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长过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日长过百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篇 追 索(3)
这一天,他们决定冒险向外走。可是,怎么走呢?他们看着一动不动的赖元平。谁都明白,道路完全断绝了,在不断落下的山石下,别说是抬着个人,就是徒手,也没法行走。另外还有三个有两个伤在腿部一个伤在肘部的,也同样不能行走。
  此时赖元平的情况一定是十分糟糕,在昨天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似乎是尖叫或者扭动过的,但一夜之后重伤的他声息全无,湿透的身体甚至摸不到体温。同伴们不无难过地确认,就算是此时的他还活着,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过不了多久也他就会“走了”。没有任何医学功底的工友们把将要“走了的”赖元平抬着找到一个半塌的石洞,和另外几个遇难的兄弟放在了一起。几个饥寒交迫的人“拿走”了他的衣服。不过在离开他前,他们还是找了一床被雨水打湿的破旧被子将他裹起,算是草草收敛。除了另外三个受伤不能走的工友,能够行动的工友们都动身了,他们答应,不管谁出去了,一定想办法找人来救他们三个。
  他们出发了,没有准确的时间。也没有准确的人数,从这个时间开始,每个人都知道,这一走,前途堪忧,吉凶难测,每个人的心头都万千纷乱。只有赖元平静静地,无声无息地躺着。
  也就是他倒下的这一刻起,那些与赖元平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人,相继出场了。
  二
  其实,在12日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夜未眠的又何止是响水沟的这些工友,这个夜晚整个中国都在焦灼中。
  以下是空降兵某部的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日程记录:
  下午地震发生后,各级紧急会议。
  5月13日零时,部队接到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的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战斗气氛迅速形成:下达任务、收拢部队、临战教育、物资装载、留营管理…由于部队练就了随时能“拉得出、降得下、收得拢、能战斗”的本领,在接到执行抗震救灾命令后,半个小时车辆全部到位,40分钟部队装载完毕,从接到预先号令到部队整装待发,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13日凌晨5时,16个队列森林一样挺拔在晨曦雾蔼中,3200多束年轻的或者不太年轻的目光像一把巨大的折叠铁扇肃然静止在空中,这些目光庄严而又坚硬,汇聚在同一个方向,汇聚在黄继光的铜像前,左臂坚定地举起:“英雄的部队,黄继光的传人,要在黄继光家乡再立新功,再扬英名”。……
  13日5:30,他们登上了待命而发的汽车,顶风冒雨向附近的机场开进……
  同一时刻,在湖北孝感,在河南开封,数千官兵也整装出发……
  13日上午8时,大型运输机振翅而飞。
  13日上午10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在响水沟工地的工友们绝望地等待的同时, 13日中午2时,经过3个多小时的摩托化开进,部队赶赴至绵竹、什邡等13个重灾乡镇。躺在地上的赖元平不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黄继光生前的部队,把鲜红的黄继光特功连的旗帜插上了他家乡的土地。并且,这支空降兵部队成为了首批整体抵达灾区的外区部队,他们创造了空降兵历史上兵力出动规模最大、准备时间最短的记录。
  全副武装坐在机舱内的官兵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将要面临的是多少惨烈的状况。他们中就有空降兵某部师长杨杰、上甘领特功八连所在团副团长刘卫荣、炮兵科科长戴玉强,与这支部队同时出发的,还有我们后面要出现的几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医疗队的医生及专家,他们甚至与这些官兵们就坐在同一个机舱内。

上篇 追 索(4)
不过,在这一批批从空中运动到成都的空降兵部队官兵中,当时并没有我们后来本篇的主人公之一朱伟峰。他于休假回家,不在部队。
  响水沟的工友们之前的希望并没有错,到达的部队马上投入紧张的搜救工作。
  从当日到5月19日,空降兵在绵竹洛水,蓥华、汉旺、红白镇、天池、清平等地搜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一步步接近响水沟,但都只是接近。
  其中,,空降兵某部的炮兵科科长戴玉强,带着家乡就在金花镇的新战士李少杰等冒险闯过了死亡狭谷龙宝坪,历经一个昼夜,从里面救出了56名群众。我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一带的地理,从震前的地图看,我发现过了红白镇的龙宝坪,离响水沟就不远了,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太过恶劣了,在戴玉强等人三闯龙宝坪的时候,响水沟的情况没有人知道。
  那天曾经和赖元平在一起,后来又离开他冒险闯出山的工友,大部分在途中遇难,极少数历经艰险数日后出来的人,也因饥饿和身体伤病,在半昏迷中迅速被送往他处,离开了这个地区,其中有一个用一丝尚存的意念,在被抬上担架时说了句:响水沟里还有三个人。说话的人,心里的意思是:他离开时,赖元平已经垂死了,这么多天过去了,肯定不在人世了,那响水沟就只剩下三个人了。听到这话的人,又辗转托人传话,不知经过了多少道人,转了多少个地方,最终才传到什邡红白镇的书记耳中。
  这一天,已经是5月19日,离地震发生的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周。
  三
  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
  下午2:28,在绵竹金花镇,满眼触目惊心的废墟上,忧伤的汽笛声响起。所有的生命都垂下了头,连阳光也从厚重的云缝里透下几缕感念的光线,
  汽笛声过后,求援的官兵和群众暂收起了悲伤,抢救工作继续紧张进行。挥汗如雨的空降兵某团炮兵营政治教导员朱伟峰从人群的间隙里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几乎是连跑带跌地过来。
  来人是金花镇的书记耿垣。耿垣年纪现在从面庞上已经看不出来了,数日来发生在家门口的突如其来的灾难把他摧残得仿佛一下子老了二十岁。
  跑到带队的团政委朱建军的身边,耿恒的脚步还没站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响水沟里还有三个!三个!
