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 小楼传说 Ⅳ(共4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耽美 小楼传说 Ⅳ(共4卷)-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年来,经历了对人生,对世事,对国家,对政治的种种反思,再加上和风劲节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风劲节全不拘于固有思想观念地影响和点拔,如果可以让他放下繁重的公务,潜心整理体会,有极大机会成为一方大家,创出一种新的思想学说来。   
而比之其他的学者名儒,卢东篱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多年在各个职位上的为官经验,而将这些经验与卢东篱如今的政治理念,人生思想相结合,必然有足够地力量影响教导许多人。得他倾囊传授教导地学子,办事之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遇到挫折之时,也可以有更坚定的心志来面对。   
在思想得到继承之后,这些年来,卢东篱和风劲节努力所造成地政治态势也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能让大多数人承认相信并愿意坚守的制度,就此传承下去。   
风劲节久久微笑,不觉也有些出神。   
未来卢东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终于卸下长久的重负和责任,终于不必再应付所有的明刀暗箭,险恶心肠。   
在赵国某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会有一座宏大的学府。   
那里,有青山,有绿水,有竹林,有许许多多,从全国各地而来,最出色的少年学子在此求学,也有大批有成就有名望有学识的老师,带着他们的家人,住在这里授徒讲课。   
这里到底是阳光灿烂,生气勃勃,这里的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都会热烈讨论,激烈争论,但一切都是为他们心中所坚持要瞧的真理,而不涉及任何私怨。   
在这里,他能够快乐地和所有老师去做学问和思想的交流,他可以站在讲坛上。毫无保留地把他的志业思想解说传授。   
会有很多极有名望学问地人,与他相交,同他争论,可以吵得不可开交,吵完了再把臂论交情。   
会有很多双赤诚的眼睛望着他,从他的教导中,一点点感受他的心灵,体会他的胸襟,慢慢明白他是怎样的人。于是,那些年少而明朗的脸上,会有真心的爱戴和尊崇,他们会喊他,老师!   
很多年以后。那些曾经的少年,会在这个国家各个不同地重要位置,默默走着自己的路。其中有人已渐渐在这红尘世事中,淡忘了旧时热血,但也一定会有人百折不回地记着当年的志向。   
然而,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常常回忆起,曾经的年少轻狂,美好时光。那时,他们曾有过一位老师。   
那个曾经为国家做过许多事,拥有过极为巨大的声望,教导他们地时,却温和亲切地如同兄长的老师。   
老师懂得很多道理,有很多是他们不但没有想,甚至连梦都梦不到的,然而。当老师用简洁易懂的言语把那些道理说出时,便觉得脑海中光华闪现,整个天地,都明亮灿烂起来,极目望去,世间万物,都比以往生动了许多。对人生,对世界,便从此有了新的认识。   
老师任过很多官职,而且不管身在何位,都做得极是称职,不……何止是称职,而他因此而来的所有经验。都倾囊相授给他们。若不曾得到过这样的指导。他们今天不可能走得这么远,这么好。   
老师会为任何人解惑。也容忍每一个学生的置疑追问。他可以和学生们讨论问题,可以就极少出现的一两次细微错误,诚心认错道谦。他会笑着为学生们讲多年前,领兵打仗,铁马金戈地热血故事,他甚至可以亲自教导他们,骑马射箭,剑术搏击。他们四五个学生合起力来,居然还打不过老师一个文人。   
老师有极美丽贤淑的妻子,还有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常常在老师家里聚会,说着笑着,整日整夜一帮人争论着一个问题;不肯罢休。老师微笑而纵容地听着;从来不烦他们;师母关怀而温柔地接纳他们;从来不会嫌他们不知进退。老师的家不大;却很温暖;不奢华;但师母布置得处处见心思。   
师母做的饭菜极是可口,至今想来;犹自令人回味;小师弟总是跟在旁边,一声声唤他们做兄长……   
“你呢,劲节……”   
耳旁忽然响起的声音,打断了风劲节越来越遥远的思绪。   
他一时没有回过神,有些迷茫地“啊?”了一声。   
卢东篱静静看着他,声音出奇地沉静:“你呢?”   
没有过多地解释说明,他只是淡淡地,重复着问出那两个字。   
风劲节怔怔发呆,他不知道,自己脸上那越来越遥远飘渺的笑容一直没有敛去,他愣愣地看着卢东篱,过了好一会儿,才算明白,卢东篱在问什么。   
你呢,劲节?   
你呢?   
