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里指的是在实验课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化学实验操作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用于实验和演示的化学物品应严格控制用量,剩余的不得在教室内存放,更不能私自带走;火灾危险系数高的实验应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台上不得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使用名称不明的化学物品,不明化学物要经检查、验证或询问保管人员弄清性质后,才可使用。
4.避免火灾侵袭
节假日是全家团圆、享受快乐的好时节,而燃放烟花爆竹更是中国传统的欢度佳节的必备活动。在欣赏美丽的烟花之余,要预防和避免发生火灾。燃放烟花爆竹要严格遵守当地公安消防机关的规定,青少年不要独自燃放烟花爆竹。
除了上述注意点外,下面几点也不可忽视:
(1)不要在过道、楼梯上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2)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3)不要在有火种的地方使用装有易燃溶剂的按压式喷雾罐。
(4)夏天点蚊香时,蚊香不要靠近床沿、蚊帐、窗帘等易燃物品。
(5)不要在家里储存易燃易爆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危险物品。
(6)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乘坐各类交通工具。
初起火灾的扑救
火灾初起时,燃烧面积小、火势弱,容易扑救。如果事先有所准备,能做到扑救及时、方法得当,就可以把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概括来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灭火方法:
1.杯盖灭火
我们在给使用过程中的酒精炉或酒精锅添加酒精时容易引燃装酒精的容器。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能用嘴去吹,更不要把容器摔出去,可以用茶杯盖或小碗碟盖在酒精盘上,使火焰因缺氧而自动熄灭。
2.沙土灭火
如果火灾发生在野外,没有灭火器,使用水灭火又存在很大危险时,可以用铁铲铲沙土覆盖到火苗上,使火焰因缺氧而自动熄灭。
3.湿布灭火
家庭厨房的液化石油气瓶容易起火,但初起火势往往不大,最好的灭火方式不是用水浇,而是用湿毛巾、湿围裙、湿抹布等直接将火焰盖住,将火闷灭,同时要快速关闭气瓶阀门。
火灾篇(2)
4.食盐灭火
食盐之所以可以灭火,秘密就在于其主要成分——氯化钠。在高温火源下,氯化钠可以迅速分解为氢氧化钠,快速吸热,同时吸收燃烧所需的部分氧气,火苗自然可以很快熄灭。
5.锅盖灭火
锅中的食用油因温度过高起火时,千万不要用水浇,而是应该先关掉火源,然后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另外,还可以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中或从侧面倒入冷食用油。
当然,上述这些方法仅仅适用于火灾初起阶段,一旦火势变大,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逃生,然后在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1.积极寻找出口
现在的建筑物一般都有明显的出口标志,最常见的是转弯处设置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字样以及逃生方向的箭头、事故照明灯等。当身处陌生环境时,寻找此类出口可能比较困难,所以,在安全无事时也要居安思危,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位,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面对烈火和浓烟,被困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出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然后再决定逃生的办法。撤离时,尽量朝明亮处或空旷地方跑,如果通道被烟火封阻,应该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3.及时扑灭身上的火
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或立即跳进水中,如果有人帮忙浇水、喷灭火剂会更加有效。
4.善于使用身边物品
毛巾、棉被、毛毯、被单、绳索等都是日常用品,也是火灾中的逃生品。火灾中的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在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和过滤的作用。
把用水浸泡过的棉被、毛毯裹在身上或者钉在门上,可以防止外面的火焰、烟气侵袭身体,同时可以抑制火势的蔓延,争得逃生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一端拴在门框或窗框上,然后沿另一端滑下,或者把床单、被罩等撕成条并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索滑下。
5.学会寻求援助
如果被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应尽量停留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避免烟火侵袭的地方。
此时,只有充分暴露自己,才能及时得到救援。
白天,可以朝窗外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向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
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发出声响,
及时传递求救信号,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6.谨慎并有技巧地跳楼
跳楼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举动,只有在消防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或者楼层不高,不跳楼就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可选择此法。
跳楼也要注意技巧: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或者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的方向跳;如有可能,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徒手跳楼时一定要扒住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
7.生命第一,舍财保命
火场之中,生命最为重要,切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携带贵重物品上。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了生命,财物再多也毫无价值。
烧伤的处理
(1)采取有效措施扑灭伤者身上的火焰,让其迅速离开现场。要采用各种方法尽快灭掉衣服上的火,或者将衣服脱掉。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可以在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把未粘住的部分剪去,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呼喊,这样会延长燃烧时间,引起或者加重呼吸道烧伤。
(2)保护创伤面。
为了不影响医护人员对烧伤面深度的判断,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也不能涂抹紫药水一类有颜色的外用药。
为避免创面被污染,要立即用三角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服或被单等对创面进行简单包扎,包扎时应将各个手指、脚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
以下为医护人员参考内容。
(3)为防止伤者休克和创面发生感染,应立即让其口服止痛片(有颅脑受伤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磺胺类药或者肌肉注射抗生素,并给他口服烧伤饮料或淡盐水等;一旦伤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口服药物。另外,要禁止伤者单单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如果伤者出现早期休克症状,可让其饮用少量淡盐水,但要分多次饮用,不可饮水过多。
(4)如果伤者出现骨折,应及时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如果伤者呼吸道烧伤,应注意其口腔和鼻腔的卫生,及时清除泥土、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在护送伤者去医院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伤员出现休克,运送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尽量减少伤者的痛苦。
火灾逃生案例
2001年6月5日凌晨0时15分左右,位于江西省广播电视局生活区内的江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小(6)班的一间寝室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救出了17名幼儿和1名老师,其中13名幼儿已死亡,均在3~4岁之间,大部分为窒息死亡。
沈如宏和俊杰是生还的4名幼儿中的2名,都只有4岁。回忆当时的情景,沈如宏记忆犹新:“……被熏得醒过来后,看到到处在冒浓烟,但房间内没亮灯,于是从床上爬起来,从卧室走到活动室……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找不到衣服、鞋,我是光着脚丫走出去的……”
俊杰的回忆也颇为清晰:“……到处都是烟,很难闻。很多小朋友在哭,我被热醒后睁开眼一看,火很大,全是黑烟,有几个小朋友趴在窗户边哭,我爬起来就往外冲,快到门口时,看到老师在牵别的小朋友,我便抱着老师的腿出去了……”
孩子们简短的几句话,是对事实的回忆,也对火灾逃生做了最好的诠释。
平安歌谣:
火灾
火灾起,浓烟熏,身上着火地上滚。
湿毛巾,捂鼻口,不乘电梯往下奔。
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交通安全篇(1)
走近交通信号灯
行车走路时,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信号灯,正确识别信号灯对于保证交通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道路指挥信号灯的象征意义
绿灯亮时,表示准许车辆、行人通行,并且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黄灯亮时,车辆、行人不得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行。
红灯亮时,车辆、行人不得通行。
2.汽车指示灯的象征意义
汽车车身前的两个红指示灯都亮时,表示汽车直线前进;左边的指示灯亮时,表示汽车向左转弯;右边的指示灯亮时,表示汽车向右转弯;尾部两旁的小红灯是刹车灯,当刹车灯闪亮时,表示车即将刹车,从而引起后面司机的注意并进行减速、保持车距。
3.特种车辆标志灯的含义
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车顶上一般都会有标志灯。当这些车为执行紧急公务出动时,标志灯会不停地闪烁,并伴随不同类型的鸣笛声,这是在向过往车辆、行人发出“请让路”的信号。
如何走路才安全
如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