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 发动和组织工人、农民,很快形成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和农###动。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且派一批干部到各地做工人工作,成立工人夜校,组织工会,使工人运动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为反帝反封建专制压迫的###。1925年5月由于日本在华资本家打死工人代表顾正红而引发的“五卅运动”,仅上海一地就有20万工人、5万学生参加,随后这一斗争席卷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瞿秋白于1926年3月写的《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一文,对这段历史作了如下记述:
  “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一直波及于穷乡僻壤,山西太原等处
  都有工会的成立,江浙则甚至于小小村镇如双林、义乌等处,都起来
  响应。上海的街头巷口,普通的小商人,十三四岁的儿童,争着写贴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标语,争着唱五卅流血的时调山
  歌。这岂不是革命运动深入普遍群众明证!”
  农###动也紧随其后,到1926年底,全国16个省区成立各级农民协会5000余个,有组织的农民总数达100万以上,其中还有武装农民20万人 。当时在湖南亲身做农###动的毛泽东,真实的记录了这一历史壮观:“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如湘潭、长沙、醴陵、宁乡、平江、湘阴、衡山、耒阳、郴县、安化等县,差不多全体农民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的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四个月这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
  4、 与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推进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极其复杂而又瞬息万变。概括起来可以说:①两种经济并存,资本主义经济占据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但数量少,只集中于沿海少数大城市;封建经济占据着中国广大的农村,成为中国经济的基础。由此构成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也不再是完全的封建主义,又不同于一般的殖民地,此时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这是东方历史上出现的新问题。②四个阶级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斗,地主阶级虽然失掉了封建皇帝这个保护神,却又很快找到军阀势力为其保护伞,它对一切革命、改革都持反对态度。中国的资产阶级当时是中国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无产阶级广大农民,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的地方,又有阶级利害的冲突方面。工人阶级被推上政治舞台,日渐成为革命的主角,但人数太少,四亿中国人中,只有200—300万,难以独立挑起革命重担。农民占全国人口80—90%,多数人处于饱受重重压迫剥削而又不觉醒状态。③六种政治势力纵横捭阖。一是共产党,二是国民党,三是北方军阀,四是南方军阀,五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六是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创造神话的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2)
面对这一形势,党的领袖陈独秀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两种革命,一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二是“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而中国则“又有一种特殊形式的革命,乃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含有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很快和国民党搞起“党内合作”形式的统一战线。这一合作虽然由于国民党右翼势力的叛变而遭失败,但其创造的历史经验,对后来的中国革命有着深刻影响,如抗日战争时期又出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等等。
  5、 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之中,不仅产生了建党初期党的领袖群体,而且在整个民主革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六任领袖班子,即陈独秀——瞿秋白——向中发(李立三)——王明、博古——张闻天——毛泽东,其主要成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六任领袖集体,创造了更加辉煌的业绩,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领袖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包括建国以后第一代领导班子中的重要成员,后来又成为率领中国实行“第二次解放”的核心人物邓小平,都仍然属于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可以说,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创造了东方的世纪神话。
  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产生于五四时代,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反传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们和其他进步知识分子,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批判一切旧传统,为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革命大造了舆论。后来,毛泽东继续和发扬了五四运动的反传统精神,勇敢的和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教条主义倾向作斗争,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然而,这一代革命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在反传统的同时低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从理性上宣布“与一切传统观念决裂”和事实上极难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矛盾始终困扰着这一代知识分子和后来党的许多领袖人物。
  传统文化是国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取向,不仅记载了有文字的历史典籍上,而且广泛的根植于民间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社会舆论中。它不仅对民族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代的人们,不管你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是信仰革命还是趋于保守,是领袖人物还是一般平民,都发生着重要影响。马克思讲得非常深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敢斗士,然而他本人却也难于摆脱封建主义的某些影响,如大革命时期表现出严重的“家长制”作风。瞿秋白有着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并且经受过对敌斗争和党内斗争的严酷考验,然而终生与“士大夫气质”难舍难割。毛泽东也是如此,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征程中,表现出宏伟的气魄,无畏的精神。而在他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政治主张、谋略策划中,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明显地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
  我们作这样的分析,不是想把伟人与凡人划等号,(即使在本节中,我也对伟人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也不是以“纯而又纯”来要求历史人物,而是想说明,伟人与凡人同样生活于现实的世俗社会,同样难以摆脱世俗社会的影响,因此,他们既是伟大的人,又是世俗的人,从来也不是什么“神”。奇怪的倒是时至今日,有些历史学家总是要把领袖人物写成“百分之百”的伟大正确,有些问题实在绕不过去,也要“为贤者讳”,尽量淡化处理。似乎只有制造一个完美无缺的神的形象,才能为万世师表,这实在是形而上学作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文人武化的第二代革命知识分子(1)
1924年至1927年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可以称为第二代革命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具有民主、爱国传统的学生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中,包括外国办的教会学校中的学生,革命热情也日益高涨。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于1925年和1927年两次来华访问,1928年出版了《千千万万中国人——一九二七年中国中部的革命》一书,对当时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情况作了生动的记述:
  记述之一:
  教会学校的女学生们对作者说,“学校把我们培养成基督徒,我们现在仍认为耶稣的教义极为有益。但我们又认为耶稣生活的年代久远,现代中国所需做的事情他无法一一加以指点,我们觉得自身行善是不够的,因为这只会使人屈服于横暴行为。行善和屈服不能战胜强暴,所以只有进行战斗。我们认为必须首先推翻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一个人人都行善的新社会” 。
  记述之二:
  一个叫小林的学生告诉作者,“近十年中,中国青年最需要了解的一是科学,二是良好的政体,三是革命理论”。“学生们现在明白了,讲演与宣传鼓动徒劳无益,他们必须学会作战。有上千名学生南下进了黄埔军校,……有许多学生参加了北伐,他们不仅加入了北伐军,而且在部队到来之前就在华中的工农中间进行宣传鼓动。###中许多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林说,除了在前线牺牲的人外,死于吴大帅与孙传芳将军屠刀之下的还有好几百人。在上海,学生参加了武装起义,……有四百余名学生被蒋介石枪杀” 。
  记述之三:
  作者写道,“我关于中国农民的报道要从学生联合会开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是学生首先发动和组织了农民。然后,觉醒了的农民才开始管理自己的组织。但是,在我逗留武汉的整个期间,直到农会遭到镇压之前,农会干部半数以上仍是学生” 。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的引用一本外国人写的书,是因为中国人历来对知识分子有偏见,极少有书籍正面记载这些历史情况,所记多为知识分子投身工农运动如何接受再教育,甚至如何右倾,如何站在工农运动对立面云云。
  大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一个历史特点是,许多人“投笔从戎”,积极参加军事斗争。周恩来谈到黄埔军校第一期时说,“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