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婆媳-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对于儿媳而言,以一个新来的人的身份进入婆家,面对的是新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这个家庭中需要跟丈夫以外的人相处,特别是婆婆……这个家庭中的管理者来进行协调和沟通。而儿媳的身份,也就决定了自己是家庭管理者的新代替者,也就是丈夫经济支配权。关于丈夫的经济支配权,一般情况下,在儿媳未进入婆家之前,儿子的收入大都由母亲来掌管,并且儿子挣的钱给母亲花也是天经地义,但儿媳进门之后,儿媳就希望丈夫的经济收入由自己……这个家庭的新主人来支配和管理。这就势必跟婆婆形成了主人身份的更替,因为经济收入的支配权决定着这个家庭成员的地位,掌握和支配家庭中这个男人的经济收入的人必定是这个家庭的主人。
  因此,很多儿媳就会跟婆婆争夺经济收入的支配权,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谁当家的问题。媳妇嫁给丈夫后,认为跟丈夫就是一家人,也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从法律上来讲夫妻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媳妇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该由自己来支配丈夫的经济收入,新家庭由自己来当家做主。这样的思想势必冲击到一直以来当家做主的婆婆,婆婆不会轻易退下这个家庭的历史舞台,甘于走入幕后,迟迟不肯将经济权力交给儿媳,从而导致了儿媳的不满,会认为自己的婆婆干涉自己的新家庭,在金钱上防着自己,不把自己当家人看待,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尊重等,这种情况下,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2  婆婆埋怨:没有我哪有你们的今天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家庭管理,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在家庭序列中婆婆与儿媳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在这双重的关系中,前者儿媳作为被管理者,必须听从婆婆的管理,在后者的关系里,儿媳必须尊重婆婆;前者婆婆有权支配儿媳,后者婆婆又必须爱护儿媳。 。 想看书来

经济上的不明确(2)
现实是婆婆与儿媳在家庭这个血缘组成的社会中,她们俩是家庭中唯一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她们之间缺乏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宽容与理解,但是又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成员的组合关系导致儿媳是婆婆权力的法定继承者,于是婆婆总是把儿媳当做自己权力的直接威胁者。而儿媳与婆婆在家庭关系中,本来是简单的晚辈与长辈的关系,但在种种错综复杂利益交织中,本来就脆弱的亲情关系,早已被现实的经济利益破坏得支离破碎。
  这种经济利益的关系导致我国古代儿媳们只有忍气吞声地等待婆婆去世后,自己将来熬成了婆婆的时候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力,因此她也就必然会用同样的办法去对待自己的儿媳。导致婆媳之间成为压迫与被压迫的一对夙敌。
  尽管在新社会的今天,儿媳跟婆婆之间不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夙敌关系,也没有经济利益的破坏,但这也并不妨碍她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因为婆媳中间这个男人的支配权依旧是她们争夺的核心,表面上婆媳之间矛盾的焦点是婆婆为了永久地占有对儿子的控制权,儿媳是为了完全得到对丈夫的管理权,实质上,还是对家庭管理权的争夺。
  婆婆作为这个家庭中儿子的母亲,从怀胎十月到儿子呱呱坠地,由自己一手抚养成人,为了儿子,自己付出了半生的心血,除了丈夫外,儿子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也就把儿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虽然儿子长大成人,不再受她管理,不得不把这部分权力交给另外一个女人,但婆婆的心里是不情愿的,因为这个女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自己多年的劳动果实轻轻摘走了,因此,这时的婆婆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部分权力轻易交出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婆婆们为了继续掌握对这个家庭的管理权,就会以养育之恩作为砝码,要求儿子听从自己的,受自己的控制,以达到自己能够长久掌握这个家庭的管理权的目的。而作为这个家庭的新的女主人……儿媳,自然不会接受婆婆的这种“霸权”行为,她会认为丈夫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才应该是他必须服从的人,婆婆的这种对家庭的干预,让儿媳产生了危机感,自己的丈夫不能听从于自己的管理的时候,儿媳就对婆婆表现出激烈的对抗。
  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家庭养护体制,也是引发家庭中婆媳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婆婆养大儿子,让儿子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后为他建房娶妻,是作为儿子婚姻的先期投资者而存在的,因此,婆婆在老了后得到儿子的赡养,是这个家庭的立功者,应该理所当然地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威。而儿媳作为受益者,愿意安然享受婆婆为这个家庭创造的成果,却并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相比而言,由于儿子这方很容易受到儿媳的情爱吸引而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儿媳身上,因此婆婆在儿媳面前处于了弱势,但不甘心就此成为弱势的婆婆毕竟会有所反抗,此时,就决定了婆媳之间矛盾的火热程度。
