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云路(校对版)-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曹家出的那位太医,不是别人,正是曹玦明的亲生父亲曹化!曹化当年进太医院时还很年轻,资历也浅,但在妇科上头可说是圣手,当今皇后娘娘姜氏——那时候还是淑妃——生那位早逝的二皇子时,情况十分凶险,就是曹化在场,才让她化险为夷,顺利生下了二皇子。因为这件事,姜淑妃对曹化可说是信任有加,从皇帝那里求得了旨意,任命他为自己与二皇子的专属太医。只可惜二皇子命薄,没几年就被人暗算死了,姜淑妃悲痛欲绝之际,也是曹化诊出她的喜脉,极大的宽慰了她的丧子之痛。姜淑妃一跃升为正宫皇后,连带的曹化也水涨船高,出任太医院院判,只在院使之下。

  可惜曹化运气不好,就在他事业得意之际,他忽然得了急病去世了。刚从家乡听闻喜讯赶来与他团聚的妻儿一到京城,就碰上他出殡,曹玦明之母真是伤心欲绝。姜皇后也十分难过,不但命人为曹化风光大葬,还接连赏赐他的妻儿,并命身边亲信内侍出宫安慰。托姜皇后的福,曹玦明母子虽然没了依靠,但还是在京城安顿下来,无人敢欺负。

  曹玦明自幼聪明,习医很有天赋,他母亲冯氏也是杏林世家出身,对儿科十分擅长,姜皇后经常召冯氏进宫,为新生的三皇子研究强身健体的药膳食谱。而当曹玦明满了十二岁后,无意中显露出医术上的极佳天赋,姜皇后十分欣喜,也常常召他去说话,偶尔还会让他给自己的小病小痛开点儿方子,本来只是试一试罢了,后来连太医院院使都说方子开得极好,她才正视起来,常常鼓励曹玦明好好学医,将来继承父亲的位子,做一位好太医。

  曹玦明苦笑着对青云道:“先父自做了太医,就与家人分隔两地,听他身边随侍说,因忧心贵人玉体,几乎夜不能寐,外人瞧着风光,其实心中苦不堪言。因此,虽然皇后娘娘青眼有加,家母却不愿我也重蹈先父覆辙,便命我借口历练医术,离开京城,她也寻机返回老家去了。昨儿那位赵三爷,他在京城颇有名气,听说背后有王侯贵人撑腰,只是没有明证。我偶尔在权贵之家见过他,因此认得,他叫我一声小曹太医,其实不过是打趣,我还不是太医呢。”

  青云听了并没有起疑,反而笑说:“这样也好,反正有皇后娘娘撑腰,你也不怕有哪家权贵欺负你,做了太医,反而危险,要是什么时候惹恼了皇帝,拖你出去斩了,那不是很冤枉?现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自在多了!”

  曹玦明听了,神色有些古怪:“姜妹妹的想法还真是与众不同,你家里人就曾说我不知好歹,竟敢离了京城,实在有负皇后娘娘隆恩。你也是姜家人,皇后娘娘是你姑姑,你反而觉得我不做太医更好。”

  青云汗颜,她还没习惯自己有门显赫的亲戚呢,忙笑着混过去:“这个……我都忘了家里人是什么样儿的了,天天见你,自然待你更亲近些……”

  曹玦明不知为何,忽地耳根一红,忙低头去喝茶,但那茶早已冷了。

  青云忙起身去厨房:“我给你添点儿热水。对了,锅里还有一点粥,你要不要再吃点儿?当心一会儿忙起来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了……”

  曹玦明静了一静,就在青云以为他不会回答时,忽然奇怪地幽幽叹了口气:“姜妹妹,你别慌。姜家虽然至今不曾来信,但他们肯定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青云僵住,干笑着回过身:“我没慌呀,你哪里看见我慌了?”

  曹玦明却继续说:“你总说不记得姜家,忘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但他们是你至亲之人,你已没了父母,独在异乡,怎会不想着回家去?你放心,从清河到河阳相隔近千里地,兴许是捎信的人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耽搁了。咱们再等些日子,姜家一定会来的。即便他们不来,还有我呢。我是绝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他抬起头来,直望着青云,颊边还带着一抹红晕,脸上却露出坚定而又带点儿诡异的微笑:“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我带你回家去的!”

    
                  
第二十一章 借力

   青云有些烦恼,那日曹玦明说的话始终在她脑中盘旋,叫她浑身不得劲儿。

  事实上,若不是她现在的身体只有不到十一岁,她都要以为曹玦明是喜欢上她了,在变相求婚呢。可他待她依然象是兄长爱护妹妹似的,那种暧昧的话也不再提了,只是不停地安慰她,别为姜家迟迟没有回信而担忧,无论如何他都不会丢下她的,云云。

  如果换了是原身,听到这话一定很高兴吧?可青云不是原身,只会觉得郁闷。她自认为从没表现出担忧的态度,皇后娘家、世家望族什么的离她太远了,她如今父母双亡,失去记忆,亲大伯一家死了,亲祖母是被休掉的,住在庵里修行,就算被家族接回,也多半要跟敌视自己的继祖母和叔叔住一块儿,象小白菜似地受气受欺负,过几年连婚事也要被算计,她是吃饱了撑的?非要贪那个世家千金的虚名跑回去找不自在?

