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重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彩虹重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童、老年人等进行心理援助将大大地降低随后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二是,因为一旦患精神疾病,常常难以治愈,或者需要比较长的疗程,病情容易反复。正如前面所说,精神疾病其实是消耗人类资源最多的一类疾病,所以贵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9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9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前面谈到,有很多事件都可以造成心理创伤,并且有些事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并不少见。而本书在不同的章节,也会同时论述到地震以外的其他创伤性事件,因为地震毕竟是一件发生频率很低的事件。正如前面所说,应对地震心理创伤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减少地震以后更多的其他创伤性经历也是避免心理创伤的重要方法,这也是本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改善地震之后远期生存方式、远期生活质量的目的所在。为了论述的方便和内容的系统性,有必要例举一下其他的创伤性事件。当然,本书所强调针对地震的心理应付方法,其原理同样适合其他形式的心理创伤。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恐惧的理解还不全面。战争的残酷不言而喻,我们对心理创伤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来自长时间的战争经历。真正推动科学界对心理创伤的研究就来自越南战争之后。战争的本质就是死亡与受伤的威胁。所以,士兵们常常处于警戒状态,以免遭到意外的攻击。发生在战争中的创伤经历不仅反反复复,而且往往是多种形式的创伤同时存在。比如,除了自己正经历死亡的威胁,并且还正在目睹自己的战友死亡、被残杀或者被暴力殴打。
  战争的心理创伤不仅仅来自我们成为暴力受害者,也来自我们需要主动地伤害敌人;不仅仅来自受伤或死亡的威胁,也来自伤害、残杀的主动行为。有时候士兵们在上级命令的授意下,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杀戮,完全违背了个人意愿,可能导致终身的自责自罪。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可以看见一些白发苍苍的日本退伍军人,来到国内不停地向当年战争的中国死难者谢罪。战争的暴行还包括对*的剥夺和虐待,如滥杀无辜、残忍的审讯和拷打,许多人沦落到无家可归或妻离子散,常年与贫困、饥饿相伴的地步,无疑把心理创伤推到了极致。所以,我们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很庆幸的是,我们正处在大好的和平年代,但是在世界的许多角落,战火、硝烟还在此起彼伏,这个世界并不太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0)
2007年3月11日,英国媒体报道称,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返回的万名英军士兵出现严重精神疾病,即焦虑和抑郁症状。此前,代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观点的福克斯新闻台也宣布,有万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返回国内的美军士兵患有精神病。
  战争创伤给这些士兵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有的不堪折磨而自杀,有的甚至虐杀妻儿亲人。仅在2005年,就有22名驻伊美军士兵因精神疾病而自杀。
   10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0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比如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1995年俄克拉荷马城联邦大厦爆炸案、1998年美国驻坦桑尼亚与肯尼亚大使馆爆炸案以及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都属于恐怖活动的范畴。
  恐怖活动就是通过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历史学家认为,现代恐怖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793年,当时的法国政府主张采取恐怖活动用以支持革命。
  有时,战争与恐怖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战争也常常使用蓄意攻击。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进行的策略性原子弹爆炸;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 “震撼与威慑 ”( shock and awe)策略,即在伊拉克发起大规模空战,其作战目的是摧毁伊军的抵抗意志。但是,与战争相比,恐怖活动有其更为显著的标志:攻击目标的随意性和不分青红皂白的残害或杀戮。正是这种杀戮的随意性、不可预测性和无意识性,使得恐怖活动充满更多的恐怖和创伤。
  由于现在恐怖活动不断使用新式武器和高端技术,破坏力和破坏范围更大,称之超级恐怖。恐怖活动中核威胁的出现,使得这个名称并没有言过其实。恐怖活动引起了反恐怖,心理创伤变得更复杂。恐怖活动打着自由、*的旗号,常常又破坏了自由,比如2001年的 “9·11”恐怖事件带来的不仅是世界不安全感的增加,也破坏了*和自由,由此遭到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
