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第二节 心理情感调控法……………………………………… 144
一、言语开导法……………………………………………………
144
二、移情变气疗法………………………………………………
145
三、居室环境康复法……………………………………………
145
四、健身调心法…………………………………………………
146
五、中医早期干预治疗法…………………………………………
146
第三节 饮食疗伤法……………………………………………… 147
一、几味药食同源的中药………………………………………… 148
二、“吃掉”压力的食物………………………………………… 148
三、学做“抗压”食谱…………………………………………… 150
第八章 未来生活的压力与缓解……………………………… 154
第一节 未来生活的压力与缓解……………………………… 154
一、心理压力来自何方…………………………………………… 155
二、压力源自心理冲突…………………………………………… 157
三、了解自我压力信号…………………………………… 158
四、压力与心理衰竭 …………………………………………… 159
5
五、如何控制自己的压力……………………………………… 161
六、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 164
七、保持快乐的好方法…………………………………………… 165
第二节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 171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171
二、怎样看待心理健康…………………………………………… 173
第九章 重塑希望,让明天更美好……………………………… 175
一、对民族和人类而言,地震不仅仅是灾难………………………… 175
二、对个人而言,地震造成的不仅仅是心理创伤…………………… 177
三、重塑希望,让生活更加美好………………………………………… 178
太阳从废墟上升起!………………………………………………… 180
主要参考文献……………………………………………………………… 182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 记
相关名词解释………………………………………………… 183
绵阳市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组织管理流程……… 187
绵阳市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图………… 188
灾后心理服务热线…………………………………………… 189
……………………………………………………………………… 191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开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将悲痛地记住那一刻!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级特大地震,重庆、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北京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震感。这场突如其来的、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遇难者人数69136人,受伤374061人,失踪17686人。那一刻,举国同悲、华夏齐哀!
在这场毫无心理准备的巨大灾难面前,全国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强忍悲痛,团结一心,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在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就亲临危险的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要克服种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 在救灾现场,66岁的*几度声音哽咽,泪水流淌。5月16日,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国家主席*飞赴四川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
在大灾面前,胡主席和*的这一举动,毋庸置疑地,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与未来生活的希望;也感动了普天下的中华儿女,感动了全世界人民。各项救灾物资、专业救灾人员与抢险设备正源源不断地送达灾区,一场举全国之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抗震救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
大灾必有大爱。与此同时,与抢救物资、抢救地震伤员同样重要的救“心”工作也在积极地行动当中……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
“5·12”特大地震导致数万人,或与世长辞、或身负重伤、或失去房屋。多少家庭转瞬间破碎凋零,多少儿童成为孤儿,多少人失去伴侣,多少人因此白发人送黑发人?
死者已矣,我们为他们默哀,可生者还得顽强地生活,他们将生活在怎样的悲痛之中,这种痛苦将带给他们怎样的心理创伤?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抚慰和心理疏导,他们如何摆脱得了内心的伤痛?如何能忘记灾难带来的痛苦记忆?又如何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心理常态,重振良好精神面貌?
为了理解灾后心理援助的必要性,我们从灾难后的心理反应时间演变过程谈起。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地震后的灾难应激反应?
当我们在经历或目睹以往经验无法应付的事件以后,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战争、车祸、家庭暴力、儿童期虐待等人为制造的灾难,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大脑认知(如记忆、注意力)、行为(自杀、攻击他人)和生理上的反应,就是应激反应。
也就是说,灾难会通过对人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人的生活,这在之后的第二章、第三章会专门讨论。当然,这种反应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从生物的进化角度上讲,如果这种反应适度,它对个体是起保护作用的,因为它能动员个人身体、心理上的一切力量,包括握拳使得肌肉有力、大脑集中注意力、思维反应更加敏捷等,以迅速让个体作出是战斗还是逃跑的决定。如果这种反应比较严重,或者即使不严重但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以半年为界,并且由此影响到了个人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等,那么就构成了通常概念上的心理创伤。
所以,这里的心理创伤,更多强调的是狭义上的概念,即引起心理反应的事件首先必须是创伤性的。客观上,这些事件包括面临死亡、身体严重受伤,或者即使没有生命危险但对身体完整性构成严重破坏。比如地震、洪水、车祸、癌症、艾滋病可以直接剥夺人的性命,而遭遇被*,虽然并不直接丧失生命,但可以对身体的完整性造成很大的破坏(如处女膜的破裂)。主观方面,这些事件会引起害怕、无助和恐惧的情绪体验。想一想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接受治疗,有的叫创伤治疗中心,指的是身体上的伤害、伤口、流血等很具体的印象。对应的心理创伤就是强烈的、持续的情绪打击。
为什么要强调心理创伤事件的严重性呢?就是因为平时生活中,有一些事件比如下岗、离婚、失恋……这些并不愉快,甚至很痛苦的事情,比如我们常常说“某某遭受婚外恋的情感创伤了”,更多指的是一般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带有严格意义上的“创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2)
性质。他们经历这些生活事件后,也会出现容易发脾气、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但是对于很多人,他们会在这些过程中重新学习,积累新的经验,积蓄更多的心理能量,通常过不2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2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了多长时间(在3个月之内),就会通过自我调整而达到恢复如前的状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创伤”是暂时的、轻微的,不容易对人们的生活构成灾难性的改变。
对大多数人而言,灾难后的应激反应包括了五部曲,依次是冲击期、英雄主义期、蜜月期、幻灭期和重建期。以幻灭期最难熬,受灾人员在感受外界的温暖之后又重新陷入生活的痛苦之中。如下图所示。
(图为灾难心理反应的五部曲。根据Z unin/Meyers改编)冲击期幻灭期蜜月期重建期:
开始新生活诱发事件和周年纪念反应警告灾难前威胁1~3天--------------时间------------1~3年
英雄主义期灾难以前是否有灾情预告和警报是决定人们心理反应的关键性因素。比如,在大多数自然灾难中,可以在灾难发生前向危险人群发出警报,如飓风、龙卷风和洪水可以在发生前的几天作出预报。人们相应地可以紧急采取减灾措施,减少物资和人员损失,可预测性使人产生对事件的控制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危险人群的紧张和焦虑程度。
当然,如果警报时间较长,也可以造成人们松懈、无视或低估临近的灾难危险。
在长期经历自然灾难的某些地区,存在所谓的“灾难亚文化”,即对某种类型的灾难习以为常。就说北川吧,听说过去类似的房屋轻微摇晃经常出现,在此次“5·12”特大地震来临时,有不少的北川居民还以为就像过去的若干次轻微地震一样,不会发生大的灾难。即使在高危地区,如果屡次出现警报失灵的情况,也会造成人们对警报的不信任,从而可能导致否认。
如果灾难没有任何预警,突如其来,人们心理没有任何准备,很容易受到伤害,觉得人生难以预料,生死就在弹指一瞬间等,往往会缺乏明显的安全感,害怕日后发生不可预测的悲剧。并且没有任何预警的灾难所造成的物资和人员损失要严重得多,给受灾群众造成的心理冲击也要明显得多。
有一个例子就说明了灾难预警有多么重要。2004年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