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一下。所谓关系、通俗地说、是指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生重大事情时、总是首先被想起、被委托、被依靠、被利用的那些往来密切的亲戚、朋友和熟人、通过他们的关照、帮忙、走后门(捷径)、搞潜规则、往往就能把事情搞掂、趋利避害。这里、有奶就是娘、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这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是否有用、有效。当然、帮你把事情搞掂的不会白帮忙、总会得到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现时的、也可能是预期的;可能是物资的、也可能是精神的。总而言之、搞关系的本质是交换、通过互通有无满足各自需要。
由单一关系向外推演而出的关系网、是一种战略同盟、这是一个有心营造、缓慢积累的过程、有的人关系做不好、就很麻烦、一切都靠自己硬撑蛮干、不可能不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只会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甚至寸步难行。关系做得好、关系网就会越做越牢、越做越大、证明一个人的门路越多、能耐越大、势力越广、影响力越强、活得也就越成功、越滋润、就总能举重若轻、左右逢源、条条道路通罗马、并获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财富和更响亮的名声。
对于仕途之人来说、对上、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个所谓的朝中之人就是关系、就是靠山、就是拉你、提携你的人;对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个桩或者帮、就是吹你、捧你、帮你抬轿子的人。上有长官意图、下有群众呼声、你不想进步都很难。
做生意也大致如此。有一种与时俱进的说法、叫整合资源、合作双赢。商道即人道、对于中国商人来说、做生意得先做人、人做好了、生意就能做好、做大。
这不是把关系庸俗化、这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现实。它是一种合理的存在、是在一些制度规则不健全、不稳定时期的一种常态、是中国人的人情习俗与面子习俗、符合深层的社会结构规律。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地球变成村落、世界是一个平面的现代社会、如果继续由关系网大行其道、江湖化肆意泛滥、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只有当正式制度松懈、社会管理部门严重失范的时候、潜规则和搞关系才有广阔的腾挪空间、而一个真正强大、和谐、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的社会、一个要想实现民富国强、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企图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在人文精神方面、崇尚的决不应该是被人情世故浸泡的关系和庸俗关系学、而是自由、平等与法治、是社会公民意识。
这就需要对关系时不时地来点清算。先弄明白社会上的人们、为什么要搞关系以及到底是怎样搞关系的、再看看在制度设计上、能不能让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方风。
我们任重而道远。
2。怎样找关系(1)
关系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
我曾经很认真地拜读过于阳先生的《江湖中国》、我认为这本书对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的国情很有帮助。于阳先生曾研究指出、关系是“儒教制度后期的移民生活演变的结果、是移民和游民群体习俗逐步演化的产物。往前看、在古代定耕农业社会中、走后门的关系没有存在的价值。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圈内、人们相互交换和利用的空间很小、亲戚仅是亲戚、朋友就是朋友、熟人还是熟人、不是相互利用的工具。在缺乏大规模合作的小农经济体系里、社会交换和相互利用的空间很小。在定耕农业经济开始瓦解以后、大范围移民格局形成、同时宪政秩序尚未建成、市场经济和公共行政制度尚不存在、仅有的、数目少得可怜的亲戚、朋友、熟人、同乡就变成个人向外界发展的过河桥和敲门砖、成为相互交换、合作的稀缺资源。在人们赖以生存的制度秩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关系网就这样形成了。换言之、关系网是传统与现代制度断层的产物。”
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词、一是“社会交换和相互利用”、一是“传统与现代制度断层”。前面的意思是说、拉关系和建立关系网、前提条件都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后面说的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下、正是拉关系和建立关系网的社会背景与产生土壤。
关于怎样找关系、也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即到哪里去找关系?第二、是一个操作技巧问题、即找到目标以后、怎样启动社会交换和相互利用程序、使找到的目标能够心甘情愿地为你所用?
那么、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找关系呢?
