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常读历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坟墓里拉出来,以圣贤的形象供奉在神庙里,这一站就是两千多年,至今还是挥之不去的影子。

  在舜的身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被儒家尊为百善之先的孝,他甚至被看作孝的化身。在成为黄河流域的有虞部落酋长之前,姚重华(舜)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史载叫瞽叟,应该是个盲人,却是一位乐师,我国古瑟的发明者,根据《史记&;#8226;五帝本纪》记载,舜有着一位缺乏人情味的父亲、一位心如蛇蝎的后母和一个贪婪狡诈的同父异母弟弟。瞽叟和后妻经常叫舜到历山下开荒造田,舜耕不完地,父母就打他骂他。而舜却任劳任怨,从不违父母的叮嘱(这大概就是被儒家们津津乐道的孝吧)。而作为孝和仁化身的舜还把自己开垦出来的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他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在经商时也以诚待人,童叟无欺,不欺行霸市。正因为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诚信待人的社会道德,人们都愿与之相处,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所成都”。

  我们在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总是觉得奇怪。先农时期,生产工具是以石器为主,铁器和铜器都是昂贵的材料,主要供贵族享受和把玩,还没有大规模地运用于农业生产,所以,垦荒是那一时期绝非轻松的体力劳动,即便真如传说中的那样,舜耕于历山时有大象帮助,但生产工具的低下都使他不可能拥有很高的垦荒速度,所以,把开垦出来的肥沃田地送给别人,这多少有些让人生疑。渔场也是这样,网和罾是那一时期主要的捕鱼工具,而且,养殖业也远不如今天这样发达,基本还是原始的放养。

  倘若我们把关于舜事迹的出处稍加分析,便不难得到合理的解释。孔孟儒家宣扬的是仁义孝悌,既然把尧(好心肠的意思)和舜作为尊崇和学习的榜样,自然就要让他们具备无上的美德。而且,一向被引为正统史家的司马迁无疑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整个汉代奉行的就是以孝治国,而且我们知道,儒家思潮在西汉时期达到极致。经过他们的渲染和宣传,舜想不成为圣人都难。

  但这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舜的政治报复和政治智商。把地、渔场让给别人,以诚经商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其结果就是为自己赢得好的声誉和人心。官场上谓之钓鱼,这是作为政治人物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政界有一句名言,叫屁股决定脑袋,屁股言者,其实就是努力的方向,在所有的努力中,对政治气候的把握和对人才的判断又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前者,可以叫作“政治信仰”,后者,就是朋党了。相比较战国后期的另一个投机商人吕不韦,舜的投资似乎更加明智,也算是倾其所有了。吕不韦是把大量的钱财投资在一个其货可居的人物身上,倘若事情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可能就是血本无归,而且,在中国,人事,从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舜不具备吕不韦的资财,他有的只是一副体力和憨厚的长相。体力所得,用以笼络人心、换取名誉,也算是竭尽所能了。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遇到咬了农夫的蛇,与己,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很快,舜的仁和德就受到了高额的回报,最直接的回报就是他的美名被迅速传播开来。当时的皇帝尧对他非常欣赏,把两个美貌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也就是后来几乎很舜一样著名的娥皇、女英。这为舜接近政治中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两件更加神奇的故事,也从另一方面让舜的孝和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一件是,舜做了天子的女婿,后母和弟弟象十分嫉妒,千方百计陷害地。有一天,他父亲命他把仓房上的茅草盖好,等舜到了仓顶,后母和弟弟在下面把梯子搬走,并放起火来。舜事先准备了两个斗笠,火起的时候,他把斗笠绑在双臂上当作翅膀,飘然而下,微笑地站在后母和弟弟面前。另一件是,舜的父亲瞽叟让舜去淘井,舜提前在井底挖了一条通往地面的暗道,所以,当父亲和弟弟一起向井内乱投石块,把井填平时,舜却从暗道逃生。父亲和继母得到了舜4的所有粮食和牛羊,弟弟则得到梦寐以求的两位嫂嫂,并得意地弹起舜的琴。但琴声刚起,舜又面带微笑地出现在门口……

