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与先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妖与先知-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什有九很浅薄或谬误。”讲到这里,梁启超转过头来对胡适说:“适之,你说是不是这样,我没有造谣吧?”
  会场里哄堂大笑,梁启超在大家的笑声中结束了演讲。
  胡适虽不以为然,但他还是豁达地做了闭会演说。他首先表达对梁启超批评的感谢,并指出中国哲学史正在草创时期,观点不嫌多,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学术来说反而是好事情。最后,胡适息事宁人地说:“梁先生今天的教训就是使我们知道哲学史上学派的解释是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观点的。”
  在这场不同寻常的演讲中,张竞生见识了梁启超的率真风度,看到了胡适的不俗雅量。作为同事,他感到对胡适又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当晚,张竞生还与胡适一起到真光影剧院观看俄国光明歌剧团的演出,剧目叫《有罪的贞女》,其剧情和演技与中国的旧戏一样幼稚可笑,但音乐却远远超过我们的戏剧。

二、风生水起(3)
经过一天的喧嚣,张竞生与胡适都陶醉在俄国歌剧的旋律中。
  北大上课是极端自由的,学生对老师的课可上可不上,因为课有好有不好,口味有对有不对,全凭学生的兴趣,老师也不追究。
  正像一位美国幽默作家所说的,英国牛津大学的讲书虽然每天都有,然而却是很陈腐的,你去听听也好,不听也没有什么。大约天下的名牌大学差不多都这样。但北大三院大礼堂的讲座却是不能不听的,这里是北大的公共论坛,重大活动和重要演讲都会在这里举行。这一年里,张竞生仿佛与北大三院大礼堂特别有缘。
  4 月19 日下午四时,美国节制生育运动的先驱桑格夫人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生育制裁的什么与怎样》,为了配合这次演讲,校长蔡元培亲自发布校长启事并主持讲座,安排胡适之担任翻译,张竞生陪同。
  桑格夫人是美国节制生育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也是国际节制生育运动的领袖。她1883 年9 月14 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科宁,年轻时在医院学习护理课程,亲眼目睹了一位女性因为采用不良的方法避孕而最终死亡的过程,下决心要使妇女们从非自愿性怀孕的苦难中解放出来,于是前往欧洲学习,回国后创办了全美第一家节制生育诊所,广为宣传和指导,虽历经磨难,仍在美国四处游说,奔走呼号,八年间为此事入狱多次,但她矢志不渝,不屈不挠地抗争,终于使节制生育运动合法化,并成立了“生育制裁协会”,一时间赞成者多达五万人之众。这次到中国来巡回演讲,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国节制生育的实践。
  张竞生是提倡计划生育的急先锋,但即使在号称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大,他的节制生育的学说及主张似乎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在偌大的校园里并未引起些许波澜。这次桑格夫人在三院大礼堂演讲,作为主要陪同者,他看到“听讲的人满坑满谷,四壁有站着的,窗口上有趴着的,甚至把北大三院的窗户桌几都要给挤坏了,热烈之盛况,可以想见”(梁景和:《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166 页)。这使张竞生感到振奋:吾道不孤矣,以俟来时。
  桑格夫人在演讲时开宗明义地说:“生育制裁的问题,是新社会哲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精神和文化的要求的表征,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随后她绘声绘色地宣传节制生育的意义和作用,简明扼要地介绍节制生育的历史和现状,条分缕析地探讨节制生育的内涵和方法,而且亲自演示避孕操作,逐一讲解避孕的方法。桑格夫人说,避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断欲或节欲法。第二,断种法。包括“用X 光放射男女的生殖器,使种子变弱”以及外科手术的方法。第三,机械的方法。包括男女使用的避孕工具和男性的性交终止法。
  桑格夫人在公众场合面前,如此直截了当地谈论性交和节育问题,这是破天荒的事情,使素以首善之区自居的北大学子大开眼界,也给中国思想界以巨大的冲击,顿时引起了轰动,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中国社会弥漫着的‘性’的玄秘的空气,总算她第一个来打破的!中国从前何尝有人把‘性交’的事拿在大庭广众中演讲的呢?她第一次的演讲,除下了生育节制的种子外,还创造了一种好的态度,使中国人知道‘性’的事情,原来还是值得用科学方法去讨论的啊!”(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 年,第413—414 页)张竞生以陪同的身份参与其事,又以相同的学术主张遥相呼应,很多原来对张竞生的“异端邪说”颇不以为然的人这才对他刮目相看。 。。

二、风生水起(4)
胡适则一边翻译一边惊叹桑格夫人非凡的演说才能,女子演说很少能像她这么富于条理性和感染力的。胡适不禁想起了当年在美国留学时以《新女性》为题写的一首打油诗:头上金丝发,一根都不留。
  无非争口气,不是出风头。
  生育当裁制,家庭要自由。
  头衔“新女性”,别样也风流。
  在他眼里,桑格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新女性。
