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校对版)-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见到人,也不用急着下结论。”十一娘笑道:“万妈妈急成这样了,可见对这差事志在必得。我也仔细想过了,管事的妈妈这样悬而不决,不知道多少人打主意。今天万妈妈大着胆子到我面前说了,如果太夫人、二夫人或是五夫人也有个什么人想推荐,我们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呢?不如就用了万妈妈/的儿媳。只要她听话就好!”

    十一娘最终的目的是把儿子留在身边,万妈妈虽然受太夫人重视,说到底,还是因为在照顾孕妇、产妇上颇有些心得,谈不上府里掌握实权的管事妈妈。

    琥珀点头。

    十一娘问起徐令宜:“……侯爷还在半月泮吗?”洗三礼、满月,舅母娘做上席,看得是女眷的戏,来的都是女客,徐令宜一早就避到了半月泮。

    “侯爷还在半月泮。”琥珀笑道,“今天一天都没有出来。”

    可能还在月子里,十一娘总觉得很疲惫。吩咐了琥珀几句“侯爷回来了你们小心服侍着”话,就和孩子睡了。

    正是秋高气爽,菊花满园的时候,徐令宜画了幅菊花图,回到屋里。见耳房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洒落在青色的石砖上,朦胧中透着温暖。他不由脚步一转,去了耳房。

    守值的是溪芳,看见徐令宜大吃一惊,徐令宜却示意她别做声,轻手轻脚进了屋。

顾妈妈刚来,还没有摸清楚十一娘的性子,又这样住在一个屋里,哪里能真正的睡着。听到动静就起来了,忐忑不安地和溪芳守在一旁。就看见徐令宜坐在床边,仔细地端详了十一娘和谨儿半晌,帮两人掖了掖被角,这才起身出了门。

******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和皇后前后差了内侍来问谨哥儿的病情。徐令宜想着那天要不是皇上开恩,立刻传了吴太医跟他出宫,他哪有那么快出宫。干脆进宫去谢了恩。出了宫门又遇见顺王、余怡清和金翰林,大家许久没见,几个人一起去了春熙楼。

    万妈妈则把她的三儿媳带了过来。

    果如她所说,这个媳妇子看样子就是个机敏干练之人。

    十一娘笑着问她:“你从前可曾在府里当过差?”

    “当过”她笑道,“在外院当过二等的丫鬟,专司花厅里端茶送水。”

    “那你知不知道做管事的妈妈最要紧的是什么?”

    来之前万妈妈早已反复叮嘱过了,她想也没想地道:“听从吩咐,谦虚顺和。”

    十一娘微微颔首,半是告诫,半是若有所指地道:“你可要记住这句话了。”然后让琥珀领着万家媳妇去太夫人那里,算是把这件事应了下来。

    事情这样顺利,万妈妈自然是喜出望外。等得了太夫人“可以”的话,十一娘又给了万家媳妇五天的时间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婆媳俩谢了又谢。有小厮跑进来:“夫人,余杭有信来。”

    十一娘正一直等着,闻言不由笑道:“快拿进来。”

    万氏婆媳趁机退了下去。

    信是罗振兴写的,信中说,余姚离燕京千里迢迢,三书六礼下来,没有半年休想定下婚期,就更别谈议婚之事了。家里还有些事产业需要处置,他要到十一月中旬才能走得开身。接到信就特差了罗振声两口子和六姨娘带了十二娘进京,就在弓弦胡同出嫁。到时候,让十一娘多多看顾一些。

十一娘算了算日子:“这样说来,四哥和六姨娘这两天就应该到了!”

琥珀笑道:“我们要不要跟三爷说一声,三爷也好把弓弦胡同收拾出来。还有周夫人那里,抬头嫁姑娘,低头接媳妇。周夫人得了信,也好跟镇南侯世子爷说一声,好来请婚期。”

    当初,十二娘的婚事男方请了镇南侯世子爷,女方请了余怡清做婚人。

十一娘见琥珀想的周到,笑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

    晚上徐令宜回来,已是亥初。

    院子里飘着淡淡的檀香味。

    不是那杂了沉香木的低劣檀香,是上好的南海龙涎香。

徐令宜眉头微蹙。

这个时候,十一娘又不是礼佛的人……他朝着临波使了个眼色。临波也闻到了檀香味,他想到前些日子秦姨娘的事,脸色微变,循香而去。

    “侯爷,”他很快折了回来,“香味是从东小院那边传来的。”

    徐令宜想了想:“去看看!”

    临波接过小厮手里的灯笼,示意他们都留在原地,和徐令宜去了东小院。

    长长的夹巷里,有人设了个小小的香桌,摆了香炉,正朝着西边皈依礼拜。

    此时正是月中,月光皎洁。因背对着他们,看不清楚是什么人,只觉得身姿十分细条,礼拜的举止十分优雅,却又穿了件丫鬟们惯穿的靓蓝色比甲……临波上前就拽了那人的手,沉声道:“什么人半夜三更不睡觉,在这里……”

    一句话没有说话,那人已惊呼抬头,露出张宜嗔宜怒的脸来。

    临波如握着烫手的山芋,急急松手,连着向后退了几步,吃惊地喊了一声“杨姨娘”。

    杨氏比他们更惊讶,吓得瑟瑟发抖,身子轻轻一扭,就盈盈地跪在徐令宜的面前“侯,侯爷……”

    站在粉墙下的徐令宜,半面脸暴露在月光下,半面脸隐藏在阴影里,显得晦涩不明:“你在干什么?”

