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界的外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去世界的外面-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应该为生命而活,而不是为生活而活。

  我羡慕的并不是那些伟大人物如何在后来的人们心目中不朽与伟大,受到多少尊敬与膜拜,而是他们自己有生之年生命的淋漓与痛快。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与区别并不是我们没能不朽,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庸无味。可以选择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道路,而同样获得这种痛快和这样的生命状态。生活的外在样式可以是不一样的,但生活的内在感受却是相通的。所以,我希望你们,或者说我们,这些有无数种不同生活的道路和方式的我们,都能获得这种彻底生活尽情生活的过瘾感和痛*。Live life to the full。把生命活满。不要遗漏浪费。

  我只想活得痛快。

  我是孙悟空先生。你是谁?你是否和我一样? 。 想看书来

《生命是一次玩耍》
1

  在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第四章第一段写到这样一个画面:

  “我成年以后;在一天中午;一个站在街道边的孩子以其稚嫩而有趣的动作;使我长久的注视着他。这个衣着鲜艳的小家伙;在灿烂的阳光里伸出胖乎乎的胳膊;专心致志的设计着一序列简单却表达着他全部想象的手势。其间;他突然将右手插入裤裆无可奈何的进行了现实的瘙痒;而他脸上则维持住了被想象陶醉的痴笑。面对如此嘈杂的街道;孩子不受侵犯的沉浸在小小的自我之中。”

  这是让我感动的画面。

  面对如此喧嚣的世界,小小孩儿不受侵害的沉浸在他自己玩耍的世界里。这画面对于我显得像诗句一样动人美妙,有一种简单纯粹的美。

  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画面。就像杜拉斯在《情人》最开头满怀深情的写到对赞美她苍老容颜的那个男人没齿难忘一样,我也没有忘记这个小孩。我时常的去读这段文字;就好象我自己站在路边;在阳光中;长久欣喜而怜爱的看着他在街道边的独自玩耍。

  我为这独自玩耍的深情所感动和眷恋。

  2

  另一个画面。

  一个天光暗淡的傍晚,一个无人的安静小院里。一个孩子背对着你蹲在那里玩耍,我看不见他在玩什么,但我知道他在那里独自玩耍,似乎还伴随着喃喃自语。他长时间的蹲在那里,专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留给一个微小的蜷缩着的背影给我们。偶尔看见他的腿脚挪动了一两步。

  后来,在夜晚的黑暗的光芒渐渐到来后,他终于直起了身子。我们看到地上铺满了一地的泥巴做成的汽车。许多的,很小的,泥巴做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凌乱的排成一个很大的方阵。

  突然感受到一种梦幻的感觉。这童真的场景带给我们微微的震撼。也带来一种神秘的感受。

  然后那个孩子开始往家里搬动这些汽车。天晚了,他要把它们搬进家里去。

  在暮光之中,那个稚气的孩子迈着娇小但灵动热情的小腿,像个忙碌的大人那样来回的奔走在屋里屋外,一趟趟小心翼翼的把那些小巧的泥巴汽车搬回屋子,储藏在床底下,或者是某个大衣柜子底下,那些不受大人干扰的世界。而我知道,在第二天放学之后,他又会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从那里搬出来,放到院子里,独自和它们玩耍。

  他像一个游戏的国王一样对那些泥巴的汽车寄予了沉默的深厚感情。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我。这似乎是我梦里经历的一个画面。又或许是我经历过的,只是后来忘记是我自己的经历的了。我只是一直记得这个画面。

  那个沉浸在独自玩耍中的孩子同样的那么感动我。那画面里深藏着纯真的诗意和美好。

  3

  这些玩耍的场景常常让我感动。

  我在某篇日记里写到:一个孩子长久的观察一群蚂蚁时所达到的心灵的丰饶程度是一个成年人长久的面对一个电视机或一张报纸所难以想象也难于超越的。

  我渐渐的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玩耍”这个意象,也迷上了它。

  克尔凯格尔曾经认为记忆和回忆是有区别的。他说,现在我们能够记得某件事,却不再能够回忆起它。他说的“现在”,意思是高速科技的现代社会对个人体验的侵蚀。

  是这样的,小的时候,全班同学出去春游,留下的是回忆。长大后某个假日,和朋友出去游玩,后来却只是记得这么个事情。而不能再回忆起它。

  同样的,我发现了玩耍和游戏的区别。

  成年以后,我们依旧能够游戏,但却似乎不再能够玩耍。现代科技社会充斥了各样的游戏,但是玩耍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

