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中华(第1集)人类起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古中华(第1集)人类起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千年的喷发过后,便是全球性的暖湿气候,冰盖缩在了极圈内,华北平原浸没在水下。气候的骤暖引起了植物的死亡,因为植被的大面积更替,动物面临着饥饿,接着而来的便是炎热和洪水。植被的恢复需2-3千年的时间,生命的进化与地表的气候变迁相伴,并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大约10万年一次循环的地表气候。最后一次的冰期结束于距今万年以前。下面引用两个地质资料。

  全球变暖(英)JHOUGHTON:

  在地球的历史时期,海平面曾发生很大变化。在上次冰期开始之前,(约12万年前)全球平均温度稍高于现在,而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5-6米,当冰期末期(约1万8千年前)冰盖达到最大面积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百米以上,在北半球,这些冰原,在欧洲向南伸至英格兰南部,在北美洲伸至5大湖以南。(相当于长城一线)

  据尤玉柱:

  美国拉布雷亚沥青坑中的化石群是国外原地埋藏的极好例子。在典型的发掘坑剖面上,含化石最多的是第3层,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万2千年,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分析说明,当时气候比今天寒冷得多,而且季节性变化不大。当时正处于末次冰期(相当于中国大理冰期)最盛阶段之后。

  古中华人乘坐在中华土地这支方舟里,在北回归线纬度,没有经历冰期的寒冷。古人类从古印度,古埃及,到古希腊,古罗马,都是在北回归线纬度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生存。距今十万年,也许二十万年,黄河土地进入了今天的位置。从遗址看,古中华人在山洞栖息。距今一万年和二万年还是末次冰期与暖期交替的时候,有古中华人向东进入东北,说明已经达到了御寒的能力。

  古今气候不同,可能出乎读者的意料。距今万年前,以至几万年以来,古中华人生存的气候环境并不好。比今天冷得多,恶劣得多,处于最艰苦的时期。

  地热周期性的每十万年喷发一次。在长达八,九万年的时间里,地表处在寒冷的冰期。黄河土地北移到今天的纬度,旧石器时代的中华古人在今天的纬度度过了一个或二个冰期。人类社会开始于距今万年。距今万年,暖期已经开始,人类社会在最近的这一次暖期里产生出来。中华文明与这一次暖期相伴发生。

  今天,已经处于暖期的末期,可知中华社会在暖期发育起来。

生命的条件————从动物到人
生命的条件  生命与非生命  新的生命  

  进化   动物进化  从动物到人

  生命的条件

  在太阳系的星体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至于太阳系以外的星体是不是有生命目前还不知道。从这个事实至少想到生命的条件问题。这是因为达不到生命条件的星体自然没有生命产生出来。从生命现象,简单生命,复杂生命,直到人类,这个过程叫作进化。

  这一节从生命的条件说起。

  其实,生命的条件并不特殊:水,温度,很普通的几种物质(化学的术语叫作有机物)。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了这基本的条件,生命的现象将发生。

  说到生命条件,我们就应当想到宇宙物质的统一性。在太阳系,各个星体物质的成分基本相同,并不缺少生命的物质。这是探索生命的出发点。既然宇宙物质存在统一性,那么太阳系星体也同样存在水的物质。在地球上,水是很普通的物质。水由氢和氧组成。氢和氧不是稀有物质,同样是太阳星体的普通物质。可知太阳星体上并不缺少水的物质。可是,别个星体的水到哪里去了?

  物质有3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实际上,就当前人类的认识至少是4态。能量状态也是物质的一种状态。)这3种状态中,生命存在于液态水中,只有液态水对生命有意义。在地表条件下,水从0°-100°C范围才是液态。可知星体上没有水,不是因为没有水物质,而是达不到物质水的温度。这样看来,生命的条件集中到温度一个条件。温度是液态水的条件,液态水是生命的条件。因为地球以外的太阳星体都不具有液态水温度,所以也就没有生命。

  地表温度在生命条件范围。可是,地表温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着?1,阳光。2,地热。3,大气。上面3个条件又受到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和地球质量的影响。我们不必更深入的探索就知道,地表的温度由诸多的条件和复杂的因素决定着。

  液态水的范围是这样的狭小,仅仅在冰雪熔化到气态水之间。可是地表能够在30亿年的长时间里稳定的维持液态水的温度,而且将继续维持。生命与自然界完美的和谐,或者说自然界对生命条件的完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宇宙间的奇迹。

