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论道-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子在图书馆工作了很多年后,也有了名气。于是孔子专门去向他请教。这件事《史记》中有记载,道家如《庄子》等书上也都这样说,看来应该是事实。当年的孔子地位远没有后世那样高,什么“大成至圣先师”之类的头衔,孔老二生前根本听都没有听过,所以他向老子请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后来儒道相争时,道家往往将此事拿出来炫耀,看,你们儒家始祖孔子都向我们的始祖老子求教不是?孔子对老子的学问是非常佩服的,他对弟子们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意思是说老子的学问深不可测。不过,因为孔子的思想和老子在根本上差异很大,所以孔子对老子的思想并没有接纳,儒道之间从开始分歧就有不少。
  老子闻名于世的另一个事情就是西出函谷关,写下道德五千文了。老子后来见周室逐渐衰败,小人当政,乱成一团,就离开了周地,到西边去。过函谷关时,守关的长官尹喜请他写下了《道德经》一书,然后老子出了函谷关后就再没有消息,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对于这段故事,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不过有些地方介绍的似乎有误。在这里,不得不说明一下。
  

道家始祖——老子(2)
首先,有些文章中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就到了茫茫大漠,比如有的文章这样说:
  “老子要西度流沙到西域去,在他离开中国时却没有领到关牒”——这个文章的作者根本没有搞清楚函谷关是什么地方,函谷关在什么地方?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河南三门峡市约75公里,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秦国当时防范其他国家进攻该国所建成的军事要塞,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此关建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时,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由此可见,西出函谷关,并非是出了中国,而是进入了秦国,函谷关并非是阿拉山口这样的地方,也不像后来的嘉峪关一样,出了后就是万里无人烟的茫茫大漠。
  另一个问题是,不少文章认为《道德经》是把关的长官尹喜勒索来的。就连有国学大师之称的南怀瑾也这样说:“老子没法,只好……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去。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了这部著作,西度流沙不知所终。”
  《道德经》真是被逼着写的吗?看《史记》中,关令尹喜是这样说的:“子将隐,强为我著书。”注意,这里的“强为我著书”,不应该是强迫的意思。如果是尹喜强迫老子写书,那应该写成“尹喜留之,强为其著书”,而不应该是“强为我著书”,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先生您要隐居了,虽然你不情愿,但勉为其难,为我写一本书吧。”南怀谨自己也写道:“尹喜得到老子的仁爱,亦即得到了这五千字的《道德经》后,自己果然也成道了。因此官也不要做,或者连移交也没有办,就挂冠而去,也不知所终。”大家想想,尹喜既然也是这样的悟性极高的道德高人,能像欧阳锋逼郭靖写《九阴真经》一样逼着老子写吗?如果关令尹喜真是雁过拔毛的贪酷小吏,他也不会让老子写什么书了,还不如把老子骑的青牛扣下可以卖几个钱或者杀了吃顿牛肉呢!
  所以,《道德经》并非被逼所写。如果按那种说法实在是太冤枉人家尹喜了。老子留下《道德经》后,确实不知所终。有人说客死于秦国的扶风,但不知道确切的史料来自何处。对于老子,道教对其有很多的传说,有的说老子在母腹中怀胎七十多年,一生下来就是老头。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因为老子幼年或青年时经常在图书馆里埋头看书,一直默默无闻,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这个人,就像少林寺里的方丈们一直不知道有扫地僧这个人一样,又比如三国里的老黄忠,黄忠一露面的印象就是个老头儿,少年黄忠当然也存在,但可能当时天下太平,没有黄忠表现的机会,直到黄忠老年才崭露头角。老子估计也是这种情况,年岁越高,学问也日益深湛,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人家才忽然认识到他。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似乎老子一出世就是个老头似的。
