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魂--华夏之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魂--华夏之刃-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猛炅嗽倩垢>褪钦饷椿牡肫娴囊螅抵形奈渌逆蹙谷淮鹩α恕

  纣王宣比干献心,比干惊恐,打开了姜子牙的锦囊,按照方法吞下神符,就奔了大殿。大殿上,比干痛骂妲己和纣王,然后自己剖心掷地,扬长而去。因为有神符护体,自剖过程中没有留一滴血。之后比干骑马飞奔城外,遇一卖空心菜的妇人。因为神符说明书上说,遇到卖空心菜的必须要问他“人若是无心如何?”比干就按照要求做了,结果那妇人想都不想,张口就说“人无心即死。”比干顿时血流如注,大叫一声而死。

  实际上,这些都是编的,除了一样:比干是被剜心而死的。

  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八百诸侯叛殷归周,成汤政权摇摇欲坠。祖伊、微子启、箕子、商容等屡谏不听,比干见状,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然后选择了到摘星楼强谏纣王,三日不去。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便把比干的心挖了出来进行观看,比干没有神符,当然是不能活了,据传此时比干63岁。纣王的无道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此再没有人进谏纣王了,各位重臣纷纷反出朝歌,众叛亲离,纣王成了孤家寡人。

  比干夫人妫氏怀孕已三个月,闻比干死,逃出朝歌,在长林石室中生一男,取名为坚。武王灭商后,修比干墓,封比干为国神,赐子坚为林姓,林坚即为林姓始祖,比干为太始祖。

  比干忠谏而被杀,被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从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比干”,他们勇敢无畏,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为了促进国家兴盛或挽救民族危亡而前行,最终使中国这条巨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日。国神,已成了一股民族凝聚力。

  历代帝王对比干也多有推崇,如唐太宗、乾隆等,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魏孝文帝的《太和碑》,其上的《吊比干墓文》写得十分生动。孝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他之所以推崇比干,是告诉臣子:“朕要是犯了错,你们一定要提醒我。”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新乡,比干墓还在,那里有个石碑很特别,上写“殷比干莫”,相传是孔子真迹,那个“莫”字就是“墓”,一说为通假字,一说是孔子故意去掉了“土”,原因是碑下就是土。

  《封神演义》说比干死后被封为文曲星君,民间传说中,比干又成了“文财神”,坐骑为金圣孔雀,理由是没有心就没有贪心。不过这个文财神和正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文财神范蠡比起来,名气要差很多。

  最后提一件事,有一说为帝乙想立弟弟箕子为继承人,箕子说立长子微子启,比干却说微子启为庶子,应该立嫡子子辛,在我看来,此说颇不可信。

三十一 不食周粟——伯夷、叔齐
《伯夷列传》冠《史记》列传之首,虽叫伯夷列传,实则是伯夷叔齐列传,因为伯夷和叔齐的事迹基本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二人都姓墨胎,是孤竹国的王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二叫什么?答:不详。

  现在先说一下孤竹国。

  孤竹国又写作“觚竹国”,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一说,觚和竹都是用于记事的东西。另有一说,孤竹是竹子稀少的地方,即指不产竹子的北方。还有一说,孤竹指的是男性的生殖器,是一种图腾崇拜……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统治中心为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范围包括今唐山市的东部、辽宁省的西南部和秦皇岛市的全部,是冀东地区最早的地方政权,春秋时败亡于齐桓公之手,存在时间约为940年。

  简介完毕。

  言归正传,孤竹国国君生前有意立幼子叔齐为接班人,死后大臣们按照原则拥立长子伯夷即位,结果伯夷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立叔齐,然后就放弃君位,逃出了孤竹国。于是大家就推举叔齐即位,不料,叔齐却说自己当了国君就是“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和”,然后也逃到了国外,并找到了长兄伯夷,一起过起了流浪的生活。孤竹国大臣们张口咂舌,很是无奈,不过还好,还有个中子呢,于是就立了那位二王子做了国君。

