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知张爱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旧闻新知张爱玲-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月13日,向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报到住下。居留期间,将中文《荻村传》改写并译成英文。后在香港出版。
  12月,胡兰成将《今生今世》(上)寄赠张爱玲。
  1959年
  5月13日,告别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前往旧金山。住在布什街645号公寓,月租70美元。
  9月,收到胡兰成《今生今世》(下)。
  11月,收到美国入籍通知书,开始办理各种手续。8个月后,取得美国公民身份。
  1960年
  7月12日,在旧金山加入美国国籍。
  1961 年
  10 月 13 日,为创作剧本《红楼梦》赴香港。取道台湾,由麦加锡安排与台湾大学的青年作家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王祯和等会面畅谈,又由王祯和陪同到花莲、屏东,观看当地的山地舞与民族风俗。
  10 月底,赖雅在美国中风。由于身上的前已经不够回家用了,得知赖雅病情基本稳定,无生命危险后,她又乘飞机到香港,预备赚些钱后再赶回去。
  11 月,到香港,努力撰写的剧本《红楼梦》未获通过,为了谋生给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改编《南北一家亲》、《桃花运》、《人才两得》等电影剧本。剧本中一些粤语对白系与宋琪合。
  本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用专章论述张爱玲,称她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论述张爱玲的文章由夏济安在台北《文学杂志》发表,引起台湾学界对张爱玲的关注。
  1962 年
  3月16日,返回美国,精心照料赖雅。后与丈夫移居华盛顿,把根据好莱坞影片改编的《南北喜相逢》寄到香港。因剧本丢失,未拍摄。
  7 月,译玛乔丽·劳林斯(Marjorie Rawlings)的《小鹿》改名《鹿苑长春》出版,附“译后记”。
  10 月11日,《南北一家亲》在香港上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白露明主演。
  1963 年
  3 月 28 日,在美国的《记者》杂志上发表英文散文“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重回前线》),记这次台港之行。《美国诗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爱默森5 首诗、梭罗的 3 首诗。《欧文小说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无头骑士》一篇小说。
  10 月 2 日,剧本《小儿女》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尤敏主演。
  开始与夏志清教授通信,直到1982年共100封。
  1964 年
  《爱默森文选》(翻译)在香港今日世界杜出版。分“计划”、“生活 方式”、“诗”、“人物”、“书信”五章,前有“译者序”。
  4月,申请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职,需要香港大学出具证明,港大仅只证明她“两入两出”,未提她拿过奖学金的事。
  7 月24日,剧本《一曲难忘》在香港首映,钟启文导演,张扬和叶枫主演。
  9 月,剧本《南北喜相逢》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白露明主演。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在台湾出版。张爱玲译了辛克荣·路易士、欧纳斯特·海明威以及汤姆斯·沃尔芙三位作家的作品。
  1965年
  本年前后,由于麦卡锡帮助,张爱玲为*编广播剧,把莫泊桑、詹姆斯、索尔仁尼琴等人的小说改编成广播剧。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改写《十八春》为《半生缘》。申请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雇人照料赖雅,后来又将赖雅接到自己身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张爱玲年谱简编(18)
1966 年
  4 月,《怨女》单行本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次年在英国出版,名“The Rouge of the North”。是年,开始《海上花》的国语译注。
  6月4日,为追讨在港大时所得奖学金的“名分”致函英国驻美使馆求助,这是张爱玲和港大最后一次的“沟通”。
  本年,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系主办中西文学关系研讨会,张爱玲应邀到会,谈香港的电影业情况。并结识庄信正博士。
  9月,开始担任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
  1967 年
  在迈阿密大学做短期的驻校作家。
  4月,到纽约康桥(坎布里奇),在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作驻校作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看了《红楼梦》许多不同版本和有关研究著作,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在哈佛期间曾应华人女作家於梨华邀请到纽约州立大学做过演讲。
