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名相 管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名相 管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学者研究,汉朝“文景之治”时期,经过文、景两帝近四十年治理,官仓里装满了粮食,钱库里装满了铜钱,百姓家家养马,出门没马骑就感到惭愧。“文景之治”的三大善政,是“‘ 重农轻赋,倡俭抑奢和减轻刑罚”,而这三大善政,都与《管子》思想有直接的关系。《管子》论道“粟者,王之本”,而文帝则亲自耕地,皇后亲手养蚕。文帝还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与“桓管时期”“关讥而不征”鼓励通商的政策如同一辙;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黄老之治”的政策,与《管子》“无夺民时”的思想完全一致。曾辅佐过文帝和景帝的贾谊和晃错在著述中多次引述《管子》言论。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心腹大臣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设立平准、均输机构监控全国经济,收回煮盐、冶铁、铸钱三业经营权,则几乎是全面借鉴并践行 “桓管之术”的治国理财之道。汉朝《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盐铁会议”的辩论者多次用“管子曰”来证明观点,可见,管子思想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据学者研究,唐朝“贞观之治”的政治团队,唐太宗李世民、魏徵、房玄龄等,都潜心研究管仲治国实践,李世民常直接引用《管子》言论,如“以民为本”,“与时俱进”,“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等等。“贞观之治”有许多地方与春秋齐国“桓管霸业”有惊人相似。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亲自译注《管子》;魏征编纂《群书治要》时特地撰写《管子治要》。那段时期极重视借鉴管仲治国思想与实践,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理想的朝代——“贞观之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更加重视对古代科学的治国思想的继承。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引述《管子》言论写下惩治贪官的批示中写道: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注:引自《管子》)。……如果臣下个个胡作非为,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今天,政府执政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等执政理念均源自《管子》的思想。”总理也多次引述《管子》的话语,例如 “和合故能谐”;“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等。

  《管子》的思想,是一盏被一个民族世世代传递着的明灯……。

  司马迁对管子历史功绩评价。

  读了《史记》就不难看出,司马迁最推崇的先秦政治家,就是管仲。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说:他读过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等书。可见,司马迁对管仲著述、思想乃至历史政绩有相当的关注,他赞扬管仲是一位“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极具智慧的政治家。

  中华从诸侯割据走向大国的政治体系历程中,司马迁看出了管仲几个方面的卓越的治国实践:

  一是建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司马迁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写道:管子“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在《史记&;#8226;货殖列传》中写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二是建立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九惠之教”。《史记&;#8226;管晏列传》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相齐以九惠之教’。

  三是慎战的军事外交方针,不战而屈人之兵。《史记。齐太公世家》写道:“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史记。货殖列传》:(管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先哲对管子的评价我们还可以例举一些:

  ——孔子在《论语》中说:如果没有管仲辅政齐国成为霸主,“我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国成为诸侯盟主一统天下,抵御野蛮的戎狄对中原的入侵,我们将过着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野蛮人的日子。孔子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凭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说:“齐桓公九次会盟诸候,不动用兵车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仁者,仁者啊!

  ——诸葛亮隐居隆中,说自己“每每自比管仲,乐毅”。可见,诸葛亮认为在他那个汉代以前,最有政治家谋略的人,当数管仲。

  ——唐太宗李世民也经常引用《管子》语录:“夫食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引管仲语)

  ——对管仲怀有深厚景仰和追思之情的,还有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诗中写到:“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一个畅墨的诗人,只有在情感至深之时,才会用这种直白的语言来感叹:谁人能追寻到管、鲍那样的境界啊!

  ——近代的维新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管仲为:“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

  ——台湾大学者柏杨柏在漫长、困苦的囚徒生涯中写下了《中国人史纲》,他在书中写到:“在中国历史中,真正堪称为政治家的,不过六、七人,管仲是第一人…。。”。可见,柏杨对管仲有多么高的评价。

序幕  烽火戏诸侯   狼烟遍中华
这世界,充满玄机,有人为了王位,不惜肝脑涂地,有人王位坐久了,屁股底下总有些痒痒,闹出些不可收拾的事来,西周到了末代王周幽王那里,蹊跷的事说来就来了。

