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虚伪的世间,能乐勇于真实的生活呢,热情而善感?
漫笔闲记
静发来条信息: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和付出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里会出现爱你或你爱的人,但那终究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左手或右手走下去,幸福真的与爱情无关······。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一生;有的人热情地为你而快乐却被你悄悄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有的人一厢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N年;有的人无心的一个表情,却成了你永恒的思念。这就是人生。
很多年以前,有人问我: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你会选择哪一个?我说当然选择我爱的人了。两个月前居然得以兑现我的选择,然而一个月后便从春江花月夜里跌进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我从来都忠于自己的信仰,那一刻真的有些动摇,因为还很不适在已习惯的痛苦之外的一种全新的痛苦,而且袭来的又是那般的猛烈。当时脆弱的的确像是一片蝉翼,随时都会在瑟瑟的秋风中折断。好想找个真心爱我的人,无论我对她有无感觉,人心都是肉长的,相处久了,即使基于恩义也会和她不离不弃相守一辈子吧。病愈后宁静了许多,才愧对起自己的虚伪,自私。所谓找个真心爱我的人,根本就是想填补她走后留下的爱情真空,彻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懦夫所为。其实我和她始终是同一种人:选择自己所爱的人。如果我是她,最终也会选择离开。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斯世非独别人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在别人,你亦将成为他之于你的角色。所以,珍惜自己就是把握住每一个途经你生命的人,向每一双对你花窗投来的善意目光报以诚挚的微笑。最耐心的等待就是执着的追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并不等于麻麻木木,庸庸碌碌,人要相信自己,这是怀疑世界的最底线。
今晨,碧蓝的天空浮着几片柔柔的白云,阳光还未斜射进窗子。多想她还甜美的枕在我胳膊上睡着,感受着她匀净的呼吸,幽香的青丝散披在我胸膛,轻轻吻醒她,一起掉进秋云变幻的遐想,看窗台上的落花,仿佛经历着天荒地老。一同刷牙,一同洗脸,用单车送她去上班。——这就是一瞬间我所渴求的最美的幸福。
从前,总以为做自己喜欢的事,要承受世间一切苦厄险诈,为最难。现今方明白原来和自己喜欢的人长相厮守才是世间最难。
春梅问我相信缘分么,到底世上有没有这样东西,我真不晓得该怎样回答。还没完全走出失恋的阴影,举目触心所至,皆是茫然,只好说,如果肯有个女孩陪我去看日落,那她便是我一生的守侯了。我又把问题转问一位南京的姐姐,得到的回答令我大为喟叹,如一盏淳茶,沁透五腑:缘分应该是多年之后对自己拥有的一段感情肯定和感叹,而在发生时认为的缘分是经不起任何波澜的,所以轻易得不到,而更不能轻易谈缘分啊,你认为呢?
人生是什么,终无力一语概之。不过有三句很平实的话,我非常喜欢,亦愿虔心奉受:人善天不欺;珍惜自己,把握青春;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此时“沉默是金”
刚刚看了篇博文《余秋雨没有道德豁免权》,才知道余秋雨最近这么热原来是身陷“捐款门”啊。按照通常的逻辑呢,如果是有些修养的文人,一般是走低调和平实路线的,很难被别人知道自己到底为慈善做了多少贡献,即使是知道了,假如当中产生了什么误会而又不会影响自己为需要帮助的人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多半他是不会出来面对公众媒体来做出什么澄清以还自己清白的,因为文人的那种傲气和骨气会使他豁达于任何非议的,他所展现的态度只会是沉默!所以我的观点是:要么余秋雨先生真的没有捐出20万善款;要么他并非真正的文士。
这篇博文还谈到了于丹,我知道去年于丹在百家讲坛主讲论语心得很是受到民众欢迎,我也是个钟爱儒学的人,但我从没听过她的节目,原因说出来都有点荒唐,就因为看着她“不顺眼”,不舒服。我的这个理由简直有点混,其实我还是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因为它们还不曾欺骗过我。易中天,康震,王立群等几位先生,首先他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很好,所以听了他们的节目也很获益,他们审视历史的方法和角度我都很欣赏。
其实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名呢,都是我们生给捧出来的,用以满足我们的某种渴望,但更多的时候是随之我们就因之陷入失望,有被忽悠的感觉,只是因为有了太多的人被利用做了“傻子”,而又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去生活,所以我们的社会才至今仍不为绝望的气氛所笼罩。这样说当然未免悲观了很多,奚落了很多人,揭了很多人的伤疤,但这毕竟是真实的冰山的一角虽然不能概括我们社会的全貌。
作协主席也开博了
最近看到我们的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也在新浪开博了,不知道为何开的这样晚,或者说不知为何竟也开博了。
铁凝女士成为作协主席也是有段时间了,她荣任不久看过一个她的专访,我虽然对当代中国的绝多数作家没什好感,但对她还是充满希望的。当时觉得我们的作协可以选出一位那样年轻的,而且是个女性的主席,应该是要开始擎起历史的希冀了吧。但依旧还是老样子,连我这类的边缘过客也不禁大感失落。
作家,作为一种必然的存在,无论在任何时期它都肩负着无可取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当它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有历史的团体而存在时,那它所承载的对我们民族健康发展的使命将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但基于此,我们不禁要冒昧的问一句:我们的作协这些年都做了什么?我们的道德素质在不断下降;我们的阅读水平在不断下降;我们的精神矛盾在不断加剧;我们的文学在渐渐式微。。。。。。为什么?当然,把这一切归咎于作协会很无赖,其实这正如“伯仁之死”的道理,大家虽可照样吃喝行乐,但历史审判的是良心之罪!
