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魂-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文龙很早就注意到拿枪的好处,注意到带兵打仗的好处,注意到枪械在*世道里的作用。只是他出身农家,没有接触枪械的机会,没有接触带兵打仗者的机会,他才把向往埋在心底,在土地里寻求生活。家庭遭受的屈辱使他对军队、对枪械、对掌握兵权有了切身的感受。他不止一次想,如果他带兵打仗,哪怕只是一个拿枪的普通士兵,父亲也不会惨遭横祸,家庭也不会遭受灾难,他们也不会受人欺负,不会沿街乞讨。两个哥哥善良实在,是老老实实耕种土地的农民,没有离开土地的想法和打算。正因为他们老实,他们才被人欺负,才落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他无权指责哥哥,也不愿意指责哥哥。他也是张家的后代,有维护家庭安宁的责任,有改变家庭命运责的任,有给家人带来幸福的责任,有保护家庭免遭侮辱的责任,有保护亲人免遭不测的责任。儿女们的行为会改变家庭、父母、亲人的生活,给家庭、父母、亲人带来财富和利益,给家庭、父母、亲人带来幸福和平安,也会给家庭、父母、亲人带来灾难。他对于家庭遭受的变故没有怨言,既不责怪父亲,也不责怪哥哥,他所有的只有仇恨,对侮辱父母、侮辱哥哥、侮辱家庭的人的仇恨。他期望改变命运,期望通过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变亲人的命运。逃荒要饭、沿街乞讨,他毫无怨言,毫不在乎。人世间有人强迫他们乞讨,他们就不得不乞讨;有人要他们家破人亡,他们就不得不背井离乡。感到羞耻的应该是掌握权力的人,是迫使他们沿街乞讨的人,而不是乞讨和乞讨者本身。跟随张玉龙乞讨的时候,他专门找有钱人,找看上去有权利的人。他从来不向出卖苦力的人伸手,不向普通百姓伸手。普通百姓没有责任照顾他们,没有义务向他们施舍饭菜。他一边乞讨一边观察周围的世界,观察身边的人,观察别人的生活。以前没有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现在有了机会就不能放弃,无论这个过程是苦难还是幸福。他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好恶,甚至有意无意地模仿别人说话、走路和做事。他不像张玉龙那样专心于要饭,专心于乞讨,专心于混饱肚子,他全力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家乡改变不了命运,也不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改变命运和现状的机会在外面,改变命运的希望在于走出家门。张文龙对张拴龙被抓和受到非人的折磨没有重视,只是按照长辈的吩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他听说张拴龙打死保安队长,抢了保安队长的枪逃跑了,他才真正感到灾难降临了,才真正觉得张拴龙强大,也才从心底里称赞兄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张文龙没有离开过张家庄,无论他有多么美好的期望,有多么高远的志向,都只能悄悄埋藏在心底,冷眼看着充满诱惑和危险的世界。他终于有机会离开张家庄,有机会离开家乡,有机会改变命运。尽管这个机会充满屈辱,充满痛苦,充满磨难。他听说兵营招募士兵,迫不及待地动员张玉龙一起进入了向往已久却没有机会进入的军队,成为掌握枪支的军人。他要在兵营里站稳脚跟,掌握权力,利用兵营改变命运。他抓住了机会,改变了命运。他依靠天赋和勤劳在兵营里站稳了脚跟,被团长杨根胜看中,招作贴身侍卫,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升迁。

  张文龙把兵营作为栖息之地,忍受军事训练的痛苦,忍受兵痞的欺负,把乞讨得来的钱和微薄的薪饷积攒起来,托人购买烟酒,孝敬有影响的兵痞,孝敬士兵中的“大哥”;把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好处送给需要钱财或有影响的军官;向有见识的人讨教经验,甚至加入地方和军队的帮派,拜访当地袍哥长老,依靠“兄弟”抬高地位。他赔着笑脸巴结掌握权力的人,期望得到他们的照顾和指点。他的辛苦没有白费,钱财没有白花。他拉近了与掌权者的距离。

  团长杨根胜注意到张文龙,在于张文龙巴结和结交的军官的推荐。杨根胜喜欢张文龙的机灵、稳重、大胆和细致。张文龙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赢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一些得到过好处的班长、排长、连长,甚至包括一些老兵痞有意无意推荐他、介绍他、帮助他,有意无意委派他到更有用的地方。杨根胜听从部下推荐,暗地里观察张文龙的行为和举止,观察张文龙结识的人,甚至观察张文龙的身手,从张文龙身上发现了不同于别人的力量和气势:藏而不露的倔强和不屈,隐藏很深的仇恨和决心,透着的军人必备的机敏和灵活。他从张文龙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把张文龙调到身边,让张文龙负责他的生活起居,负责他和家小的安全。

  张文龙了解了杨根胜的出身,对杨根胜更加佩服,也更加忠诚,处处细心照顾,尽心尽力保证杨根胜和家人的安全,让杨根胜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抓军队的训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军队里的派系。他也跟随杨根胜出入军营,了解了军队及派系,懂得了军队的重要,懂得了枪械的重要和掌握军队的好处。

