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策-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类以薪柴等生物能作为主要能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8世纪中后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才转到以煤炭为主。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煤炭出口大国,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816年英国才有煤炭统计,那时英国已经是一个煤炭净出口国,在1837年煤炭出口就突破100万吨,在1867年突破1 000万吨,1923年英国煤炭出口达8 073万吨,占其总产量的29%。英国的煤炭主要用于国际需求。英国失去煤炭出口大国地位是源于德国和美国煤炭出口的急剧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逐渐成为英国煤炭出口的有力竞争对手,到1913年德国煤炭产量已与英国基本相当。美国在煤炭生产和国际贸易领域后来居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并开始在煤炭国际贸易领域崭露头角。1900年,美国煤炭产量达亿吨,首次超过英国。1910年,美国煤炭产量达亿吨,几乎等于英德两国产量之和。煤炭在能源中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和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4)
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油货流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前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是在1967年。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而煤炭所占比例下降到。
  美国石油产量很大,其消费量同样巨大。1948年以后,美国开始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这标志着世界能源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了中东。世界能源版图的波斯湾时代开始了。不过,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前,国际石油市场基本上处于消费国主导时期。二战以后国际能源领域有两大历史性发展:第一,由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致使能源需求飞速扩大,而绝大部分石油均产在中东。第二,欧佩克在1960年开始组建,这一现象向人们暗示,国际石油公司和石油产出国政府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改变。但是,欧佩克会员的努力没有使市场价格停止下降,对国际石油市场也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1970~1973年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油国政府开始在日益紧缩的原油市场发挥作用,旧的以公司为中心的机制被破坏,公司间妥协安排也被清除,经营中的公司被产油国收归国有,丧失了对产油国的控制权。产油国政府于1971年在德黑兰达成协议,导致油价猛涨。第二,美国的石油产量达到了顶峰,而欧洲和日本对石油的需求仍在增长,使得世界对欧佩克的石油需求量飞速增长,这些需求绝大部分依靠中东的石油产出来满足。
  实际上,重要的历史里程碑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而是10年以后欧佩克对市场的有效干预。1973~1974年和1978~1981年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正式宣告国际石油市场已经处于产油国主导时期。IEA的建立表明石油消费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增加其在市场中的权力,但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第二阶段(1980~1981年),IEA才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974~1978年消费国和产油国的力量相对平衡,世界原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一直运行在每桶~美元。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价格甚至呈现小幅下跌。1981年以来,国际市场的主导权重新回到石油消费国手中。其间,消费国和产油国还共同应对了波斯湾危机所引发的短期供给中断,维护了国际市场的稳定。
  (二)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
  当今的世界格局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大国主导的世界统一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再一次出现。第二,美国是大国当中实力和“权力”最大的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是,随着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的增强以及中国的崛起等诸多因素,美国的地位在相对衰落。第三,个别国家在特定的领域拥有优势,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等。因此,在既定的世界格局下,由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和国家之间所拥有的不同领域的“权力”的差异大小,仍然会出现次格局状态。世界能源格局就是基于世界格局三个特点产生的次格局状态,表现为能源领域中国家实力结构的稳定状态,利益相关的各方通过竞争、合作、谈判等方式在能源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问题上达成暂时妥协,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大部分产油国从综合实力上来讲是小国,但在能源领域却是拥有“权力”的大国。并且由于石油的可耗竭特征,产油国的权力越来越大,与那些净进口石油的大国形成了“权力”的对峙和均衡状态。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5)
美国和欧佩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石油多年来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原料。美国所寻求的开放、非歧视性的货币和贸易体系,依赖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这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必然也依赖于能比较容易地以合理的价格从中东进口石油。从物质含义上讲,石油处于美国霸权再分配体系的中心位置。美国的影响建立在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上,而其盟国正是通过这些以美国为中心的机制来获得收益,并服从美国的领导。这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是: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的市场和保持石油价格的稳定。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还体现在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上。斯特兰奇指出,“在世界市场经济中有两种容易波动的价格在起作用,一种是石油价格,另一种是美元汇率,它们影响着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财富”。石油由美元定价首先要归功于历史的因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美国没有取得世界的霸权,美元还没有获得替代英镑的实力,但美国却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墨西哥也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从墨西哥湾输出的石油均采用基点体系(basing point system)定价,即墨西哥湾产出的原油价格加上运输的费用就成为到岸的石油价格,而墨西哥湾原油的价格和运输费用的计价货币都是用美元。对美国来说,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重要的不是汇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这就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由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欧佩克不得不与霸权国家达成妥协,实现所谓的“相互依赖”。目前,原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提供世界40%的石油并且拥有世界70%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欧佩克国家以及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家。作为一个终端供应商,一般情况下欧佩克的作用就像企业联合组织,通过保持充裕的石油产量来影响石油的价格。近年来,它的方针已经变成了在平衡市场的同时允许石油消费国保持适当水平的原油存货。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储量和剩余生产能力相对有限,一般只能充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在石油利益的分配格局当中,石油需求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但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需求国家同时又是强大的军事、经济集团,它们在与石油生产国的博弈中往往又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在短期内石油价格和产量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两大集团各有所需并且势均力敌,石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就表明在两大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比较“均衡”,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达到了暂时的稳定。
  我们通过观察19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发现,油价在大多数年份比较平稳,比较显著的波动分别发生在1861~1891年和1970~1986年,1999年以后的油价也呈现较大的上涨趋势。西得克萨斯研究集团提供的1869~2004年油价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869年开始,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美国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美元,而世界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美元。其中有一半时间,美国和世界原油价格低于美元/桶的中值。我们也发现,在欧佩克成立之前,石油价格大多数年份处于价格中值以下,表明石油需求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优势。在欧佩克成立之后,石油价格大多数年份处于价格中值以上,表明石油生产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优势。可见,石油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实际上反应了世界能源格局中两大权力的消长。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6)
(三)国际油价的趋势和世界能源格局的未来
  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