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演义-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百一十五)

  只听近卫文麿说道:“落后就应挨打,弱肉强食古今已成定例,这不怪我们霸道,只怪他们不争气。他们的软弱给我们造成了可乘之机。弱者最多是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当今世界又有谁愿意为了支持弱者而得罪强者呢,就世界舆论来讲,你别看英美等国好象和中国关系不错,一旦中日战争打响,英美等国顶多也只能说几句对中国表示同情的话罢了,别的又能奈我何!因此对于世界舆论这些方面根本不用考虑,此时出兵中国可谓正当其时。”“我认为不妥。”素以稳健著称年已古稀的宇垣一成大将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其常备军队就有二百多万。徜其政府号召全民族奋起抵抗,对我群起而攻之,我将如何应付。我国所依仗的不过就是武器装备的优势。这些优势只能是暂时的现象。大规模的战争打起来,国土幅员的大小,后备兵员的多少,经济承受力的大小,包括资源的来源与消耗都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还有国际舆论及援助等诸多因素。任何一国在发动大规模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之前都必须通盘考虑。因此我认为在中国的问题上,第一必须切记和中国相比,我们是一个强国,但仍然是一个小国。作为小国对大国发动战争必须持慎重态度,将综合国力进行慎重比较并精确计算可能发生的消耗,因此必须切记兵凶战危而不轻易言战。第二应多考虑困难的一面。全面战争的战端一开,先不谈兵凶战危。俗话所说,战无定例,兵无常势,我们又有何能值得肓目乐观。而关键的关键是陛下刚才所提示的要做到攻守有踞。”“老将军所言极是,请你不要作急,我这里有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写给内阁的密函,现在我念一段给大家听听:“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因此战略必须服从于政略。我大和民族虽然强盛,但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国,这一点,谁也不可否认,而帝国西部却面对着两个大国,一个苏联,二是中国,这两个国家假如强盛的话,都可能对帝国构成威胁。而且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现在已经正在逐步强盛起来。这就是苏联。已经赤化了的,当然眼下还未到对帝国构成威胁的那一步。但是以后呢?我们不得不以久远眼光为帝国的安全着想。帝国现在虽然技术先进,但资源紧缺,眼下国库黄金储备只有十三点五亿日元,还不足日俄战争的一半,而今年的年度计划输入的军需物资就高达九点六亿日元,这种畸形发展的军事优势如不能有效利用和发挥,即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萧条和崩溃。因此,必须在这危机已经萌芽而未到来之前,将其转让到一个适当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两个大国中的另一个大国——中国。中国,纯粹是一个分崩离析、面临崩溃的国家。兵书云,强则避之,弱则兼之。我们应当以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其兼并之。

  (二百一十六)

  将其兼并之可一举三得。第一,扩大帝国版图,以帝国的先进技术开发利用落后中国的丰富资源而使帝国更强盛。第二,可利用中国广阔的幅员作为与强大的苏联相抗衡的战略基地。第三,占领整个*后的大日本帝国在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的有利条件下必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纵然已经赤化了的苏联也不敢与帝国相比拟。因此,可以选择在适当时机再向苏联扩张,这样不仅能使帝国强大,争霸世界,还可避免使帝国政权亡于赤患。现在正在走向强盛的苏俄已经赤化,分崩离析,极端落后的中国赤化势力已使其政府大伤脑筋。每年必耗费大量的军力、财力用于进剿赤患。而目前这两股赤患潮流正在向帝国渗透。试想我们如不趁早奋身以图强,又有谁敢担保日后的哪一天这两个大国和当今世界的赤化潮流不会影响帝国的存亡和安危呢?”“喀”,“喀”近卫文麿念到这里忍不住咳了几声说道:“东条英机军阶虽然是中将,但是他秉承其父遗风对军事颇有研究,也确是少壮派将领中的佼佼者,他的观念代表着帝国军人中的一股强大势力,这股势力只能是因循利导,可以利用而决不可压制,不然的话,我恐怕二二六事件又将重演。现在以关东军参谋长为首的冈村宁次,土肥原和坂垣征西郎,以及本土的大多数的少壮派将领皆强力要求为纪念田中首相所召开的东方会议十周年对中国大规模地用兵,而为帝国开疆拓土,我也是认同的。我认为这是移乱向外,趋利避乱的最有效的措施。帝国政府自一八七四年对中国首次用兵过后,每次均投入不大、获利甚多,对中国用兵,至今算来,已往已经是九次了。如果此次陛下批准对中国用兵,就是第十次。也许功成圆满、占领整个*,就在这一次。不过此次进攻中国,为稳妥起见,应该采取军事和政治相结合的方针,即在军事上每占领一地,即在该地域内的各界层人士中搜罗倾向于帝国的分子,像华北的汤尔和、王克敏、齐燮元、石友三、王辑唐,于品卿、夏恭、李守文,阎锡山,韩复榘,及最高当局中的汪精卫、何应钦、陈公博、梁鸿志、温宪尧这些人,帝国早已经派专人和他们接触过,掌握他们的政治背景,了解他们的秉性,此辈大多不甘久居人下,但是又无大器大量大作为。虽有野心,又难成气候,总指望天下能掉下馅饼来,有人能拉他们一把,所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主张与我亲善,畏惧帝国的分子,我敢断言,这些人绝对不会向帝国实施顽强抵抗方针的,不过,我们对这些人还需采取软拉硬拖的方针,将他们区别对待,投其所好,统统地争取过来,加以扶植,建立政权,成立维新政府。而帝国则在各级政府中派以顾问控制之。一句话就是扶植在我控制下的象满洲国那样的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分而制之,最终统一在帝国统治之下的方针。现在应以强大的军事手段促使这个面临崩溃,目前外表上还貌似统一的政权,军权、经济体系的统治解 体,最后实现全部占领和治理中国的目的。