  生命与非生命

  生命与非生命的关系怎样?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在哪里?从非生命到生命到过程怎样?在地表,生命怎样发生?这一节来讨论。

  今天的科学对生命和非生命的认识如下:

  非生命

  对于非生命读者并不陌生。非生命分作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叫作元素。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几类。非生命发生混合,化合和分解几种变化。

  生命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1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2新陈代谢。。3自我复制。4生长和繁殖。

  蛋白质:对于生命物质的蛋白质叫作氨基酸,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基础。

  核酸:一种复杂的有机酸,存在于生命体内,是细胞核的组成成分,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

  简单比较

  1,生命是非生命中酸这一部分的一个分类。用哲学的话说,非生命和生命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不同的运动形式。非生命物质以化合,分解的形式运动,因为不同的温度呈现气态,液态和固态。生命物质以新陈代谢的形式运动,对于温度的要求狭小,没有三态的变化。

  2,当地球在气团时期,地球的物质只是炽热的单质状态,各种单质的混合物。

  3,随着气团温度的降低,开始有化合物生成。在化合物中,氧化物最先大量合成。水就是这样生成。氧化物的水的化合和分解要求高于今天地表的温度。随着地表温度的继续降低就不再有地表水生成,地表水也不再分解。在今天的地表温度条件下,水的量总是这么多。

  4,构成生命成分的酸对温度的要求严格。生命成分的酸在20°-40°C表现为活跃的生命特征。这个温度恰恰是地表的通常温度。

  5,生命并不神秘,也不特殊。如果说生命特殊的话,只是说,生命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新的生命

  讨论过了生命的一般特征,这一节讨论生命的起源。

  在宇宙范围,至少在太阳系范围,温度是生命的基本条件。地表的温度满足生命的要求,所以有生命产生出来。在今天,地表的温度没有改变,那么,哲学的推理就应当有新的生命产生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新的生命。在这里,哲学的认识与客观的实际发生了矛盾。新的生命在哪里?

  我们曾经讨论过,地球生命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从生命现象到简单的生命经历了14亿年的长时间。这就是说,今天生存着的简单生命,细菌类,病毒类也需要若干亿年才能从生命现象演化出来。这是其一。其二,新的生命不是从简单生命开始而是从生命现象开始。从生命现象开始,也就是从非生命开始。这话听起来别扭:生命怎么能从非生命开始?可是,如果生命不是从非生命开始又能从哪里开始?对了,生命一定是从非生命开始,在非生命和生命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叫作生命现象。经过了这一番思考,我们知道了,新的生命从非生命开始,而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关于生命的起源,受到了不知多少人的关注。有人曾作过实验:在实验室里,模拟生命条件,果然出现了生命现象。上面是实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不是也存在生命现象呢?既然生命条件的温度存在着,推理的想,生命现象也是存在,而且是广泛大量的存在着。今天的科学认识将一切的简单生命归为微生物一类。就是说,微生物这一个群类里包括了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心一些也不难看到生命现象。

  我们知道,非生命不能遗传,只有生命才能遗传。简单生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遗传,复杂生命以性受精的方式遗传。因此,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特征。在微生物这一个大类中,有一些微生物并不是从遗传发生出来。这是一些自然发生的,但是又有生命特征的现象。这一类的微生物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我们不妨叫作生命现象。生命现象对于我们探索生命起源非常重要。

  下面举几个常识范围的例子:

  例如,在动物也包括人的肠道生存有微生物。肠道微生物是生命。可是肠道微生物如果不是自然发生的话,它是怎么进到肠道里?通过口腔进入的?通过消化液进入的?肠道微生物的生命很脆弱,因此,从上面的两个渠道进入肠道都不可能。我们知道,初生的婴儿没有肠道微生物。由此,我们就不能不想到肠道微生物在后天发生。就是说,它是由肠道中的氨基酸碎片组合起来。非生命的氨基酸碎片在肠道这个适宜的环境里发生出来生命的微生物,完成了生命现象的过程。

  又例如,在湿润的条件下有机物质发霉了。发霉的有机物有霉素产生出来: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细菌吸收了霉素,就被霉素杀死了。这实际上是生命现象的过程。

  从非生命到生命现象到生命,新的生命这样发生。

  进化

  新的生命产生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