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白山下好种田-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厨房里,静雅她们正在煮小米粥呢,看见静涵过来,赶紧让静涵坐下。“你歇会儿,这一天多亏了你,我们遇上事就全都麻爪了。要不是你在这忙活着,连小姑姑都得挨饿了。”静雅有些沮丧,自己比静涵还大呢,可是遇上事情,竟然啥都不知道做,就在那傻掉了。真是的,今天全都是静涵在忙活着。
  静涵看着姐姐的神情,忍不住笑了,“姐,你们这是咋了?没精打采的样子。我不过是胆子大而已,你不一直都说我像个假小子么?遇上事情,我也只是敢上前罢了。我猜奶奶弄不好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晨就能来,到时候咱们就有主心骨了。对了,咱们还得赶紧做点饭菜啥的,小姑夫还没回来吃饭呢,还有大哥他们,等会儿也该回来了。”
  姐妹赶紧做饭,一边忙活着饭菜,一边聊着天。申时中,文翰他们下了学,回到家里。文翰和文成一听小姑姑生了个弟弟,也都很高兴。文翰一看家里劈好的柴禾不就多了,就和文成赶紧的到柴棚去劈柴禾去了。
  到酉时中了,大门外面有动静,静婉出去一看,是自己家的奶奶和大娘来了。“奶奶,大娘,你们来了。我小姑姑生了个小弟弟呢。”
  陈氏和薛氏进了院,庆年跟在后面也进来。大家没有直接进慧心那屋,而是在厨房里烤了一会儿,这才推开东屋门,进去看看。
  慧心睡了一下午,这会儿没睡觉,在那看着自己的儿子呢。一抬头看见自己的母亲和大嫂来了,就要起来。
  “别起来,躺着就是,你这刚生完孩子,不能起来的。”陈氏赶紧上前,按住了慧心的肩膀。“月子里要好好的养着,要不然会落下病根儿的。我和你嫂子来伺候你一段日子,等你出了月子,我们再回去。反正现在山上也没啥活儿,还有你三嫂在上面做饭啥的。”
  陈氏看向旁边的小娃娃,“他一直就这么睡着?”陈氏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身子底下,“嗯,这炕的热乎劲儿正好,难怪他这么爱睡觉,暖和着呢。小孩睡觉的地方不能太热了,要不然容易打了屁股。这底下铺的倒是薄厚挺适合的,谁给你铺上的啊?”孩子的身下,除了那个小被子,还铺了厚厚的褥子。
  慧心看了一下,“应该是静涵,我生完孩子就睡着了,今天要不是静涵里里外外的忙活,还真就不知道能什么样呢。”
  薛氏也过来看了看,然后问道,“慧心,你吃东西了么?我去给你做点吃的吧。”薛氏倒是看到厨房里的小米粥了。但是她怕孩子们啥都不懂,光知道煮小米粥,那可不行的。
  “大嫂,不用了,我刚刚吃完。静涵给我炖了猪蹄汤,里面还放了花生啥的,说是下奶的东西。对了,娘,你们还没吃饭呢吧?赶紧弄点饭吃吧。庆年,你出去买点现成的东西回来,然后再做点啥,让咱娘和嫂子吃点饭。”慧心赶紧让庆年去预备吃的东西。
  “小姑姑,不用了,我们都把饭菜做好了。小姑夫,你不用出去买东西,这都酉时中了,哪里还有吃食卖的?除非去酒楼里点菜,那样多贵啊?咱们今天晚上将就吃些,明天买回来菜,好好的做了吃就是呗。”正好静涵他们把饭菜做好了,正要往屋里端呢。
  于是大家放了桌子,一起吃饭。等到吃完了饭,陈氏让庆年住到文翰他们的屋子里,然后陈氏和薛氏住在慧心的屋子里,好方便晚上起来照顾慧心母子。
  那个睡了一下午的小家伙,终于醒了,放开嗓子,哭了起来。
  陈氏听到这哭声,笑的可开心了,“好,你听着动静,可是够大的。孩子够壮实,这就好,我还一直担心着呢。”陈氏抱起那个小蜡烛包,眉开眼笑的看着这个新鲜出炉的小外孙,那真是美了后脑勺都是笑了。
  

☆、第七十四章过年

  慧心第二天早晨就来奶了,这可算是挺的。小娃娃终于吃到了母亲的奶水,这下不哭也不闹了,安安静静的吃了奶,然后睡觉去了。
  月子里的孩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把陈氏乐得每天都抱着孩子不撒手。薛氏看到了就劝,“娘,你不能这么成天的抱着孩子,小孩子养成习惯难改的。慧心一个人伺候孩子,咱们又不能成年的在这。要是孩子习惯了让人抱着,到时候慧心不是要受累么?”
