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阶上,俯身写下旷世奇文《滕王阁序》。 
  暮色霭霭,风平浪静,王勃凄然站起,望着滕王阁,心中千言万语向谁诉说?他潸然泪下,心中默默向滕王阁告别。随之,他踉踉跄跄奔向驿馆,提了行囊,在茫茫夜色中,顺着江边小路,无言离去…… 
  当阎都督看到《滕王阁序》,拍案叫绝,立马着人找寻作者。此时,王勃已经乘舟离开了南昌郡。滕王阁立于江边,默然地望着眼前这一幕,千头万绪汇成伤心与凄艳。
  大唐,不再会有王勃;王勃,注定与大唐擦肩而过。偌大的一个朝代竟容不下王勃这个匆匆过客,也许,他再也回不了烟柳繁华的南昌郡,再也看不到让人魂牵梦缠的滕王阁。 
  风雨飘摇的滕王阁历经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备尝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迭经兴废。而今,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伴着迷茫的烟雨仍旧日以继夜地翘首以待,等待那位从风雨中匆匆而去的大唐才子王勃。
第八篇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一)
    唐宪宗元和九年的那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漫天的飞雪飘飘洒洒,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雪海之中。白居易守母丧期满,携带着简单的行李神情沮丧地回到长安。没有隆重的迎接礼遇,没有好友温暖的慰问,皇帝宣召后随即就被任命为太子左善大夫。陪伴太子读书,不能过问朝政,这个官做得让“心系苍生”的白居易真有点哭笑不得。这是一个只有飘雪的冬天,除了凄冷和悲哀,他没有感到世间的任何温情。面对着茫茫苍苍的飞雪,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可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却在白居易的一声声叹息中悄然产生。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像往常一样,在随从的护卫下乘坐八抬大轿匆匆忙忙赶去上朝。突然一条黑影闪过,直扑武元衡的抬轿,随从们目瞪口呆、毫无反应之时,武元衡已经遇刺身亡。紧接着,那条身法快捷的黑影扑向第二乘轿子,从噩梦中惊醒的随从们一呼而上,然而为时已晚,裴度也已被刺中头部。愤怒的随从们高喊捉贼,拼死相搏。看到人多势众,那个黑影一个闪身翻越高墙,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血肉模糊的两位大人,随从们手忙脚乱,一边组织抢救,一边飞速上报。 
  当时的宰相武元衡正在主持平定叛乱的藩镇李元济,这场刺杀阴谋很显然是藩镇向中央政府的公然挑战! 
  一时间举国震惊,朝野哗然!唐宪宗接报后龙颜大怒,随即下诏捕贼,并于刺杀案发三天后,任命尚在重伤之中的裴度接任宰相,以显示平定藩镇之叛和惩凶的决心。 
  追捕刺客的工作激烈紧张进行,六月八日唐宪宗下诏全国大搜捕,明令谁敢窝藏刺客,诛其九族。六月十一日,张晏等八人被捕,对罪行供认不讳。六月二十八日,张晏等五人伏诛,党羽十四人被处决。然而元凶首恶淄青节度史李师道却逍遥法外。 
  这场震惊天下的大案似乎与文弱的白居易扯不上任何关系,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白居易看到朝野上下噤若寒蝉,手足无措,文武群臣胆寒心惊之时,身为左善大夫的他竟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身份,于出事当天中午奋笔疾书,上书朝廷,声言必须惩恶扬善,还宰相一个公道,还国家一个清平!  
