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三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门三代-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梦璋所从事的导游行业也是十分辛苦的营生。据我爸回忆,那时候梦璋每天天儿不亮就得起来,顶着满天的星光残月上路,披着一身的暮色风尘回家。我奶奶更是半夜三更起床,为梦璋这一天的行程忙前忙后。通常是老爷子起来后先泡一杯茶,这茶是我奶奶用好几家茶庄的茶配出来的,有一股子独特的香味,以至于梦璋是非我奶奶泡的茶不喝。
  这茶香每天的凌晨都能把我爸从梦境之中熏醒,隐约地看到我奶奶照例用一块干净的白手帕包好这天的午饭,然后送梦璋出门,直到老爷子乘坐的那辆洋车上的铃铛声渐渐听不见了,她才回到屋里,我爸则随着那远去的“丁当”之声又返回了梦乡……
  晚上,梦璋的脚步一到门口,大家就全听出来了。进了门儿,我奶奶赶忙从门框上摘下布条掸子,一边上下左右的为梦璋拍打尘土一边吆喝着:“哎哟——受累的人儿回来喽!”紧接着饭菜就摆放齐了。梦璋用白天包午饭的手帕,晚上给家里“包”回来一小口袋银圆,白三奶奶自然乐不可支,数钱入账,白三爷则洗手就餐,含饴弄子。
  实事求是地讲,白家的宅门,就是靠梦璋这样一天一天早出晚归挣出来的。当年在“划分阶级成分”的时候,我爸曾告诫我们说:“刀架在脖子上,都得讲你们的爷爷是自由职业者,是劳动人民!”想想看,我爸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

路遇“吊死鬼”
这里还有两段关于梦璋的故事,不妨让我再讲讲。
  第一个故事叫“梦璋遇鬼”:
  我爷爷白梦璋真的遇见过鬼,这故事我小时候听了不下一百遍,说实在是挺吓人的。都快上中学了,要是半夜三更想起来还情不自禁地把脑袋蒙在被子里。有几次因为不敢“起夜”而差一点就尿了床,但仍旧坚持认为,憋死也比吓死要强。
  这事儿说的是梦璋做导游的时候,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缘由没有乘坐驴车,而是自己走着回家。
  那天老爷子是一身“洋打扮儿”,西服外套挎在胳膊上,穿一条双背带的西裤,足蹬两色三接头皮鞋,右手的食指上勾着一只大顺斋的点心匣子。嘴里哼着京戏中的某段散板,悠然自得的从白云观往城里溜达。
  走到大概是现在的真武庙一带,天色就慢慢要黑下来了。这里虽然离城门不远但仍旧属于城外,那时候城里马路上点的都是纱罩子灯,城外根本就没有照明,所以天刚一擦黑儿,眼前就变得模模糊糊的了,只见一条蜿蜒的小路曲曲折折,两旁的树丛之中隐约着孤坟野冢。
  不要说是傍晚,就是大白天一个人从这里走过,那阵阵清风吹得树影摇曳,也会叫人感觉到不寒而栗。梦璋素有“白大胆”之称,他一世坎坷,九死一生,再加上留洋多年,因此是从来不信鬼画狐儿的事情。
  得嘞!您不是不信吗?这鬼还就非撞您不可,梦璋走着走着,发现前边有个“影儿”背对着他,你走他也走,你停他就停。仔细看这主儿是长发披肩,穿着粉红色裤袄,呦嗬!这穿的分明就是一身“装裹”呀。
  梦璋大喝一声:“谁?”就站住不敢再往前走了,只见对方慢慢地转过身来,长发遮面,半低着头一动不动。
  梦璋又喊了句:“谁?干什么的?”老实讲,梦璋自己都听出来声音在颤抖。
  突然,这鬼猛的仰起脸来,将长发甩向脑后,露出了一张无比惨白的面庞。两眼无神,白多黑少,一条血红的舌头耷拉在下巴颏上,双臂下垂,手掌外翻……梦璋的脑袋“嗡”的一下子,头发根儿都了起来。“难道真的撞上‘吊死鬼儿’啦?”
  说时迟那时快,这鬼呼的就冲梦璋扑了过来,没有别的出路可走,只能接招儿啦!梦璋大骂一句:“操你个姥姥的!”挥拳便打。双方一错身的工夫,梦璋心里就有了底儿,不到俩回合那鬼转身败走,梦璋则一路追了下去。
  鬼说:“你追吧,前边那座大坟堆就是我的宅子……”梦璋只管追。
  鬼又说:“我是刚死不久的,阴气不够。今天不跟你闹了……”梦璋还是紧追不放。
  鬼就急了,说:“这位爷,难道你就不害怕吗?”
