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通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史通识-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邦。

  刘秀昆阳再复邦 

  昆阳大战:

  刘秀字文叔,是汉高祖的第九世子孙,是东汉的建立者。新朝建立之后,刘秀和哥哥刘演一起参与了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军拥立刘玄为更始帝。更始帝由于害怕刘演的才能,竟设计将他杀害了。当时刘秀正在昆阳与王莽的军队作战,为了顾全大局,他止住心中伤痛继续全力与王莽军作战。当时王莽军有四十三万军队,刘秀却只有不足万人守城。刘秀根据战况,亲自率领三千名军士趁夜杀入敌军大营,斩杀了敌军主将。失去主将之后,王莽军立时溃散。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刘秀在昆阳消灭王莽的主力部队的消息传出之后,各地军民纷纷响应,新朝随之土崩瓦解。后来刘秀称帝,称为汉光武帝。由于刘秀在洛阳定都,由于洛阳在长安的东方,所以刘秀恢复的汉朝被称为“东汉”,而王莽建立新朝之前的汉朝被称为“西汉”。

  令史班超弃笔去 

  弃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著名的外交家。班超的父亲名叫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也都是史学家。班超年轻时曾替官府抄写书籍为生,但他志不在此,于是经常把笔丢到桌子上叹着气说:“大丈夫应该有所作为,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西域建功立业,不能成天在这里舞文弄墨。”傅介子是西汉大臣,曾带领百人斩杀西域叛王,建立功业,被封为义阳候。旁边的人听了后纷纷耻笑他,班超见了便说:“你们那里知道壮士的志向呀。”后来班超果然放下笔墨,随军远征,颇有斩获。再后来班超又受命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班超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说服了西域各国共抗匈奴。班超在西域纵横二十二年,使得西域五十余国竞相臣服于汉朝。因为汉和帝将班超封为定远候,故人们称其为“班定远”。

  洛阳董宣是强项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是东汉初年的名臣。董宣为官刚正不阿、秉公办案,于是被汉武帝任命为洛阳令,负责管理京城的治安。当时洛阳住了很多功臣和皇族,他们经常纵容自己的家人在京城胡作非为,几任洛阳令都奈何不了他们。董宣到任后雷厉风行地治理案件,从不姑息纵容。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在街上杀人后躲进了公主府中。按当时制度,地方官是不能到公主府中搜查的。董宣便命人在公主府门前守候,终于抓住机会将杀人的家奴就地斩首。湖阳公主跑到光武帝那里告状。光武帝虽明白是她不对,但碍于姐弟的感情,想让董宣给公主低头赔罪了事。但董宣认为自己未错,拒不低头。汉光武帝派人按,他也不低头。光武帝见状便说:“你真是强项令。(强项,脖子硬的意思)”让他退下了。董宣秉公执法,很快将洛阳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关知识

  绿林军和赤眉军:

  绿林军和赤眉军是西汉末年的两支农民起义军。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压榨残酷、天灾连连,农民走投无路,便纷纷起义。公元17年,新市的王匡、王凤组织饥民起事,后来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故此被称为“绿林军”。绿林军发展得很快,不长时间发展到了五万多人。绿林军多次击败官军。后来由于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分做三路转移。绿林军后来分作了三路人马:新市兵、平林兵和下江兵。与此同时,一个名叫樊崇的人带领几百人在泰山起事,他们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回打击官府。公元22年,他们打败了王莽的*军。为了在战斗中能够避免误伤,樊崇的士卒都在眉毛上画上红色的颜色,故此被称为“赤眉军”。赤眉军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在这两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后来绿林军推举刘玄称帝,称为“更始帝”,从此绿林军改名汉军。后来汉军又收服了赤眉军。最终刘秀废去更始帝,自立为帝,称为“汉光武帝”。

  金镶玉玺:

  金镶玉玺是指汉朝的传国玉玺。秦始皇称帝之时,命人将和氏壁雕刻成传国玉玺。玉玺上面刻有秦朝丞相李斯作的八个篆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意为:接受皇命于上天,必将永远昌盛)传说在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时候,突然刮起风浪。眼见龙舟将要倾覆,秦始皇慌忙将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因此失落,直到八年之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将玉玺奉上。秦末刘邦带军打到咸阳城下,秦三世子婴投降之时,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后,也将这块玉玺作为传国玺代代相传,管它叫“汉传国宝”。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大权。当时的汉朝皇帝孺子婴只有两岁,玉玺由汉孝太后代管。王莽派人入宫索要,汉孝太后大怒之下将玉玺砸到了地上。玉玺被碰掉了一个角,王莽用黄金将其镶补好,故此后世称之为“金镶玉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三
正 文

  梁冀跋扈霸民田,平原史弼免人慌;

