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学第一课-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经过艰难地救援,大家最终都得救了。有志不在年高,4位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女童,在突遇洪水时,不仅能够自己临危不乱,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帮助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逃出了洪水的魔掌。
  所以,面对洪水,保持头脑清醒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得当的自救措施则是成功的关键。
  平安歌谣:
  洪水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
  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
  准备衣物手电筒,防洪抗灾避险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疫情篇(1)
疫情又可称为传染病,它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甚至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比如红眼病多发生在夏季。
  疫情预防四要素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家庭来讲,首先要保持室内外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进行两次室内通风换气,必要时还可以喷洒消毒液,但要注意保护好水源。个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天气晴朗、风力小时,经常到室外晒太阳,活动身体,年纪稍大的孩子最好每天进行定量的锻炼;为了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要做到饮食有节,保证一日三餐正常饮食,以粮食、蔬菜为主,适当添加肉食,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中小学生白天活动量大,消耗多,晚上睡眠早,胃肠需要休息,所以“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的传统不能丢。由于身体处于发育期,中小学生还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处于疲惫状态时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差。
  2.控制传染源
  如果发现可疑的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的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要尽早对患病者进行隔离,防止其他人与之接触。不论别人还是自己,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状态,必须尽早接受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此外,还需特别注意的是,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所以要做到人与家禽、家畜分居。对于不太严重且危害小的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可以先给予隔离治疗;对于患有强传染性的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动物等,则应该杀灭、焚毁。
  3.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和虫媒传播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
  比如在夏天要防止被蚊虫叮咬,不要到未经许可的场所献血,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等。
  4.保护易感人群
  有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中小学生在用中药预防传染病时,应该以当时、当地流行的传染病情为标准,可以请当地或上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帮忙,拟开中药处方,对症用药。
  常见疫情的预防与护理
  1.流行*冒
  流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有时会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等,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流感的最佳途径是接种疫苗,这尤其适合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要戴口罩;保持好室内外卫生,经常开窗户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跟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多饮白开水,食用容易消化的蔬菜及水果。
  如果不小心感染流行感冒,一般要求急性期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食物应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为宜,最好选用流食,多吃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高的食物。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可在头部使用冰枕、冰袋来降温,
  也可服感冒退热冲剂,同时辅以板蓝根或银黄注*,或服用退热片。

疫情篇(2)
2.流行性乙脑炎
  此病多发病于10岁以下的儿童身上,最好的预防,就是按时接种乙脑疫苗。由于蚊子是此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在夏天睡觉时,不可因为贪凉而在室外露宿,家长可采取多种方式驱蚊,使孩子避免蚊虫的叮咬。
  3.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毒入侵人体后有一个月的潜伏期,此时病人出现黄疸、发热、乏力、厌食、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肝脏肿大或有压痛感等症状。目前,甲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预防甲型肝炎,应严把“口”关。对肝炎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等病人无传染性后才可回家休养;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生吃的瓜果要削皮再吃;灭蝇灭蟑螂以及做好肝炎病人粪便的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等。
  与甲肝相比,乙肝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既可以通过注射血清制品、输血传播,也可通过乳液、*分泌物、唾液、尿液、精液传播,还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
  预防乙肝时应多加注意: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和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被褥等,以防生活接触*染;保护水源,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等。
  4.伤寒
  伤寒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而以儿童伤寒患者居多。在发病之初,患者可能仅感觉疲惫、头疼,几天后,会出现体温上升,脉搏迟缓并伴有神志模糊、听力减退等症状,另外,胸腹部和背部可出现少数红疹,脾脏也会肿大,严重者还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和肺炎等并发症。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以呕吐、腹泻为多见。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伤寒得以传播的途径,预防伤寒时应特别留心:讲究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生吃海产品,不吃不新鲜的食品,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发现病人或带菌者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可注射伤寒多醛疫苗预防。
  5.病毒性结膜炎
  早期症状是眼睛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同时出现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等症状,可伴发热、头痛。由于病人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所以平时我们就要养成不用脏手揉眼睛的好习惯。
  在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最好不要去游泳,除非已经先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家庭中有此种病人时要做到毛巾、脸盆与病人分开;日常学习时,勤滴抗病毒、抗细菌的眼药水进行预防,每小时滴一次,但不要与别人合用同一支眼药水。
  6.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有1~14天的潜伏期,以发烧为第一症状,且高温39摄氏度并持续数日。
  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四肢乏力、全身酸痛、畏寒、腹泻、关节痛,
  其中尤以呼吸道症状表现较为明显,经常出现干咳、少痰,偶尔痰中带血。约5天后会出现呼吸加速、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最好办法: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的清洁;
  在疾病高发期,避免前往人口聚集处,在人群拥挤处,可以戴16层以上的纱布口罩;
  保持均衡饮食、足够的休息,并进行定时的运动;
  如果亲人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症状,必须隔离治疗,且亲属不要去医院探视。
  7.疟疾
  疟疾发病前患者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一般会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疟疾反复发作后,病人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如未及时治疗,易出现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和胃肠型疟疾等凶险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蚊虫的叮咬,在身体外露部位涂抹花露水,平时还可多吃维生素B1,同时应保持周围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及时疏通积水,保持下水道的通畅等。
  平安歌谣
  疫情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
  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
  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火灾篇(1)
火既是我们的朋友,却也是灾害之源。一方面,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方便,但另一方面,一时不慎,火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火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火也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人类文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何预防火灾
  1.注意用电安全
  不要在室内乱拉、乱接电线,发现故障必须找电工修理;不要随意用铜丝、铁丝来代替保险丝;电气设备要经常维修,用电后及时切断电源;宿舍内不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的用电设备;散发热量的用电设备不要靠近可燃物。
  2.注意用火安全
  通常而言,学校图书馆、教室、机房等都是禁止烟火的地方,所以应在这些地方张贴明显的禁火标志。如果用炉火采暖,应保证生火设备本身完整、好用,且安设在不易燃的基座上,烟囱要与可燃结构隔开,炉子与周围座椅保持安全距离,并安排专人负责火炉的防火安全。不得随意烧废纸、垃圾。不要让年龄小的孩子随意摆弄电器,以防止电器短路起火。不要随意摆弄燃气开关。火种要放好,不能随手乱丢。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里指的是在实验课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化学实验操作应在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