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校对版)- 第6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不够用啊!” 

  徐嗣谆刚接手家里的庶务时也有这种感觉。 

  他立刻释怀。 

  “要不,把宋妈妈叫来问问?” 

  当初,他就是叫得白总管。 

  “宋妈妈是母亲身边的人,我们怎么能随便使唤。”姜氏摇头,“相公也别担心,我在家里的时候也跟娘学过管帐,何况母亲把帐册交给了我,我身边还有一个袁宝柱家的……这不过是刚接手,有些不熟悉,等熟悉了就好了。” 

  徐嗣谆知道妻子聪明伶俐,既然这样说,肯定有几分把握,想到明天一大早还要和卢长贵碰面,他打了一个哈欠,先去睡了。 

  姜氏把家里宴请的方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叫了宝珠给她磨墨,写了一个三月三的章程。等搁笔的时候,天色已经发白。 

  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把写的东西重新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叫了袁宝柱家的进来:“你再帮我看看。要是也觉得行,我拿给婆婆去。” 

  按照旧例拟出了宴请的名单,每席的费用,宴请的菜肴,需要服侍的丫鬟、媳妇子、婆子的数量……甚至是戏子的赏钱,都一一考虑到了,比起从前在家里跟着姜太太学管家的时候,用心了数倍。 

  “四少奶奶真是长大了!”袁宝柱家的感叹,“奴婢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她指了其中写着的“花舫十二艘”,笑道,“四少奶奶是想把听戏和宴请的地方挪到碧漪湖上去吧?只是太夫人、黄夫人年纪都大了,受不了这船的颠簸?您看,要不要换个地方?” 

  姜氏的确有这意思。 

  她小时候曾随父亲去江南,坐在花舫里垂钓,船娘们拿了垂钓起来的鱼做菜,喝上再盅小酒,看湖上的风光,如神仙般的光景,在她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把船固定在一个地方?”姜氏想到火烧赤壁里的周渝,“这样一来,既可以把宴席移到湖上,又不至于颠簸!” 

  “原来四少奶奶早有对策。”袁宝柱家的暗暗地捧着姜氏,“是奴婢多心了。” 

  “我也是刚刚想到!”姜氏和她为宴请的事又说了几句,叫小丫鬟进来服侍梳洗,就要往十一娘处去。 

  袁宝柱家的拦她:“四少奶奶好歹合合眼,这样熬着可不行!” 

  “我去去就来。”姜氏暗暗有些担心,“要是婆婆觉得不好,这宴请恐怕要重新安排……”说到这里,她苦笑起来,“还有忙的时候。” 

  这时她才深深地体会到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差距。 

  你想当家,也要看婆婆给不给家你当。 

  姜氏想到这里,叹了口气,带着宝珠去了正院。 

  西次间摆着七、八个箱笼,十一娘和英娘姑侄俩个笑盈盈并肩而立,正那里挑选衣裳料子。 

  姜氏上前行了礼,十一娘招呼她到临窗的炕上坐。 

  看见姜氏,十一娘招了她到临窗的大炕上坐下,笑着吩咐英娘:“我记得还有两匹白色焦布,你一并找了出来。我们到时候做半臂穿。” 

  姜氏听了笑着应道:“母亲是在准备做夏装的料子吗?” 

  “是啊!”十一娘接过小丫鬟端过来的茶,笑道,“马上要入夏了,又闲着无事,和你大表妹做几件新式衣裳穿。”又道,“庭哥儿的夏裳准备好了没有?我这里还有两匹广东那边进贡的细葛,你拿去给孩子做两件小衣裳吧!” 

  “多谢母亲了!”广东进贡的细葛轻薄透气,做夏衣最好不好。只因都是贡品,市面上很少见到。十分珍贵。 

  姜氏给十一娘道谢,那边英娘已笑着拿了两匹姜黄色的细葛过来。 

  姜氏让宝珠收下,见英娘穿了件豆绿色的夹衫,粉红绣梅花的八幅湘裙,只在耳朵上坠了小小的珍珠耳塞,清秀可爱,笑道:“妹妹从江南来,今年苏州还流行八幅湘裙吗?” 

   英娘笑道:“这些我倒不十分懂。这是我箱笼里的衣饰,姑母见我穿了白色的挑线裙子,让我找条粉色的裙子出来……”她说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裙子,笑道,“我就找了件出来。” 

  两人笑着说了几句话,姜氏把连夜写出来的章程拿了出来。 

  十一娘细细地看了一会,掩卷而笑:“不错,不错。把宴席开到碧漪湖上,的确是个好主意。你能想到把家里的花舫全部用铁链了连起来作设宴之用,十分难得。”她把东西留了下来,喊了琥珀,“你去跟些管事的妈妈说,明一早都到花厅,我有事吩咐。” 

  琥珀笑着应声退下。 

  姜氏脸色微红,神色显得有些激动。 

  她的提议十一娘全部采纳了。这种肯定对她太重要了。至少说明,婆婆那天虽然敲打了她,却并没有因此而厌恶她。 

  “过两天府里该给仆妇们做夏裳了。”十一娘笑着对姜氏道,“你到时候和针线房的管事妈妈多合计合计,看用什么料子好?要多少银子?” 