  离开北京后,桑格夫人又到南京、上海等地作节制生育的演讲,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在桑格夫人的推动下,节制生育理论在中国开始风起云涌,逐步付诸实践了。这种局面当然是张竞生所乐见的,也为他拓展更为广阔的事业天地奠定了基础。他每天总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不断地向前飞动着。除了搞好教学,参加政治活动、学术活动外,他还亲自指导本校学生进行中国科学史,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博物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代表学校出席北京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向当局进行交涉,开展索薪运动;参加本校季刊编辑部,该编辑部共分自然科学组、社会科学组、国学组、文艺组,他与王雪艇、陶孟和、胡适之、蒋梦麟、朱经农、朱迈先、黄右昌、何海秋、周更生、燕召亭、陈惺农、高一涵、张慰慈、李守常、顾孟余、马寅初等十七人被聘为社会科学组的编辑员,负责组稿、投稿和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活动,这些编辑员都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不但自己要有学问,还要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不但要有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的学术眼光,对于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具备以新方法新思维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
  转眼间,已到了1922 年的年底。这时,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争取并邀请多时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将于近期来华访问,并到北京大学作演讲。
  爱因斯坦于1879 年3 月14 日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他四岁时还不会讲话,保姆骂他是“讨厌的祖宗”;读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他将“一事无成”!然而,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丑小鸭,却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永久的尊严与荣耀,被罗素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两位伟人之一。因此,欢迎爱因斯坦就是欢迎科学,各国均以能邀请爱因斯坦到该国讲学为荣。蔡元培一直有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讲学的打算,早在1920 年,北京政府###次长袁希涛在德国访问时给蔡元培打来电报,说爱因斯坦有意访华,北大是否能接待,蔡元培当即回电表示欢迎。第二年春天,蔡元培借出国考察之机专程拜访爱因斯坦,再次表达欢迎爱因斯坦到北大讲学的诚意,爱因斯坦说他希望访华,但时间尚难确定。1922 年3 月,我国驻德国公使致电蔡元培说,日本政府邀请爱因斯坦在秋天去讲学,他愿意同时访华讲演半个月,蔡元培又复电表示欢迎。几经曲折,终于大体敲定爱因斯坦来北大讲学的日程、酬金及相关安排。
  为欢迎爱因斯坦的到来,北京大学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
  11 月14 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日刊》刊出“爱斯坦博士来华之准备”
  的消息,正式发布“安民告示”。11 月20 日,《北京大学日刊》又刊登《爱斯坦学说公开演讲》,消息称:“兹为爱斯坦博士演讲之先导,特选择关系于相对论各题,分别定期公开讲演。兹因讲堂座位有限,特备印听讲,本校同人愿意听讲者,请至第一院注册部领可也。”同时,将系列专题演讲的题目、演讲人、日期、时间、地点列表一并刊登。专题演讲共分七讲,包括丁西林的《爱斯坦以前之力学》、何育杰的《相对各论》、高叔钦的《旧观念之时间及空间》、夏浮筠的《爱斯坦之生平及学说》、王士枢的《非欧几里特的几何》、文范村的《相对各论》、张竞生的《相对论与哲学》等。这个演讲阵容,堪称北京大学最高学术水准。其中丁西林是北大物理系主任,而且文理兼通,既是科学家,又是戏剧艺术家;何育杰是留英硕士,后任国民政府编译馆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高叔钦曾在比利时和法国留学,兼任北京中央观象台台长;夏浮筠是清末学者夏曾佑的儿子,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王士枢、文范村分别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数学与物理学方面均卓有建树;至于张竞生博士,则以活跃于政治与学术,而在北京学界声名鹊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风生水起(5)
12月13日下午8时,张竞生在北京大学第三院大礼堂作题为《相对论与哲学》的专题演讲。这是系列演讲的最后一讲,前六讲都只从某个方面或若干方面对相对论或爱因斯坦作一般性的介绍,张竞生则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相对论这一划时代理论的产生作了精辟的论述。张竞生在演讲中说道:“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的发明,全凭借哲学方法的效力。即是用了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几何学家所用去创造几何学的方法。我又发现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的成立,虽由科学方法所得来,但到后头,竟为科学方法而破产。若问此中所以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