  游戏就好比克尔凯格尔说的“记忆”,是干涩的,玩耍就好比克氏说的“回忆”,充满了深情和趣味。前者更多是物理性的,后者更多充满了人的情意,和我们的心灵息息相关。

  4

  命若琴弦,大概是根据史铁生的同名小说得来的一个词。

  老瞎子的琴盒里装着一幅药方,师傅告诉他说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琴盒,取出药方去抓药就能治好眼睛,去看一看这世界。小瞎子跟着师傅走江湖,未经世事,充满种种欲望和冲动。老瞎子终于弹断一千根弦,急匆匆的去镇上抓药。却因此大病一场,一蹶不振,原来琴盒里装的并不是什么药方,只是一张空白纸。老瞎子最终还是明白了师傅的用意,绝世良方是并不存在的,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但是有了这目标,生命却因此有了奔头,几十年的人生就这样叮叮当当有生有气的走完了,也是快活。老瞎子于是又去找下瞎子,把药方塞进他的琴盒,告诫他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能取出药方抓药,治好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

  小说显得很哲理。讲的是生命的目标的重要性,即使那目标的虚设的。大概意思是说:对于生命;目的是必须有的。人生应该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才能使生活叮叮当当过得拥有生气。就如两个瞎子琴盒里永远完不成的药方;带领着瞎子充满希望的走完一生。

  读完小说,我对这样的哲理感到难于理解。为什么非要目标不可呢?只要感到快乐,琴弦照样会叮叮当当响亮得有声有气。人生为什么非要个目的呢?拨弄着琴弦;叮叮当当弹着到老;这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享受吗?为什么非压迫自己盯着那药方;而不盯着你的已经拥有的带来快乐的音乐;为什么非要盯着目的而不享受着美妙的过程呢?

  在我看来,生命就应该是一次玩耍。没有目的,过程美好的玩耍。

  如果生命是琴弦,那么快乐沉醉的玩耍就能一辈子把生活的琴弹得响亮生气,并不需要一个特别的目标来牵引。

  5

  某次的日记里写了这样一篇:

  我以为;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有自己喜爱的事;然后我们满心欢喜的沉浸到里面;在那里干着;或者说玩着;从中寻找着乐趣。我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的急噪和焦虑;因为那是我们喜爱的东西;无论生活得好坏;我们都在那里干着;因为这些东西是作为一种天性的爱好而存在;而不是什么追求。追求意味着功利;而爱好仅仅是爱好;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献身。事实上我们也用不着义无返顾那么大的力气。追求的路上充满了不得的痛苦;而爱好的路上;一点点微小的长进都会给我们带来满心的欢喜和真正的快乐。因为本来我们便没有期待;我们只是爱。我们只是从爱好本身得到快乐。当不期然的成功来临时;我们会象小孩子面对无意间用积木搭建成的一座辉煌的城堡那样快乐;那颗心会象孩子那样欢呼雀跃。

  成功;因为我们投入全身心的爱;总是会到来的;在不经意间;就像一只滚落到玩耍的孩子脚边的皮球;是意外的礼物。面对这礼物;我们也接受它;轻轻的捡起它;看一看它;摸摸它拍拍它。我们并没有必要大声的表明某种超凡脱俗的拒绝姿态。但是后来;我们默默的把皮球放到了一边;然后又投入到积木的搭建之中;因为那才是我们的真正乐趣所在。

  我们就这样的沉醉的玩耍着;面带着微笑和满足;直到不知不觉中生命到了尽头。

  我们把我们的一生当成一次玩耍。

  5

  在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神话》里,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

  众神判决西绪弗斯把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向山顶;巨石由于自重滚了下来;西绪弗斯不得不再次走向山脚把它推上去;永不休止。这没有尽头的苦役便是西绪弗斯的全部生活。

  加谬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形象的揭示他理解中人的存在的本质中--荒谬。

  这种注定的无法改变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虚无空幻的寓言一样的命运就是人类荒诞命运的写照。而且这荒诞不可克服。

  然而我幻想,或许西西弗斯也是在玩耍呢。

  想想看,他一遍遍的从山脚下推动巨石到山顶,其实也许是一种玩耍。

  用不着用藐视去面对这沉重的命运,去严肃的克服这苦难和荒诞,去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胜利。

  只需要低下头,沉迷的把这工作当作一种玩耍。荒诞便没有了,荒诞便被化解了,因为玩耍也是没用意义的。手臂在无数次的锻炼后,也许已经适应了沉重的巨石了吧,它强壮有力,而巨石显得轻盈。

  一万次的工作,就是一万次的玩耍。是我喜欢的玩耍。荒谬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沉迷的快乐。

  无所谓荒谬,无所谓苦难,也无所谓胜利,那个孩子只是在玩耍着,一遍遍的把石头推上山顶;一遍遍的那样玩耍着。兴味怏然;不知疲倦。他甚至爱上了这种工作。

  他在那里。他没有受苦;他只是在玩耍。

  没有什么存在的苦难;也没有什么存在的荒诞;也没有必要那么严肃和沉重的面对我们的存在。我们所拥有的; 只是玩耍。充满宁静;平和;沉醉和美好的玩耍。

  昆德拉说每个真正的小说家是在寻找人类存在的可能性;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