  姜氏愣住,但很快就恢复过来,笑着起身应了声:“是!” 

  十一娘微微点头,瑞了茶:“下去歇了吧!明天早上记得早点到花厅来!” 

  姜氏曲膝退了下去。 

  出门的时间忍不住伫足。 

  屋子时传来英娘欢快的笑声:“……豆荚我见过啊,可我没有见过用赤金包着翡翠的豆荚啊!” 

  姜氏知道,这是婆婆和这位大表妹在讨论首饰。 

  她快步离开了正院。 

  十一娘笑道:“我也觉得它太重。不过是你姑父送的东西,就一直放在这里。明天打首饰的师傅进府,我准备把它改成簪子。”然后挑了一朵芙蓉石做的珠花送给英娘,“你年纪轻,戴这些柔和的饰品好看。” 

  “好漂亮!”英娘高高兴兴道了谢,拿在手里把玩了半天。 

  十一娘微微地笑,问她:“你想好做什么衣裳了没有?” 

  英娘望着眼前五颜六色的夏裳料子,为难地道:“我,我还没有想好!平时都是娘亲帮着做,她做什么我就穿什么!” 

  十一娘笑起来:“你就没有特别喜欢的!” 

  “有啊!”英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只是针线上的师傅每次按我说的做了,我穿出来大家都说不好看。” 

  十一娘忍俊不禁。 

  两人一边挑着衣裳料子,一边说着做什么衣裳。 

  徐嗣诫下了学过来问安。 

  “一下就到了中午!”十一娘笑着将一匹紫色的姑绒拿出来放到炕上,让小丫鬟请徐嗣诫进来,对英娘道,“你把这个裁了收起来。到了夏天的时候赏了那些丫鬟、媳妇子做绒花戴。” 

  英娘笑着让贴身的丫鬟畹香放到了一旁。 

  徐嗣诫走了进来。 

  “母亲在找料子做夏天的衣裳吗?”他笑着给十一娘行了礼,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旁放着的姑绒,“现在就开始做绒花了吗?” 

  还知道这个?连我都不知道? 

  英娘在心里嘀咕着,不由多看了徐嗣诫两眼。 

  “这料子压在箱底,要不是这次找白色的焦布,早就忘了。”十一娘看在眼里,笑眯眯地道,“既找出来了,就让你大表妹收着。免得到时候又忘了。”然后笑道,“你过两天不是要沐休吗?英娘也喜欢花木,你到时候和英娘一起,帮我移几株栀子花种在后院。” 

  徐嗣诫忙笑着应是。 

  英娘也露出几份欢喜来。 

  ****** 

  姜氏回到屋里,忙将宴请的名单重新誊了两份——正式下贴子之前,宴请的名单不仅要给太夫人看,还要给十一娘看,以免落了人。又叫了袁宝柱家的,把各种费用都算了一遍,甚至吩咐袁宝柱家的把这些日子的菜价都打听清楚了写个单子给她。 

  “这么麻烦?”从外院回来的徐嗣谆不由嘀咕,“我瞧着母亲那会,只管把银子交给管事的妈妈……” 

  姜氏失笑,道:“我这可不是要和管事的妈妈们管钱。我是怕管事的妈妈们说起这些事来我一问三不知。别人看着我是个只会说不会练的。” 

  这话说的道理。 

  当初他在外院的时候,有些掌柜就觉得他不懂,他问起来也只是囫囵吞枣般地解释一番了事。 

  姜氏一直忙到中午,实在是撑不住了,这才歇了会,下午拿到菜价单子看了一下午。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她就起来了。想今天是她第一次正式和管事的妈妈们见面,好好地梳洗打扮了半晌,这才由丫鬟媳妇子簇拥着去了十一娘处。
 


正文   
                  
第六百八十四章 交替(上)
 

    十一娘刚起来,正坐在炕上喝羊奶。听说姜氏来了,不由微愣:“这么早!”

    琥珀笑道:“您不是让四少奶奶早点来吗。”

    只是让她别迟到。

    十一娘在心里嘀咕道,让琥珀请了姜氏进来,又叫秋雨端杯羊奶给姜氏。

    “我巳初才去花厅。”她笑道,“你那个时候过来就是了。”

    姜氏恭声应“是”。

    小丫鬟开了窗户,秋雨捧了一把贴梗海棠进来插在了临窗的水玉花瓶里,屋子里的气氛立刻变得清新明快,生机盎然。

    文姨娘和乔莲房一起过来问安。

    乔莲房对姜氏只是微微颌首,文姨娘却笑着给姜氏行了个礼:“四少奶奶也在这里!”

    姜氏想到文姨娘誊给她的帐册,不敢马虎,站了起来,喊了声“文姨娘”,算是回了礼。

    十一娘就问起文姨娘的帐目算得怎样。

    文姨娘是个闲不住的。自从把钱还给了文家。在屋里学着做了几天的针线活,就开始在府里转悠。先是帮着府里有体面的妈妈们带些南北物什,赚中间的差价,后来把主意打到了家里种的桂花树、板栗上。怂恿着妈妈们往外卖。十一娘看着她和那些粗使的婆子们争利,就把复核管事妈妈帐册的事交给了她。她这才消停。

    “过年的帐目都和外院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