  黄巾军起太平道,袁绍诛宦祸萧墙;

  王允诛董凭巧计,曹操名正靠挟皇。

  释  义

  跋扈梁冀霸民田

  跋扈将军:

  梁冀是东汉的权臣。梁冀的父亲梁商的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因为梁皇后的关系,梁商成为了辅政的大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梁商死后,梁冀继承了他的地位成为了大将军,继续掌握大权。梁冀本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手握重权之后更是胡作非为。梁翼利用权力横征暴敛,霸占百姓的土地,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满朝的大臣们都惧怕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九岁的汉质帝因为当众说他是“跋扈将军”,便被他派人毒死。后来梁冀被汉桓帝借助宦官的力量除掉。将梁家抄家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家产可以减免全国人一半租税。人们把皇帝的母亲、妻妾的家族称为“外戚”。梁冀是东汉外戚专权的代表。梁冀伏法后,外戚从此一蹶不振,铲除他立了大功的几名宦官趁机逐渐掌握了实权,从此东汉政权更加乌烟瘴气了。

  平原史弼免人慌

  史弼不捕:

  史弼字公谦,是东汉的大臣。汉桓帝时,宦官把握朝廷大权,肆意妄为。一些文人和太学生发表言论批评宦官们,却被他们诬为“党人”,大肆缉捕,史称“党锢之祸”。宦官们下令各地缉拿党人。史弼当时任平原相。别的地方的官员为了讨好宦官,都在治下大肆缉拿党人,冤枉了不知多少人,但是史弼却一个人都没有抓,前来督办此事的官员知道后便将他叫去训斥说:“青州六郡中的五郡都查出了有党人,为什么平原郡连一个都没有抓到!”史弼回答说:“各地水土不同,所住之人自然不同。五郡都有党人,不能说明平原郡也有,我不能为了讨好上司而胡乱抓人。我可以用性命担保平原郡没有一个党人。”官员听后大怒,将史弼关进了监狱。党锢之祸过后,史弼才被放了出来。因为史弼的原因,平原郡没有一个人因为党锢之祸而被株连。

  黄巾军起太平道

  黄巾军起义:

  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东汉末年,宦官把权,民不聊生。身为太平道教主的张角趁机以传道和治病的名义,在农民中用传播太平道的教义的方法,积蓄力量。经过十年的时间,太平道的信徒教众发展十万人。张角认为时机成熟,便命人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暗语。汉朝的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色,这里用苍天指代汉王朝,而黄色是起义军的标志,暗语以颜色为指,暗示汉朝政府即将在甲子年被起义军推翻。公元184年,张角发动了起义,由于他率领的起义军将士都在头上缠黄色头巾为记,这支起义军被称做“黄巾军”。虽然黄巾军主力部队只持续了十个月便被汉军击溃,张角也病死了,但散落在各地的黄巾军将士却坚持作战了二十余年。虽然黄巾军起义最后被残酷的*了,但是在这场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东汉王朝加速了走向灭亡。

  袁绍诛宦祸萧墙

  袁绍清宫:

  袁绍字本初,是东汉末年的大臣。汉少帝时,宦官独揽大权,外戚大将军何进看到这种情况便和袁绍密谋除掉这些宦官。袁绍建议何进抓住机会调动手下掌握的军队消灭宦官。由于何太后的反对,何进迟迟不肯下手,最后经过袁绍反复劝说,才决定请外地兵马入京城迫使何太后同意铲除宦官。宦官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悄悄召集武士入宫埋伏,又假借何太后的名义将何进骗进宫中杀死。袁绍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他的弟弟袁术带兵攻打皇宫。宦官们见状将宫门关闭,袁术便放火焚毁了宫门。大批军士冲进宫中,将所有宦官杀死。在乱军中很多人都被误杀。尽管袁绍清除了宫中的宦官,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使得本就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更加风雨飘摇了。后来应何进之约而来的董卓趁机赶走袁绍,独揽了大权。

  王允诛董凭巧计

  计杀董卓: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的将领。董卓早年是汉将,虽然在*黄巾军的战斗中多次战败,但官职却越来越大,最后掌握了重兵。袁绍带兵烧毁宫门,斩杀宦官,搞得京城大乱。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东汉政权。董卓当政以后,先废掉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随后又迁都到长安。董卓仗着大权在握,胡作非为,甚至放纵士兵公开抢劫。董卓手握重兵,麾下有一员武功高强的战将名叫吕布,其它的大臣都奈何不了他。有个名叫王允的大臣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便找来一名叫貂蝉的美女献给董卓,利用她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董卓和吕布果然中计反目,王允便趁机劝说吕布与自己一同除掉董卓。吕布起初还有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王允的提议。在吕布的帮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