  其实,原本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都共同爱着中间这个男人,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因此按理说婆媳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共同的男人,角度和立场的不同,反而导致了婆婆与媳妇经济利益的争夺。这其中是有必然的原因的。
  首先,在潜意识里,母亲是和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因此男孩依恋母亲属于正常现象,并且也属于正常的情感需要。多数情况下,男孩会在长大后,由于从小深受母亲这个生命中第一个女性的影响,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也会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度过一生。因此儿子选择的儿媳也就常常具有某些和婆婆类似的特点。这点对中间这个男人来讲,合情合理,一点也不矛盾,但是到了婆婆跟儿媳这里,却恰恰翻了个个儿,因为“同性相斥”,婆婆和儿媳都是女人,又有某些类似之处,反而加剧了婆婆和儿媳之间的相互排斥,导致矛盾的增生。
  其次,“同性相斥”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内心深处,婆婆想得到儿子的爱,儿媳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竞争着想要得到爱,谁也不想丧失被爱的幸福,谁都想得到中间这个男人更多的爱,这就不得不将原本两个并不矛盾的相似的女人放在了利益的争夺口上,婆媳之间也就不能不吵架了。
  具有以上两个原因,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进行中,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就会以具体的日常琐碎表现出来,特别是集中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的婆婆,现在把权力交给儿媳,儿媳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她很难从心理上来接受一个陌生的女人,轻而易举地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和劳动果实拱手让人,并且自己还要受制于她,因此就有很多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儿媳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这个时候,儿媳因为有自己的原因,认为掌握丈夫的经济支配权理所当然,所以不会让步于婆婆,这样婆媳之间矛盾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即便是为了避免因为争夺管理权而让婆婆和儿媳共同持家,但是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依旧是避免不了矛盾的产生。比如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很多儿媳因为要忙于小家庭的供房供车、孩子上学等家庭建设,无暇顾及老人,并且很多儿媳还希望老人能帮助自己缓解一下沉重的家庭压力,比如在买房的时候老人能够给出一部分资金,而很多老人们由于得不到儿子和儿媳照顾,则不得不考虑为自己的将来留点儿老本儿,则不能为年轻人资金援助,而儿媳们由于不能得到老人的资金援助就会心生不满。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现实矛盾冲突,婆媳关系就更不好处理了。
   。。

观念上的不开通(1)
1  儿媳无奈:这个家到底应该听谁的
  人际交往中,有句话讲“道不同不相为谋”,指的是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这句话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而婆媳之间的“硝烟”也往往是“道不同”而引起的“不相为谋”,也就是讲婆婆跟儿媳之间观念的不同,而导致婆婆跟儿媳之间矛盾频起,婆媳过不到一块儿去。
  婆婆跟儿媳之间观念不同也实属正常现象,因为儿媳跟婆婆之间相差至少二十几年的时间,出生年代的不同、生活背景的相异、文化层次的差别等,导致了婆媳之间观念上的大碰撞。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当思想前卫、自恃科学知识丰富的媳妇,遭遇到旧思想、旧观念、自恃经验丰富的婆婆时,矛盾一触即发了……
  首先,在消费观念上,现在的儿媳由于没有经历过老辈忍饥挨饿的岁月,并且现在大多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可以不必依靠丈夫生活,基本上达到了经济自立的能力,所以,更倾向于尽情消费、及时行乐的观念。尤其是到了新社会发展的今天,现在“70、80后”年轻儿媳大军的突起,这些年轻人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这个时代的文化繁荣程度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甚至像从西方涌入的“AA制”,对很多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夫妻双方经济独立,更是双方财政互不干涉,但是这些到了婆婆那里就很难接受了,在她们的眼中,夫妻二人是不分你我、捆绑在一起的,儿媳嫁给我的儿子就成了我们家的人。她们对现在年轻人奉行的婚前财产“公证”、婚内“AA”、离婚好聚好散的思想实在无法接受。
  在生活上,年轻儿媳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让思想守旧的婆婆们无法理解。比如生活细节上,在饮食方面,儿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