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的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里的那些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场的。关于它的来历,《红楼梦》第一回说得非常清楚:女娲补天时炼就顽石三百六十一块,后来只用了三百六十块,剩下的一块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之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哎,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来了一僧一道,在石边高谈阔论,说到人间的荣华富贵,顽石凡心偶炽,定要僧道携它去红尘中经历经历。僧人大展幻术,将顽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后来,宝玉出世,随着宝玉一起来到人间。

  第二,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第一回说得明白: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之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意,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仙子就是黛玉,神瑛德才就是宝玉。然而在程、高本《红楼梦》中,他们凭空添上了几句话,石头就成了神瑛侍者,也就直接变成了贾宝玉: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那么这个神瑛侍者,是曹雪芹随便给的名字吗?不是。瑛,是一种玉;侍者,有两层意思,一是他对绛珠的灌溉,一是他在女孩面前惯于“低声下气”。这个例子再次说明,雪芹从来不肯随便落笔。

  第三,“石头记”不是“记石头”,而是“石头之所记”。还是第一回: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后来,空空道人将石上所记的文字“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曹雪芹先生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为《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

  第四,蠢物是石头,不是宝玉。第一回: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什么瓜葛,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扔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卿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

  “待蠢物”三字之后,脂批批道:“妙谦,是石头口角”

  第五,石头、蠢物只能约等于宝玉,可以作为宝玉的一个象征。不少读者受程、高本的影响,把石头、蠢物直接等同于宝玉,认为宝玉是石头下凡,这是错误的,原因上文已明。但从另一方面说明,宝玉和无材补天的石头,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石头可以作为宝玉的一个象征,但决不能等同于宝玉。

  明白这五点后,我们再来说说雪芹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多名堂。

  上文说到,程高本《红楼梦》篡改了文字,让石头到了赤瑕宫,变成了神瑛侍者,最后下凡历劫,成了荣国府的贾宝玉。有人认为,程高本这样处理使问题得到了简化,反而脂本把石头和神瑛侍者弄成两个角色,使人搞不清宝玉究竟是石头投胎呢,还是神瑛投胎。其实,作者设计出“石头”这个角色,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叙述的需要。

  大家知道,写小说有一个人称的问题,要么是第一人称,要么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亲历者的口吻,用这个人称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亲切、真实可信,但“我”的活动范围有限,不能做到全知全能,对作者的发挥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大多数小说不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是旁观者的口吻,这种叙述方法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 在读者眼前。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石头这个角度的设计,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两种叙述各自的缺点问题。它被宝玉带到这个世上之后,决不同于宝钗金项圈和湘云的金麒麟,由于它通灵的缘故,它是有思想意识的,所以它是全知全能的;同时,它又象一个宝玉的随行记者,“追踪摄迹”地观察记录它所看到的一切。这样一种构思,充分发挥了两种叙述各自的长处,既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又避免了第三人称叙述的局限。

   。。

第二节 甄与贾
《红楼梦》中写了一个甄家,写了一个贾家;写了一个甄宝玉,写了一个贾宝玉。他们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前八十回中,甄家和甄宝玉都写得很隐约,提到的大约只有三四处。

  第一处在第三回,泠子兴与贾雨村在乡村酒店里闲聊:

  雨村道:“......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雨村笑道:“......但这一个学生(甄宝玉――笔者注),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有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更尊荣无以呢......”

  第二处在第十六回,元春被皇帝批准回家看看,贾琏、凤姐、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三个人在谈论此事:

  赵嬷嬷道:“......还有就是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第三处在第五十六回,探春主政大观园,兴利除弊,大兴改革之风。江南甄家进宫朝贺,派四个女人到贾家送礼。贾母与四个女人拉起了家常: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贾母又笑道:“你这哥儿也跟着老太太?”四人回说:“也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这不成了我们爱的了!你们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他作宝玉。”

  贾母一时高兴,找来了自家的宝玉。四个女人一见,吓了一跳,以为是自家的宝玉来了。后来宝玉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到了一个和大观园一样的园子里,里面有一群女儿,一见他以为是自家的宝玉,宝玉说明,又叫他臭小厮。后来宝玉又在一间屋内看到一个公子哥儿,丫环们都叫他宝玉。

  第四处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到了探春处,遭到探春的严厉痛斥:

  “......你们的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重要的大概只有这四处。从这些内容来看,贾家与甄家像是两家,老亲世交,还经常走动;可两个宝玉实在太像了,长得都漂亮,性格也一样,连名字都一样。甄家的女人和丫环见了贾宝玉都当作是甄宝玉,像是镜中影、水中花。

  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还记得甄士隐在太虚幻境见过的那付对联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大家知道,贾,就是假;甄,就是真。作者已经明白地告诉了我们,你把“贾”当作“甄”时,“甄”就是“贾”啊!两个宝玉不用说,都一样。那么,甄府和贾府呢?

  原来,曹家的史实大多隐写在甄家的事情中。第一,甄家的女人进宫朝贺,说明他爱是皇亲国戚。而曹雪芹的姑母也嫁与平郡王纳尔苏为妻;第二,甄家接驾四次,而康熙的四次南巡都住在曹家;第三,甄家最后被抄家,而曹家也是被抄家。第四,写甄家接驾像泥土一样花银子,是在暗示曹家被抄的真正原因:因为接驾大量的亏空无法还上。甄家、贾家,都是曹家。

  现在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甄家的写法可以理解,这是作者为解决既要实录其事,又必须有所避讳将“真事隐去”所创造的一种艺术手法,就像是创造“石头”这一特殊角色一样,把曹家的“真事”中的“大关节”,通过甄家透露出来。但甄、贾宝玉的写法,就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不少人绞尽脑汁作出猜想,笔者认为可以作为一说的有下几种。

  (1)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八十回中,甄宝玉本人从未出现过,他就象一个影子。贾宝玉在梦里见到了甄宝玉,也可以说贾宝玉是甄宝玉之梦。甄宝玉代表现实中的人,他虽然痴狂但为生计所迫,必须走仕途经济之道,然而骨子里却又向往像贾宝玉一样的生活,做贾宝玉一样的人。简言之,就是贾宝玉代表梦,代表理想;甄宝玉代表现实,代表梦醒。甄宝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