在未来地岁月里,在他为卢东篱费尽心血谋划,一片真心设想的那无比美好温暖令人无限向往的美丽图画中,没有风劲节!废话分割线   
纳兰:关于卢东篱的未来人生安排。   
我看过的大部份小说,那些主角们,包括书生,侠客,大豪,王爷,将军,大臣,甚至皇帝,很多都在风波皆定的最后,以与心爱之人偕手归隐,云游天下为结局。   
这种生活是很闲适快乐地,然而,我总觉得,这不是卢东篱的生活。   
他需要做一些事,他需要尽一些力,他需要更多的事来体现他的价值。象他这种人,就是天生劳碌命,偶尔去度一个月的长假很幸福,可要天长日久地闲下来,必会空虚寂寞无聊沮丧的。   
他的光芒会渐渐黯淡,精神也会一直处于低谷之中。   
然而,他纵然一直努力,一直在官场上奋斗到最后一口气又如何呢,在他凡人地有生之年,不可能实现世界大同地。世界依然不公正,国家依旧不完美,到处有压迫,有不平,有苦难。   
他如果一直做下去,或许他的人生会很充实,但也确实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且,对于他的妻儿来说,太不公平。   
可如果他停下仕途的脚步,用未来的岁月来爱惜回报妻儿,又会不会真的,在日复一日中迷失了自己,渐渐颓废失落下去呢?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就想到了我极萌的一个古代人物了。   
阳明先生王守仁。   
这个强人啊,当过文官,也领过兵马,打过仗,剿过匪,平过叛,曾经挺身和权臣战斗,曾经受挫折磨难寂寞坎坷。曾经一手平定宁王叛乱,曾经一力围剿四方乱匪。生平似乎从来没打过败仗,最后一次出征,人家一听他来了,还没接仗就投降了。   
然而,他最重大的成就,却是游学讲课,把他的思想理念传播于天下英才。他开宗立派,创立了自己的学说思想,此后明代许多的政治家哲学家,领一时风云的出众人物,都是心学弟子,而这些学说,甚至跨海远播,传递到其他的国家,特别是在日本发扬广大。   
我对这个人的一生,实在是萌得不得了,于是,在最后的设想中,对卢东篱做出了类似的安排。   
第六部 风云际会   
第四百一十章 … 一线相牵   
我?我自然会很好。风劲节伸了个懒腰,笑出声来:终于不用天天干活了,你难道还觉得我会有什么问题,会让你操心的吗?   
卢东篱默然无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这一生最好的朋友。   
这个人,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为他担心的。   
他不是别人,他是风劲节。他是偌大天下,尽可去得,万丈红尘,皆可历尽,既能出世,亦能入世的风劲节。   
然而,他只是这样安静地看着风劲节,直到风劲节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撑不住。卢东篱转过头去,眺望天边,想很轻松很随意一问,问出来的话,却还是带了怅然:劲节,将来,你会做什么,你会……   
他顿了一下,才终究还是问了出来:你会在哪里?   
风劲节很认真,至少看来很认真地想了想。我也会在学社做客席老师,时不时去讲讲课吧。   
方轻尘那小子,摆明了是不会放过他们这帮同学的。不管在哪个国家立了学社,不要钱的免费劳工都是多多益善,他和容谦,那是肯定是跑不了的。就是萧清商,身为女子,身份又不便,都难说会不会被他纠缠着易容乔装,扮个世外高人去讲课。   
不过象他们这样的人,居个客席,偶尔去对着一群白衣如雪的青春少年传道授业解惑,享受一下纯洁而崇敬的目光,还真是很舒服的事情。可是真要定下性子。把这当成一项正式工作,年年月月日日专心致志地做下去,这个……这个……方轻尘他自己都做不到地事,也就不能苛责他们这些同学了吧。   
卢东篱将目光收回来,又看着风劲节。风劲节被他平静的目光盯得有些发麻,干笑一声:你不会介意,我去学社教书时,顺便去你家混吃混喝吧。   
卢东篱一笑,心中却还是有些难受。   
其实他早就知道。当一切安定下来的时候,风劲节必然不可能长留在他的身边。   
良朋知己,为同样的理想并肩奋斗,事成后,相偕而隐。两家彼邻而居,世代交好,总是美谈佳话。然而,卢东篱有妻有子,风劲节却从来是风一般自由不定。   
就象以卢东篱的性情,不适合长久过隐居的悠闲生活一样,以风劲节的性情,也同样不适合长长久久呆在一处,无所事事地陪着好友过日子。   
在旁边笑看着人家父慈子孝。夫妻恩爱,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招待和关怀,没准时间长了,还要让嫂子操心他地婚事,一片好心为他寻访各处好女儿。虽说这些亲近关怀,对普通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只要一想起这种可能落在自己头上来,风劲节便有点脸色发青。卢东篱也觉得很不对味。   
风劲节对苏婉贞有真心的尊重,也有因卢东篱而爱屋及乌的关怀,他会敬重这位嫂子,他也会爱惜卢英箬那个侄儿,他会很乐意偶尔来住几天,与卢东篱笑谈往事,接受苏婉贞温柔细心而绝无丝毫干涉的照料。闲来还逗逗已经长成大男孩地小侄儿。在短时间内,这是一种乐趣。但也只是短时间。   
相聚易,相处难。所谓亲如一家,其深意就是本来并不是一家人。   
这么多年来,风劲节和卢东篱并肩走过那么多岁月,那么多风波,素来寝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