  梦璋笑道:“你他妈算是哪家的‘鬼’呀?一交手我就摸着你身上是热乎的!晌午饭吃的炸酱面吧?嘴里边还有臭蒜味儿呢。”
  这“鬼”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说:“求求大爷放过我吧,小人因做买卖赔光了本钱,实在是没有活路了方才出此下策。”梦璋就把这个“鬼”的“舌头”给拽了下来,看清楚原来是用一条红纸粘成的。骂了句:“滚吧!”就一个人进城回家了。
  原来这是旧社会一些游手好闲的主儿想出来的损招儿,利用装神弄鬼掠取人家钱财,遇上今儿这样的表演,十个人得有九位被吓趴下,剩下的一位就是像梦璋这样的“白大胆儿”,哪个“鬼”赶上了哪个“鬼”认倒霉。
  梦璋回到家之后,向人们讲述了今天抓鬼的故事,并亮出了那条“鬼舌头”炫耀,大家除了佩服梦璋的胆大之外,都说听起来还真有些 得慌。
  白三奶奶则问他:“大顺斋的点心匣子呢?”梦璋这才发现,其实自己也够狼狈的:首先,西服外套跑丢了。第二,裤子上的双背带断了一根儿,跟个小尾巴似的缀在屁股后头。第三,脚底下的两色皮鞋,有一只被跑开了绽。至于那个大顺斋的点心匣子,可能是在追鬼的时候当“手雷”给撇出去了,如今只剩下“弦儿”还挂在手指头上,就是那骨节儿绑点心匣子用的纸绳儿。
  这段鬼故事我曾掐头去尾的给不少朋友讲过,上中学的时候,尤其爱给我们班的女生们讲。
  七十年代中期学校里时兴搞“社会调查”,我和班里的男男女女七八个人来到了北京顺义县的某乡村。那年在全国的农村上下推广“移风易俗”、“拆掉棺材,提倡火葬”。于是家家户户就都得把“棺材板儿”给请出来,摆在院子里准备登记造册。
  我们男女分别居住的两户人家的院子里,都停放着几口白茬儿大棺材。晚上开“碰头会”等女生们都到齐了,我就指着院子里的棺材说:“我给同学们讲个真鬼故事吧……”便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再加上我那表演到位的肢体语言,当时就把俩女生给吓哭了,末了我得黑灯瞎火地送人家回去。
  我们班那漂亮的女团支部书记,白天的时候事儿了吧唧,从来没正眼看过我,这会可好,一出门就把我的胳臂给抓住了,还娇嗔地说:“白明——你真够德行的!”说着话儿身体就越凑越近。
  我从来没有和女生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过,于是就激动起来,就想入非非了,怎么都觉着这个女团支部书记对我“有点儿意思”。
  可是回到学校后,我还没顾得上接着向人家献殷勤,嘿,这丫头片子就把我给告啦!说我在搞“社调”时钻老乡家的棺材吓唬人,同时讲鬼故事散布封建迷信。
  本来这次我是铁定要被吸收入团的,结果却是“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
  

“邂逅”燕子李三
另外一个故事则更具传奇性,我告诉您吧,“燕子李三”曾经偷过我们家,这可是我爸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儿,绝非虚构,信不信由您。
  当年李三儿被押解的时候,我爸他们在路边都亲眼见过,说他个儿不高,长得挺白净,虽被五花大绑着,但腆着胸脯,表现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的样子!
  这些年来,人们把燕子李三给神话了,说他是“偷富济贫”、“大义凛然”等等,都成了民族英雄啦!其实老北京都知道,他什么也不是,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个惯贼。
  这个燕子李三本名叫李景华,是河北涿州人,据说从小就是个小偷小摸的主儿,后来到了沧州跟人家学艺,得了点轻功真传,偷盗的胆子就大了起来,于是自己给自己命名“燕子李三”,专在平汉线上作案。他的确偷过不少名人,如段祺瑞、张宗昌以及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等等,一度名声大噪。
  传说他会点气功,一使劲儿脚后跟的两块骨头就缩进去了,所以什么样的镣铐都锁不住他。“感化所”里的警察拿他没招儿,就跟他拜把子,求他照应。于是李三儿夜里出去行窃,天亮之前准时回来,自己再把镣铐戴好,跟没事人儿似的,警察们就都得过来向他道谢,谢他没给自己找麻烦。
  李三儿把偷盗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于自己吃喝嫖赌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李三儿病死于石驸马大街的旧北平看守所,年仅四十出头。据说在看守所中曾和一个姓刘的寡妇结了婚,可他死了以后这刘寡妇却不管收尸,于是燕子李三这位大名鼎鼎的“侠盗”最后被埋进了烂葬岗子。
  三十年代初期,梦璋的买卖已经做得很红火了。这时候他在“大中府胡同”和“小中府胡同”分别置办了两套较大的宅院,约有个六七十间房子。这么大的产业,招得燕子李三半夜三更前来“光顾”其实也不算是天方夜谭。
  据我爸说,李三儿来过几次,一次是“借路”,没拿什么东西,留下了一个用糖纸叠成的小燕儿。第二次可就是“借钱”了,半夜时分李三儿从房上顺下来一根绳子,绳子头上系着个小口袋,照例别着个纸叠的小燕儿,口袋里装着半块砖头。他把绳子悠起来,一下一下地“敲”我们家的窗户,这动静把全家老老少少吓了个半死儿,还得是梦璋出面,一个人来到当院里把李三儿的“帖子”给接了下来。梦璋明白规矩,他把李三儿顺下来那口袋里的半块破砖头取出,换上了同等分量的银元,然后冲着房顶上一抱拳说:“一点儿小意思,请李三爷不要嫌少!”跟唱大戏似的。
  过了段时间,有一天的半夜又听见有人敲窗户,先是我奶奶被吓得直筛糠,接着“哗——”我爸他们哥几个就把炕给尿了。梦璋也急了,坐在太师椅上用手拍打着扶手说:“三孙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