  (二百一十七)

  不久,帝国军队首先发动攻势 ,谋求占领华北,在华北军事上得利后,可在华中再伴之以军事上的进攻。突破口可选择在上海。届时借机挑起事端,攻陷中国政府的经济中心,进而威逼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京。打乱中国当局的战略部署,动摇中国民众的人心,粉碎、消沉其卫国御侮的意志。在华北五省军事上占领既成了事实,华中的进攻在军事上可以直接配合华北的作战,在政治上可以起到威逼中国政府最高当局,走到谈判桌前,签订城下之盟的作用。这样部署既可轻易地占领*,也不会过多地消耗我们的兵员兵备和财政支出,相反在战争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和物资财富来以战养战。想我大日本帝国,自一八七三年首次发动对华战争以来,是每战必胜。在战争中获得极为丰厚的利益。第一次以牺牲数十人之代价,向大清国索赔白银五十万两,纳中国之藩属琉球国,并中国之钓鱼岛,入帝国之版图,第二次灭北洋水师,夺朝鲜为属国,割台湾为领地,仅索赔军费银就两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每年财政收入不足六百万两的四十倍。第三次与列国惩戒中国团匪之乱 ,又获军费银数千万两,以后的一九一四年,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夺德国之租界及在中国之特权,迫使中国当局承认答允了使帝国获利多多的二十一条髋。一九二七年五月再次攻打山东,向中国的北伐军示威,以保障帝国在山东之特权不受侵犯。一九二八年,又一次出兵济南,这三次战争都是保护帝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只能增加而不受丝毫损害。而一九三一年的第七次侵华战争,仅一百四十天占领中国国土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上述七次战争都是动用兵力不多,战费消耗极少而获利丰厚的战争,第八次对华的上海之战,虽然帝国动用十万大军,三易主帅,伤亡将士万余人,但毕竟使帝国成功的制造了一个傀儡满洲国,并迫使中国政府签定了《凇沪停战协定》使帝国在中国的利益得以巩固和扩大。第九次对华战争也是损失极微,获利极其丰厚的,不仅占领了热河全境还成功的制造了一个有二十二县范围的冀东自治政府。综以上帝国对华九次作战,可以这样来概括,就是帝国从侵华战争中,不断的获得人力资源,矿产资源,物质资源以及各种财富。以战养战使帝国在战争中得以日益强大。而对中国来说则只是在不断地流失损耗这些资源,并在接连不断的对内对外的战争中,接连不断的削弱,消耗国力,而使国家日益虚弱,滑向崩溃的边缘。陛下若能同意和批准,发动第十次对华作战的话,我想这第十次对华作战,一定是帝国完全占领中国,使明治天皇,兴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宏愿得以全面的实现。”“好”,裕仁听了近卫文麿的一番宏论首先叫起好起来,接着对众大臣道:“你们就着手准备吧。”众大臣遂对发动战争的日期、步骤及一些细节作了一番研究。究竟中日战争怎样,请看下回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回 联队长奉令起战衅,代军长急电报军情
(二百一十八)

  上回书中说到日本政府的首脑人物,在最高会议的御前会议上,君臣同心,达成了一致意见,准备发动第十次侵华战争。以首先占领华北五省为战争第一阶段。接着军事、政治双管齐下,进而占领整个中国。并切实部署战争发动的时间、地点、步骤。既然是发动第十次侵华战争的决心已下,日本政府便在全国开始了战争动员先是在东京的歌舞剧院,接着是在全国各地影剧院上演《炸弹三勇士》以及鼓吹侵华的影片。为三勇士树碑立传,鼓吹战争狂热,煽动民众反华仇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以及极力宣扬:“从准备对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