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感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情感笔记-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意自己,然后再上纲上线——独生子女都是这样,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嫁给这样的人,想让他珍惜你,门儿都没有!例证多的是,记不清她的生日;周末同朋友玩得“乐不思蜀”,根本不管独守空房的老婆的感受;过马路经常是自己大步流星,将她孤立无援地扔在车流中……女人对细节总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些细节堆积到某一程度,然后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杀伤力总是不弱。
  婚姻中的两个人,没谁为大是大非而分道扬镳——“政见”截然不同者,成不了夫妻。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闹到最后大打出手,怕也说不出什么原则上的争执。
  可是,琐事伤人。那一个个的细节,就像小蚂蚁,叮咬人心,最终将婚姻之城毁于一旦。婚姻中的人,要么被它咬得遍身伤痛,弃城而去;要么在持久的痛感中变得麻木,使城成为空壳。
  如果你不想让爱随风而逝,唯一的办法:防微杜渐。
  这有点儿老生常谈。而那些老生常谈的,大都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不过因为它们的不起眼,而在逐渐冷漠中被淡忘。当然,遗忘要付出代价,它们终将以惨痛的代价提醒自己的存在。就像婚姻,在你意识到大势不好之时,它可能濒临死亡。
  其实,没谁在婚姻之初就想着它要解体。但越是对婚姻寄存美好希望,越容易失望。想象远不等于现实,这在婚姻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必须清楚一个现实,婚姻是绝对不同的两个人共同经营的一个经济实体,有差异、矛盾、纠纷、对立,是这一实体的根本特性。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实际上就是彼此让步,解决纷争。
  有人曾经说,婚姻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我看,除了复杂之外,婚姻还是一种你未曾有过经验却必须天天面对的人际关系。当然,现在有同居,有试婚,可这些与真正的婚姻有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婚姻给了彼此以保障和胆量,矛盾与冲突更为尖锐,双方都卸下面具,赤膊上阵。
  绝大多数走进婚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少经验。此前,你有关人际相处的种种历练,可能在婚姻里起不了多少作用。这个时候,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有利于良好婚姻关系的建立。
  这可能就是婚后培训班兴起的原因。这些培训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及心理咨询,帮助夫妻们了解对方,直面矛盾冲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信任,使婚姻保持新鲜。
  婚姻是一门学不完的课程,关键是要掌握方法——参加培训的人如是说。这恐怕是问题的关键。一个培训班,断然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一生,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你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看来,婚姻培训班的作用在于,它给了夫妻们一个机会,在交流中了解对方,通过游戏探寻夫妻的相处之道。这些,都是维系婚姻所必需的,也是个人在自我成长中很少经历的。
  其实,婚姻咨询和婚姻培训之类在国外并不鲜见。中国有“家丑不外扬”的古训,郑重其事地向人请教夫妻如何相处,多少有些难为情。不过,婚姻里确实有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技巧,靠“摸着石头过河”,当然也可能到达对岸。只是这样的老方式效率不高,成功率也难以保证。
  与其黑灯瞎火地摸索,不如借鉴经验,找寻一条能够到达成功彼岸的路径。培训婚姻,实际是培训我们自己在面对婚姻时的理性、冷静态度,培养包容、关爱之心以及坚守诺言的勇气和执著。
   。。

右转,绕过婚姻(1)
如果希望拥有一种美满的婚姻,请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一般来说,你的爱人不会像电影明星那么酷,既不是风月俏佳人也不是百万富翁。
  10月是结婚的季节。时常在飘散着初秋气息的阳光下,看到穿街而过的车队,红色的气球和玫瑰花的芳芬扬起幸福的味道。滚滚红尘里看不清新娘的模样,但惊鸿一瞥的婚纱总撩起人无穷的想象。
  阿航就是在这个时候举行她的婚礼。参加婚宴的路上,我和沫沫设想了种种细节,但一切都出人意料。确切地说,那更像是一顿朋友的聚餐。因为此前没有任何关于新郎的信息,阿航的突然成婚便让我们更多了几分对新郎的猜测。说实话,迟迟亮相的新郎让人多少感觉失望——既不高大英俊,也不风度翩翩,看不出任何一点所谓青年才俊的影子。但是阿航就那么迅速而且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婚姻,坚决得让人惊讶。
  “在所有人都对婚姻避之不及的年代,一个人向你求婚,就说明他真的爱你,对你负责。我只要一个一心一意对待我和家庭的人。”
  阿航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沫沫皱起的眉头。
