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翔: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健翔: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那英,她不只属于“超级女声”,更不属于湖南卫视。
  央视准备第十届全运会报道的时候,体育中心的同事主动向我提出,希望我联系到张靓颖,请她出现在十运会开幕式的系列节目当中。节目最初的构想是这样:张靓颖到刘翔位于上海莘庄的训练基地,然后两人有一场对话。于是,张靓颖在上海巡演之前,抽出半天时间,在小雨之中与刘翔进行一段对话:关于体育,成败,人生,音乐。节目录制得很成功。
  张靓颖是体育爱好者,喜欢足球、篮球、田径。她为了参加“超女”,运动健身瘦了20斤。她很愿意做中央电视台的客串记者去采访刘翔。尽管一夜成名,她仍是一个朴实本色的女孩。
  但是,这个节目后来在播出前被否定了,否定的声音不是来自体育中心内部。结果产生了大麻烦,因为刘翔的个人官方网站在当天晚上就发布了这个消息,我还打电话通知了“凉粉团”的成员,刘翔和张靓颖的支持者们都在等待这个节目。制片人、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很沮丧。接着,网络上出现了攻击张靓颖的声音,说她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贴近体育明星。这真是冤枉她。我们体育新闻的制片人气愤地想在网络上发表一份声明,替张洗冤,后来大家考虑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只得作罢。
  张靓颖在火箭速度中成为明星,同时也以火箭的速度领略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成名的代价。对于一个21岁的女孩子来说,这也许太快。不过我想,她应该会比我更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我至今仍是个“不懂事”的人,时常干些“不懂事”的事。幸好张靓颖能理解这场“停播”变故的前前后后。后来,她到北京,我们一起吃了顿饭,是朋友常宽作东。大家说起此事,一笑而过。
  到目前为止,我跟张靓颖只见过三次面,一次在成都的酒吧,一次在北京吃饭,另一次是2005年9月26日,我以一个歌迷的身份,在成都出席她的个人答谢演唱会,听她唱歌。我们是普通朋友,同时,我也是她的“粉丝”。
  我对她的评价是:她也许是在邓丽君之后,留给全球华人的值得珍藏的声音。
  看到上面这句话而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请原谅一个不识谱的门外汉的胡言乱语。
  

我的《手机》
参加电影《手机》的拍摄,是在2003年初春的时候。有一天,鞠萍姐姐给我打电话说起此事,接着冯小刚工作室的一个副导演又给我打电话,问有没有时间在电影《手机》里参加一幕场景的拍摄,也不是客串,就是演自己。这场戏就是在一个主持人台词培训班毕业典礼点个名,很简单,两个小时就能拍完。
  当时我知道台里有规定,如果要参加这些活动要写报告请示。我问那个导演,都有谁会来参加拍摄?他说了一大串名字:鞠萍、刘纯燕、撒贝宁、刘仪伟、赵保乐等等,好多人。我说行,有时间就去吧。他告诉我时间地点:三月下旬的一个周末的上午,辅仁大学旧址门前。
  紧接着一两天之后,接到鞠萍姐姐电话,说大家就是演自己。我说行,你们都去吗?请示报告打了吗?她说你放心吧,有人办。因为她是出名的组织纪律性强的人,一般外出参加社会活动都会打报告的,台里人送绰号“总干事”,能张罗、能组织。我觉得有鞠萍姐姐在肯定没问题。我就去了。
  去了之后,冯小刚、徐帆、葛优都在那儿。冯小刚见了我很客气,打了个招呼。我和冯小刚夫妇有四五年的交情,我很欣赏冯的电影和他的冷幽默,彼此都挺熟。副导演把台词要求简单跟我说了一下。当天还有一些地方台的主持人。
  给主持人拍戏很省心,个个对镜头很熟,台词记得快,明白导演要求,又根本不会紧张,恨不得一开机一个个光彩夺目,比不开机还精神还情绪饱满。当时,冯小刚特别要求我站在前排“合影”,站在徐帆和葛优的旁边。他俩是主角。
  剧情里有个点名的环节,点到“黄健翔”,我的台词是“人在呢!”这是1999年那部冯小刚的电影里葛优的台词:他的车被拖走的时候,他从理发馆里跑出来,带着围裙,一边追一边喊“人在呢”。
  点完名之后合影,这一幕就完了,拍了两三条结束,一个小时没到就收工了。下午去北师大一个教室里,还有一场戏,严守一在上台词课的时候跟徐帆演的老师发生语言冲突,很多主持人出现在课堂上。我说下午有事,就不去了。
  后来到了年底电影首映,冯小刚邀请要我参加首映式。看到我演的那一幕,“黄健翔”,“人在呢!”合影定格那一瞬间,我站在徐帆旁边。在电影银幕上看,自己脑袋特别大,很丑,才发现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影视明星的,得长小脸,脸形得漂亮。