  (图为世贸大楼倒塌时纽约街头惊恐的行人。来自新华社/美联)社会中的暴力犯罪并非少见。据美国司法部2004年11月29日公布的报告,2003年美国12岁及以上的居民共经历了将近2400万起犯罪,发生谋杀与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1381259起,平均每10万人475起。其中,凶杀案达16503起,比2002年增加%,几乎每10万居民中就发生6起,每44个12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就有一名犯罪受害者。暴力犯罪严重威胁美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近3年来,中国公安机关所立刑事犯罪案件总量都保持在465万起左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是严重暴力犯罪逐渐下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1)
*是一类最容易引起严重心理创伤如PTSD的暴力犯罪形式。国外有报道称,有1/4 11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1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有至少遭遇一次被性侵犯的经历,其中18~22岁是遭遇性侵犯的最危险年龄阶段。
  *一旦发生,高达94%的女性可能出现急性应激障碍,49%~80%可能出现PTSD。有趣的现象是,如果男性遭遇被*,其患PTSD的风险要高于女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导致的其他伤害包括身体受伤、感染性病和意外怀孕。所以,性创伤不单单涉及心理创伤的问题,还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密切相关。
  大约二十年以前,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说道:即使父母们拥有成千上万种教导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努力去尝试,也达不到理想中的父母形象。许多父母经常不断地学习或寻找合适的方法,但是往往等父母找到办法时,他们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人了。
  我们知道许多父母都存在不良的陋习,也知道每天都有孩子们被打伤、被灼伤、被侮辱、被鞭打、被遗弃、被*。自从文明诞生以来的几百年,有许许多多的孩子被当成了惩罚和残暴行为的对象,并且躯体虐待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更让人发指的是,有的孩子被抛弃、被忽视、被误入歧途、被拐骗等。即使是几百年前甚至更远的“文明”时期,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古老的欧洲文化长河中,儿童虐待已开始“流行”。可以说,儿童虐待是人类史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孩子们弱不禁风、可欺,父母们却高大威猛、可畏。父母们用暴力的形式将一切“可能”变成了“应该”。没有人敢相信甚至不能想象有时父母对孩子会这般无情,这般虐待,这般残暴。好像自从孩子诞生,就注定整个生命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一样!儿童虐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情景是触目惊心的。一般包括躯体虐待、*待、心理虐待或忽视。
  孩子们可能是躯体暴力的直接对象,也可能成为目睹成人暴力及同胞暴力的受害者。
  在盛行“棍棒出孝子”、“黄荆条子出好人”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躯体暴力的现象并不少见。
  *待可能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发生,从陌生人到邻居、老师、同胞、继父母,甚至亲生父母。
  所以,*待往往与家庭问题交织存在,隐藏更深,难以分辨、发现和解决,可能迁延持久,给儿童造成严重的、持续的心理、生理损害。
  心理虐待,最常见的就是言语辱骂。许多病人告诉我们,言语的咒骂远比鞭带抽打更为糟糕。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大声训斥:“我真希望你不是我亲生的”或者“我真想你死了”,并且这样的声音要听上数百次,要听上很多年,你会作何感想?所以,有人说,心理虐待就是故意采用各种最严重的形式造成心灵创伤,其残暴行为远比冲动性的暴力要恐怖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暴力,特别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夫妻暴力,往往与儿童虐待共同存在。或者儿童虐待成了大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不良方式,或者儿童通过目睹父母的暴力行为而构成了家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间接暴力受害者。而地震以后,由于压力的多重累加,如果夫妻又没有找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家庭暴力将成为地震后影响家庭生活的重要形式,所以,将在以后的文字中详述。
  12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2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事实上:大约60%~80%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缓解,一般不超过6个月~1年。而其余部分,如果一旦症状持续 1年以上,将很容易慢性化;如果持续5年以上,基本上处于迁延不愈状态,将终生与痛苦相伴。
  ●事实上:儿童对地震灾害的反应呈现两极性,即高激活反应和低激活反应。高激活反应,如情感冷漠,寡言少语,注意力难以集中,惊恐,噩梦,睡眠困难,惊跳反应,过度依恋大人,无安全感,人际退缩等。低激活反应:未呈现上述应激反应;相反,表现出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生活一切正常。实际上这种儿童将来出现严重 PTSD症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对他们的治疗也更困难一些。这些儿童的大脑对灾难所带来的信息的处理能力远不如高激活反应的儿童,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回避或麻木状态,从而导致创伤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