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 小楼传说 Ⅳ(共4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耽美 小楼传说 Ⅳ(共4卷)-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笑看着卢东篱道:“你怎么就如此不知变通。你以前当知府时,不也是夫妻住在一处的吗,只要你以后注意一些,别让自己象以前那样,总忙得无暇顾及她就好了。”   
东篱。想要做一些事,想要付出自己的每一分心力,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即使是嫂夫人,也不会愿意让你因为她,而渐渐黯淡了光采。   
为什么不能让她在你身旁,看着你做的每一件事,看着其他人因你而有的改变,看着所有人,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让她可以有更多地理由。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并深信着,以往因此而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样,才是我希望,你能拥有的人生。   
这样出奇温柔的心思,他却一字不说。只是笑着数落卢东篱。然而,卢东篱又如何感受不到他真切地关怀之意,若能有这样的人生,自然是好的。只是,他还是不知道,到了赋闲之时,自己这样的人。还可以做什么?   
风劲节心中忽然一动:“去当先生如何?”   
“什么?”以卢东篱和他的默契,一时居然也没听明白。   
“当教书先生啊。”风劲节眉开眼笑的。   
卢东篱愣愣地望着他发呆,嗯,这个,这个……   
风劲节哈哈笑起来:“别吓着了,我不是让你去教小孩读三字经,而是去教导那些心怀大志。心系天下。且才华出众的年青人,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   
他这主意,却是从方轻尘那里想起来的。方轻尘搞地慎源学社,最初只是一时意动,可是做着做着,却也找到乐趣了。   
他很恶趣味地要求学社的学子穿统一的白色衣服,在招学生时,除了看对方的才学之外,对于英俊漂亮的学子还少少给点加分。然后动不动就给自己易容改装,以创始人,校长,兼客座教授的身份跑去视查一番,顺便讲几课,一眼望去,几百个白衣飘飘眉目俊朗志向远大热血热心的青春少年,对着他满怀崇敬地行礼,几百个清朗的声音一起喊“山长”,这实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自我感觉一好,就开始想把这学社推广开来,在各地、国开分校,可惜啊,秦旭飞只听说学社地人想去秦国搞学术交流,就立刻警惕地一口拒绝。其实以学校对学生老师的自由放纵,比压制君权的主张更离经叛道不可思议的说法都有。但秦旭飞一眼就看穿,其他的所有学说都是幌子,方轻尘只不过是把一棵树藏进了树林里罢了。   
被秦旭飞拒绝之后,方轻尘也想着以慎源学社的风气和宗旨,不易得到别国君主的认同,当然要是就此止步,他也就不是他了。他打地主意是披张皮,改个校名,隐藏真实身份再去开分校。只是要在别国也把学社开出那种规模,造出那种影响力,收罗天下英才,总要点官方势力的帮助支持才好。自然,方轻尘第一就把主意先打到自己的同学身上。   
容谦顾忌着燕凛,不太愿意方轻尘在燕国折腾,但照慎源学社的风格能力来看,确实能培养出许多纳百家之长,眼界心胸都足够开阔的人才。这些人,培养出来,若能为国所用,却是国家的幸事。   
最后,容谦坦然和燕凛讨论了这件事。燕凛却是对自己极为自信。燕国的强大稳定富有,远远不是秦国可比,在他自己掌国主政地岁月里,他相信所谓架空皇帝地思想,不会在燕国流传的土壤。而后世……如果后世子孙没有能力守住自己地江山,自己的宝座,那一切后果都是他们活该。天下从来没有永远不灭的王朝,他又何必管得那么长远。   
让方轻尘在燕国办学社,给燕国培养人才,为他干活还不好?而他呢,极力扶持另一个完全想反地学说来和方轻尘打擂台,让方轻尘手下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学生较劲,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老师争论去吧,从来堵不如疏,他只需要在一旁看热闹……   
而在吴国。因为萧家和吴王已是越来越针锋相对,相看两厌,萧家几乎能影响吴国半壁江山,有此支持,学社根基已足。   
风劲节却一直忙着新政的事。顾不得上心方轻尘这边,此时听卢东篱念起将来之事,却忽然有了这么个念头。   
以他们如今的权位,支持方轻尘办学校是轻而易举的事,以方轻尘的经验,手段,财力,势力再加上官方支持,短时间内就可以把学社地规模做大。影响搞大,并网罗一批赵国的学者名流,有了这么好的师资条件,卢东篱若再加入其中,把他在赵国金光闪闪的招牌拿出来晃一晃,整个赵国的少年学子英才们,能忍得住不来投入门下地,只怕不多吧?   
