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随后,我组织母亲迁徙,让成年带过去。”这样说定了,当夜无话。

  契祖

  娀狄,四人走婚人,简狄女子一行六人,第五天晚到了祭坛。休息一夜。第二天,娀狄召集二十个男子,向河下二百里处建第一个巫祠。四个走婚人分头婚访。在巫祠完工的日子,祭坛方面送来消息,迁徙的第一批母亲到了。娀狄赶回祭坛。这一批人是四个母亲,二个少女,四个乳婴。一共十人,分住五个住处。娀狄配备了十个男子,地址选在祭坛不远处。这个地方,娀狄曾经考察过,十个男子的工作是住地周围的树伐掉,将山坡的草烧光,将野兽驱逐走。

  伐树,在今天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极艰巨的工作。始族的工具只有石头,木棒和蔓枝(作绳子),用这样的工具显然无法像今天这样将树伐倒。当时的作法是,将树上的嫩枝连同叶芽一齐除掉。反复的清除,直到树枯死为止。

  伐树和烧草迫使野兽放弃领地,远避到大山中去。第一个狄人的村落建立起来。

  两个月以后村落建起了三处,性###进行了两次,采集男子安排进村落,有娀母亲能够懂得简单的狄语。开祭的时间选在下一个月圆的日子,河下的有娀母亲和狄人母亲得到通知:下个月圆的日子为祖像开祭举行###。娀狄到祭坛对面的山坡清除杂草和树丛,住地的采集男子出来接替娀狄的工作。在今天工作的安排用语言,在娀狄时代用“行动”。

  月圆前的最后一天,第一支有娀母亲来了,自己选择一个地方住下来。太阳偏西以后,从北山(喾的方向)来了一支队伍,不必明说,读者已经知道,这是胖巫母组织的“喾”代表队。因为有了喾###的经验,胖巫母的代表队井然有序的进入“会场”,也选了一个地方住下来。这是距今七千年的###,自然与今天的###不同。与会的代表不需要娀狄“款待”,自己安排住处,自己采集食物。第二天,与会的客人陆续到达。

  黄昏以后,祭坛上堆起了两堆篝火,在薄冥中篝火点燃,山坡的“观众”肃然无声。娀狄揭下来祖像的头饰,这个动作相当于今天的“剪彩”。在肃穆中,胖巫母走上祭坛,她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宣讲。这样的宣讲,有娀母亲闻所未闻。

  “我代表喾祖来参加今天的###。今天是第五代喾祖的诞生日,第五代喾祖来到了我们中间。它的塑像就在祭坛上,我们在第五代喾祖的注视下举行今天的###。”

  胖巫母宣布:

  “第五代喾祖叫作契。”

  喾代表队首先击石片,表示对契祖的诞生祝贺。喾代表队的击石声引起了有娀母亲和狄母亲的响应,击石声响彻山谷。

  “契祖保佑我们。”

  击石声。

  “子孙兴旺。”

  击石声。

  “食物永不缺少。”

  击石声。

  “简狄和有娀团结起来。”

  击石声。

  胖巫母的宣讲结束了,下面是###项目。###的内容前文已经讲过,不再重复。有娀母亲和简狄母亲观瞻了契祖,经过了宏大的###。当夜,与会代表露宿在契祖像下。次日,胖巫母组织了浩大的“傩”。

  傩,在前文已经说过,很类似今天的###游行。

  在古汉语中有“傩”,还有“巡”。傩和巡的意思有区别。这一次的游行有傩的内容,也有巡的内容。

  走婚人和两族母亲的混合编队发出下面的呼喊,

  “契祖善,契祖善,噢,噢,”

  “狄娀和,狄娀和,噢,噢,”

  “子孙祭,子孙祭,噢,噢,”

  上面的呼喊与击石的节奏汇合起来,表达了振奋人心的声势。狄娀人还不会唱歌,这样的呼喊已经是很新鲜的事情。 千年以后,始族人产生了类似今天叫作“巫术”的行为,巫用巫术与“祥”作斗争,组成浩大的声势将祥吓退。这就是傩的意思。

  古书记载,秦始皇一生出巡六次,他最后死在巡的路上。另一次明确的记载是舜的“巡狩”。故事中,胖巫母的行为已经是“视察”和“指导”的意义,这样的行为叫作巡。

  一支接近五百人的傩队伍,胖巫母领队,在胖巫母的后面,喾代表的走婚人和喾母亲首领在击石的节奏声中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击石的响声引来了沿途的族人。再后面是娀狄,娀狄后面是走婚人,有娀母亲和简狄母亲的混合编队。再后面是其余的人员,包括收留的采集男子。采集男子以能够参加傩感到很荣幸,很光彩。

  简狄女子临近生产,留守在祭坛,没有参加傩的游行。

  傩的游行从祭坛开始(辉县,淇县和封丘之间),向河下濮阳方向。这一路上,有娀和简狄回到自己的族里,到了濮阳,娀狄的走婚人和采集男子停下来。胖巫母的代表队折向安阳方向,从漳河向上回到喾。 。 想看书来