  陈氏知道儿媳妇说的是对的,可是咋也忍不住,她赶紧把孩子放下,“我心里也明白,可是就是忍不住。我最后看的孩子,就是文宣,如今文宣也都七岁了。这些年没看见个小娃娃,这心里就不知道怎么喜欢好了。人啊,真的是越老了就越疼孩子,我现在看见着小家伙,就想抱着不撒手才好呢。”
  一转眼,孩子就满月了。这是庆年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要隆重的办一下满月酒了。庆年在酒楼里摆了满月酒,陶家的亲戚,许家的亲戚都来了,还有仁济堂的掌柜和伙计们,都和庆年相处的不错,来了不少的人。大家在一起好好的热闹了一番。
  满月酒吃过了,按理来说是应该搬月子的。这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五了,小年已过,马上就过大年了。文翰他们的学堂也早就放了假,这样,大家商量了一下,就说干脆大家一起下山来庆年这里过年算了。
  于是,志新他们回去把参场子里头安顿好了,就带着不少的吃食来到了庆年家。都是这个冬天,志新和志明闲着没事上山打的猎物。冬天也不用特别的处理,收拾好了放到外面就能冻得梆硬。
  庆年把西厢房也收拾出来,然后大家全都住了下来。这下陈氏正好一边忙活着预备过年的吃食,一边还能看着自己的小外孙,每一天都乐得很。
  小娃娃也有了自己的名字了,叫做陶景辉,小家伙现在每天除了吃和睡,也能醒着玩好半天了。当初那种皱巴巴的样子早就没了,如今白白胖胖的,胳膊一节一节,就像嫩莲藕一样。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小东西,每个人都爱抱他,弄的慧心苦笑不已,这要是大家都走了,自己可怎么弄得了这个小胖子啊?
  发面、蒸馒头、烀肉、炸各种果子,临近过年了,陈氏和薛氏、朱氏三个人,每天都在忙活着这些。孩子们自然是也跟着忙活,志新前阵子又给拉过来一大车的柴禾,正跟志明一起,帮着多劈些柴禾呢。要不然庆年总是不在家,慧心又弄个孩子,哪里能劈得了柴禾?其实也是大家伙闲着难受而已,文翰和文成都能给劈柴,之前也就是这么过来的。
  腊月二十八,志德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庆年家里,原来是志祥派人来给家里送年礼的。志祥怕来人找不到山上的参场子,所以就让人到镇上去找志德,让这德带着来人把年礼送到。志祥还写了封信,让人交给老爷子。信里说了他在外面的情况,志祥的那位同窗,被派到了一个很富庶的地方做了县令,志祥就成了人家的幕僚,帮着处理一些事情。那个地方是一个水陆交汇的便利之地,来来往往的客商都在那里靠岸交易,所以即便是当官的不贪,这些商户们孝敬的钱物也都够多的了。志祥帮着知县处理各种事务,人家一看就明白这是知县大人的左右手,所以也少不了孝敬志祥一番。
  来人把年礼全都给抬进来,然后陈氏让志新把几个红包给了这几个人。来人都推说不要,最后拗不过志新,这才收下。“许老太爷,老太太,小的们这就走了。我们是知县大人从这边带过去的,办完了差事,正好回家过年。就不在这打扰老太爷了,小的们告辞。”几个人行了礼,然后从陶家走了。
  许家人看着地上这几个箱子,都有些愣住了,没想到这志祥才出去半年的功夫,竟然就能送回来这么些东西回来。老爷子心里总是有些打鼓,“文翰啊,你仔细的看看那封信,看看你小叔在那边有没有犯下什么事儿啊?”老人就怕儿子走了歪路上去。
  “爷爷,你就放心吧,小叔叔信里说了,这些都是南面的一些特产而已,说是在那边都很便宜的。小叔叔说了,他在那边很好,让你们不用操心。”文翰拿着志祥的信,又给大家念了一遍。
  老爷子这才放心,让志新打开箱子,挨个看着。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布料,棉的、麻的、还有不少的锦缎,都是南面极好的料子。还有一些南方的绣件,上面绣的花鸟鱼虫,竟然跟真的一样,活灵活现的。有几套文房四宝,都是南面挺出名的东西,自然是给男孩们的了。另外还有一些瓷器、漆器、竹雕、木雕的各种摆件和用具,还有一些小巧的小玩意儿,是留给这些孩子们玩的。此外,还有一个小匣子,里面竟然放了好些的绢花、珠花,这些应该是给几个女孩准备的了。
  静涵一边看着,一般感叹小叔叔的细心,家里每个人,都有适合的礼物。
  陈氏把这些东西,全都分了出来。她是志祥的母亲,自然是最懂儿子的心了,所有的东西,都分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偏心或是什么的。“老四,这些你带回去,这些应该是老五留给你的。”陈氏把志德的那一份放到了儿子面前。
  “娘,这些我就不要了,你留着吧。”志德推辞着。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咱们家什么时候偏了向了的?这是老五的心意,你就拿着吧。”老爷子发话了。
  “哎,爹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拿着。爹,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等三十咱们一起回村子里。”志德带着东西从陶家走了。
  大家也各自把分到的东西都放了起来,其实也就是慧心的那份单独放着就行了,剩下的还得拿回山上的。
  终于到了三十,吃过早饭,老爷子就带着家里的男丁回了村子里头,去给祖宗们上坟,而陈氏则领着媳妇们一起弄吃的。志德两口子今年就不过来凑热闹了,毕竟这里是陶家,不是许家。而且都在镇上,离着也不远,走动啥的方便的很。
  自从庆年夫妻从陶家办了出来,那边就再也没跟这边往来,庆年的心里也是不舒服。好在今年有岳父岳母一家都来过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