是从八品的官员,作为官员子弟,秦桧正好符合太学生入学条件。
  科举废了,就只能玩太学了!
  秦桧在祁门读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回到老家江宁后,又干起了乡村教师,虽然身份卑微,但学识还是众所周知的,按考核等次来讲,绝对算是个优秀才人。
  够条件,够资格,人又优秀,这太学的入取通知书该到手了吧 。
  辞去孩子王,上学去喽!
  上太学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当然不是。你想想整个大宋国就这么一个太学,而其名额有限,只招三千八百人。在人丁兴旺的大宋,和秦桧一样优秀的人,何止三千八百个?
  够条件的多,招收的少,供远远大于求,矛盾就凸显出来。这就和当今的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情景一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矛盾十分尖锐。
  有了矛盾,就得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采取的考试办法,一考定终身,几张考卷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是上还是下;是胜还是败,是进还是退。
  其实啊,这考试更有点像赌博,比的不是学识,而是运气。运气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在考卷上;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不在考卷上。
  那么太学招生是否也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录取生员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太学招生上,大宋采取的举荐制度,就是由当地的官员、乡绅、名士、儒生等各界代表,联合向朝廷举荐,说某某人,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品学兼优,是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应该进入太学重点栽培一下。
  举荐的奏折一上,朝廷一批,这太学的大门就敞开了。
  这是规定的程序,不走不行!
  在江宁乡下,老秦家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算是书香世家,世代都读书,在当地是远近皆知。再加上,秦桧这个乡村教师,虽说心有不甘,但也让七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秦敏学的三儿子,书读得不赖!
  名气不一定大,有点就行,到了举荐的时候,起码大家能想到你。
  另外,为了入太学,秦桧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动各种社会关系,什么族人啦,什么亲戚啦,什么父亲生前的朋友啦,什么自己学生的家长啦,总之,只要是能攀上关系的,他都去攀了。
  那个时代,乡下的读书人本来就不多,像秦桧这样又有点名气又善于拉关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切都朝着有利于秦桧的方向发展。
  举荐会如期开始,由地方官员牵头,乡绅、名士、儒生们跟着附和。
  秦桧,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余下的事情,就流于形式了,奏折报上去,朝廷批下来。
  太学,我来了!秦桧激动万分!
  秦桧首先进入的是太学外舍,这仅仅是太学之路的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要想进入内舍、上舍,举荐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的考试。
  老百姓常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考验秦桧的时候到了!
  太学是公立学校,不但吃饭住宿不花钱,每月还给点补助费。
  秦桧的吃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要埋头苦读,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下去,从外舍到内舍,从内舍再到上舍,直到官袍加身为止。
  奋斗!奋斗!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学生虽是各地来的优秀人才,但比起来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水平是参差不齐。又因为都是一群年轻人,就好比今天的大学生,凑到一起,少不了要吃吃喝喝,嬉笑玩闹一番。年轻人天性好动,经常成帮结队出去游玩,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涉世(5)
秦桧也这样随波逐流吗?不,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深知自己的今天来之不易,只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实现人生飞跃。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秦桧在太学生中算是一个另类。
  大家喝酒唱歌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大家吹牛扯淡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大家游山玩水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这么说来,秦桧应该是一个呆头呆脑的书呆子,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但事情又不是那么绝对,秦桧脑子很活,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放松一下。他读起书来,可以旁若无人,放松起来,也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
  秦桧和同窗们在一起游玩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快,跑前跑后为大家伙张罗吃的喝的玩的,乐此不疲。
  时间长了,大家送他一个外号:秦长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学校里都有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之类的规章制度,当时的太学也是如此,条条框框的规矩很多,稍不留意就有犯规之嫌,轻则训诫,重则开除。
  秦桧周围的同窗中,偶尔有犯错误的,不久就会有管事的找上来,挨一顿训斥。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纳闷,管事的耳朵也太长了吧,背后说话做事他都知晓。
  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秦桧经常背着大家伙,跑到管事的那里嘀嘀咕咕一番,似乎在报告什么。
  莫非秦桧在打小报告,怪不得大家干的事,管事的都知道,原来是他干的!
