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每个人也辨得很清楚,真不能不令人佩服。
出殡中当执事的人不需要什么技术,所以人品很杂。当小囔儿的
一定要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在脖子上跨着一个红托盘,上面钟磬鼎彝
香烟缭绕,嘴里一律喊着“哦”“唔”,还有一些架苍鹰、牵细犬、拉骆驼
的人都要猎人装束,也得有些威武劲儿。扛挽联、打着十八班武艺的
就男女老幼兼收,这可以让一班苦哈哈混上一顿窝窝头吃,也算是积
德行善。
两百四十个杠夫护送国父灵榇
国父奉安大典时,灵榇从西山碧云寺到北平前门外东车站,是用
的一百二十八人大杠,由北平西长安街日升杠房承应。官罩是银灰素
软缎绣着青天白日党徽,既庄严又素雅。两根大杠鬃上白色亮漆,大
杠柱头也漆着青天白日,官罩宝顶用宝蓝色油漆打光。金棺所经之
处,大家含悲肃立,真是鸦雀无声。
当时日升杠房是左挑右选,集中了北平所有一等的年轻力壮的杠
夫二百四十人,从北平一直送到南京。当时的浦口火车过江用的轮渡
还没做好,沿途灵榇上下火车,过长江轮渡,上几.百台阶的紫金山,都
是这班杠夫一手承当的。一路上灵榇四平八稳,安若泰山。这帮杠夫
走这趟南京不但钱挣足啦,回到北平一开唠就老半天。日升杠房的两
根白漆大杠也始终竖在杠房的罩棚底下,表示“日升杠房是见过世面
的大买卖家儿,你们瞧瞧这两根大杠”。
北平琉璃厂的南纸店笔墨庄
北平是咱们中国文化古都,每条大街都能找得到南纸店,可是如
果您打算买点儿高级笔墨纸张,那您就得跑趟琉璃厂,准保能称心合
意,满载而归。
在前清科举时代所有进京赶考的举子,没有哪一位没去过琉璃厂
的。这条街除了书局子就是南纸笔墨庄,再不就是这个阁、那个斋,还
有什么山房等等店名典雅的古玩铺。南纸店虽然是一家挨着一家,可
是人家各做各的买卖,谁也不抢谁的行。譬如拿厂西门靠着有正书局
的清秘阁南纸店来吧,他家是以打朱丝格子最拿手。从前不管是四条
或八条屏幅,讲究先打出朱丝格子来写,白纸嵌朱丝,不但大方显眼,
而且间隔整齐划一。有的人不管写几言对联,都喜欢打朱丝格子,甚
至于上下行款也打出来。想当年旧王孙溥心畲他是书家兼画家,有时
自己一高兴,写对联先把写字的地方,用浅绛、浅碧,画成云龙、汉瓦、
螭藻,各式各样的图案,然后再写字的。如果您是位书法名家,工于书
而拙于画,这个工作就可以找清秘阁来画啦。您怎么说,他就能怎么
画,包您称心满意。因为清秘阁有一位师傅,是大内如意馆出身,所以
清秘阁这手绝活儿,在北平来说,哪一家南纸店也没法子跟它比的。
跟清秘阁正对面是淳菁阁,这家南纸店开得比较晚,大约是民国
十一二年才开张的。因为东家头脑新颖,所以做生意的手法,也显着
火爆,与众不同,而且能够迎合当时的新潮派的需要。像林风眠、王梦
石、汤定之、陈半丁等人,都跟他家交买卖,于是研究出来古法翻新,仿
宋染色笺。他们用黄柏胭脂栀子赤芍各种有色药料捶碎熬汁,分别拖
染,制出来的信纸诗笺,不但古朴素雅,而且淡重发墨,书画家彼此函
札往还,有一个时期大家都用淳菁阁的仿宋色笺。
他家跟姚茫父、陈师曾渊源很深。陈师曾又把染纸加矾古法传给
他,于是他家的诗笺,可以蘸墨水写了。其时姚茫父、陈师曾、齐白石
的字画,都是日本人最仰慕的,记得白石老人有一幅抬头见喜的工笔
匦,是桌上一具蜡烛台,烛光煜煜,由上方垂下一缕细丝,系着一只赤
红蜘蛛。由淳菁阁制成如矾诗笺,每匣五十张,~下子不知销了多少
匣到日本去。后来日本文化人到北平观光访问,差不多都要到琉璃厂
淳菁阁买几匣加矾诗笺,带回日本送人,才算得上是风雅之士。
中华书局的紧邻就是松古斋,柜台之前特别宽敞,据说那是乾嘉
年间南纸店的格局。同时乾嘉名人笔记里,也有提到松古斋的,可见
在那个时候,就有松古斋了。松古斋虽然不是装池裱画店,可是他家
对于挖裱字画特别拿手。翁瓶斋日记里就说过,他收藏有国初四大名
家书画团折扇十二把,打算挖裱成四条屏幅悬挂,可是又怕挖裱得不
够精细,把扇面给裱坏了。后来还是听德珍斋古玩铺东家的,特别把
松古斋挖裱的字画送给翁老过目,认为满意,才把扇面交松古斋去裱。
从此翁瓶斋所有字画都交给松古斋去装池,日记里对松古斋还大捧而
特捧呢。要说南纸店承应苏裱名人字画,十之八九都是过手交行买
卖,手艺再好,还能盖得过好的装池店吗?后来北平有位画家胡佩蘅
发现松古斋老东家有一赘婿,是苏州装裱字画一等一的高手,人家后