    “奴婢前两天听说六少爷不好,”杨氏声音轻柔,略带着些颤声,在这静谧的月色中清脆得如同碰瓷,“奴婢许了愿。今日特意在这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设了香案还愿。”她抬起头来,目光如水,“没想到冲撞了侯爷,全是奴婢的错。”

    徐令宜没有做声,静静地望着了好一会,低声道:“天色太晚,以后再不可如此!”

    杨氏忙低头应喏,再抬头,徐命宜已出了穿堂,只看见一块飘起的衣袂。

她忙喊小丫鬟收了香案,这才发现背心湿漉漉的,透心的凉。

******

    没两天,罗振声等人到了京,还带了个小客人——还差二十五天就一周岁的英娘。

    “哎呀,说起来,我们英娘和谨哥都是初十生的。”罗四奶奶抱着谨哥儿,不知道有多欢喜,“余杭那边还没有得到信吧?早知道这些,就应该连夜赶几天路,说不定还能赶上谨哥儿的洗三礼呢?”

    十一娘摸了扶着她床沿站着的英娘:“家里一切都好吧?我听大哥说,有产业要处置,所以要到腊月中旬才能来。是什么产业要处置?”

罗四奶奶笑容微僵,又很粉饰太平般的很快展颜:“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你是知道的,我和你四哥都是闲人!”最后一句,却颇有些自我打趣的味道,让屋里的气氛变得更是活跃。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七章 添枝(下)
 

    十一娘知道这其中有蹊跷,可见罗四奶奶的样子,只怕也问不出什么来,索性不问,和她说些家常话:“五姨娘还好吧?”

    罗振声在家里不受重视,有些话,还是等罗振兴来燕京后亲自和十一娘说比较好。

    罗四奶奶也不想和十一娘多说,闻言笑着转移了话题:“姨娘挺好的,每天在家里带带六弟,做做针线,偶尔和六姨娘一起出去庙里拜拜菩萨。“说到这里,她“哎呀”一声,道,“看见谨哥儿我只顾着高兴,倒把这件事忘了!”把谨哥儿给了一旁服侍的顾妈妈,掏了个小的玫瑰红的海棠花荷包递十一娘,“五姨娘在慈安寺求的平安符,让我带给你。保佑你和孩子都平安顺利。”又笑道,“虽说这平安符平的晚了点,好歹总是送到了,也是片心意。”

    十一娘笑着谢道接了过去。

    海棠花瓣一片叠着一片,经络清晰,栩栩如生。

    她郑重地将荷包放在了枕头下面,问起家里的情况来。

    “爹今年春天结识了一个道士,不知怎地,就信了黄老之术,夏天搬去了庄子里住,还在那里开炉练丹,家里的事一概不管。大哥劝了几次也没劝用,只好随爹。三姨娘怕爹在庄子里没人照顾,跟了过去。六姨娘留了下来,帮着五姨娘照顿七弟,请了女红师傅在家里督促十二妹的针黹。主持中馈的事就全落在了大嫂的身上。”

    一直坐在旁边没有说活的十二娘听了脸色微红,羞涩地低下头去啜了口茶。

    十一娘见她一副小女儿娇羞模样,不由抿了嘴笑。

“你四哥不是读书的料,大哥就让他跟着吴大总管打理家里的庶务。”罗四奶奶笑道,“你也知道你四哥的禀性,人忠厚,又老实,大哥交办的事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两年总算没有出什么错。我也能安安心心地在家里照顾英娘。”说着,目光已柔柔地落在了坐在小杌子上吃酥饼的英娘身上。

英娘长得像罗家的人,雪白的皮肤,大大的杏眼,和并排而坐的十二娘有几份相似。

    十一娘笑着问她:“酥饼可吃吗?”

    英娘点头:“好吃!”声音爽朗,却像罗四奶奶。

    十一娘笑起来。

    罗四奶奶却有些不好意思,道:“在家里野惯了,让她小点声音总是改不过来。”

    十一娘却很喜欢:“女孩子性情开朗些好。”罗家的女儿都很憋屈。

    “姑奶奶是自家的人,自然这么说。”罗四奶奶嗔道,“她以后要嫁人的。哪个婆婆喜欢这样雀跃的性子。”

    “她年纪还小,慢慢教就是。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

    两人说着,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大小姐来了!”

    十二娘听着眼睛一亮。

    寓居燕京的日子,给她平淡灰暗的人生涂上了一抹亮丽的颜色,并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与命运……那些人和事,她永远都不会忘记。

    她不由站了起来。

    就看见帘子一撩,贞姐儿笑盈盈地走了进来。

    “我一听说四舅母和十二姨来了,就赶了过来。”

    给罗四奶奶和十二娘行了礼、她立刻携了十二娘的手“你和四舅母是什么时候来的?一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