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演义-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八回 御前会议首相献计,十侵中华天皇决策
(二百一十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进入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阀也加快了侵华的步伐。一月,陆军省制定了一九三七年对华作战的作战计划。计划中重新强调一九二七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精神。强调对“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徜*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的方针于适当时机付诸实施。计划中明确指出:“准备用十四个师团,大约三十万兵力占领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省大臣频繁会议对中国如何“发动突然事变和事变发生后的政策和策略。”七十一岁的参谋总长,日本现存的唯一元帅载仁,频频接见高级将领,物色干练人材,进行军队内部的人事调整。充实军队的领导力量。三月派遣松井石根、寺内寿一大将为正副团长率同由阿部规秀等高级将领所组成的考察团赴中国考察。趁机窃取中国山川地要的图本及军事情报。三月底,升任号称“剃刀将军”的东条英机为关东军参谋长。六月起用年轻的公爵近卫文麿为首相。近卫文麿这一个心奉行扩张主义政策的军国主义分子掌管了日本的决策机构,更加快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推行战争政策侵略中国的步伐。东亚的上空布满了战争的阴云。

  六月中旬的一天,日本政府的决策人齐集皇宫,参加了裕仁天皇召集的,近卫文麿任内阁首相以来的第一次御前会议,着重讨论中国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内阁、外务、大藏、陆军、海军、诸省大臣和军部,参谋本部的高级将领讨论如何征服中国的雄图伟略,商讨对中国将发动一场战争的时间,地点和适度。留着一口浓密八字胡的荒木贞夫一改往日作风抢先轻声慢语地言道:“中国别看他大出日本有三十倍,却是一个贫穷已极,积弱甚深的国家,政府*,民不聊生,外强窥伺,危机四伏,内部矛盾重重,国制面临崩溃解体,恰如一老人病入膏肓。注定了中国已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徜此时,加兵中国必唾手可得。西方的英美等国对中国垂涎已久,也欲独霸中国,只因我大日本帝国雄居东方而不敢轻举妄动也。加之他们离中国路途遥远,兵员补充,装备供给等困难,因此不敢贸然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去整个地吞并中国。而只能局部地占领,靠经济文化的渗透对中国实行掠夺和奴化。中国北方的苏联虽和中国毗邻,吞并中国有很多地理上的便利条件,但因其刚刚罩上了一层共产主义的外衣,国内有许多的事件亟待解决,目前还不致于效法沙皇俄国时期政策向外扩张。而我国则不然,七十年来的国策就是征服中国,跟中国又是毗邻,可谓是天与其便 。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有利条件,就是西方德国的强大,希特勒常怀东进之心未曾一日苟免,迫使俄国在我国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地战争时,不敢冒两面作战的风险而援助中国。至于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时,可能而且肯定会触动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由于英美等国这几年的本国危机而引起的经济萧条,即使帝国在中国的某些地方触犯了他们的在华利益,也不致于和帝国翻脸去援助中国来得罪于我邦。基于对形势多种因素的分析,我认为是应该趁此良机给中国致命一击。”

  (二百一十三)