  公元前772年,在西周都城镐京,(镐京:今西安市西北)周幽王遇到了一件闹心的事,他得了一位绝色美女褒姒做王妃,可是,这位天姿国色的褒姒是被迫进宫的,她进宫后一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急得幽王用悬赏千金的办法来征求褒姒一笑的妙计。

  果然,周王室朝中有位马屁精大臣,名字叫虢(音guó)石父,他献上了“烽火戏诸侯”的歪主意。

  一天,周幽王偕王妃、大臣坐着轿子登了镐京远郊的骊山行宫,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高峰峻岭山势逶迤,林木高耸,郁郁葱葱,最高峰九龙顶海拔有四千尺高,从远处望去,骊山宛如一群黛色的骏马在奔驰,骊山就因为像骏马,而得名骊山。

  周幽王他们爬上骊山,便下令点燃烽火台上报警的烽火,诸侯国军队长途飞

  奔来救。谁知,连一个西戎的兵也没见到,褒姒见诸侯们被戏弄得很狼狈,果然

  忍不住扑哧一笑。

  虽然骊山景色秀美,但是,晓得上了当的诸侯们窝了一肚子气,那有心情看骊山风景,一个个连嚷带骂地带兵回去了。不久后,西戎真得来进攻西周的都城镐京了。

  逶迤的骊山上又见点燃了烽火,可是再也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了。结果,西犬的军队把戎镐京洗劫一空,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抢走了褒姒。

  再后来,幽王的一个儿子,也是先前被周幽王所废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即位,他见繁华的堂镐京已是断壁残垣没法住了,便把国都搬到洛邑(今洛阳)。

  得记住这个公元前770年的岁月,因为,这年是周王室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从此,天子弱,诸侯强,此外,在中原周边,北有北狄,西有西戎,东南有淮夷,南有强楚。一个“靠军事实力说话”的时代到来了,诸侯兼并,山河破碎,狼烟四起。直到五十多年之后,在淮河流域的颍河河的一个叫“管谷村”的村子里,出生了一个叫管仲的男儿,他长大从政之后,给诸侯割地的中华带来了新希望。……。。

一、 颍水渔曲  管母教子
一   颍水渔曲  管母教子  

  ※※

  宽阔的颍河,时而蜿蜒出一道河湾来,时而又分出叉河来,在柳林、苇丛、青茅野蛮生聚的河滩,颍河水挟着浪沫、打着旋涡向东南方向的淮河流去。

  颍河,全长一千两百余里,发源于河南封登县,从河南省流入今天安徽境内的淮河,其间有十几条大大小小的支流,穿越慎邑境内(今安徽省颍上县)的河段有两百余里,颍河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支流。

  梅雨季节里,颍河浩浩荡荡地开始涨水了。

  在这个时节来到颍河的河湾,不难发现,在沙滩、卵石的浅水湾处,时常有鱼群逆水而上。瞧,有七八个少年追赶着鱼群捕鱼呢!为首的一个叫胖墩的村娃领着村里的小伙伴,在用竹竿和葛网绑制的小推网捕鱼,还真的网到了几条急得乱蹦的大鲤鱼。

  他们回头看不远处的管小二,他正在用榆木棍子打鱼,累得捂着腰而无所获;这个叫 “管小二”的十六岁少年,就是管仲。

  胖墩带头喊起了奚落管小二的顺口溜: 

  “管小二,书呆子,逮鱼拿着长棍子,笨手笨脚像个水猴子。”

  管仲下意识看了看地自己的鱼篓——空空如也,他抿着嘴角摇摇头,叹了口气。

  管仲身边的张颍娃为管仲抱不平,他扬起手臂指着胖墩说:“我们家穷,没钱做推网,要不然,比你们逮得鱼多!”

  管仲插着腰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拍着颍娃晒的油亮亮的肩膀说:“走,回家把弓箭拿来。”颍娃楞了一会儿,随即明白管仲的意思了,说道:“好!”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管仲领着颍娃,手拿弓与箭一路奔跑回到河滩里。水花四溅,河水映着细碎的阳光。

  河湾里,管仲突然变得英武起来,他挺直腰杆,凝神屏气,用弓箭专心地瞄准一条逆水上游的大鱼,鱼身下的鹅卵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