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次,瞽瞍让舜去修补谷仓仓顶,却从下面纵火烧谷仓,舜手持两个斗笠乘着大风跳下谷仓而逃脱。还有一次,瞽瞍让舜掘井,待井掘深,瞽瞍与小儿子象却在上面埋土填井,舜便另掘地道,再次脱险。

孝的意义—开宗明义章第一(9)
至于为什么一家人都想要舜死,已无从考察。可以猜想到的是,继母是主谋,继母虐待继子容易让人理解,弟弟在继母的教唆下,本身也可能品行不好,以至于加害哥哥;亲生父亲要将他置于死地,也可能是受了继母的教唆,或者继母和舜的弟弟合起来栽赃,总之是很令人费解的。不过还有另外一说,“父顽”被解释成父亲老实、懦弱,这样就起不到当家主事的作用, 以至才让继母肆意而为,或瞽瞍本就是一个耳根子软的人,但这样说就远了,故事的重点并不在此。
  父亲与继母愈恶,反衬得舜愈孝。
  舜在一家人这般对待自己之后,却没有丝毫怨恨,仍对父母恭顺,不失孝道,对弟弟始终关爱有加。于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当舜在历山下耕种孝经时,有大象替他耕地,有鸟儿代他锄草。这些奇迹又被人间帝王尧所听闻,于是带领着百官前去看望舜,还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来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嫁给了他,任命他为百官之首—宰相,以检验他的德行和才干。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选定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舜帝做了王之后,他的后母因为年迈,眼睛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也变瞎了。据说舜帝抱着后母的头,用他自己的舌头为她舔眼睛,最后他的后母眼睛复明了。
  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有关舜孝敬父母的故事不无现实意义。舜对家人对自己的虐待与祸心一点都不怨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的精神,一种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这对于一个要掌管天下的帝王来说,是一个很必要的条件。既然尧要禅让给一个能把天下管理好的人,舜的行为当然说明了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而作为一国之君,舜的孝行更能够感染百姓,为社会渲染一种良好的风气。事实也证明舜帝治理的国家百兽率舞、四海乘风,一片莺歌燕舞的气象。舜成为了历史上被人颂扬的最有名的有德之君之一。
  周文王寝门三朝
  周文王姬昌,对父母非常孝敬。在他还是世子时,对自己的父亲服侍得非常周到尽心,每天都要去给父亲请三次安。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穿衣梳洗,整装完毕之后,就早早地来到父亲卧室门前恭候。他首先要询问服侍父亲的小臣:“我父亲今天是否安好?心情怎么样?”服侍的小臣如果回答“很好”,那么文王就会非常高兴。到了中午还要同样去请安,晚上也是如此,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如果听到父亲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心情不好,就会非常担忧,难过得路都走不好,无时无刻不为父亲的健康和快乐忧心。什么时候看见父亲能吃饭了、心情好了,行动才能恢复正常。在父亲吃饭的时候,上菜之时必然先要看饭菜的冷热是否符合季节天气;父亲吃完饭之后,必然要问侍从父亲吃饭的情况,一切都问完办好之后,在确定父亲没有任何不适和不快的情况下,自己才会离开。
  作为一国之君,文王这片至诚的孝心和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自然成为百姓效仿的楷模,他的治理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自己更成为受万世瞻仰的圣君。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经言札记】
  教化如同春风沐浴那样,能够让周围的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如果刚刚好这个人是翘首,那么景从、效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好的将领肯定能够带出更多好的将士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孝的意义—开宗明义章第一(10)
【故事演绎】
  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 80年)即帝位。文帝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闭眼、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义,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史学家誉为“文景之治”。
  在二十四孝中帝王有二,其一为舜,其二就为汉文帝刘恒了。汉文帝是一个孝子的典范。古人说得很清楚,“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的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儿女吃饱穿暖,所以作为儿女的也要照顾父母的温饱;儿女在父母怀抱中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儿女要守孝三年。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范围上是无限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面对这广大而无限的“慈”,子女照顾父母,是理所应当的。