经于阳先生初步汇总、为我们提供了十七种人脉资源。它们分别是亲戚、朋友、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师生、师徒、战友、领导、部下、同乡、同党、干亲、结拜、世交。其实、能够成为人脉资源的远不止这些、一些阶段性的相处、共同做过某一件事、甚至偶然的相遇、乃至同一年代出生、在有心人那里、都能成为人脉资源的一部份。
像矿藏一样、人脉资源也有贫富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人脉资源都必须进行开发、因为那将付出极大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开发人脉资源首先要探矿、找矿、做认真仔细的鉴别与筛选、一是看它是否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二是看是否能将之变成实用、好用的关系。这就必须考虑投入产出的性价比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社会交换和相互利用是个社会学概念、是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很多人以利用别人、拉关系为耻、以追求所谓的人格独立与高尚、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摆出一副万事不求人的清高样子。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很落后、很狭隘、也很自大。
其实、只要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和社会学常识的人就知道、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完全不求人、不利用别人、没有一点社会交换、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简单均一的农耕文明时代、也许能够勉强做到无为而治、但这样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下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过是害怕入世、害怕市场竞争的托辞与心理安慰。
既然做不到完全不求人、不利用别人、不进行社会交换、就应该在怎样求人、怎样利用别人、怎样进行社会交换的问题上、立一些新的规则、并让这些问题尽可能公开化、透明化、并让自由、平等、公平交易的精神、贯穿在那些过程的始终。
2。怎样找关系(2)
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有障碍、在此时此事上、你可以利用别人、进行社会交换、在彼时彼事上、别人也可以利用你、与你进行社会交换;其次、所谓的公开化、透明化、主要是厘清公与私的关系、不允许公权私用、损公肥私;最后、是找到一种等价交换的度量衡、以让这种利用与交换对双方都有利、以便可持续发展。
有人也许会说我这是在痴人说梦、因为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马列主义是“马”别人的、规矩也是给别人定的、自己决不会受此约束。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积习已久的江湖社会、人们说的是一套、做的完全是另外一套、不是是非不分而是压根儿就没有是非、不是没有价值观念而是价值观念的出发点和评判标准都是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成为了大家行动的轴心和原始动力、为了个人利益、不仅可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行贿索贿、偷税漏税、赖账混账、欺生宰客、走私贩毒、贪污挪用、损公肥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坑蒙拐骗、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信口雌黄、撒谎撂白、厚颜无耻、男盗女娼、沽名钓誉、剽窃他人、自吹自擂、拆白搅屎、恐吓威胁、敲诈勒索……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只要你最终拥有了权势、财富和名声、你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成功者、就能获得人们的敬仰与膜拜、就能呼风呼雨、成为权威、大师、大哥、领导。
这些原来只有在流氓地痞、社会渣宰身上才能见到的一切、为什么现在能够在所谓的社会精英身上越来越司空见惯、大行其道呢?因为江湖社会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就是说、只要你最终成了权威、大师、大哥、领导、过程完全可以被美化、娱乐化、忽略化、因为怎样成为权威、大师、大哥、领导、虽然明地里有一套规定或规矩、但那是给别人看的、经看不经用、相反、只有暗地底遵循那一整套系统化的隐形规则、才能事半功倍、无往而不胜。
想成为权威、大师、大哥、领导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看。
再来说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找关系。
首先、要敢于把关系挂在嘴上。你有些什么关系、你不说、别人就不知道。两人彼此见面的时候、一般都会聊到对方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在哪里工作过等等。别小看这时候的介绍和自我介绍、因为这往往是一个找同乡、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同门、同宗的过程、也是显示你是否有资源、是否具备跟别人进行交换的资本的过程。通俗地说、大家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向对方展示自己手里有些什么牌、关系越多、越证明你吃得开、也就会越被人重视、在跟人交住中、越容易占主动地位、控制局面。
其次、要善于展示你的关系。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关系、最好是非富即贵、要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或者占有某个重要的位置、或者具有某种特殊的能耐、那些帮不上忙、没有本事也没有资源帮忙的关系、尽量别说、因为说出来只会掉你的价、听者马上就会在心目中把你划到没有本事也没有资源帮忙的行业。怎样展示你所具有的重要关系也很有技巧、不能太生硬、也不能太随便、否则别人会以为你是在吹牛、太轻浮。同时、你又必须让对方相信你跟这层“关系”关系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