据说80后的一代,根本对作协不感冒,我虽然也愿意把自己归属于不感冒的一类,但我还是很肯定作协继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今的作协已然沉疾欺身了,我想如果要最终使他重新龙行虎步的话,非要有德望服众,学养精深,智略超群的人来领导不行,当然此人也不一定非是主席的身份不可,其实最好可以是志同道合的几个人,若孤军作战的话,以今日之世情,怕要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境地了。
我们需要可以令我们诚心骄傲的人,愿他化作自由之风,载我们直上九天云霄。。。。。。
莫让慈善家比阴谋家更可耻
当一个人在社会的某一方面或领域获得了一定的人气或影响力,就会得到一种颇尊贵的名位,曰:某某家。所谓圣人之门亦有不肖,故其中有阴谋家者,最为世所唾弃,而在下以为,今以慈善家度之,阴谋家不过区区小巫而已。
如果哪个权威部门经过调查统计要颁布一个时尚劲爆名词榜中榜的话,我想“慈善”一词定会名列前茅,为“当世清流”大赚颜面。其实不过贴金自掴罢了。
真正的为善之人其动机无非两个:一是成人之美;二是自求多福。此两动机任有其一皆可俯仰无愧于天地。诚有此心,试问为善之功岂可被名利二字一朝而盗呢?又岂能被众人强揖为“慈善家”呢?亦或有身不由己者吧,但又因何久居而不惭呢?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而今我亦未见好善如好名者,若然一句“其性使然”了之,恐怕将不仅仅是我民族之悲哀,亦将是我民族之大灾祸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艰危者受惠就好,何必穷究施惠者本心如何呢?此说便大谬了,金钱所能解决的不过是一时之急罢了,有需要的人,他们所祈盼的是持续的关怀,才会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社会和世界温情阳光的一面,从而引发他们面对将来一切的勇气和信心,其实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当中还有一个最应该直面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大众的希望,是靠伪善来成全的话,那么百年之后,漭漭天地将置浩然正气于何地?或许有人又会说现实是需要帮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真善的人又没有伪善的人多,更比不上伪善的人有钱。事实的确如此,我虽然极鄙视伪善者,但绝非在此大放拒绝伪善者金钱“援助”的论调,我和许多有识者的所想一样,只希望我们的大众更理智,更明智,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更希望那些别有企图和各怀鬼胎的人,换一块池塘去浑水摸鱼,做缺德事也要有档次有底线,莫要泯灭良知后又泯灭人性,实在荼毒子孙!其实可以做出最大贡献帮助最多人的,还是政府,惟愿我们的政府会更加的有决策,廉洁为民,更多一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清官能吏,从而澄化世风,调和天人,造福苍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世靠不住?
最近有篇博文《清代告诉我们:盛世是靠不住的》,不管盛世是否真的靠的住,首先这命题就很值得存疑。
好像我们历史上的每个王朝在史书或后人的口碑中都找的出“盛世”、“之治”之类的溢美之词,但回顾我们最为光辉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就像人的真善和伪善一样,当中的“盛世”“之治”也有名副其实和外强中干的类别。
康乾盛世是不是真正的盛世?我认为康乾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虚弱的“盛世”,首先一点,中华民族在此时长居世界强族龙头的地位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这是“康乾盛世”最致命的一寸软肋;第二点,官场上令人切齿的*风气;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