  天皇裕仁道:“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对中国问题的策略上不能草率从事哟。”“陛下”年逾古稀的参谋长载仁说道:“想那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近一百多年来由于中国的最高当局不顺应历史潮流,早已失去了强大帝国的光彩。自林则徐广州禁烟,英国人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更是每况愈下,日趋没落。想那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的一个小小上校义律,率四千人众,不惧这远隔重洋,远征数万里,打败中国,割地赔款。甲午海战大日本帝国只用了一个舰队,出动数十艘舰艇,结果是尽灭北洋水师,迫其签订马关条约,使其不得不承认我对朝鲜的宗主权,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等地,赔偿军费两亿两白银的苛刻条款。今天本庄繁大将也在这里,你说说看,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你那时是关东军司令官,你用了多少兵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本庄繁呵呵一笑,答道:加上后来的援军,只用了不足三万兵力,一夜时间占领、沈阳和东北重镇二十余城,从九月十八日起止,次年元月七日,也只用了三个月零二十一天,席卷中国东北全部,占领三省。帝国只出动了一万二千人,加上土肥原和坂垣征四郎二员小将事先策动好了的张海鹏部的满洲军总兵力不足三万人。以三万之众击溃奉系军阀张学良的二十万大军,说来也真可笑。我想,这并非我等之能,实乃乘其隙也,那时*政府军之精锐正在南方剿共,其统帅对我既无抵御之意,将领也无争战之计,士兵也自然就无用命之时了。此乃机会也,中国有句俗话,叫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就是教人要善于把握机会之意。前些天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会同一班少壮派将领还向陛下奏报中国现在日趋团结,国共两党正在谈判中,倘我们不抓住机会,待彼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即中国再弱也不可轻视,彼之疆土是帝国的三十倍,人口相当于帝国的五培,资源丰富,兵员众多,待其团结统一,帝国多年征服*之愿望则成泡影,再说一件有趣的战例,那是三三年攻占热河的作战。记得当时对热河省府承德进攻的一百多人的先头部队,只花七天时间,未费一枪一弹即占领了热河的省城承德,这都是恰当地把握了战机的原因。现在*政府军调集二十余万兵力围困陕甘,国共两党正在谈判,但其互不让步。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这无疑对帝国征服*又是一个天赐良机。天予不取,难辞其咎,臣以为应趁*人还没团结统一时,出兵*早日征服之。”提到征服*,虽已年逾古稀载仁,通体都来精神,连两只眼睛都放出光来。只听载仁铿锵有力地说道:“诸多战例表明,中国政府已经*透顶,在以上所说的战争中中国虽也有一些忠臣良将率军抵抗,但其政府没有战心,不支持这些能臣武将及民众的爱国抵抗运动。按照中国最高当局的说法,这些自发的运动会影响国家的统一。说来好笑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最高当局不顾外患连年,宁可对外卑躬屈膝,对内也还十分专制。哪一个在台上都把权力看得很重,要统一政令,统一军令,即使一些封疆大吏也无审时度势用兵之权,难得有一二忠贞刚烈,有胆有识之士能行‘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古训,但最终也难免遭主子猜忌,在同僚弹劾下前功尽弃,壮志难酬。

  (二百一十四)

  远的不说,就说三二年一二八淞沪作战吧,那一次中国军队的蔡廷锴也确是员难得的虎将,指挥有序,调度有方,仅凭不足五万兵力在淞沪与我军激战一月,害得帝国增兵十万,三易主帅。可是又怎样呢,其政府最高当局对十九路军的爱国行为不但不给予支持,相反却下令给各高级将领,各军将士未得军令部之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其政府要员何应钦竟然在对外发表公开谈话时向我透露十九路军参与淞沪作战的仅有三个师、十八个团,还暗示向我保证绝不增援,到最后蔡廷锴为了避免其全军覆没之危险,不得不扔下数千忠骨在政府当局的严令下退往福建。试想一个不顾国家尊严,甘愿接受敌国苛刻的谈判条件而在谈判桌上签字,以国家之领土,主权,换取安逸的政府偌不灭亡也可真是不合天理了。根据我对中国政府中的高级将领的性格、用兵方略、指挥才能等研究,象蔡廷锴那样的将领寥寥无几,而这些将领在其政府的严令之下,忙着剿匪。对这么一个外患连年,内战不息,积弱甚深,面临崩溃的民族,虽大又有何惧哉。近百年来中国经受了外国力量的干予,打了数十仗,是每战必败,赔偿军费割地求和,大小条约签了上千个,数千条丧权辱国的条款,使这个国家早已国弱民穷,是一个政府*、人民愚昧的烂摊子。我大日本帝国不出师则已,一旦出兵,定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鼓荡平而占领之。据我对日中两国的兵力、战斗力,武器装备及经济力的对比分析,只需三十万兵力,三个月内定能大获全胜,全部占领中国。今春我曾派遣松井石根、寺内寿一大将率领一批高级将领赴中国考察,考察团回国后一致认为:中国正在统一中,军政各项皆有进步,征服中国必须加速进行。否则,将失去吞并中国之良机。另据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六月九日发给参谋本部的电报也认为进攻中国时机已经成熟,必须首先对中国政府予以一击。”

  天皇说:“元帅阁下,你说得很好,对各方面的分析可谓是头头是道,条条有据,透彻明了,对*作战的取胜朕也很乐观。但在未出师之前,总要从长计议,拿出稳妥的整体方案,做到攻守有踞,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纵然胜卷在握,也还要谨慎从事才好。”众人沉默了一会,首相近卫文麿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近卫文麿是日本近年来最年轻的首相,虽然年轻,但身体常常有病,因而面色苍白,说起话来也是轻声慢语,中气不足,显得很虚弱的样子,今天的御前会议是近卫文麿接任首相以来的第一次御前会议,因此有几个人是第一次见到首相。看他一身病态,说话也似上气不接下气的虚弱模样,似乎感到惊奇和失望,现在听他劝天皇,因而都屏息静听,听他能向天皇陛下献出什么高招。

  (二百一十五)

  只听近卫文麿说道:“落后就应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