仰韶人之一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仰韶文化

  仰韶人之一

  仰韶考古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一处村落遗址,后来发现了同样性质的村落遗址一千多处。根据考古学的惯例,这个文化系统以最先发现的仰韶村来命名,叫做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为中心,西到渭河上游,东至河南东界,南端沿汉水进入湖北,向北,内蒙也有分布。

  仰韶文化的村落都分布在黄土台地上,分布密集,有的遗址隔河相对。例如,在三门峡水库地区,发现有69处遗址。这是因为仰韶人往来迁徙的结果。

  仰韶人制作的陶器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光滑的石子磨半干的陶坯,另一种方法是在陶坯表面压印绳纹和条纹。仰韶陶器没有旋转的陶轮,全部的陶器都是用泥条堆起来,手工拍,捏成需要的形状。

  经人类学家研究,认为仰韶人属于黄河人种,接近现代华南人的体质,证实了仰韶人正是我们的祖先。在诸多的遗址中半坡村遗址为最典型,半坡遗址的时间是公元前四千年。 

  陕西西安东郊有一个村庄叫半坡村,在这村庄的北面是一片台地,村庄台地面临浐河。浐河发源于蓝田县西南,最后流入渭河。这片台地出土了半坡村遗址。

  遗址约10多万平方米,已经发掘的有1万,主要部分是居民区,约3万平方米,居民区的东面是制陶区,北面是公共墓地,较完整的房屋遗址四○多处,储藏窖穴一百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近万件,各种墓葬二百多座,烧制陶器的窑址六个。围绕着居住区有一条深宽各5-6米的大围沟,居住区又被一条小沟分做两部分,每部分都有一所大型的房子,在大房子的周围是住宅群。

  在遗址,发现了一些粟的朽粒和类似菜籽的种子,猪骨,狗骨多,牛,羊,马,鸡的骨头少。网坠,箭头,鱼钩,鱼镖等644件,石球,陶球不少。兽骨有獐,斑鹿,河麂,狸,竹鼠,野兔,短尾兔,羚羊。居住区到处是榛子,松子,朴树子,螺丝壳,蚌壳。              其他手工工具1133件,表明能够制作毛皮,挖掘容器编织蓆蓝,鱼网,纺线,织布。陶器,完整的和能够复原的近千件。陶片50万片,陶器上面的刻划符号112个。装饰品,由陶,石,骨,牙,蚌,玉等原料制成环,珠,耳坠,颈饰,手饰,腰饰,1900件。束发的簪子715件

  仰韶文化的发现到今天已经八○年有余,无论是从考古方面讲,还是从中华史方面讲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考古学家为中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我们中华人一步一步的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上失去了独立,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文化上也失去了独立。我们的北京人的古化石,这么珍贵的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遗址是外国人出钱,由外国人主持发掘的。我们的中华史被诬蔑为发源于西方的文化。本文不想涉及历史以外的事实,单就历史讲,仰韶文化是我们中华人自己发现的,是我们自己组织发掘的,是我们自己主持建起了仰韶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半坡人

  一

  时值深冬,背阴处的残雪还能够看到。

  一群精壮体力的男子,一共二十人左右,他们担负着狩猎的氏族分工。这一次出来日子可不少了,半坡人不会计算时间,实际上已经出来一个月,他们没有往村落送回收获,运气不好,狩猎首领打不起来精神,大家也都打不起来精神。

  正走着,突然,首领的眼睛一亮,前面不远处飞起来一群鸟,那是一个信息,表明这一群鸟受到了惊动。首领爬上一块台地,站在这块台地上,能够看到河转弯的远处。在首领的脚下,是一道清流,直到望不尽的远方,都是一片接一片的漫坡。在转弯的地方,首领看到一只鹿。鹿在河边喝水。鹿一向被视为吉祥物,有鹿的地方也一定能够猎获。跟着鹿走,这是巫的指教。

  这二十人的狩猎群终于有了收获,背着,扛着,满载而归,走了三天的路回到村落。

  这真是一年来没有的好收获,全村落的人都喜气洋洋。几个月没有闻到肉香味,孩子的口水流出来,母亲们和留在村落的男人们放下手中的活,一起来收拾,男人们拿出来精致的石刀和蚌刀,将兽皮剥下来,将剥下来的肉分成很均匀的小块,放进陶坛里用盐渍上,几个陶坛都装满了。剥下的兽皮泡在河里,为了防止被河水冲走,用石头压上,这些兽皮可以连成片,挂在身上。母亲们升起火,将陶罐架到火上,罐中放进清水,那剥下的碎肉,连同敲碎了的骨头一同放进罐中。

  但是,所有的这些,猎手们都顾不得,他们实在是困乏极了,不约而同的进了那个大的房屋中去,很快就睡了过去。

  半坡村落的规模较大。在以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