  在军阀混战中,军队把持着军权,也把持着地方政权、财权、*和物权。掌握军队的人是事实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土皇帝。军阀之间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攻击、争夺底盘,不仅影响军阀的地位和利益,也影响地方的治安和稳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与安宁。为了争夺对交通要道的控制权,军阀之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不断发生冲突和磨擦。杨根胜处于军阀混战的前沿,脱离不了军阀的命运,不时卷入军阀争斗的旋涡,参与或者挑起军阀之间的冲突和磨擦。张文龙成为杨根胜贴身侍卫后不久,新编独立团遭到青海和宁夏军阀前所未有的攻击,他恪尽职守,妥善地安排杨根胜的家人,紧随杨根胜左右,在战场前沿摸爬滚打。

  由于事出突然,新编独立团仓促应战,被势力强大、来势凶猛敌人冲击的七零八落,团部与各个营失去联络,无法组织有效攻击。杨根胜亲自带人冲击对方阵地,被敌人击伤左腿。敌人乘机组织反攻,冲跨了阵地。张文龙担心被敌人包抄,背着杨根胜转入城南山区。陕西军阀得知新编独立团被困,担心失去对陇东的控制权,迅速派兵增援,打破马家军协作,扭转了战场形式。

  张文龙死保杨根胜得以活命并转危为安,张文龙由此赢得杨根胜的信任。至此以后,张文龙与杨根胜寸步不离,杨根胜走到哪里他跟到那里,杨根胜出现在什么场合他也出现在什么场合。他深知肩膀上胆子的分量,时刻注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注意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留意杨根胜接触的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观察杨根胜经过路径中的一草一木。好在杨根胜保持着军人的习性,大部分时间在兵营里察看训练,检查装备和伙食供应。兵营里有很多杨根胜的铁杆兄弟,走到哪里都有人操心,有人照顾,有人保护。张文龙最感头痛和担心的是接待来访的上司和同行,尤其是接待谈判的对手。明着看,视察工作的上级、前来交流的同行和谈判的对手都嬉笑言开,又说又笑,吃喝玩乐,暗地里往往你争我斗,水火不容,狠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对于谈判对手,侍卫们可以明着提防,安排和增加保卫力量。对于莅临的上司,只能增加岗哨,却不能增加护卫,既要保护杨根胜的安全,防止上司突然采取行动,又要保卫上司安全,防止上司在防区内出现意外。而前来的上司大都喜欢玩乐,喜欢在烟花柳巷消遣,让保卫工作难上加难。烟花柳巷是吃喝玩乐之地,也是是非之地。上司要去,杨根胜只好奉陪,张文龙只能睁大眼睛暗中保卫。前来交流的同行更不能得罪,要尽力拉拢,与之搞好关系,以便危难之时请他们出手援助。这些人往往肆无忌惮,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东西都要。到了你的防区,把性命交给你,你不看护谁看护?你不保护谁保护?如果有些须闪失,可能就会化友为敌,发生冲突。

  杨根胜带着张文龙深入基层连队,给张文龙介绍基层长官,给张文龙一些钱财和稀罕的物件,指点张文龙做事为人。张文龙把意外的好处积攒起来,借机送给掌握实权的基层长官,送给不能得罪或有用的士兵,有意拉拢军官和士兵。张文龙这一手很是见效,他结识了很多基层军官,甚至拉拢了一些地方长官,在部队和地方有了一定的根基。无论走到哪里,杨根胜都能听到有人替他说好话,甚至要求他去作上司。杨根胜有意无意询问张文龙是否愿意去基层,每次都被张文龙客气地谢绝:“我哪里也不去,就在长官身边。”

  张文龙的变化,让张玉龙吃惊,也让张玉龙莫名其妙。他不希望张文龙留在军队,留在生死两难的环境里。军队里经常死人,如果张文龙遭遇意外,他如何向死去的父亲交代?如何向生死不明的母亲交代?张文龙是他的弟弟,他要对张文龙负责。张文龙却变了,变得生疏,变得陌生,变得不可琢磨。张文龙喜欢军队,对军队有强烈的向往和感觉,愿意留在军队里,他不能阻拦。张文龙作了杨根胜的侍卫,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认识了很多字,甚至能写简单的信函,不像他还是睁眼瞎子。张文龙想的比他多,想的比他深,想的比他远。他无法跟上张文龙的思维,无法理解张文龙的想法,却仍然希望带着张文龙平安返回家乡。家乡有亲人,有他们的根啊。张文龙紧紧地跟着团长,处处维护团长的权威,尽力为团长办事,也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胆略,做事说话越来越果敢,越来越无畏。很多人谈论张文龙,夸奖张文龙有胆识、有能力,讲意气、讲信誉。张文龙却对父亲惨遭横祸无动于衷,甚至只字不提。

  与马家军之间的冲突让张玉龙胆战心惊。战斗结束后,“张文龙和团长一起失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