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成了家,却依然来往甚密。杨椿老了之后,有一次喝醉酒无法回家,杨津自己动手搀扶哥哥回家,还怕哥哥睡醒要召唤人伺候,于是便躺在哥哥身边却不敢入睡。他们六十多岁的时候都做了大官,可杨津丝毫没有以自己的官位自居,反而对哥哥更加关心,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亲自过问一下哥哥的情况。当哥哥去郊游很晚还不回家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先开始吃饭的。
  杨津并没有居官自傲,扶持老兄是按照礼法、遵守长幼之序。他尊敬兄长的行为就算放到现代社会,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表率。
  涤亲溺器
  黄庭坚,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人人都知道黄庭坚是北宋时期与苏东坡齐名的文人,二人被世誉为“苏黄”。他在朝廷做过国子监、太史的大官。
  他虽然身居高位,奴婢成群,但仍然亲自侍奉自己的母亲,并把母亲的生活照顾得体贴入微。黄母多年生病,黄庭坚日夜守护其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母亲爱干净,别人伺候母亲,他怕母亲不满意,因此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洗刷便桶,而且洗刷得非常干净。
  他时刻不忘做儿子的职责,常说,我是母亲的儿子,小的时候,母亲不怕我的尿臊,不怕我的屎臭,亲自为我洗溺器、刮屁股。我现在要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回报母亲的恩德。所以,他的孝行被天下广为传诵,并流传至今,被人们称道。
  黄庭坚孝顺母亲,不是虚构的传说,而是真正的事实。苏东坡在向当朝举荐黄庭坚的文章中说,黄庭坚“瑰琦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孝顺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也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容。黄庭坚能够持之以恒地为母亲洗刷便桶而毫无怨言,是足以引起我们警醒的。
  卫武公求箴言
  卫武公(约前853年—前758),姬姓,卫氏,名和。卫国第11代国君,前812年—前758年在位。他是卫侯之子,卫共伯之弟,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继位,在位55年,执政期间,能修康叔(卫国始祖)之政,政通人和,国力强盛。清朝人催东壁认为,西周最贤国君、卿大夫就是卫武公了。
  他在位期间有两件事情一直为后来人所津津乐道:一是辅佐周朝平犬戎,一是在九十五岁的时候自我警示。这两件事史书上都有记载。一是《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意思是:犬戎攻打西周都城,杀死幽王。武公得知消息,马上率卫国之精兵强将,协助周平王平息了犬戎叛乱,又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因卫武公的功勋卓著,所以周平王把当时最高的官衔“公”封给卫武公。另外就是《国语·楚语》所记的:“昔卫武公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戎我。”意思是:卫武公95岁了还勇于自儆,求箴言采众谏,与臣子和百姓共勉。他曾作诗《抑》以自勉。诗云:“辟尔为德,俾藏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修德养性,使它高尚美好。举止要谨慎,行为要规范,仪容要端正,不犯过错不害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卫武公死后,其人品为历代所赞颂,其为人处世被后人所推崇。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经言札记】
  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因为不能够慎言谨行而导致身败名裂。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有时候仅仅一句话或一个不当的做法,就可以让人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所以,不管什么人都得懂得谨言慎行。
  【故事演绎】
  谏臣魏征
  唐朝的名臣魏征,敢于进谏,天下闻名。他是一个有胆量、有谋略, 善于挽回君王所做的不恰当决定的人。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对,魏征一定会毫不留情地、苦苦地劝谏。纵然惹得皇帝非常生气,魏征仍然是不肯停止。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子,非常喜爱,经常把鹞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把玩。有一次,看到魏征来了,怕他看见,说他因此误了朝政, 就赶紧把鹞子藏在怀里。魏征心里有数,向太宗奏事的时候,就故意地拖延时间,鹞子因此而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这是因为魏征不想唐太宗玩物丧志,有损君威的缘故,就用这种方法劝谏。后来长孙皇后过世,唐太宗对皇后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园里建造了一层楼,以便眺望皇后的陵墓。唐太宗还请魏征和他一起登楼,也让魏征眺望皇后的陵墓。魏征仔细地看了半天说:“陛下!我老了,眼睛花,看不到啊!”唐太宗就用手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若是能够望祖宗的献陵,和望皇后的昭陵一样,那么我就能够把皇后的昭陵看清楚些了!” 唐太宗听了之后,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就把这座层楼拆掉,也不再去登楼眺望昭陵了。魏征劝太宗偃武修文,停止军事的发展,加强文化教育;这样,国内安定了,四方的夷人自然就会归顺臣服,用不着用武力去征服他们了。太宗采纳魏征的建议,果然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从上面故事可以看出,魏征为了维护唐太宗的威严,怕唐太宗玩物丧志,处处劝谏太宗皇帝,为的是让唐太宗做一个明君。历史也证明唐太宗确实是个明君。在劝谏唐太宗撤掉层楼时,魏征用的是在当时人们以孝为重的观念。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尽职尽责—士章第五(1)
经文释译
  资①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②同。
  【注释】
  ①资:取,拿。事,侍奉。
  ②敬:崇敬,尊敬。
  【译文】
  士人的孝道,包括爱敬,就是要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种爱心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①。故以孝事君则忠②, 以敬事长③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④,而守其祭祀⑤,盖士之孝也。
  【注释】
  ① 兼之者父也:兼,同时具备。之,代词,指爱与敬。指侍奉父亲,兼有爱心和敬心。
  ②忠:出自内心的诚挚与竭尽所能的行为。
  ③长:上级,长官。
  ④禄位:俸禄和职位。俸禄,官吏的薪水。禄与位是相互关联的,有位则有禄,无位则无禄。
  ⑤守其祭祀:祭祀,备供祭品,祭天神、地、人鬼活动的通称。这里特指祭祀宗庙祖先。
  【译文】
  所以爱敬这个孝道,是相关联的,不过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以爱对待。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是对父亲。士的孝道,第一,要对长官服务尽到忠心;第二,要对同事中的年长位高者,和悦顺从、多多领教。那长官方向,自然相信他是一个很好的干部;同事方面,都会同情他、协助他。如果这样,那他的忠顺二字不会失掉,用以事奉其长官,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宗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不至失掉,这就是士的孝道吧!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①。”
  【注释】
  ①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出自《诗经·小雅·小宛》。兴,起,起床。寐,睡觉。无,别,不要。忝,羞辱,侮辱。尔,汝。所生,指生身的父母。
  【译文】
  《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这两句话,表明一个个道理:初入社会做事的小公务员,要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解读运用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经言札记】
  一般人对母亲是爱戴,对自己的上司则大多是尊敬的,对父亲则是又爱又敬的。虽然这是对不同人群“孝”的区别,但是假若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上司,那么这个人难道不值得被人称赞吗?还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人生的成功吗?
  【故事演绎】
  失母心乱
  徐庶,是汉朝末年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于徐庶,因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其有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对他可谓妇孺皆知。几乎人人都知道与他有关的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书中许多情节虽与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荐诸葛,史籍却有详细的记载。
  徐庶在少年时代就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他曾经杀死了当地一个豪门恶霸,为一位朋友报了家仇,自己却不幸失手被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相。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姓名身份。老百姓感于徐庶行侠仗义,没有一个人出面揭穿他的身份。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徐庶为人忠厚诚恳、豁达大度、才识广博、见解独到,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受刘备赏识,并被刘备委以重任。后来,一次战争刘备战败,徐庶的母亲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悲痛欲绝,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您共图王霸大业,但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有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但到了曹营以后,徐庶从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尽职尽责—士章第五(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