  闺中密友,如今只有沫沫形单影只。论长相,论才干,论聪慧,沫沫拔尖。当着公司主管的沫沫有自己的香车和雅居,也有围在身边大献殷勤的男子,但无论是IT精英、医生、教授还是“海龟”,都入不了沫沫的法眼。不管是烛光晚餐,还是鲜花钻戒,也不管是温情脉脉还是誓言旦旦,沫沫总是远远地站在婚姻的大门之外,心怀警惕。
  童话结束了,王子和公主一定不会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沫沫拒绝婚姻的理由。依着沫沫追求完美的个性,要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一桩十全十美的婚姻。但在目光所及的凡尘俗世里,将这一切握于掌心的几率有多少?怀揣着理想的沫沫,于是身陷害怕梦想破碎的恐惧之中。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戴上婚戒的那一刻感受到幸福。扑面而来的欲望城市里,眼见着害怕婚姻的人越来越多。不是不要爱情,只是握住爱情的同时,拒绝婚姻、家庭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
  “You win!”(你赢了)在克里斯·奥东内尔主演的喜剧片《亿万未婚夫》里,对婚姻深感恐惧的Jimmie正一脸失败地向女友求婚。这是这个城市里最富有浪漫情调的烛光餐厅(通常,男人们求婚之时,都会带女友来这里),到处是兜里揣着戒指盒、紧张兮兮的男人,Jimmie深知,这一晚将改变自己的人生。对于一个认定自由胜于一切,走马灯似地换着女友,享受自己幸福多彩的约会的男人而言,要在爱情的承诺中放弃自由,该是怎样一件难事。
  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自由走进婚姻?You win!Jimmie的求婚词实际说出了许多男人(包括一些女人)的心里话。选择婚姻,对于他们而言,是在经历一场漫长的斗智斗勇后的妥协和缴械投降——你赢了!
  而那些不愿投降者,便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同居。同居的最大好处在于随时能够撤身而去。虽然结婚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一纸契约,但这张纸却代表着责任、义务、经济利益、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对个人自由的相对约束。同居,却能将这一切规避掉。
  当然,同居也有麻烦。首先是在一起生活的两个人是否都能够冷静、理智地接受现状,不作改变现实的努力与幻想,并且都有随时解散共同体的心理承受力。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建造了一座屋,可这屋子的门没有锁,住进去总会有些不踏实,因为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不速之客闯入,或者屋里的贵重物品不翼而飞。
  有太多理由支持我们对婚姻的逃避。在一次有4786人参加的网络调查中,139%的人想起结婚生子就害怕;231%的人有轻度婚姻恐惧症,害怕爱情会变质;14%的人根本不会考虑结婚。
  一对爱侣牵手漫步于夕阳下的海滩;两位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在自家庄园的草坪上拥吻;触礁的泰坦尼克号上生死离别的恋人——电影、小说还有浪漫故事,塑造了我们脑海中美满婚姻的图景。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相比之下,庸常琐碎的日子,柴米油盐里的岁月,怎么看怎么让人心烦。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右转,绕过婚姻(2)
的确,完美的生活永远只在电影里,很多人明白这一点,却无法接受包括爱情在内的生活本身所存在的缺憾。看完电影之后,你得应对工作、付账单、解决和爱人的争执——这些,相比于理想的婚姻生活,总显得百无聊赖而且无可奈何。虽然身陷于这些日常俗事之中,许多人依然会不依不饶地追问:为什么我的生活不能像别人(电影、小说以及其他人讲给你听的那些醉人片段)那样?
  所谓的不完美都在对比之中产生。恐惧婚姻的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为根本不存在的梦中爱人而“消得人憔悴”。
  婚姻专家给予完美主义者这样的劝告:如果希望拥有一种美满的婚姻,请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一般来说,你的爱人不会像电影明星那么酷,既不是风月俏佳人也不是百万富翁。正如婚姻之外有各种义务一样,现实的婚姻关系包含两人的不同观点、不同品味。不完美,并不意味着你的婚姻出现了什么问题。相反,如果你能够认可这些差异,它们将会丰富你的婚姻生活。
  对于那些要求完美的人而言,如果不放弃苛责,他们将永远对婚姻怀有恐惧,或者在困难重重的两性关系中焦头烂额。
  实际上,我们原本并不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什么样子。一方面,外界为我们塑造了家庭生活的典范,给了我们关于婚姻生活的遐想;另一方面,曾经的经历,尤其是那些来自家庭的不愉快经历,又使我们置身于不幸与恐惧的阴影之中,害怕在婚姻中受伤。
  心理学者在对爱情与婚姻的研究中,提出了爱情的依恋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与自己主要的看护人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与他成年后的爱情模式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婴儿从一出生就有一种内在的情感依恋需求,因为这种需求可以增加他们活下来的可能性,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看护和照料。这种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将影响他们从青春期到成人后的情感发育。婴儿感到自己随时可以得到照料,可以依赖主要看护人的程度越高,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