柜有榆木加漆大裱画台,一代传一代,一点也不含糊,是真正上等苏
裱,所以在北平真正玩字画的人要真正苏裱,一定找松古斋。
松古斋除了代裱字画外,还代卖《玉堂楷则》。现在提《玉堂楷则》
恐怕没什么人知道了。可是当年没废科举时代,读书人为了应付朝考
要写大卷子,所以从小进书房一开始练小楷,就要用加厚宣纸写白折
子,既不写《灵飞经》,也不写“卫夫人”,一定要到松古斋买一册《玉堂
楷则》来临摹。《玉堂楷则》里头的小楷,全是清朝各科会试三鼎甲的
法书,像王仁堪、洪钧、曹鸿勋、陆润庠、冯文蔚、潘祖荫等人的书法,一
个个都是工整端正足为写工楷的楷棋。不知松古斋是什么地方搜集
来的,也按科分先后,鼎甲名次,精工石刻装帙成册,每本足银一两。
不但京城里读书人家要买一本给子弟们临摹,就是直鲁豫各县书香门
第人家,要是进京了也得买几本带回去,自己用或者送人。谁知道代
卖《玉堂楷则》还真给松古斋挣了不少银子呢。
琉璃厂中间最出名的南纸店,那就属荣宝斋啦。他家限于地势,
门脸儿并不怎么富丽堂皇,柜台前头,尤其仄逼。可是人家柜房后头,
有小屋双楹辟为雅室,院内花木扶疏,室内文玩满架。名公巨卿,骚人
墨客,凡是经过琉璃厂的,都要到琉璃厂的荣宝斋歇歇腿儿喝碗水。
人家柜上不但烟茶伺候得特别周到,就是出来招呼陪客的掌柜或伙
计,也都各有一套,能把主顾应付得宾至如归,皆大喜欢。因此荣宝斋
的交往,比哪一家南纸店都宽,所以在他家挂笔单的,也特别多,不但
前清三鼎甲都在荣宝斋有笔单,就是宣统几位师傅,如陈宝琛、朱益
藩、梁鼎芬,也跟荣宝斋各有各的交情。
想当年要找八位或十六位太史公写一堂屏条,或是集锦折扇如果
找不对门路,您就花多少钱,也凑不齐。可是您只要找荣宝斋托他家
去烦,准保如响斯应,约期取件,包不误事。在平时各位太史公,都有
写好裱好的大小对联,临空挂在荣宝斋的客房,而且每位都定有墨润,
如果您看中哪一副,店里还管代求上款。只要哪一位太史公一旦驾往
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字画马上就有人到荣宝斋搜购遗墨,不几天这位
故去太史公的法绘墨宝,必定溅价,那可准极啦。
不是淳菁阁有仿宋色笺加矾诗笺吗?樊樊山、罗瘿公、李宣倜、林
开謇,这班名士,不知道是谁,找出一套梅花喜神谱,套印起来,当笺纸
用。不但古色古香,而且滑润着墨,大家书翰往来,一窝蜂似的,大家
又全部改用梅花喜神笺,成了当时文化界的一种习尚。
后来有几位专攻仕女的画家,把《红楼梦》全部人物,找精彩的回
目,一共画了一百二十张,每张都用《西厢记》里词句题词,例如贾太君
华堂开夜宴,题“积世老婆婆栊翠庵走火入魔”,妙玉被强盗背着越墙
而逃,题“嗨,怎不回过脸儿来”。不但合情合景,而且有不少神来之
笔。跟张善抒画虎,用《西厢》题画,同样妙绝。
可是谁买了这套诗笺,全是欣赏爱玩,舍不得拿来写字当信纸用。
后来各地风雅之士,也到北平来搜购,这种诗笺跟故宫影印的故宫珍
藏钟铭鼎彝,文玩字画的日历,在民国二十四五年的时候,都成了古玩
摊上的古董啦。
厂东门有一家南纸店叫荣录堂,有三间门脸,非常开阔,门面虽然
错金藻饰,可是斑驳脱落显得没精打采似的。门口右方还挂着一方小
木牌词句,现在已经背不出来了,大意是“历代缙绅,奉准由本堂刻印,
各家不得仿刻”字样。现在跟年轻朋友谈到缙绅,十有八九不知道缙
绅是什么,说白了缙绅就是清朝全国官员代表出身经历的职员录,这
个职员录可比现在职员录记载得详细,甚至于府道州县之下,还注明
紧、要、冲,表示这个缺是繁是简,要冲不要冲。一年出一本,编印缙
绅,好像是属于荣录堂的特权专利,从来也没见过别家编印的。
荣录堂后柜有八九间货仓里头存的都是刻缙绅的木板,据说从顺
治三年(1646)到宣统三年(1911) …律保存得完整无缺。这个买卖是山
西祁县刘家开的。到了民国十六七年掌柜的叫刘乐山,不但是饱学之
士,而且鉴赏纸张,另有独到之处,有一年春节进厂甸,笔者在地摊儿
上看见有一卷宣纸,外头一张已经泛黄,一共十二张,里头十一张全都
完整如新,既未认色,也没毛边,纸质细润澄白,所差者就是尺寸不对,
三尺见方,写字作画,都不合适。因为纸的料子好,所以花了八毛五分
钱,把十二张全买下来。经过荣录堂的时候就进去歇歇腿儿,把纸打
开请刘乐老给把合把合。哪知道刚一打纸卷,刘老就说您买到乾隆纸
了。据他说一闻纸香就知道是乾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