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沉思课-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条纹。他们的脑子里盘算着接下来要说的话——或者更糟,闪着几个无关紧要的话题。听人说话就要一心一意地听,禅宗的沉思师傅会告诉弟子:“用所有的耳朵倾听我的话,不要把你的双眼从我身上移开。”这建议真好。要是你的男友对你说起了那部还未动笔的伟大美国小说的最后一章,那就用两眼牢牢地盯着他,乃至一头孔雀趾高气昂地走进房间时,你也不知不觉。但当你欣赏那头孔雀的羽毛,就要对它倾注全部的注意,乃至对那位未来的梅尔维尔 充耳不闻。
  由于孩子们在智力上发育得不成熟,我们有时只把一部分注意力留给他们,相信这样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在一本新闻杂志上读几段关于中东的文章,然后抬起头说:“哎呀,你造了座城堡,不错嘛。”接着我们的注意力就又跳回了地球的彼端。这样一来,分散的心灵就成为了他们的楷模,对他们肯定会产生某种影响。而且这么做也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他们玩耍的时候不仅是在打发时间,也是在学习,我们可以在必要时谨慎地给予协助。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进步没有觉察,就会犯下不能及时介入的错误——或者更坏,会在错误的时间介入。孩子的成长需要环境,这当中应该包括一个带着关爱的、对情况有充分了解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不得已做关心状的大人。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专一,就算婴儿也不例外,尽管他们的注意时间可能很短,但他们注意的强度很高。事实上,学龄前儿童的专注力已经相当惊人了。我读到过一个在托儿所的孩子的故事,他发现了一种积木的新玩法,于是一遍遍地玩,全神贯注地玩了五十次之多。就算把放积木的桌子和这孩子坐的椅子都挪到房间的另一头,他的专注都不会受到干扰。
  

专注即神圣
本书中培养专一心灵的方*逐渐改变你的人生。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官更加敏锐,情绪更加稳定,理智更加清澈,对他人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敏感。无论做什么事,你的精神都会更加集中。回家时你不会用力甩门,因为你自己也会听见响声;你不会轻易绊倒、泼洒液体或撞上别人,因为你会在意自己的动作;你不会再健忘,因为你的心灵是专注的;你不会觉得心智疲惫,因为你时时养精蓄锐;你不会变化无常,不会踌躇动摇,因为你能治愈心灵,使其不再分散。最可贵的,或许是你不会再无视别人的苦难和快乐,因为当你望着他们的双眼,你也望进了他们的内心。
  获得这种可贵(叫“奇妙”也未尝不可)的专一对沉思也大有裨益,还能加速我们在灵性之路上的进展。沉思是专注,而专注终将入圣。随着愈加沉浸其中,我们会明白,财物、渐渐逝去的快乐、名誉,以及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无法让我们满足;只有充满爱与智慧,且永远不会消失的东西,才符合我们的心意。如果听任心灵变得四分五裂,那我们就不过是在生命的湖泊上漂浮的树叶,远离了无尽的现实。一旦心灵统一,我们就能在这个现实中越潜越深,离主越来越近。
  

训练感官
一辈子沉迷于感官刺激的人到头来往往筋疲力尽,活力会顺着它们流走,就像水从漏桶里流出一样。如果能对感官进行训练,我们就能保住自己的活力、生命的精华。
  我想人人都珍视卓越。一旦任何领域中出现大师,都会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一向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到现在还喜欢在电视上看奥运会比赛或网球公开赛,我对顶尖运动员训练自己的身体、判断和忍耐的方法很感兴趣。那些十五六岁的杰出游泳选手、体操运动员,他们一定都是从小就开始了训练,中间付出的努力一定很不得了!任何获得金牌的表演都需要纪律加热情,这很难让人不对其产生敬意。
  就像经过训练的身体能在水池中或高低杠上表现高超的技巧,经过训练的感官同样能大大增益我们自身和我们身边的人。届时,感官会成为我们值得信赖的仆人;但如果他们未经训练,就会成为极尽压迫的主人。
  阿西西的圣方济对这一点做了很好的归纳。他曾经将月亮称作“姐妹”,将狼称作“兄弟”,仿佛两者都是他的近亲——也的确如此。出于一位伟大神秘主义者的超然,他将身体和感官也冠以了同样的称呼。他会说:“这位是驴子兄弟,我会好好照顾他,给他洗刷,喂他吃食,让他休息。但最终是我骑他,不是他骑我。”试想你走在意大利的一条乡间小路上,从一片高地上走来了一个农民,他被背上的驴子压弯了腰,人几乎扑到地上了。这个画面是多么滑稽啊!当我们任凭感官和身体掌管大权、发号施令,我们不也和那个农民一样吗?相信我,它们可不是和善的主子,它们求全责备,极尽压榨之能事。通过对感官的训练,我们就能从它的胯下爬出,重掌作为主人的权柄。
  换一种说法,我们的感官就像小狗。如果你养过小狗,一定会记得它是如何抢到一只拖鞋,嚎叫几声,然后将其撕成碎片的。狗小时候这样做不出所料,可我们不想让它长大后依然如此。要让它成为良伴,就需要施以训练,还好它热爱学习。同样的道理,感官如果受到一些训练,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但如果任其奔走,不加规训,它们就会反过来对付我们。
  