  至此,舜进入政权中央的一切条件完全具备。他顺理成章地走进政治的中心。此时,尧依赖的重臣主要是正在治水的鲧和三苗、共工、獾(马)兜。而且,这四人的资历和功劳都远甚舜,舜除了传说中的几种美德外,似乎还没有显示太引人注目的才能,要想在政治竞争中胜出,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唯一的做法就是上演没有对手的竞争。很快,他女婿的身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鼓动下,四位重臣成了“四凶”,陆续被杀。再放眼整个朝廷,已经没有人能称为对手了,政权,就这样逐渐捏在自己手里了。他要做的,就是显示治理国家的能力给岳父和天下人看。这时,实际上可以左右朝廷重大决策的舜再次显示了仁德的一面,启用被杀掉的鲧的儿子禹治理水患。尽管这一着棋给他自己埋下了隐患,但从当时来看,应该是一招妙手。重用政敌的后代,本身就是一个幌子,再次为自己的政治招牌撒上“任人唯才”的耀眼金粉,其胸襟何其开阔?而且,也为自己当初杀鲧找到了堵住众人之口的最好理由:杀鲧是因为他治水不力,绝不是为了清除自己仕途上的障碍。

  史载,舜在被老岳父“禅让”为帝之前,已经摄政27年,直到尧119岁去世时,才正式把帝位交到舜的屁股下面。那27年中,我们无法推测尧的心态,那一定是为当初选择的后悔和被架空的无奈。

  又过了48年,已是百岁老人的舜把帝位“禅让”给禹。自己却孤独地跑到离都城1000公里的九嶷山,并且死在那里。

  这两次禅让,成了令儒家们兴奋的话题,也使他们的立论和破题有了最好的口实。

  舜把帝位让给有杀父之仇的禹,应该不算是最后一次政治智商的灵光一现,理解为无奈或许更接近历史事实。因为,那时,整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治理过9条河流的禹,已经赢得了最高的声望,象一颗如日中天的政治新星,承载了众人的希望和呼声。倘若真如儒家们所信奉的那样,舜既然具备近乎完美的一切美德,他自然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拱手而体面地把帝位交给禹,然后远身避祸。作为已成颓势的政治老派,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最明智的。

  到这里,史家还不忘给老年的舜画上一个完美的尾巴,说他去九嶷山是“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他“禅让”的“天下为公”之后,又戴上一顶庄严而感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帽子。一个政治完人和美德的化身,被完整地塑造出来。

  倘若舜真的公务出差南巡,后来千里寻夫的娥皇女英,为何连自己丈夫的行踪都找不到,从而挥泪竹斑,谱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呢?这,只有4000年前的先人们才知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熊横的熊样
无论是从官僚体系来审视,还是从民本角度去衡量,楚顷襄王熊横都不能算个好东西。先不说他在位期间如何宠信佞臣,如何骄奢淫逸,致使“群臣相女石以功,谄谀用事”,这大概可以算是古代帝王的专利,原是说不得什么的。但是,曾经强大的楚国毕竟是在他手里一度衰弱甚至濒于亡国的边缘,这就无法原谅了。

  而从我等小民的眼光来看,一直被看*国诗人代表的屈原,后来之所以自沉汨罗江,一方面是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彻底结束,这对于一个曾经大权在握、颇受重用的政治家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失衡,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的失望。屈原的失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被逐出朝廷,远离了参政和治国的中轴线;二是听闻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直接下令驱逐屈原的,是熊横,而导致国都沉沦的,也是熊横的治国策略。

  的确,历史书上记载,楚顷襄王熊横在即位之初是很混蛋的,整天花天酒地地和一帮顽主鬼混,这群人中,就有那个*儒雅、词赋文采、貌美如花的宋玉。这个人挺不是玩意的,原本是屈原的学生,却不但没有集成老师忧国忧民的特点,反而可着劲撺掇熊横怎么吃、怎么玩、怎么欣赏女人。

  这是很投熊横下怀的。因为在熊横继承王位之前,先后在齐国和秦国当人质。当人质尽管可以捞取政治资本和借机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但人质的滋味应该很不好受,虽然贵为王子,但毕竟是在别国的地盘上,吃住行都不得不节俭,而且身边到处都是别国的眼线,得仰人鼻息,处处谨慎,稍微高调一点,就有生命危险。最重要的,人质本身就是政治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一旦国家利益所需,自己的父兄很可能丢车保帅。春秋战国期间,被牺牲掉的人质,绝对不在少数。正因为人质的不安全性,那个赵威后才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出使”齐国,而且对群臣说,谁要再劝我送走儿子,我吐他一脸口水。

  现在熊横回来了,而且当了国君,自然我的地盘我做主,先要加倍补偿原先受过的苦。有这样心态的人,注定是没有远大志向的主儿,脑子里是分不清主次的。他的父亲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入了大狱,而且秦军又在楚国边境上虎视眈眈,他却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图强,也没有燕太子丹的倾力一击,而是一头扎进酒池肉林享受一番,这不是昏聩还能是什么呢?

  说实话,熊横尽管脑子不够用,过于贪图物质享受,但还不能算是暴君,甚至,还透着些傻傻的可爱。他没怎么杀过人,不象有的诸侯动不动就砍下人家的头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