  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爆炸性的新闻迅速在太学生们中间传开了,从此秦桧落得个卑鄙小人的口碑。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事既有好的一面,也坏的一面,关键在后人怎么看。
  如果秦桧日后成了名垂青史的英雄,那么这事就应该视为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大胆举报揭发,积极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贡献。这种精神正是现在所缺少的,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和国人的麻木不仁、胆小怕事、爱惜情面有很大关系,如果大家都能像秦桧这样,那么我们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个很大的改善。
  如果秦桧日后成了世人唾骂的奸臣,那么这事就应该视为卑鄙猥琐、出卖朋友、暗箭伤人的罪证,为后人诟病。
  历史是人民写的,功过是非,自当由人民来定!
  可是,人民又是谁呢?
  双喜临门
  宋徽宗继位头两年,表现得还算可以,积极为哲宗时候贬黜的大臣*,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提倡节约,褒扬正直廉洁的大臣……
  莫非大宋的中兴时代来临了!
  错,大错特错,千万不要为宋徽宗这种假象所蒙蔽,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两点原因:一个是三分钟热血,新皇帝新气象,刚一上来,难免要作作秀,让百姓们尝尝鲜!二是向老太后还活着,他不敢由着性子胡来,不管怎么说,他是在向老太后的抬举下,登上的皇位,地位还没有稳固,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好好表现的话,向太后一句话,也可能把他拿下来。
  还是忍一忍吧!徽宗!
  也是大宋的晦气,这向太后在徽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撒手归西了。
  向太后一死,徽宗长舒了一口气,这下子可自由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幸福了一个皇帝,坑苦了一国百姓。
  从此,徽宗舞文弄墨的时间多了,处理朝政的时间少了;吃喝玩乐的时间多了,体察民情的时间少了。
  大宋的末日不远了!
  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手下,总要有一群贪官污吏来辅佐,上下互动,方能祸国殃民。

第一章 涉世(6)
老百姓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道理就在这。
  徽宗的下梁是谁呢?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足与谋。能和皇帝穿一条裤子的人,自然也就和皇帝有着相同的嗜好。
  纵使不喜欢,也要投其所好,故作喜欢,方能讨得皇上龙颜大悦,大赏特赏,大封特封,驶上了升官发财的高速路。
  皇帝的需求,就是臣子们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很少,能够抓住机遇的人更少。
  童贯就是这更少中的一个。
  说到了童贯,不得不简单说说他的来头。他是个宦官,也叫太监,是个被阉了的男人。
  童贯刚入宫的时候,还只是个少年,被安排在大太监李宪手下打杂。这个李宪很受神宗器重,让他担任监军,带兵在西北前线跟契丹人打仗,立了不少战功。童贯跟着他混,学到了不少治军本领。
  按理说,人要是有了本领,就得用;有了能耐,就得使,人尽其才嘛!
  再者说了,童贯和李宪还是同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问一问老乡,你有啥忙需要我来帮?
  有了这层关系,童贯还愁得不到重用,准备好升官吧!
  童贯是这么想地,但李宪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童贯的是个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诈小人,这样的人,一旦得志,那天下岂不大乱?!
  所以,在李宪的压制下,童贯进宫二十多年,仍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宦官。
  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前途,老老实实的等死吧!童贯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了。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了童贯的思想主流。
  物极必反,机遇往往出现在绝望的一刻。
  童贯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就是徽宗赵佶,满脑子的艺术细胞,很喜欢古玩字画。
  为了满足自己兴趣爱好,徽宗让成熟老练的童贯担任供奉官,南下杭州收罗古玩字画。
  供奉官是专门为皇帝采购物品的官员,级别不高,但却是个肥缺。
  钱财都是身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