  此时正是纣王无道、天下大乱之时,伯夷和叔齐避乱于北海之滨与东夷人杂居在一起,后来听说西伯侯姬昌那里比较安定,适合养老(不知二老高寿几何),就相约要去投奔周国。不巧,到了周国的时候,周文王去世了,而此时武王姬发将父亲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进兵想要伐纣。二老见状就上前拽住武王的马缰说:“你爸死了不葬,却去发动战争,这是不孝啊;你身为臣子要去杀害君主,这是不仁啊……”武王身边的人一听,呵,老家伙,竟敢说武王不仁不孝,嫌命太长了吧,便要动手杀掉他们。这时候姜子牙说话了,“此义人也”,二老于是互相搀扶着就走了。

  不久之后,武王灭商,天下朝周,二老认为这是很耻辱的事情,便以商遗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首阳山这个地方隐居起来,靠采苹(又名薇,一种野菜)活着。首阳山到底在哪里,说法很多,在山西、河南、甘肃、山东和陕西都有,而且都有关于伯夷、叔齐的传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

  后来有一天,来了个老头,老头对他们笑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虽说不食周粟,但这野菜难道不是周朝的吗?”二人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开始绝食,当感觉自己快死的时候,作歌一首,大意是:以暴制暴,我们不理解,周武王却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神农、虞舜、夏后的太平盛世转眼就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只有一死,这就是命!歌罢不久,二老饿死在了首阳山。

  墨胎允死后谥号为夷,墨胎致死后谥号为齐,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墨胎允为伯夷,墨胎致为叔齐。

  故事讲完了,如何评价这二位呢?历来名人褒贬不一。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求仁得仁”,是“古之贤人”。在孔子的影响下,儒家将二人称作“二贤人”、“二君子”,认为他们能够到死都保持自己的情操是高尚的行为,后世的司马迁更是写了一大篇论述来赞扬二人的高尚品格,再往后还有韩愈、柳宗元等大家也为伯夷和叔齐撰文称颂。但是有些人却是对伯夷叔齐的行为颇为不屑,西汉的东方朔公开说二人是“古之愚夫”,认为他们固守灭亡的事物而不变,是迂腐的表现。而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提到伯夷叔齐,认为他们的谏阻和不食周粟是背离历史大潮的不可取的行为,是不值得歌颂的。鉴于以上诸人名头太响,我就不多嘴了。

  值得一提的是,虞舜的时候也有个伯夷,是炎帝的后人,在舜的章节中提到过,那个伯夷任秩宗,主管祭祀典礼,是第一任太岳。不要和本文的伯夷弄混了。

一 西周概述
周朝存在的时间长达约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周朝的前身为周部落,活跃于渭河流域,姬姓,始祖为“农神”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姬昌之时,姬昌死后,其次子姬发率领各诸侯灭亡商朝,建立周朝。

  周朝虽为姬发所建立,但其建国后推姬昌为周文王,故周朝历史一般要从周文王讲起。

  当王位传至周幽王时,因其无道,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又欲杀太子宜臼,大失人心,致使其最后被犬戎与申侯所杀。都城被攻破后,宜臼在诸侯的帮助下即位,是为平王,次年迁都于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而周幽王及其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世系如下(括号内为在位时间,其中文王、武王包括灭商之前的在位时间):

  文王姬昌(51),武王姬发(8),成王姬诵(22),康王姬钊(25),昭王姬瑕(19),穆王姬满(55),共王姬繄扈(23),懿王姬囏(8),孝王姬辟方(6),夷王姬燮(8),厉王姬胡(37),周召共和摄政(14),宣王姬静(46),幽王姬宫湦(11)。

  其中周召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非凡。

  武王灭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以稳固政权。封建社会的“封建”二字即由此来,意为“封诸侯建同姓”。分封制中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些会在各个人物传记中提及,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周人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其婚姻方式采取的是部族间的通婚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周人具有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政治包容性,最终将各民族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前面提到的炎黄部落组成华夏族,那只是最原始形态的华夏族,而西周时代的民族融合所形成的华夏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族,因为在周后的十几个世纪中另有其他诸多民族及其文化融入其中,故本卷名曰:华夏初成。此华夏指的是广义的华夏,而非单纯的指汉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王朝奠基人——太王古公亶父
周是个古老的民族,其老祖宗可以一直推到黄帝,他们的家谱是这样的: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后稷——不窋(zhú)——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以上这个家谱来自《史记》,是相当相当错误的,因为文王姬昌是纣王时人,古公亶父是他的爷爷,而后稷呢,是尧舜禹时代的人。从大禹到纣王其中经历了三十一世、四十八王,时间约为1100年,从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