招收的杰出人才。出众学生越多,其他没有进入学社的名士大儒们怕也越是眼热,毕竟得英才而育之都是这些大师们的愿望。如此一来,又可以很顺利地再挖了不少名人,有了这么多名师聚在一起,更能令各方学子,死心塌地。一心一意,要进入学社。   
如此一来,不夸张地说,赵国年青一代,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英才,都会聚集在这里,而这些人的人生观。理想志业又都会受到那些名师们的影响。这些师父之中,自然包括卢东篱。   
将来。这些弟子们将会有一大部份踏入仕途,这其中又有不少人传承着卢东篱的思想,他们会自然而然,走在一起,形成联盟,彼此互相扶助着,支持着继续维护他与卢东篱在朝堂上留下的许多制度和规则。   
如此一来,既助了方轻尘一臂之力,又让卢东篱一生志业可托,岂不是两全其美?   
此念即动,他便趁此,将整件事都对卢东篱说了。方轻尘地心思,做法,手段,目标,他都合盘托出,绝无隐瞒。   
卢东篱对方轻尘的目的虽觉震惊,却出奇地并不反感。他不是皇帝,不会对此有危机感和排斥感,这几年,他本人也一直对于臣子的忠诚,君主的权力,做过诸多反思,只是不象方轻尘那么激进罢了。   
“明着打慎源学社的招牌怕是不妥。”卢东篱思索着道,赵国的事,毕竟也不是他和方轻尘能完全说了算的。赵王地权威地位仍需受到尊重。“如果换个名字的话,以我们的能力,倒是可以支持这学社办起来的,等学社扎下根基,聚集了众多的大儒名士和国内最出色的年少俊才,除非陛下想冒险千秋万世被读书人骂死骂臭,否则绝对不敢轻动。”   
心中设想着未来会在赵国创建的学社,设想着,那些学问,思想,知识地交流和碰撞,设想着那些代表国家未来的少年学子,卢东篱心中也渐渐有些神往。   
学社会接纳所有不同的学术意见想法,任何理念不管是惊世骇俗,还是天真可笑,都会被容纳,学生们可以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也可以拥有许多出色的老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老师提出置疑,老师们也可以畅所欲言,完全不用有任何顾忌担忧。学社定时举行公开的辩论会和讨论会,学生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团体,有了新地想法看法,有了想要钻研地课题,都可以公开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携手同行……   
如果真能达到楚国学社那样地声势,那样的成就,那么,未来三十年内,赵国的风云人物,必然多是从那学社里走出来的人才。   
那些少年的学子,从天南海北而来,汇聚在同一个地方。他们会有闪亮的眼睛,会有充满朝气的面容,他们,他们……会象自己当年的小弟东觉一样,有着那么美好的梦想,那么热切的心,相信正义,相信善良。相信光明,相信凭着努力可以为国家,为百姓,为天下,做一些事。   
莫名地,他有些怅然,有些向往,又有些苦涩。   
做为兄长,对于那个年少的小弟。他只是宠着,爱着,却并没有做更多的教导和指引,他让他地小弟,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毫无防备地一头扎进冰冷黑暗的官场之中,一点点被冷彻寒透。   
而许多年以后,他也许会有机会面对无数和东觉一样的少年,那些人会是天下学子中最出色的人才,会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那么,他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吗?或许可以给他们更坚定的信心,更通透的眼光,更开朗的心胸,更豁达地性情。让他们可以抱着真心热血入世,却不叫人间风雨催寒,让他们可以将一腔壮志施展,却又有足够的能力和技巧,抵御四方的明刀暗箭。   
如果,他已不能再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那么,他或许可以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将来,可以为这个国家做很多很多的人们。   
看着卢东篱出神的样子,风劲节静静地微笑他知道,卢东篱会选择这样地生活,即使自己退出官场,退出那最风光灿烂的舞台,那一身所学。一片真心,又怎么可能长久地空置。   
他的理想,他的志业,他的追求,焉知不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被继承,被传扬。被相信。被坚守。   
这世上,不只一个卢东篱。在他之前会有。在他之后会有,那些史书上所记载的许多故事,从来不是遥远而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又一个,曾经温暖而热血的人与事。   
当卢东篱不能再为赵国擎起一片天空时,他可以去尝试着,为国家教出许多许多擎天之才。他相信,卢东篱会是最好地老师。   
那些人的身上,将来带着他的热血,他的信念,那些人所继续的,将是他的道路,他的志业。   
论到学问,卢东篱不会比任何名儒学者逊色,他少年即有才名,并不只在诗词文章上,于学问术业都下过功夫的,只不过,当初毕竟年少,最多也只是分析研究往圣先贤地思想学说罢了。   
后来多少沉浮历练,他担任过各种各样的官职,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情事态,他领过兵,他主过政,他曾遭受过最大的背叛和伤害,他曾有过,最长最苦痛的消沉和落魄。   
这些年来,经历了对人生,对世事,对国家,对政治的种种反思,再加上和风劲节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风劲节全不拘于固有思想观念地影响和点拔,如果可以让他放下繁重的公务,潜心整理体会,有极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