  对待自己的母亲,汉文帝做到了“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一个皇帝能够在母亲生病时“亲尝汤药”,这种至孝的行为自然能够成为万民表率,在无形中起到以身作则的教化作这就应了孔老夫子所说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那句话。
  朱元璋以孝规定新礼制
  提到朱元璋,都知道他是一个杀害功臣最多的皇帝,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狠毒的皇帝之一,虽然史学界普遍认为政治上的屠杀有其特殊性。后世总是贬斥他如何杀害大臣,并且对他的乞丐出身问题颇有微词。
  不过要是都这样看待朱元璋,无疑是不全面的。朱元璋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动辄斩杀、廷杖大臣,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颇有孝心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自称为孝子皇帝的第一人。
  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就下诏书,规定皇帝只能够称为孝子,至于皇太子要称为孝元孙皇帝或孝曾孙嗣皇帝。朱元璋每年都要参加主持太庙的祭祀活动,有一次,朱元璋不能自持,在大臣面前流下了眼泪,参与祭祀活动的其他大臣受到感染,也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朱元璋为了教育子孙,便叫人绘制了《孝行图》,让子孙朝夕观览,牢记前辈的孝思孝行。朱元璋讲孝,竟至于把两千多年来的丧礼给修改了。
  洪武七年(1374),朱元璋的妃子成穆贵妃孙氏去世了,死时年仅32岁,无子。按照《礼仪》的规定,孝子的父亲若是还活着,孝子只能够为母亲服丧而不能够为庶母服丧。依照这个规定,穆贵妃就没有孝子为她服丧了。朱元璋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就叫来太子师傅宋濂在历史上去找依据。宋濂不愧学富五车,他很快就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了二十四个孝子自愿为庶母服丧的例子,其中自愿服丧三年的有二十八人,愿意服丧一年的有十四人。
  朱元璋见历史上有先例可以遵循,就说既然历史上自愿服丧三年的比一年的多出一倍,那么这些孝子都是出自天性,为庶母守孝三年应该立为定制。于是,他当即叫朝臣们做《孝慈录》一书,做了一些新的规定,规定子女都得为父母服丧三年;嫡子、众子都得为庶母服丧一年。于是,朱元璋就把周王朱肃过继为成穆贵妃孙氏的儿子,为她服丧三年,其他诸王都得为成穆贵妃服丧一年。
  康熙孝顺康熙之孝顺祖母,不独自有帝皇以来从未有过,即使是平常百姓家也是非常罕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八月二十八日夜四更时分,孝庄文皇后突然得了中风病,右侧身瘫痪,右手伸展不直,说话已经不能说清楚。此时玄烨(即是康熙)正在外地巡视,留在宫中照顾太皇太后的福全迅速将太皇太后得病、医治情况飞报皇上。康熙得知祖母患病后,心急如焚,昼夜兼程赶回宫中。从九月初二到九月十七十六天中,看望祖母达三十次之多。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一日,孝庄文皇后再一次病倒,而且病情很重。玄烨昼夜守候在祖母的病榻旁,衣不解带,“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为了给祖母治病,玄烨“遍检方书,亲调药饵”。每次祖母吃药前,他先“亲尝汤药”。一连熬了35个昼夜,身体变得非常消瘦。他传谕内阁:“非紧要事勿得奏闻。”十二月初一日,玄烨决定为了祖母的康复祈祷上天,地点选在了离皇宫近三里的天坛。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玄烨不骑马,不乘轿,步行到天坛,跪在地上,面对上苍,虔诚地恭读自己亲自撰写的祝文:
  嗣天子臣玄烨敢昭告于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骤作,一旬以内,渐觉沉笃,旦夕可虑。臣夙夜靡宁,寝食捐废,虔治药饵,遍问方医,罔克奏效,五内忧灼,莫知所措。窃思天心仁爱,覆帱无方,矧臣眇躬,夙蒙慈养。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二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群臣,呼吁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龄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玄烨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为此匍伏坛下,仰祈洪佑,不胜恳祷之至。
  玄烨读罢祝文,泪水满面。这篇祝文发自肺腑,出于至诚,同时也把当场的臣子们感动得无不落泪。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戒骄戒躁—诸侯之孝章第三(1)
经文释译
  在上不骄①,高而不危②;制节谨度③,满而不溢④。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⑤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⑥也。
  【译文】
  诸侯的地位,虽较次于天子,但为一国或一个地方的首长,地位已经算很高了。地位高的人,往往难以保持长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