  后世道教还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就到了西域天竺,在哪里化胡为佛。也就是点化了释迦牟尼为佛。这样,道教在儒、道、佛三教中,就最风光不过了,儒家的始祖孔子向老子学过道,佛家的始祖释迦牟尼是被老子点化而成的,简直都成了老子徒弟辈的了。不过孔子向老子请教,这事有九成可信,但化胡为佛可信度几乎为零。这也说明了儒、道、佛既有不断融合的地方,也有彼此间争斗的地方。其实,老子的《道德经》中,经常教导世人:“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可惜后世的弟子们却执迷不悟,时刻想凌驾于别人头上,老子倘若有知,必将叹息。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创立之作,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字,按现在稿费千字一百的标准,也就值500块钱。但《道德经》的价值何止500块钱,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名家研究不尽,解释不完,确实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唐玄宗曾向吴筠问道,吴答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尔。”此说可能有点过,但确实后世的道家思想,比如《庄子》等书主要都是来诠释发挥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的。
  

道家始祖——老子(3)
遥想老子所处的那个年代,人们无知无识,大多数的人连字也不认识,甚至连笔墨纸张也没有,而老子,却以他超越那个时代的卓绝智慧写下这样一本奇书,实在让人崇敬感叹不已。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应物方佐命,栖真亦归居。
  贻篇训终古,驾景还太虚。孔父叹犹龙,谁能知所如。这是吴筠所写的《高士吟》诗,诗是为称赞老子而写的,虽然有些道教中香烟缭绕的味道,但对老子的崇敬之情却正和我此刻的心情相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逍遥蝴蝶--庄子(1)
品读《庄子》,你会感觉到从遥远的战国时代吹来的缕缕清风,那是自然之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这是自然的萧声,是天籁。
  庄子,名周,据说生活在约公元前369…前280年间,比老子晚了一百多年,和孟子是同时代的人。《史记》中关于庄子,只有寥寥的数行,仅仅二百三十三字。
  庄子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说是吏,恐怕也就相当于一个管理员罢了。这个漆园,大概是一个种漆树的园子,由于常年在漆园工作,庄子对漆园中的事情相当熟悉,我们如果细细品读了《庄子》一书,不难发现这一点。比如,庄子写过执竹竿捉蝉的老者,削木为鐻而犹如鬼斧神工一般的木匠,“运斤成风”——可以用斧头砍掉鼻子头上沾着白漆的工匠,以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景,这些都透着那片漆园中草木间的气息。所以,和埋头于书堆中的老子不同,庄子的文章中更贴近自然,充满天然之趣。
  庄子过得并不富裕,常常是窝在小胡同里打草鞋(“穷闾厄巷,困窘织屦”)。《庄子·外物》一篇中曾写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这个监河侯却大打官腔,气得庄子“忿然作色”。不过庄子虽然如此贫苦,饱受富贵者轻贱,却没有像苏秦一样就此“头悬梁、锥刺股”地发愤图强,也来争个官当当。
  《史记》中说:“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也就是说庄子虽然穷,但他不贪图权位,王公大人们也没有办法让他为其服务。司马迁写下此语时,想必心中也有几分敬佩和羡慕。楚威王听说庄周的才能,让人去请他,庄子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意思说:“千金,薪水够高的了,相位,位子也够尊贵的了,但是没有见祭祀用的牛吗,养了几年后,披上华丽的绸衣,牵到太庙里,这就要挨宰了,这时候再想当个没有人管的野牛,还行吗?我宁愿在污泥中游戏,不想被管束拘羁,为某人服务。”为了逍遥自在这个终极目的,庄子一生没有当过官。
  历史上以“学富五车”而闻名的惠子(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但同时也是论敌。两人总是一见面就掐架,像有名的“濠梁之辩”等都是他俩的故事。不过在《庄子》一书中,惠子常是落败的角色。惠子和庄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是生活中的朋友。庄子的妻子去世时,惠子就前去吊丧。结果遇上庄子鼓盆而歌,惠子责备他,却又让庄子教育了一回(参看前面“六、了身达命”一篇)。
  惠子和庄子吵了一辈子家,谁输谁赢难说,但在寿命上惠子却输给了庄子——他先死去了。庄子没有了这个和他掐架的好朋友,心下十分怅然,《庄子·徐无鬼》一篇中,写庄子经过惠子的坟墓时,给他的弟子们讲了一个“运斤成风”的故事,说是一个工匠可以用斧头削下一个人鼻子头上沾着的白漆,后来虽然那个工匠还活着,但那个能站在他面前被削时面不改色、不慌不动的人却没有了,他也无法再重演那精彩一幕了。最后庄子感慨地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惠子死了,我没有对手了,我找谁去说话啊?这寥寥几字中,透着庄子的感伤,透着庄子的寂寞。
  庄子,按说在道家中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老子的。不过就名份上来说,相比于儒家中的孟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亚圣,庄子在道教神仙系统的地位着实委屈得很。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