  《手机》公映一个月左右,小崔(崔永元),我很久没见过面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媒体的热炒当中。好长时间没见他是因为他生病了,又长期在长春拍《电影传奇》,偶尔他会让他手下的人给我打个电话,商量点事情,跟他本人都好几年没有通话了。我看到小崔炮轰冯小刚,觉得挺奇怪,网络、媒体上连篇报道,冯小刚徐帆始终保持沉默。倒是我们这些主持人参加拍摄的事情,拔出萝卜带起泥,据说台里有关部门终于有人问:“你们请示过没有?”倒是还没人当面问我,是鞠萍姐姐跟我说要写一个情况说明,说说怎么去的,拿了多少钱。她说如实写:2000元劳务费。台里传说,我们每个人得了一个摩托罗拉最新款手写输入的手机,就是电影里严守一用的那款,完全是空穴来风。大家根本不是为了挣钱,只是觉得挺好玩儿的,能在大银幕上留下自己一个脑袋,对我们这些天天上电视的人来说,也挺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冯小刚的电影,喜欢他的娱乐精神,独立的思考,严肃的幽默。
  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大。鞠萍姐姐说,她失去了参加我台优秀十佳电视主持人(每月拿15000元特殊津贴的)评选的资格。我压根也没参加过这类评选,因而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只不过,小崔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同行,我也不能免俗,总有点好奇心,想知道到底他是为什么要炮轰冯小刚?后来,我一直没碰到过小崔,无法和他交流。我相信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他跟冯小刚之间的事,别人也不便猜测和议论。
  在冯小刚电影里我出现过多次了,1999年的《没完没了》用了我的声音,一个夏天的早晨,在中美女足决赛结束的时刻,我的同期解说声成为电影的元素。而这一次,我的形象终于也“混”了进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冯小刚看球也较劲
2000年冬天,那英过生日,在北京某酒吧组织一个PARTY,大家去玩儿,有赵薇、冯小刚夫妇,还有其他的很多艺人。那是个迪吧,那英当天特别高兴,拉着徐帆去蹦迪,我和冯小刚坐在旁边看的时候,冯说了一句话,特别展现他这人的冷幽默和对生活的提炼能力,他说:“这蹦迪呀,就得有点儿臭美的劲儿。”我觉得总结得特别到位,特有味道。
  冯也是球迷,跟我聊了聊球。他对我2000年夏天欧洲杯意大利对法国队那场决赛的转播印象特别深,也有点意见。他特别喜欢意大利队,认为我在解说当中倾向于法国队,说:“健翔,你太爱意大队了,把他夸得跟花似的,最后终于死掉了。”看比赛的时候,人难免有主观情绪在里面,冯小刚这样的人看比赛时都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可以想象干我们解说这行的,是多么的不容易。看完比赛想骂人的时候,需要感情宣泄,谁也不会想,自己要骂的人是不是真的像你想的那样,不公正不中立了?还是你自己这杆秤没调准,把别人称歪了?做人要厚道啊。
  2001年底,国内赛场假球黑哨现象比较严重的时候,电影导演滕文骥想拍一部反映这类社会问题的电影,定名为《黑哨》,拟定由葛优主演。在前期策划的时候,通过我联系了一些资深的足球记者,聚在一起聊天,给剧本的写作提供一些生活素材。在北影厂开会的那天,腾导把冯小刚、何平等几位大导演都给请来了。我们在一起聊了一个下午,冯小刚听着记者们说的一些故事,一脸的惊愕,反复地问我:健翔,这样的情况,你干这行还有意思么?
  

网络情缘
在电视台里,我是比较早接触网络且与网络结缘的人之一。1996年,当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渐渐小有名气的时候,我就与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合作了。当时他们的核心成员汪延、陈彤与我渐渐相识。他们帮我安装了电脑,告诉我如何使用网络,并且邀请我开设体育评论专栏。我随即同意了。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新浪网的法兰西风暴世界杯专栏,造就了全球中文网站第一个日点击百万的纪录。网友对我的评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肯定。
  如今新浪的CEO汪延曾经有一句名言,“体育是新浪的血脉”,而足球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从那时起,我一直都把评论专栏放在新浪网上,与其历任体育主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巧合的是,历任体育主管后来都升级为新浪高层。由此可见体育的魅力。
  1995~1998年间,我有一位同事叫敖铭,他辅助我做国际足球的编辑与翻译,同时我也带他开始做配音解说。工作期间,他练就了比较扎实的体育新闻处理能力以及体育专业翻译能力。1999年,他转投新浪,并很快升职为体育频道主编。他曾开玩笑说,他就是新浪网的马国力。如今,他又回到了央视体育中心,圆他的体育解说梦。
  过去几届世界杯、欧洲杯及奥运会,我都在新浪开专栏写评论。那里成为全球华人了解我的一个窗口。以至于我在悉尼转播奥运会的时候,有一位小学的同班同学,因为在新浪网上看到我,知道我的所在,打电话到奥运会的国际广播中心,经CCTV找到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