   白居易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次上书会给他带来一场灾难!他本不该在谏官议政之前,抢先上疏,侵犯谏官职权,但激于义愤的白居易却义无返顾地越级直谏。宰相张弘靖看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愤慨已极,下快心要对其重加治罪。 
  中国官场向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墙倒众人推”。那些个曾经在白居易当谏官时被指正过的人这时都从各个角落站出,纷纷指责他的恶行。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看花坠井而死,而他却居然还写《赏花》《新井》这样的诗,这种人不遵孝道,有违名教,与他同朝为官,简直是天大的耻辱。此言一出,诽谤四起。可怜的白居易哪里还有招架之力,还手之功。朝廷开始考虑白居易的任免问题,一纸诏书将其贬为江表刺史。落难的白居易还没反应过来,又一个小人愤怒地站出来,他就是中书舍人王涯。据说,王涯行为邪僻,专以窥视别人隐私为业。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看着满脸沮丧的白居易还是不那么过瘾,又在朝堂上重重地参了一本,趾高气扬地指责白居易罪过太大,必须重加责罚,否则难以服众。可怜的白居易又由江表刺史变成了江州司马。 
  白居易自带着一点行李,告别有限的几个朋友,携妻带子,恓恓惶惶地前去赴任。从此,江州成了白居易的江州,白居易也注定与江州生死相约。
第八篇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二)
    白居易孤独地行走在通往江州的路上,江山无限,秋风萧瑟,无心赏玩周遭的秋景,他默默地彳亍着,静静地守候着心中的那份悲凉。 
  就在这个中午,他到了兰桥驿。当时他并没有在意,像走过所有的驿站那样,只是想略作停留,稍事修整,翌日东曦既驾之时继续前行。他抬起疲倦的双眼,望望迷蒙的远方,突然他怔在那儿。挡住视线的驿亭壁上赫然是好友元稹的一首七律诗《留呈梦得、子厚、致用》,洋洋洒洒,笔致清隽。“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看着这熟悉的笔迹,白居易万千感慨涌上心头,眼里噙满泪花。好友元稹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可就在八个月后,自己竟备受人间诟辱,灰灰如丧家之犬,带着满心伤痛被赶出京城。一股难言的酸痛袭上心头,他拿起笔,轻醮砚墨,带着对朋友的万般情思,写下了如许文字:“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乘舟昼夜兼程,江南秋雨如烟,秀丽的山川美景让他心绪更加惆怅。长安渐行渐远,故园之思让心底升起莫名的忧愁。船近江州郡治浔阳,他透过迷濛的雨雾,看到岸边高高耸立着装饰宏丽的华表和浔阳高大的西廊门,想到将在这个陌生的城镇度过无望的岁月,不禁心潮澎湃,即兴赋诗《望江州》:“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白居易终于到了偏远的江南小城江州,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竟受到了江州太守的热情礼遇。个中原因,说来让我们心生惊喜。那时的乐天已是一个名满中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童叟皆宜,无论是朝廷庙堂,还是市井僻巷,争相传唱。这个江州太守,仰慕白居易的诗文,敬重他的人格,他要给这个风尘仆仆而来的远方诗人以最优厚的待遇。感谢这位我没来得及查阅其名的江州太守,他是一个懂得文化的中国官员,他知道,万物生生不息,人人只不过是时光的过客,但只有文化,才是人类的传承。 
  此时的白居易安顿下来,生活虽清贫尚可满足,但精神的痛苦却像大毒蛇在夜深人静之时把他缠绕得动弹不得。在万般痛苦之下,他忽然有了一种解脱,要重新规划人生,这是在他脑海里闪烁着最亮的光点。他把自己完全封闭,除了饮食,就静静地坐着。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人的搅扰,他苦苦思索四十年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重新审视官场给自己带来的是是非非。一周过去了,他打开了屋门,屋外阳光灿烂,小鸟啁啾,满眼风光,溪水淙淙。白居易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第八篇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三)
    元和十年的一个傍晚,秋风萧瑟,皎洁的月色洒满江郊,枫叶、芦花随风拂扬,白居易与朋友乘马来到江畔。挚友远来相探,情也深深,意也眷眷,相处十余日,饮酒赋诗,日夜相伴,诉别离之情,倾相知之意。而今,诗友又要远行,着实令人感怀。举杯邀月,聊作饯别,两人执手相望,共话别后情深。茫茫江面,月色朗朗,水清气浮,一片凄清。 
  远处迷蒙的江面忽而传出琵琶声语,哀婉低沉,如泣如诉,如倾如慕。白居易侧耳凝听,诗友擎首眺望。这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夜晚,接下来的事应是顺理成章。诚挚相邀开宴,半遮琵琶相见。琵琶一曲,说尽无限苦悲;曲调优雅,唯见江心秋月。感怀伤时,触发迁谪之意;情真意切,湿透司马青衫。   然而这个诗意的夜晚其实并不存在。那时的长安人烟阜盛,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士女如云,繁华胜地,青楼歌女,纨裤子弟,如烟似雾。然而白居易身为太子左赞大夫,曾身居密宫,他的人格修为必非同一般;谪居未久,虽与诗友送别,亦必不肯夜入妇人舟中,饮酒听琵琶,夜阑方去,贻人口实。其实,此时的白居易还没有完全从被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心中的苦悲无法排遣,以琶琶女起兴,聊以吐纳天涯沦落之憾罢了。然而,“琵琶女”与“司马青衫”却已成了命运相联的两种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着耀眼的光辉。虚构的“琶琶女”让无数中国文人遥想,那清幽、美妙的琵琶曲时时也响在每个失落的文人的脑际。 
  “江州司马”是个闲散官职,“言无责,事无怀”,白居易也乐得个逍遥自在。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从此,江州的山山水水到处开始布满白乐天的足迹,他春游慧远寺,与寺僧谈天说地;秋登庾亮楼,与江州名士相娱相乐,或吟诗,或饮茶,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在这里他结识许多诗友,时常相携登庐山,入丛林,探温泉,寻古洞。秀丽的江州风景使他暂时忘记了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他的目光开始转向奇幻无穷的大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