  留在清河多好呀!就算没有亲人,她还有干爹,有朋友,钱老大夫、王掌柜、高大娘,还有那些流民们,他们都念她的好,待她象自家人一样,现在刘谢正式升了主簿,她还得到了地产,将来的好日子还长着呢,何必离开这些真心关爱自己的人,在陌生的族人里求生存?

  即使是跟着可靠又亲切的曹玦明走,她也不会觉得安心,曹玦明对她是好,可她对他的家人一无所知,她连族人都不想投靠,更何况是远亲?作为穿越者,青云下意识地不想跟原身的亲友接触,如果姜家完全不理会她,反而称了她的意,只可惜,这些话不能照实告诉曹玦明,她也只能在私底下暗暗抱怨了。

  王掌柜得了地,没两天就请尤木匠和马老二帮着画好了图样,然后召齐人手准备动工了。他打算在同福客栈旁的空地上扩建两三个院子,然后在通往大道的地方盖上几十间仓库。因为工程不算麻烦,若能在秋季前完工的话,还不误农忙,正好赶在年下淮城商人进货高峰期内将仓库租出去,为此他已经托付了长驻码头那边的老朋友,让他们向上岸的客商打打广告,同时在自家客栈里也贴出了告示,说明这项新业务的内容。

  青云听闻消息,也赶来参观。她一共买了五亩地,地方也不算小了,这两日雇了两个流民帮着收拾,已经将地清扫整理出来,只差设计图样、请人开工了。但她手头并不宽松,买地已花了五两,其他杂费也就几钱,可若要盖房子,剩下那二两多是绝对不够的,她又不想让王掌柜替自己出工钱和材料钱,正纠结呢,就打算先看看王掌柜他们是怎么盖的,参考一下,等过些时候自己手头宽松些,再盖自己的。

  等她到了城西桥头的时候,才发现不但王掌柜买的地上开始盖房子了,连其他没有被他们买下的地,也有许多工人在打地基、搬木料,一问,才知道原来那位淮城大商人赵三爷,将附近所有没被她与王掌柜买下的地都包圆了,当然价钱很是低廉,跟他们同是一亩地一两银子,而且由于他买得多,县衙收入颇丰,还替他把零头抹了,总计七百两整。

  赵三爷居然买下了整整七百亩荒地!七百亩不适宜耕种的荒地!

  他到底在想什么?

  青云远远看着赵三爷仍旧穿着一身浆得笔挺的细布直裰,手上晃着三两只耀眼的宝石戒指,双手背在身后,闲闲地站在工地边上看手下人指挥那些小工划线、打木桩,心里有些讷闷。

  王掌柜私下告诉她:“那位赵三爷可真是不得了!谁能有他这样的大手笔?昨儿我们这边开工,他特地带了人过来恭贺,还送了礼物,说话很是客气,着实是个人物,不是那等暴发户可比的。”

  青云回想了下赵三爷在自家做客时的情形,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礼数周到、待人亲切有眼色的人物。

  王掌柜还说:“我与他说了要盖仓库的事,他还连连赞叹我与他英雄所见略同呢,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看中清河这地方离码头近,去淮城又不远,打算在这里建仓库,供来往商家租用,省得外地来的商人总要把货物送到淮城去,或是淮城的商人总要坐船去外地进货。等咱们修好了仓库,外头的商人只管将货物送到这里,赵三爷全都包下了,而淮城的商人也只需要到清河来买,省了多少功夫?连带的清河县也能受惠。”

  青云恍然大悟之余,心中也有些疑惑,到底是赵三爷真的早就想出了同样的计划,还是他听到王掌柜的话后,立刻推翻原计划改借用后者的创意?这件事恐怕只有赵三爷本人知道了。他这算盘倒打得精,如果真的成功,就等于他变相地控制了淮城几乎所有商品的货源与价格,王掌柜怕是只有跟着喝汤的份儿。

  不过这也不是坏事,王掌柜虽常有些好点子,却并不是商业奇才,用不着大富大贵,有钱挣就好了。再说,如果赵三爷真打算把那七百亩地全都利用上,今后一定会大力推动清河经济发展,也会将商道两旁的店铺租金行情推高。她和王掌柜可以借力沾光,只要盖好了房子,静静等待他的动作就行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分一杯羹,真是天上掉馅饼儿!

  于是她隔日就借口去看王掌柜的工地和视察自己那块地的情况,跑到城西去观察赵三爷他们的建房进程。赵三爷有自己专用的建筑队,并不雇流民,只招了些本地的泥瓦匠、木匠打杂,大概是早就合作惯了,因此进度很快,不过三五日,已经搭好了七八间店面的框架。青云观察了一下,猜测他要盖的恐怕也是前店后宅类型的房子,但后宅的屋子设计有些特别,可能是打算用来兼做库房的。

  青云想了想,便回家开始画自己的图纸。

  她买了五亩地,共长五十米,如果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