  耿恒竖起的三根手指,表达了这位镇党委书记此刻的心情。地震过去整整一周了,在这样的时刻居然还有三个幸存者,这个巨大的喜悦超越了一切。
  周围的人群一下子围了过来。
  耿恒激动地哆嗦着,但还是清晰地表达完整了意思:有人传信来说,在响水沟工地,还有三个民工,骨折受伤生命垂危,急待救援。
  团政委朱建军丢下手上的工具大声喊了一句:朱伟峰…
  朱伟峰已经站在他的面前。朱建军左右手各一摆:你马上做好准备,我向师里报告。
  朱伟峰马上回到营地,一边准备,一边向熟悉的人了解情况:
  响水沟又名三尖角,因大山的顶端有三个山峰并排故名三尖角。响水沟地处深山老林,磷矿资源丰富,里面矿洞众多,山高坡陡,平时就极难行走。前期地震已造成山体塌方、道路艰险、地形复杂、环境恶劣、而且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可能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暴发,加上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使救援环境更加凶险,每一个进山救援人员都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

上篇 追 索(5)
可是,再危险也要去。
  被安排带队的副团长刘卫荣跑到朱伟峰帐篷前时,这里已经聚了一大堆人,原来是听到消息说朱伟峰要从全营党员骨干和身体强壮的战士中挑选人员组成救援突击队,呼啦一下涌进好多人,几个连队的干部战士都抢着要参加突击队,刘卫荣的到来算是给他解了围。利索的朱伟峰迅速挑选了13名人员,加上自己一共15个人,其中6名是党员,8名是士官骨干。15个人,每人带了3日份的给养,搜救用的装备如指北针、望远镜、地图、电台、砍刀、手电筒、救援绳、背包带等。可是,没有被选上的官兵还在围着他们不甘心地争取着。
  刚选好人,师长杨杰赶来了。
  杨杰一到,乱哄哄的人群马上静了。15个人装备整齐,齐刷刷地站在身材高大的师长面前。
  外表粗旷,内心缜密的杨师长带来了向导—曾经去过响水沟磷矿的原安全科长朱开民,还带来了一样重要的设备:“北斗一号”卫星电话。
  事后证明,杨杰师长带来的这部临时从其它单位借调来的“北斗一号”在救援赖元平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杰详细的交待了救援注意事项,特别是险情处理方法,还简单地进行了战前动员。就在这时,有两个人,悄悄地站在了队伍中,他们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随队医生,28岁的胡光俊和24岁的方庆。
  望着手下们一个个黑瘦疲惫的背影,杨杰心里说不出的心疼。部队到达灾区整整一周了,这些还是孩子的部属们从没有踏实地睡过一觉,吃好一餐饭。从杨师长的内心来说,关于这次救援还有太多的细节没有讨论和确认,从红白镇通往龙宝坪这条路号称“步步鬼门关”,它的艰险,三天前从勇闯龙宝坪的戴玉强搜救分队那里,他已经知道了。那几天他和政委紧张得坐立不安,夜不能昧。戴玉强李少杰等完成任务成功返回营地的当天他就见到了。他见到戴玉强的时候,这个一向精神头十足的家伙累得嗓子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了,只强撑着睁大眼睛伸出一只巴掌有气无力地向他这位威严的师长晃晃算是打了报告。他自己则是冲上去把他们一个个紧紧地搂了一下算是回礼。
  当时杨杰对我说到这里时不好意思地拍拍自己的脑袋自嘲道:自己这个雷霆万均的师长何时变得这么儿女情长。
  而此刻一百个不安和不放心的师长也只有再一次按捺住了儿女情长叮嘱自己的部属们在行动中相机行事了。
  杨杰后来对我说:我带出的兵,我了解他们,更相信他们。只是……
  后面的话,杨杰师长没有说下去。的确,地震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自诩的一切伟岸都是不足挂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