如何开始
训练的第一步是禁止感官接触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我们不会把车开进加油站,然后吩咐加油工在油箱里加满低粘机油——那样小汽车就跑不动了。为了让机器运转,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润滑剂或燃料,或冷却剂,或随便什么,我们也真是这么做的。但在对待身体方面我们就没这么小心了。我们吃下营养学家(还有普通常识)告诉我们的有碍身体正常运行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它们尝起来美味。我们还不明白,吃东西应该取决于身体的需求,而非感官的快乐。
  随着觉悟的上升,你会看不得别人听任感官要求将自己逼入有害的生活习惯。看见某人吸烟,你就会明白肺叶的不适,会觉得自己就在那两个气囊中; 生怕充满烟灰的空气一涌而入。饮食无度也让你痛苦;你会听见肠胃以自己的语言抗议:“求求你,别再往我里面塞东西了!太疼了!”每当看见有人这样伤害他们的身体,你就会对塞入自己口中的东西加倍警惕。不论以前尝起来多好、闻起来多香、看起来多悦目的食物,只要是没有营养价值都会让你失去兴趣。你还会避开一切深度加工、人工合成、妄图超越自然的食物:“酥皮面包”啦,非母牛产的乳脂啦,“速食早餐”啦,罐装奶酪啦,等等。
  孩子们特别容易为感官所诱惑。电视广告会让他们哭喊着要吃营养很少,甚至毫无营养的早餐麦片,原因不外乎它味道很“赞”,而且还有三种颜色,这一点我们都了解。广告敦促这些还没有判断能力的孩子吃下糖分含量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的麦片,而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可以补充能量、促进成长的实在营养。他们这样引诱孩子都是为了能挣几个钱!更糟的是,我们还让孩子观看这些节目,任由他们吃下小熊布巴吃的东西——什锦果酱早餐三角包。
  要让孩子戒掉这些坏习惯,就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不能光说一句“去看电视”,然后把他们交给座椅,得亲自陪着他们才行。我们不能对他们说:“宝贝,能自己吃早饭吗?你知道果酱三角包在哪里的。”你得下点工夫弄出一餐美味,有营养的全麦谷物。我们需要花些时间准备食物,然后再花些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一起享用。
  烹饪健康的菜肴还需要营养方面的基本知识。你不必成为专家,了解基本原理即可。但无论你是从哪里得到的相关资讯,我都敦促你参考有资质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不要瞎赶时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动化饮食
下一步训练味觉的原则是饿的时候才吃东西。食物或许就在手边,但并没有什么力量强迫我们非吃不可。曾有物理学家向我保证,说我们绝对可以让自己和食物保持恒定的距离——甚至扩大彼此间的距离——这和被它吸引过去一样容易。我们多数人都参加过这样的晚宴:宾客向女主人保证自己再也吃不下一口,但紧接着就进入客厅觅食。客厅的重要位置放着几碗坚果、薄荷和奶酪混合物,这些玩意很快便被一扫而空;无论装满几次,都会立即清空。某人说上一句话,然后“啵”的一声吃进一枚薄荷糖;还有人痛论国事,拳头里握着花生挥舞几下,随即投入口中;另一人站起来穿过房间,半路上稍稍绕了点远路,拿了几块软质奶酪。我们对自己的这种饮食方式并无自觉。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们吃喝是出于强迫,而非源于饥饿。
  这种自动化饮食同样会在电视机前、电影院里、夜总会中、运动场上发生。眼前动感十足,双手也跟着上蹿下动,在嘴里进进出出,仿佛拉斯维加斯某家赌场门口的自动招牌上,那个永无止境地挥手打招呼的牛仔。我们可以学着对观看的东西更加自觉,并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那样会让你的享受感大大提升。
  如今的饮食已经变得相当机械化,人们常常边吃边谈。我并不反对在饭桌上交谈几句,那绝对是一同进餐的乐趣之一。但在嘴里塞满食物的情况下谈论重要或复杂的事件,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在咬了一大口玉米饼后试图解释关于沉思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没礼貌的举止。但媒体有时会给我这样的印象:要是手里没有咖啡、香烟或附近熟食店送来的三明治,新闻记者和私家侦探就完全没法开口说话。
  要想训练味觉,我们就需要留意我们所吃的东西,不能再机械地吃喝。只在用餐时用餐,这样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坐在桌边,对食物更加专注了。真要放弃零食?多么可怕的前景!我们许多人会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