  10 月8日,赖雅在波士顿病逝,享年76岁。 中英文对照的《睡谷故事》(即欧文的《无头骑士》)与他人译欧文的另一篇小说《李迫大梦》由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
  英文长篇小说“The Rouge of the North”(即《怨女》)在英国伦敦出版,反响不佳。
  1968年
  台湾皇冠出版社重印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秋歌》、《怨女》、《半生缘》、《流言》先后在出版(《半生缘》在《皇冠》杂志 刊出),掀起一场“张爱玲热”。同时着手《红楼梦》与《海上花》的研究。
  台湾记者殷允经夏志清介绍采访张爱玲,在他后来出版的《中国人的光辉》一书中,张爱玲作为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被描述。
  1969年
  3月,美国亚洲学会在波士顿开年会,张爱玲到场并参加夏志清主持的一个小组会。
  6、7 月间,,移居美国西海岸柏克莱城,由夏志清推荐,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陈世骧主持的中国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为期两年。在柏克莱加大期间,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专用的名词术语。赖雅去世后,张爱玲把自己和外界彻底封闭起来,她在研究中心便采取这种生活方式,别人下班时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极少与人交往。她的一些著作在台湾的出版,给了她较为稳定的稿酬收入,不再需要为了生活去申请各种基金资助,她请庄信正为她在洛杉矶找个公寓。同时在东方图书馆继续搜集《红楼梦》资料。
  《半生缘》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70 年
  9 月,水晶从美国东部到柏克莱拜访张爱玲,张推说感冒,未见。后来水晶将自己写的《试论张爱玲中的神话结构》寄给张爱玲。后约水晶长谈。
  1971 年
  5 月末,柏克莱加大比较文学系教授陈世骧因心脏病去世,张爱玲参加追悼会。
  6 月 3 日,写信约水晶见面:
  水晶:
  陈先生丧事那天,我正感冒,撑着去的,这次从春假前闹起,这两天发得厉害,office也常不去。工作到月底为止,但还是要一直赶到月底,一时不会搬。你信上说六月中旬要离开这里。我总希望在你动身前能见着——已经病了一冬天,讲着都腻烦。下星期也许会好一点哪天晚上请过来一趟,请打个电话来,下午五六点后打。祝近好,文章收到,非常感谢。
  爱玲六月三日
  一周后,水晶夜访,长谈七个小时,谈古典名著,现代作家,以及自己的作品人物。特地为水晶准备一瓶8盎司重的Chanel 香水,送给他的未婚妻。水晶后来写了《初访张爱玲不遇》、《蝉——夜访张爱玲》记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张爱玲年谱简编(19)
6 月底,结束在柏克莱加大的研究工作。
  本年秋,庄信正帮助张爱玲移居洛杉矶。
  1972 年
  译著《老人与海》(海明威)由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
  《红楼梦未完》在台北幼狮文艺研究社出版的“幼狮月刊学术丛书”《红楼梦研究集》第 30 卷 40 期上发表。
  1973 年
  《谈看书》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
  《初详红楼梦》在台湾《皇冠》杂志上发表。
  1974年
  胡兰成自日本赴台湾受聘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
  1975年
  《二详红楼梦》在《皇冠》杂志连载。
  1976 年
  1 月 28 日寄香港黄俊东函,见《猎书小记》“张看”附录,1977 年 12 月,香港明窗出版社。
  《红楼梦未完》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同时构思另一篇短篇小说《小团圆》,后未发表。
  3月,散文小说集《张看》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张爱玲自己设计封面。5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再版。小说集收入《忆胡适之》、《谈看书》、《谈看书后记》,以及上海沦陷时期未收入《流言》的散文旧作《姑姑语录》、《论写作》、《天才梦》,两部未完成的小说《连环套》、《创世纪》,并有自序一篇。
  本年,林以亮(宋淇)发表《私语张爱玲》,后收入专著《昨日今日》中,1981 年 5 月,皇冠出版社版。
  1977年
  8 月,花了十年心血撰写的红学专著《红楼梦魇》,内收“五详”《红楼梦》论文,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1 月再版。收入《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四详红楼梦》、《五详红楼梦》七篇。前有“自序”。封面为自己设计,集京剧脸谱而成。
  由于自身的汉奸身份,胡兰成在台受攻击,黯然离台返日。
  1978 年
  《皇冠》杂志发表张爱玲三部新小说:《相见欢》、《色·戒》、《浮花浪蕊》。
  3月,林以亮(宋淇)《私语张爱玲》发表于香港《明报月刊》,对张爱玲用英文写作在国外闯荡做了概括的记录。
  3 月 15 日,随笔《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
  4 月 11 日,《人间小札》在《中国日报·人间副刊》发表。11 月 27 日,散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
  1979——1981 年
  用几年的时间完成《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